登陆注册
10230100000016

第16章 奇人义士 (3)

在李氏和武氏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可以说绝大部分人都难以不被波及或被卷入其中,而一旦掺合进去,最终的结果也必然是悲惨的,不是被处斩就是被流放。中宗重新上台后,很多武氏子弟都遭到了清算,不过,唯有一个人全身而退,他就是武攸绪。那么,武攸绪是如何能在复杂的斗争中保全自身的呢?

武攸绪的父亲武惟良是武则天的哥哥,也就是说他和武则天是姑侄关系,与其他热衷于名利的武氏子弟比起来,武攸绪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他恬淡寡欲,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只对《周易》和庄周有兴趣,慢慢有了一些心得之后,他便改换姓名,开始在长安街上卖卜算卦。按理说,武则天当时正把持着朝政,作为一个武氏族人,如果想获得一个官位并不是特别难的事,但武攸绪不仅远离了权力的斗争中心,还唯恐被人知道自己也是武氏族人。武攸绪并不缺钱,他在给人算卦之后,常常会将得到的卦钱扔掉,所以,在普通老百姓眼里,他同样是个怪人。

成年后,武攸绪被授太子通事舍人,并逐步升迁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和鸿胪少卿。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年号为天授,接着便大封武氏族人为王,武攸绪也是其中的一个,他被封为安平郡王。不过,他在跟随册封中岳嵩山时就坚决辞掉了官职,表示自己喜欢隐居。

武则天表面上欣然应允,实际心里打起了小鼓,着实有些怀疑,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另有企图,就像当年的刘备一样,胸怀天下,但在羽翼未丰时为了不引起曹操的怀疑,便天天在自己的小院子里浇水种菜。想到这里,武则天便觉得武攸绪可能跟当年的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处,于是派人暗中监视他。

武攸绪来到嵩山后,陶醉于这里的秀美山水,便找了个方便之处搭起草屋,住了下来。没过多久,武则天又派他的哥哥武攸宜前来,请他回去,但武攸绪仍然不为所动,坚持选择留在嵩山,武则天这才勉强相信,不再过问他的事了。

武攸绪虽然住处非常简陋,但对他来说,自由是世界上最可贵的东西。平日他多半在嵩山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弹琴、读书、治药,有时则会前往少室山、太室山和龙门等地转悠,领略不同的自然风景。他还在山下买了土地,亲自下田耕作,看上去跟当地的老百姓没有什么两样。武则天一行离开嵩山前,还派人给他送去很多生活用品,但武攸绪将这些金银器皿堆在一个角落,任由上面积满厚厚的灰尘。这种优哉游哉的生活,武攸绪足足过了十五年。

公元706年,中宗复唐,大唐江山又回到李氏之手,武则天曾封的那些武氏诸王都被列进清理名单,这时,武攸绪也受到了考验。

中宗将他召回京师,把其爵位降了一级,封为国公,官职授太子宾客。对于这些,武攸绪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说:“臣已经在乡间生活了多年,闲散惯了,恐怕不太适应城市宫廷的礼节了,所以请准许臣返回山林。”中宗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点头同意。

不过,武攸绪知道:尽管中宗大度地放自己回山,但他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打消,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和以前一样,更加小心谨慎地做一个山野村夫。没多久,安乐公主大婚,中宗下旨令武攸绪回朝。

本来,中宗已经决定了按帝王问道的礼节,在两仪殿外再设一个座位,让武攸绪穿着平日的粗衣麻衫入朝,不用跪拜自己。可是,武攸绪进殿之后,没有听从礼仪官员的安排,而是恭恭敬敬地一溜小跑,站到辞见班的队伍——京官外放、地方官进京,在朝廷上会另外排成一行,不与朝中百官同列,故称为辞见班。武攸绪和群臣站在一起,拜了又拜,就像一个从来没进过宫的乡下人。结果,原先准备的礼节到底也没能施行,中宗见了也是哭笑不得。

下朝后,诸多宗室亲贵都来拜谒。当来人走到面前时,武攸绪才和他们嘘寒问暖了一番,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话了,一直木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中宗将武攸绪的这番举动看在了心里,他暗道:“或许这个人的确没什么野心,而且他与那些武氏子弟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恐怕也是担心会被连累,所以彻底划清了界限。”为了彻底打消疑虑,中宗又将武攸绪多次召入内殿,赏赐了不少东西,但武攸绪仍然坚持自己的要求:还山。

过了没多久,中宗诛杀武氏族人,能够免于杀身之祸的惟有武攸绪。

睿宗即位后又降敕书,他称赞武攸绪品行高尚、心地善良,并拜其为太子宾客。不过,武攸绪在风华正茂的时候都没有入朝做官,如今年岁已高,就更不可能前往了,所以他婉言谢绝了睿宗的封赏,继续过着无忧无虑的山野隐居生活。相传晚年的武攸绪外形消瘦,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而且眼瞳中有紫气,白天能看见星星。

公元724年,六十九岁的武攸绪去世。或许是为了让后代子孙记住这些同族高人,也可能是为了吸取教训,后来的武氏族人常常在自己的宗祠内将武攸绪写进对联,比如“嵩山高隐,练湖著名”、“嵩隐家风远,太原世泽长”等等,都是在歌颂武攸绪隐居嵩山避祸的事情。

事实上,武攸绪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透过浮华奢靡看到其中的隐忧,果断地迈出了退后的一步。倘若他不是及早抽身,隐居于嵩山中,而是继续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流连,即便他与武则天及武氏族人没有密切地往来,恐怕想要寿终正寝也是很难的了。

剖心救皇嗣

安金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乐工,但他宁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太子李旦,在他的誓死庇佑下,太子一家才逃脱了一场无妄之灾。也正因为如此,唐玄宗即位后,不仅拜其为右骁卫将军,赐兵部尚书,还封他为代国公。那么,这个小人物到底做了什么能获得如此大的殊荣呢?

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内的一个不起眼的村落——永安村,有一座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墓,里面埋葬的人叫安金藏。他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乐工,但唐玄宗不仅拜其为右骁卫将军,赐兵部尚书,还封他为代国公。按照常理,一个小人物能获得如此大的殊荣,必定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那么,安金藏到底做过什么大事呢?

李旦被封为皇太子之后,朝中内外都是一片“把江山还给李氏”的呼声,对此,已执掌了数年朝政的武则天心里极不舒服,而李旦又窝囊得很,凡事唯唯诺诺,没半点主见,武则天就更是对他不满意了。当时,武李两家为了皇位继承人正斗得你死我活,武则天也为将来把皇位传给武氏还是李氏而犹豫不决,她的侄儿武承嗣瞅准了这一点,于是展开了打垮太子李旦的活动。

武承嗣做了两个木人,在上面刻着武则天的姓名,并在其心脏的位置钉上一枚大钉子,接着,他收买了武则天身边一个叫团儿的心腹婢女,指使她将这两个木人扔在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的床下,同时报告武则天。

武则天听说太子的二妃同谋,想施行法术诅咒自己早日升天,不由得大为光火。她传诏让刘氏和德妃一起进宫,简单问了几句话之后,就命她俩退出去。但是,侍从们在宫外等了很久,却一直不见两位妃子出来,询问武则天左右的宫人,她们也是一问三不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刘、窦二妃音讯全无,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太子李旦回想起母亲的手段和几个哥哥的下场,便逐渐明白,二妃多半已经遭了毒手。尽管他内心悲愤不已,但他仍然告诫几个儿子和东宫内的侍从们:不要谈论此事,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然而,李旦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的态度并没有遏制事态的发展。没过几天,曾经来拜访过他的尚方监裴匪躬和内常侍范云仙被腰斩了,罪名是私谒皇嗣,也就是说,私下拜访太子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举动,最后的下场就是腰斩。这么一来,皇太子变得如此可怕,接近他的人都会倒大霉,面对武则天发出的这个信号,朝臣们一时间噤若寒蝉,再也不敢接近李旦了。李旦虽然还保持着皇太子的名号,但实际上已和软禁没什么区别,手中毫无实权,不仅无法保护妻妾,还时时刻刻要看母后武则天的脸色行事。

面对着所发生的一切,对政治权力没什么野心的李旦觉得非常憋闷,但现实如此,他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地行事。不过,一心想当皇帝的武承嗣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只有将李旦置于死地,自己才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再次指使团儿向武则天进谗,说:“太子自从二妃失踪之后,一直怀疑是太后所杀。虽然表面上装作不经意,实际心怀怨怒,图谋报复。”

武则天对自己的几个儿子一向不太信任,听了这话便信以为真,命有名的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接到命令后,立即把太子李旦全家老少和侍从下人统统抓起来严刑拷打。起初,下人们还为李旦喊冤,但在酷刑的摧残下,他们无法忍受,不得不招供画押。来俊臣非常得意,眼看搜集的“罪证”越来越多,如果不出意外,李旦一家——包括李隆基在内——被整治是铁板钉钉的事了。然而,就在这关键性的关口,事情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天,来俊臣又在公堂上大施酷刑,得到了不利于太子李旦的口供,他得意洋洋地正准备退堂离开。忽然,一个人大声叫道:“大堂之上严刑相逼,什么口供取不到?太子并没有谋反之心,为何诬陷他?我不过是名小小的乐工,本来人微言轻,但此事重大,关乎国家社稷,怎能不辨个明白?现在我剖心明志,以性命担保太子决无二心。”

说完,他掏出怀中早已准备好的匕首,撕开衣服,对着胸口用力一划,然后用手撕开胸膛,鲜血顿时喷涌出来,这个人也当即昏倒在地。整个过程发生得非常突然,来俊臣也一时间慌了手脚,他起身走下堂查看,只见那人的胸膛已划开了很长一道口子,五脏六腑清晰可见。摸摸他的口鼻,似乎尚有一丝气息。纵然是一向心狠手辣的来俊臣见此情形,也不禁蒙住了。他暗想:“此人在公堂之上闹事,势必会传到武后耳中,我该如何禀报才能免责呢?”

就在来俊臣心中盘算小九九的时候,武则天已得知了此事。原来,武则天觉得此案关系重大,担心来俊臣滥用酷刑逼供,所以特地派人前来察看,不巧就见到了这一幕。

当武则天听说有个乐工剖心为太子呼冤,不由得大为震动,她当即命御医全力救活剖心之人。御医得令后不敢不从,马上将这个乐工的五脏放回原处,再用桑皮线缝好创口,涂上最名贵的药。直到第二天,这个人才睁开眼睛,御医又给他灌下人参汤,以便让其回复体力。

听说这个剖心之人已经完全清醒过来,武后便亲自前去探望。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人答道:“臣本名安金藏,长安人氏,是太常寺的乐工。”

武则天点点头又问:“你如何知道太子没有反心?”

安金藏说:“别的小人不敢说,但这一点,小人敢以性命担保,太子绝没有谋反之心。当日在太常寺,太子对小的们都以礼相待,没有一丁点架子,可见是个良善之人。太后是她的亲身母亲,太子又如何会加以谋害呢?”

武则天听了这番话不禁有点黯然神伤,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自己的儿子尚且不知道他好坏,你一个相处时日不多的外人却如此肯定,现在还连累了你,实在是忠心可鉴!你就好好养伤吧,别再为太子的事费神了。”

当天,武则天便下诏:“立即停止追查,将太子家人、左右、侍从尽数释放。”

就这样,一场即将酿成的大祸因为安金藏的义举而意外平息,李旦一家从此将其视为恩人。李隆基即位后,仍然念念不忘安金藏当年的忠烈,于是拜其为右骁卫将军,令史官将此事编著在书中。开元二十年,又特封为代国公,安金藏死后,他还赐其为兵部尚书。安金藏虽然是一介草民,但他的忠肝义胆仍然留存于世,令后人赞叹不已。

同类推荐
  • 红楼之快活人生

    红楼之快活人生

    现代人灵魂穿越的红楼世界,会引发什么样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快来看书吧。
  • 公主我不想

    公主我不想

    白落听闻公主要赶过来,转身问身边丫鬟:"是哪位公主?""是明珠郡主"白落神色慌张道:"快,赶快走"身后不远处传来急切跟来的声音:"白哥哥,你要去哪,等等我"有女傲娇腹黑:“哼,本公主看上你是你的荣幸”有女刁蛮可爱:“哦~本公主看上你还想跑?”有女病娇呆萌:“白哥哥,我要嫁给你”本文轻松架空历史文,偏向情感,喜欢情感细腻的读者请上前试读!本书又名《公主殿下请自重》《公主和我的白色相簿》《怎么都是公主啊》
  •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救援研究

    庚子国变期间,京津沦陷,秩序大乱,南北交通中断,大量京官和难民危在旦夕。上海绅商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中国救济善会和东南济急善会,发起、组织和实施大规模的救援。非常时期由上海绅商发起、各省疆吏合力促成的大救援,其规模之大、动员之广、施救对象之众、效果之著,史所罕见。庚子国变及其庚子救援的发生,除了与19世纪中外贸易的南北差异有重大关系,本质上仍是以乡谊为基础的救援行动,李鸿章称之为“造端于各人各家亲友之相赈,扩充为同省同旗官民之普济”,让以往潜而不彰的“省籍”意识浮出水面,成为清末新政时期“省界”意识勃发的前奏,而正是“省界”意识深刻影响了新政时期的社会和政局,并最终改变了历史。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
  • 长夜无明

    长夜无明

    一对兄弟相残,三位好友反目。曾经的朋友不过是虚情假意,而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却成了生死与共的兄弟。在这个战火纷争的年代,世事无常。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朗月星辉缀清梦

    朗月星辉缀清梦

    大胤秦王,万千子民在他心中,唯有秦王妃在心头
  • 柳案明

    柳案明

    现代职场女子柳芸机缘巧合下穿越了时空隧道,她来到了明朝女扮男装进了锦衣卫,成了一名负责刑侦的锦衣卫同知。本书是写她在明朝破案、谈情说爱的生活故事。
  • 周小七的爱情之旅

    周小七的爱情之旅

    “你真的喜欢我?有多喜欢?”他问。“啊?很喜欢的喜欢!我你就是我的命!”她答。“那如果我答应做你男朋友,前提是和我结婚你愿意吗?”他问。“啊!结婚?真的吗?”她瞪大眼睛不可置信的问道。
  • 快穿之恋上男神

    快穿之恋上男神

    沐伊月,隐世家族的大小姐,世人皆知,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谁又知道最后的结局竟是被自己的亲妹妹设计致死。从此踏上了系统流。从此攻略各种男神:高冷校草,邪魅帝君,霸道总裁,冷酷王爷,多情公子,清冷上神……从隐世千金到终极任务者,沐伊月轻笑,可是莫名被撒狗粮的云朵却在墙角画圈圈……
  • 穿越之这一代

    穿越之这一代

    卢秀贞来到这个年代,最大的金手指,不是她除了存储没有其他功能的空间,也不是她比别人先知的政策和信息,而是她曾历繁华后一颗期待亲情、友情、爱情和甘于平淡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待你金榜题名时

    待你金榜题名时

    白杏不想过着规规矩矩时刻要注意仪态的日子一位少年郎拿着本书做在牛背上,突然听到旁边的灌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位莫约8岁的小女孩,她身穿一套藕粉色的襦裙那女子似乎没想到会有人下了一跳。“公。。。公子请问这附近可有人家”说完女孩便晕了过去.3日后“多谢公子相救”“姑娘你醒了就好可还记得家住何方,姓甚名甚。”/////////“小女子名白杏,至于家在何方记不清了。公子可否收留小女子。”"行,姑娘叫我书涵就好了”“涵。”//////////“杏儿,为何你的眼睛是银色的”“儿时染了重疾落了病根”//////////“杏儿,为何你每月初一都不见人”白杏咬了咬牙并不作答//////////“杏儿,再过3年便要科举考了。”“那涵要加油哦”//////////“杏儿,我。。。。。。我喜欢你很久了。”“我知道呀”//////////“杏儿,等我金榜题名时娶你可好。”“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杏儿,你终于成了我的妻。”“杏儿,我爱你。”//////////杏儿我此生定不负你,护你一世周全
  • 霍少今天又戏精了吗

    霍少今天又戏精了吗

    A市所有人都知道两件事情。南宫锦喜好女色,所行之处,皆有女人相伴。霍庭深则是反过来,不近女色。两人臭味相投的人联合起来,在A市横行霸道,所以A市流传一句话,宁惹阎王,莫惹南宫。惹了他,霍庭深肯定让你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某日,纠结了许久的霍庭深终于鼓足勇气,然后拦住了南宫锦:少爷,即便你是男人,但是只要你愿意和我在一起,谁敢说什么,我让他全家都不好过。南宫锦单纯的眨了眨眼睛:那你找我干啥,我又不是男的啊,你去找莫云寒哈,别挡路哈。霍庭深顿时石化,等反应过来直接扛回家再说!
  • 慕少的心上人

    慕少的心上人

    某男:老婆,我错了,我再也不出去喝酒了。某女:我累了。某男:我帮你捶捶背。其他人:表示无语,说好的形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