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4800000016

第16章 重学——修身之母(3)

【译文】做学问的道理,不可以轻率地去评价或讥讽古人。只有公堂上的审判官才可以评断堂下被审者的是非曲直。只有孔子才可以与百代的帝王同等。只有学问远远超过古人才可以评判讥讽古人而给他们排个先后,论个高下。

【简析】世上有不少人读古书评讥古人,论当世评讥今人,评讥之权紧握手中。曾国藩看不惯这种轻率,申言只有堂上才可判堂下之曲直,是否够称堂上,当有自知之明。(对贤者)不可不殷勤亲近,亲近愈久,获益愈多。

【译文】对贤德之人不能不殷勤地亲近他,亲近得越久,获益就越多。

【简析】对贤者不仅要亲近,还要殷勤。常入芝兰之室,不闻自化,向来没有常处鲍臭之肆,终保其香的事。

诵《养气》,似有所会,愿终身私淑孟子。虽造次颠沛,皆有孟夫子在前,须臾不离,或到死之日,可以仰希万一。

【译文】读《养气》这一章,好像对其中要义有些领会,我愿意终生都敬慕孟子。即使仓促苟且,颠沛流离,都会有孟夫子在我的面前,时刻不离身,这样到了死的时候,可能有希望学到他的万分之一。

【简析】学圣贤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曾国藩独钟孟子,须臾不离也只仰希万一,耕耘与收获似乎不成比例。但这万一之得正是精华,正是至死所觅之宝。

作人之道,亦宜专学一古人,或得今日之贤者师法之,庶易长进。

【译文】做人的原则,也应当专心学一位古人,或者以当世的品德学识突出的人为榜样,效仿他,向他求教,也许容易进步。

【简析】人需要榜样,但榜样也需专一,师唐鉴就专师唐鉴,学倭仁就专学倭仁,五体投地也值得,这样才容易长进。

予对客有怠慢之容。对此良友,不能生严惮之心,何以取人之益?是将拒人于千里之外矣。

【译文】我对客人有怠慢的表现。对这样的良友,不能生出严厉畏惧之心,怎么能从他的身上获得教益呢?

【简析】曾国藩在京城时接触了不少朋友,其中不乏贤者。但由于当时修身还刚起步,常有对朋友不敬之处。因此,在日记中检讨怠慢良友的过失,警告自己,只有生出严惮之心,才能取人以益。人过自私不好,但这种为己而学的自私是正当的,为了这种正当的自私,就要虔诚地对待贤者。

尊师犹父

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译文】凡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官,做一个名将,都要有好老师,好朋友,好榜样。

【简析】好人、好官,名将既是本身的努力而造就,也是好师、好友、好榜样带出来的。尤其是好师,其作用不可小视。

凡人必有师,若无师,则严惮之心不生。

【译文】人必须有老师,如果没有老师,敬惧的意念就不会产生。

【简析】师的最终作用是让你一辈子都具严惮之心。所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位好老师即使与你接触时间不长,但他的某一种行为举止或某一句教训之语可以伴随你一生,影响你一生。一些人无法无天,或许正是缺少了对老师的敬畏之心。

凡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

【译文】大凡跟随老师读书,必须时间久才可以获得大益。

【简析】曾国藩嘱咐温、季二弟,不要随意易师。从师必久而后可以获益是他自己的深切体会,移之于诸弟,照样适用。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译文】或者老师或者朋友,都应该常存一颗敬畏的心,不应该平平常常地看待,渐渐地便会变得轻慢随便,那么就不再能得到他的益处了。

【简析】有人借师生平等而慢亵老师。须知平等是相对的,只限于政治权利与人格尊严,不平等才是绝对的,学识多寡、阅历深浅、地位高低、受授之别,平等得了吗?维护师道尊严,能使学生常存敬畏,于为人为学皆有裨益。推而论之,老师也有他的老师,也有敬畏之心,全社会人人都有老师,都存敬畏之心,民族素质不就大幅度提高了吗?

周末诸子各有极至之诣,其所以不及孔子者,以有所偏至,即彼有所独缺,亦犹夷、惠①不及孔子耳。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如管商②之严整,而又持之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不可弃也。

【注释】①惠:指惠施,又称惠子,约公元前370-约前310年,战国时宋人,老庄学派重要人物。②商:指商鞅,公孙氏,公元前390-前338年,卫国人,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泰国实行变法,促使秦国逐渐强大。

【译文】周朝末年诸子学问各自都有极高的造诣,但比不上孔子的缘故,是因为他们有的失于偏颇,有的陷于残缺,就像伯夷、惠施的不如孔子一样。若治心能像老庄那样的虚静,治身能像墨翟那样的勤俭,治民能像管仲商鞅那样的严整,并且又能保持不自以为是的心态,偏的地方裁掉,缺的地方补上,那么诸子就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不可以抛弃哪一个。

【简析】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这既说明能者为师,老师无处不在,只要乐意求师,都会求得到的;同时也说明既然处处有师,求者就应博采众家之长,滋润一身,其益不就像集老庄、墨翟、管商之长于一身那样,呈几何级数上升了吗?

皆相近之资,视乎教者如何。教者高,则习之而高矣;教者低,则习之而低矣。

【译文】属于资质差不多的,看教的人如何,教的人高明,跟着学习的也就高明,教的人低劣,跟着学习的也就低劣。

【简析】名师出高徒。老师可敬,名师尤可敬。曾国藩对此深有体会,他一生中在家与在京城几次易师,亲尝名师之益。如今自己也为人师,能不能做一名高明的老师呢?这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所谓骄也。

【译文】达官子弟,听惯了高议论,见惯了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别人的短处,这就是骄傲。

【简析】曾国藩晚年,应酬日多,感慨也多。当他接到一位达官子弟文字错劣的信函时,更加感慨达官子弟不学无术,轻慢师长的傲气十分可恶,他不得不警惕自己的子侄有无这些傲气呢?联想今日,普通工农子女都比较尊敬老师,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女则不怎么样,甚至亵渎之事时有发生,无不为一个“骄”字所致。

大约书法不外羲①献②父子。余以师羲不可遽几,则先师欧阳信本③;师欧阳不可遽几,则先师李北海④。师献不可遽几,则先师虞永兴⑤;师虞不可遽几,则先师黄山⑥谷。二路并进,必有合处。

【注释】①羲:指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琅砑临沂(今属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②献:指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之子,343-387年,从父学习书法,别创一体,东晋时著名书法家。③欧阳信本:姓欧阳名询,字信本,约557-约641年,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风格险劲瘦硬,称欧体。④李北海:姓李名邕,字太和,678-747年,扬州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取法王羲之之父子,并有创造。曾任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⑤虞永兴:姓虞名世南,字伯施,558-638年,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曾封为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书法师王羲之之七世孙僧智永,唐初著名书法家。⑥黄山谷:姓黄名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1045-110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进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人。

【译文】大致说来,书法不外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我因为师法王羲之不可能很快接近,就先师法欧阳询;师法欧阳询不可能很快接近,就先师法李邕;师法王献之不可能很快接近,就先师法虞世南;师法虞世南不可能很快接近,就先师法黄庭坚。两条路同时并进,必定有相会合之处。

【简析】羲献之书,艺近于圣,要学到手,须有桥梁,先师李北海、先师黄山谷就是为自己搭起了桥梁,跨过这桥梁就是彼岸。这说的是从师有方。

以专而精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译文】用功好比挖井,与其挖几个井而都不见泉水,何不如死守一口井,力求挖到泉水,从而达到用之不竭的效果呢!

【简析】用功譬若掘井,不可浅尝辄止,要专注一井,掘之及泉。恢复高考不久,曾有一作文题为一幅漫画,主题就是教人专注,浅尝辄止必会劳而无功,大概正是为治国人浮躁这一通病的吧。时下国人浮躁之病尚未痊愈,曾国藩掘井之譬能够铭记,仍可获益。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苟子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译文】凡人做一件事的时候,要专一才能精到,如果不专一就会散乱而顾及不过来。荀子说的“耳朵不同时听两件事就会听力敏锐,眼睛不同时看两处就会视力明澈”,庄子说“集中心志不分散,就能够凝集成智慧”,都是至理名言。

【简析】关于以专而精,前人多有教导,专精纷散之理颠扑不破,重在人努力为之。

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久;求友不专,则博爱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译文】任何事情都贵在专一,求师不专,即使有收益也不会长久;求友不专,即使有很多朋友也没有至交。心里有专一的宗旨,再博览其他来扩充自己的知识,这没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没有一定的宗旨,而是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简析】古贤治学办事,皆注重专精。曾子说:“是其庭可以博鼠,恶能与我歌乎?”苟子说:“自古及今,未尝有两而能精者也。”(以上均见《苟子·解蔽》)曾国藩恪守古训,求师亦专,求友亦专,因而受益良多。

不能主一之咎,由于习之不熟,由于志之不立,而实由于知之不真。若真见得不主一之害心废学,便如食鸟喙之杀人,则必主一矣。

【译文】不能主一这个毛病,是因为对事不很熟悉,志向没有建立,实际上更是因为对它明白得不真切。倘若真正懂得不主一将会带来损害心胸荒废学问的后果,如同为着吃到鸟嘴而去杀人,那就必定会主一了。

【简析】曾国藩从事理上来剖析,认为不能专精,其原因有三:一是习之不熟,二是志之不立,三是知之不真。反过来说,熟悉了情况,立定了志向,明白了不主一便有害心废学之祸,则必主一矣。

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字也。

【译文】读经必须专攻一门经,不可以广泛涉猎。读经应该把研究和寻找义理作为基础,考据事物是次要的。读经有一个“耐”字诀,一句不理解,就不要看下一句;今天没有理解,明天继续研读,今年不能理解,明年继续再读,这就叫有耐心。

【简析】饭要一口口地吃,书要一本本地读。曾国藩主张读书要专而精,贯彻一个耐字,一本书读懂读通了,才能读下一本。正因如此,他才从精读的典籍中深受圣贤之教,大开智慧之门。

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当读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①,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②。以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以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

【注释】①《昌黎集》:韩愈作品集。②昌黎:指韩愈,字退之,768-824年,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的旗手。

【译文】诸子百家,汗牛充栋,若想读,也只当选定一个人的专集来读,不应当东翻西阅,胡乱选择。比如读《昌黎集》,那眼睛看的,耳朵听的,无非昌黎而已,认为天地间除《昌黎集》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书了。这一集没读完,就坚决不换别集,这也是专字的诀窍。

【简析】读子,不是说只能读一子之作,但每读一子就要达到专而精,不可走马观花。这样才可从该子身上吸取精华,营养自身。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

【译文】凡是专注于一桩事业的人,必定有自己的心得,也必定会有疑惑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老庄哲学里的经典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道德经》是老子流传下来的惟一著作。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间,《道德经》占据了一个十分特殊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大体系的基础。甚至有人说:“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
  •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大家小书·译馆:动物肖像

    本书是法国著名博物学者布封所写的一本关于动物之美的小册子,分为文艺理论、动物肖像、科学论文三个部分。布封对于动物的描写全部来自于对描绘对象认真充分的科学观察,是透过人生写出来的,往往借物讽世,因此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动物肖像》译者为著名翻译家范希衡,他的译文文雅而情感充沛,为读者充分展示了法国十八世纪博物学著作的风貌。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凡帝尔

    凡帝尔

    与孤独为伴,与暗影相拥,与死亡同台,与历史共舞。我,是行走于人们身后的人,我是暗影术士,艾伦·格林尼治。
  •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天才驭兽师:错惹腹黑帝

    “这是你欠我的!”她微微一笑,嗜血冷眸寒光乍现,从此,废物白痴锋芒尽显,纵横天下。他身为皇族,却废物一枚,被人不齿。当心机魔女遇到腹黑恶魔男,爱恨纠葛永不断绝。“你不稀罕我可以,我稀罕你就成了!”腹黑男微微一笑,无耻卖乖。江山乱,风云起,黑吃黑的时代,他坏坏一笑:“娘子,手下留情哦。”
  • 首席的独宠辣妻

    首席的独宠辣妻

    第一次见她,她便用刀抵住他的喉咙!然后便节节败退!她顽强抵抗:“想靠近我,干一架先!”他温柔一笑,揽住她的腰肢:“老婆,这是热身运动吗?好的!马上!”温暖又火辣,腹黑又甜蜜。
  • 灵坚

    灵坚

    彼之英雄,吾之敌寇。一个人族少年死于一场灵族入侵之战,却意外地转世为了一个灵族少年,他将何去何从?
  • 听说男神不自重

    听说男神不自重

    你有没有为一个声音着迷过?一瞬倾心。法律系吉祥物拔足倒追男神反被算计的那件小事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遇见你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意外

    遇见你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意外

    本书是我的处女座,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谢谢,这是一本关于tfboys的书,我会尽我所能写到完美,经过时间磨合的他们又会怎样,这又意味着什么?_?这其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想知道吗?敬请期待吧!
  • 诸天横行录

    诸天横行录

    北蒙挥师南下。魔门潜入中原。狼神教、太阳神殿……祸乱苍生,烽烟四起。楚王求长生,不顾天下,一心只为开天门。大将镇守剑门关,武安司监察江湖事。两千年前,楚皇定鼎九州,一统江山。一千年前,剑神无敌江湖,剑开天门。而今……中原大乱,谁能问鼎天下?***********赵云昊一头扎进这个乱世,凭一本黑书,穿梭诸天世界,扶横行无忌。
  • 只因,你太美丽

    只因,你太美丽

    杨天顺是一个农村少年,林艺然是一个城市妓女。他不顾世俗的眼光,非要跟她在一起;她却怕自己影响他的人生,不愿伤害。
  • 御风之道

    御风之道

    亚索被追杀,无奈只能跳崖自杀,没想到竟然穿越到了异界重生。强大的妖兽,阴险狡诈的修者,这一切都将是亚索在异界崛起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