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1700000011

第11章 影像艺术的消费生态化(4)

中国当代电视生态性不平衡带来的灾难是有目共睹的。时统宇在《电视批评理论研究》中就把当代中国一些有明显负面影响的电视文化概括为“六风”:

一是豪华风。电视传播有贵族化的倾向,到处是豪华别墅、艳丽小姐、绰约少妇,轿车名犬翘首以待,大款爱情热闹非凡,从容不迫、夜不归宿的男人和大肚子的老板越来越多,形成了典型的殖民心态和可怕的精神鸦片,与绝大多数的老百姓生活相距甚远,与穷乡僻壤的现实生活,有巨大的隔膜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时,屏幕豪华的副作用非常明显:误导观众抱怨命运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产生巨大的挥之不去的失落感,既是乌托邦的味道,也是麻醉剂的幻觉,“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太少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展示太少了,暴发户心态多了,“落难公子中状元”式的歪曲多了,“多亏了下岗”的没有同情和历史责任感的心态多了,整个屏幕的文化生态不平衡了。

二是滥情风。电视传播对道德底线公然洞穿,渲染婚姻的无奈和疲惫,营造婚外情“合理”的文化氛围,正如电影《手机》里费老的话那样:几十年睡一张床,有了审美疲惫感。还在不断宣传“伪时髦”:人家都得艾滋病了,你还闹流行性感冒。尤其在都市言情剧中,传统的婚姻都变成了爱情的坟墓,第三者个个聪明美丽、善解人意、小鸟依人、不要婚姻、只要爱情,伟大到令人同情的地步。这也是生态性的不平衡,对家庭婚姻缺乏理性思考和真诚反思,冷落了“平民爱情”,只能是一时刺激观众,无法满足久远的需求。少数成功的如《大哥》《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热播,才对这股风潮有所抑制和反拨,其塑造的普通人形象和生活化表演,是平民剧的最大卖点,“孙丽”的撇嘴,“孙燕”的傻笑,“张大民”的发愣,“石光荣”的大嗓门等等成为标志性的细节。

三是戏说风。电视传播任意涂抹历史和经典,俗称“辫子戏”“清宫戏”的电视剧把戏说变乱说,历史和经典的严肃性在商业化中被出卖了。有些所谓的“严肃的戏说”,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和《天下粮仓》,有严肃的励精图治和奋发图强,但历史的深刻反思仍缺乏,无视清王朝对中华民族的祸害和历史错误,也忽视体制的力量,有反历史的倾向,和现代民主思想是对立的,“是传统思想观念在现代媒体中的僵尸”,虽然以卡通化的人物描写满足了百姓的宣泄欲望,但“玩笑剧”的整体副作用很大。为了商业利益,出现了几十家电视台同时播送《春光灿烂猪八戒》的“电视奇观”,电视剧《阿Q的故事》更是阉割和篡改名著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四是聊天风。电视传播中的倾听和倾诉歪门邪道。在西方,谈话类节目占全部电视节目的60%~70%,当代中国电视节目中也有谈话类节目170多个节目,是“全国性的发泄”,谈话堕落成“聊天”,选题盲目、制作虚假、内容庸俗、形式游戏化,蔚然成风,如《你认为学历高低和性感程度是否成正比》《男人补肾》《一个改变性别的人》等话题,令人发懵。

五是猜奖风。电视知识传播的大变种。从美国的《你想当百万富翁吗?》开始,1999年湖南卫视引进推出《快乐大本营》,获金鹰节一等奖,后有《开心辞典》(生活类)、《幸运52》(经济类),提倡“常识至上”,追求实用性、互动性、参与性,本来是挺好的,有益智的功能,但对待知识的功利性,有生态性的副作用。一时间,“常识分子”“知道分子”成时髦,“题库书”大流行,知识成文化泡沫,被巧妙地转化成商品,消费心态破坏了真正的学习心态。

六是破案风。电视传播渲染腐败黑暗,想不到反面教材成了“正面教材”,对犯罪分子的美化和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对犯罪过错的展示,和对破案手段的解密,都形成了不良的作用。

所以说,在电视文化中,要竭力培养生活艺术家,要达到美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影像的信息量有一个适当的投入,要以人为本,围绕着健康人的心理需求安排影像欣赏,要有一个生态平衡的基本理解。种群生态学指出过,种群是生态事件发展中的基本单位,种群的调节是十分必要的,种群不能无限制的繁殖,否则就会使文化空间大幅度地缩小。罗尔斯顿更进一步地提出:“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文化、生活中的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也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的价值是人的最高内在价值,人的真实状态是:人、文化与自然密不可分又有一定的距离。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个整体才发生作用,所以人们不可能单独为自己需要和利益而将其他事物置于控制之下。而实现这一目标在于人性的提升,只有培养出真正的利他主义的精神,人的自我完善才能完成”。

如果联系到人格文化的话,影像的生态灾难问题还可以借鉴挪威著名哲学家阿恩?纳思(ArneNaess)创立的“深生态学”(DeepEcoiogy)所提出的一些规范和原则。阿恩?纳思认为,“深生态学”的最高规范之一是“自我实现”,人类现有精神的成熟和成长,需要一种超越人类的包括非人类的确证,才能有希望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格和独特性。

我们的影像美育也是如此,要以自我为核心,克服盲目的消费主义,不在意于量上的占用,而是注重影像对我们精神生活的改善,在一定的标准下和一定的观赏时限内,选择以质取胜的影像节目,在生态性的质上不断地走向新境界。比如,对电视节目的选择,不应只重故事性电视剧,也要适当地观赏纪录片和教育类的片子。央视的《探索?发现》栏目中的《极地跨越》和《走入非洲》,《纪录》栏目中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系列片,都在娱乐形态的外表下具有很高的人文含量,值得从美育的角度切入赏析,坚持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性,坚持在影像观赏中体现为道德底线。比如吉娜?潘的影像作品《灵魂》,是行为艺术的实录:1974年,在一次作品展上,吉娜?潘只带了自己和一片剃须刀片。围观她的观众有好几排。当着众人的面,她掀开自己的衣服,露出肚皮,慢慢用刀片割破,血流出,观众没反应,只是一群麻木的看客。吉娜?潘想,他们到底能忍受多大程度的血腥?就将刀片缓缓地举向自己的脸,就在划下去的刹那,观众惊骇:不要划脸,脸是不能划的。原来,在影像中,血腥可以止于脸,大众并不是一群完全泯灭理性的嗜血狂徒。这说明影像观赏是有道德底线的,是在生态性的文化环境下存在的。现在在银幕上出现的NG(NOGOOD)镜头之所以被导演看好,被观众认可,也是为了影像的道德性问题。NOGOOD原指拍摄中大量被导演认定为不能通过的镜头,类似“穿帮镜头”,但导演有意运用之,成为新的电影技巧,原因就是从接受角度看,可以稀释暴力镜头的恐怖效果,调节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在过于血腥的场面前松弛下来,从审美幻觉中惊醒,在理性和感性中徘徊,是维持观众理性的自觉心态的绝佳手段,有“间离”性和陌生化的审美性效果。

对影像的生态灾难问题作社会学人格研究的,还数法国的皮埃尔?布尔迪厄。他在1998年出版的《关于电视》中,把电视当作影像文化的典范,作了精彩的非人格化的生态灾难的分析,令人信服。他在电视上批判电视,把电视看作是“压迫”工具,深切地忧虑电视对政治生活和民主本身的威胁,说电视只是提供了自由的错觉,屏幕上所有的形象都是经济和政治利益操纵的,还摧枯拉朽地重点批评了新闻演播,分析了“50人的电视游行超过了几万人的实际行动”的文化真相。全书有两个主题,一是关于电视是象征性的反民主暴力的“去魅性”分析,二是关于电视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分析。

布尔迪厄说,电视中有看不见的审查。“上电视的代价,就是要经受一种绝妙的审查,一种自主性的丧失……主题是强加的,交流的环境是强加的,特别是讲话的时间也是有限制的,种种限制的条件致使真正意义上的表达几乎是不可能有”。“本该属其职责范围的事,亦即提供信息,展现的东西,但其采用的方法却是展而不示,让其变得微不足道,或者重新加以组合编造,使其具有与现实毫不相符的意义。”“电视自称是一个录制工具,但却成为了一个制造现实的工具。如今,人们越来越走向一个个由电视描绘并规定社会生活的天地。电视成了进入社会或政治生活的主宰。”“电视只赋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权,让他们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经过消化的文化粮食,提供预先已形成的思想。”这些话强调的都是电视行业的同质化问题,虽然电视从业人员手段多样,实际上都在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对轰动的耸人听闻的东西的追求”,电视自身是极少有自主性的交流工具,“媒介常客”们给公众带来的只是精神幽禁。

如在美国,媒体的这种自闭性越来越严重。先是报刊的非个性化转移,改变了面向特定读者的传统做法,大搞“炒杂烩”,名义上是中立和客观,实际上是反民主,对社会不满的意见看不见了,使《华盛顿邮报》离经叛道式的新闻报道,成了读者们每天早晨的娱乐的期待。像乔姆斯基这样的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被很多人看作是自由美国的有卓越成就和影响的象征,26岁成名校教授,30岁成为新语言学理论的创始人,由于是彻底的反体制者,60年代反越战被列入白宫“臭名昭著的敌人名单”,后来又因不断地抨击政府的政策,竟从未在美国主流的三大主流媒体——三大电视网上露过面,他的声音竟只能通过他自己创建的“Z”网站上发出。美国电视文化更是如此,创造了电视文化学上著名的“失落的一代”概念:45岁以下的新一代美国公民,完全是在形象化的电视文化的浸泡下长大的、在电视传媒的强大影响下认识周围世界的,又被称作是“电视新生代”(他们的前辈则是书报喂大的),对社会的不信任和孤独感都在电视中感受到了,过分的早熟导致对民主的冷漠,不珍惜自己的投票权,不想主动地挑战现体制,只是更关心那些带有惊险故事片色彩的社会新闻和个人的小家庭,漠视社会矛盾,更加的“自我中心主义”了。

布尔迪厄所谓的电视“他律性”,就是电视的商业化,不关心“文化品位”,只剩下赤裸裸的收视率了,为了满足“偷窥欲”(媚俗),形成了“文化生产场”:以影像手段制造现实,控制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电视成为危险的符号暴力,新闻成为娱乐,出现了“娱讯”(Infortaimengt,是Infoumation和entertaiment的组合)的概念。电视和精英文化无涉,只是命名的虚夸和宣传的策略了。最典型的如被收视率逼疯掉的日本电视。为了争观众敢犯罪,因为收视率成为节目死活、电视台是否成功的最大的问题。由于追踪犯罪团伙的纪实电视片在日本很火,尤其是偷拍镜头,一些有“追求”的导演就和犯罪分子暗中勾结。有电视台知道某犯罪团伙要去某市民家行窃的情报后,不仅不去报警,反而与之作交易,结果是一个偷,一个拍,配合默契。甚至主动出击,化钱请飞车族的人来现场扰民,好做吸引力的节目。法国电影《冒险的代价》,讲述电视台开办追杀娱乐节目,把囚犯选为追杀目标,就是以寓言的方式,揭示了电视媒体的这一方面的丑陋面目。

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看,避免影像生态灾难的有效手段就是通过媒介修养教育,培养传媒时代的合格观众。过去我们搞的是纯粹艺术审美教育,忽视了影像文化影响抽象思维能力、电视制造虚幻图像造成对现实的错误认知、沉溺于图像导致对现实的冷漠、电视节目梦幻性特征会强化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电视节目的模式化对审美理想产生生态污染、娱乐本位会对健全人格产生污染、电视满足心理宣泄同时也会消解激情和创造力等问题。原因是封闭的知识传授形式,使观众不明了影像传播的负面作用。比如电视谈话节目从好的角度看,意味着社会民主化程度提高和普通民众表达需求的增强,但这种效果不是必然的,也会对社会舆论文化带来坏影响,只有从社会生态化语境入手,对影像的传播规律和观众的作用进行客观评价,才有意义。媒介修养教育实际上就是文化生态观念教育,只有学会读解传播影像文本,了解其符码和编码规则,了解其结构、媒介组织、媒介形态,了解影像和社会的关系,学会参与影像文化,才会明白影像不等于现实,因为现实是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而影像是经过影像传播者的筛选和编辑的事实,所以,成熟的影像接受者,必须保持对影像的批评意识。

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更要关注媒介修养教育。当前,影像文化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很尴尬,一方面,中小学生可谓是“看着视觉图像长大”的群体,他们捕获信息、吸纳新知的文化兴味和审美情趣,有由报刊书籍的一统天下,迅速转向影视屏幕、电子网络、图像摄影等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影像教育在教育设计中处于配角或客串的位置,浅层次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作为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使抽象、静止、无声的文字形象有声,以增强文本文字给人的魅力感,信息感,吸引学生课堂无意注意,活跃课堂气氛。教育技术界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将抽象与直观统一,音、色、形统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明显的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将给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典型的就是不断建立并丰富影像教学资源库,著名的人才学家雷祯孝就把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九册课文几乎全部配上相匹配的电影(98%)。深层次看,部分学校意识到了影像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理解了“在大众传媒的时代,画面正取代文字走向台前,色彩和构图正构成真理的内涵,要想在扩大了的精神领地,面对新的令人敬畏的思维王国领先一步,就得认识并且运用影像文化。”将影像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组成内容,对学生群体实行素质教育。通过参观“禁毒”画展、制作“节水”宣传画,观看伟人的纪录片或传记片等,来完善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毕加索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闲情艺致

    闲情艺致

    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你真的看得懂吗?欧洲顶级收藏家是如何创业的?艺术的就是美的吗?我们希望能找一种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和生活带给人们的原始感动,产生共鸣并且更为珍惜。
  • 音乐·审美

    音乐·审美

    本书从宏观到微观揭开音乐的神秘面纱,引领您认识、理解、欣赏音乐,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驰骋,在音乐的殿堂中浏览、徜徉。本书与读者促膝谈心,面对面地阐述音乐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欣赏音乐,音乐美在何处,你有音乐细胞吗,什么是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结构是什么,什么是良好的审美情趣,什么是流行音乐……本书从18个方面(每个方面均配有点晴之笔的范曲的谱例)详论细说欣赏音乐的要领、特性和方法,给您一把启示的钥匙,在边读、边对照、边领会、边哼边唱中,进入到音乐天地之中,进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境界,获得音乐之美的艺术享受。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收藏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收藏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定义邪典电影(电影学堂)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邪典电影的一次集中探讨。包括如何界定邪典电影,是谁在运用什么样的文化规则来界定,作为一种具有对抗性的电影类型其洞察力如何,又与主流电影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张力,以及邪典电影的分类和体系化进程。作者试图在邪典电影和电视节目成为当代文化的核心之一时,推动对邪典电影的研究。
热门推荐
  • 奇光之史

    奇光之史

    主要讲的是三个人一起闯天下的故事,不过也有分离、内讧
  • 唯美盛夏遇见你

    唯美盛夏遇见你

    两名少女在经历一段人生中很重要的时光时,懂得了一个道理..虽然在那段时间发生了悲伤的事,但最后都会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伤痛,所以无论未来是否仍然布满荆棘,充满坎坷,我们都会用微笑来抵御,甚至一笑而过。、要记住哦,有些约定是会跨越所有时间的障碍,会跨越一切青春的障碍的,所以有些青春的情感往往是珍贵的,那段时间经历的一切变动,都会使你永生难忘….
  • 凤还巢之铿锵王妃

    凤还巢之铿锵王妃

    她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曾许愿: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想,一支‘天泽履’圈住了她的一生。第一次,他撞见她淡雅的身影,慌乱而逃。一次一次,他丢失了自己的心。终于,他捧住她的脸,含情脉脉:“笙儿,你是我杨瑞涵的妻,生生世世!”无奈,风云突起,这场爱情能否继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少你的呆萌女友要出道

    帝少你的呆萌女友要出道

    你听过有人因唱歌太惊艳而不敢露面唱吗?具有音乐天赋的林叶,从小就被告诫要隐藏锋芒。直到她遇到那位叱咤风云,无所不能的大boss,他守护着她一路“打怪”,成为她的专属伯乐。明明是他一直在对她死缠烂打,却总对她说,放心,我不会抛弃你的!她抱着这位boss的大腿,求放过。他却一本正经地说,乖,别闹!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派我来守护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虐恋之别:枯萎的爱

    虐恋之别:枯萎的爱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在何时你在我心里已是秤砣,平衡这我心对你的在乎。当爱不在守护我,留给了我回忆的天空。我的心是封闭的,我的生命是灰色的,天堂才是我的归宿。可至始至终,我要的都不多,从来都只是你幸福就好。爱流逝,命结束,在你怀里温暖变成冰冷,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我的爱只为你而存在。QQ群:279512998(群名称:虐恋之别:枯萎的爱)加群验证消息请写作者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桃树下的梦

    TFBoys之桃树下的梦

    他们,是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星,享受着呐喊尖叫她们,是人群中毫不起眼的人,仰望着心中的梦当有一天,他们与她们相遇男孩遇见粉丝女孩遇见梦想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敬请期待!
  • 逆天王妃冷王要抢亲

    逆天王妃冷王要抢亲

    一个庞大的白色物体被雪海中的浪花推送着上了岸……那死丫头,他就该早点了结了她,否则也用不着天不亮就出来寻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