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9900000001

第1章 教学改革篇(1)

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1)

黄董良冯睿王金安刘中文

摘要:本文回顾了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历程,指出我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和人人成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塑造特色的差异化培养策略;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目标-能力-课程”关系清晰的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重点破解实践教学难题,探讨了“课程、实习、竞赛、科研、讲座、社团、社会活动”七平台协同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的方案。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育质量观差异化策略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全面的教育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本科教育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校制宜,因材施教,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使各类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鼓励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长,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

我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以新机制和新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处于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激烈的竞争环境,在新一轮的国家教育改革大潮中迎来了战略发展机遇。如何强化特色,追求实效,促进教学和谐,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社会建设,是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历程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以及课程体系、教学运行机制、质量评价方式等要素。学院于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二级民办学院,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被确认为独立学院。学院成立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第一阶段:“2+2”人才培养模式

从1999年至2003年,学院招收的学生以“2+2”模式培养,第一年实行公共大平台教学,一年后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分别进入校本部若干个办学实力强、就业去向最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学习。由校本部统一组织教学工作,东方学院负责一、二年级的学生管理,三年级以后由校本部各二级学院管理,执行校本部对应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时颁发校本部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招生人数从1999级的300人发展到2003级的1300余人。这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按照校本部统一的本科规格培养,毕业时达到校本部的本科专业要求。客观地说,这个阶段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当时的办学条件与办学要求相适应的,也是“二级民办学院”体制的框架下必须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第二阶段:复制校本部人才培养模式

从2004级开始,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的要求,东方学院逐步组建了12个教学系部,独立招生、独立管理学生、并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独立颁发毕业证书。2004、2005级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复制校本部的培养方案,按照“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东方学院学生群体逐渐显现出与校本部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逐渐显现出与校本部既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不适应的状况,反映在育人过程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种种困难并难以解决后,渐渐出现情绪失落、再发展为挫折感、最后选择逃避或放弃,个别学生则选择为对抗。学生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难以得到回应,教学与管理效果不理想。

(三)第三阶段:重构东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破解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经过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多次到省内外高校调研,反复研究学院面临的各种情况,学院认为,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问题,这是不可能在校本部既定的培养模式上进行简单的修改所能解决的,要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必须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案。自2006年起,在学院办学体制转换的进程中,启动了自上而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定了以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突破口,通过3~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立与学院办学定位、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意向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至2010年基本形成“两课堂、七平台、实践持续、专业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探索出一条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两课堂”是指运用学分制规范与灵活的管理特点统筹第一、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七平台”是指学院为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建设“课程、实习、竞赛、科研、讲座、社团、社会活动”等七大平台;“实践持续”是指持续4年,在“公共实践、学科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4个不同层次,以“课程实践、实习与实训、调查与论文、课外实践”等4类不同的环节开展实践教学;“专业复合”是指以学院经济与管理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在学科课程复合、专业方向复合、专业复合等多个层面上,致力于为学生构建复合知识结构,以满足毕业生就业单位对应用复合型经管人才的需要。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的完成仅仅是实现特色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还需要落实到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优化教学运行管理等具体的环节中,因此,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优化,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十一条要求:“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序列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本科教学工作,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其必然的使命,而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则是不同高等学校需要根据各自办学条件认真研究的问题。

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高等教育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可以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我院归属于这种类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现代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岗位,直接从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改革就是要探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合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规律,从而使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人才培养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方案要突出应用型、实践性,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社会建设中,构建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树立多样化人才观

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现代社会是高度专业化的社会,每个行业和部门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因此,人才类型是多样的、人才层次是多样的、成才方式也是多样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就高校的人才培养而言,“人才”的涵义可以从《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等学校任务条款中引申出来: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符合科技文化发展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建设要求的大学生。经历高考洗礼的大学生,具有基本文化素质与能力,具有成为社会化人才的条件,完全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中能作出某一类型贡献的人才。要确立多样化人才观,抛弃“人才必是名家”的观念,深入理解广大学生与家长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重新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发展、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致力的目标。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成才。

(三)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教育大辞典》关于“教育质量”条目的释文写道:“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也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可以从两个层次理解“教育质量”:第一层次的要求是衡量人才质量的统一标准,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第二层次则是指学校合格人才培养要以符合质量规格为标准。

《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关于高等学历教育本科学业标准是这样描述的:“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明确地提出了本科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提出了本科教育对理论、知识、技能、方法等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提出了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水平的要求。

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的具体标准并非唯一,也不是唯知识的。从受教育者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现代教育质量的标准要求综合衡量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的总体水平以及从受教育者与未来实际工作符合度的关系评价教育质量。教育部原部长周济同志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院毕业生将成为社会生活中某一层面的职业工作者,因此,学院教育工作呈现的“质量”将体现在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工作拓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上。

(四)树立“以生为本”的人人成才观

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教育公平应该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达到人尽其才的公平。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要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大学生而言,其职业面向将更广泛、发展机会将更多样化。通过对学院多年人才培养成效的分析,我们认为要实事求是地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审慎的思考:我们期望的培养目标是否能与现实相符;培养方法是否与受教育者的特点相适应;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更要充分重视家长与学生的求职需要,充分理解不同性格与心理特征的学生在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充分认识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能力、是培养人才、而不是评价与甄别“人才”,充分认识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教育者的责任与根本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策略。古语“天生我才必有用”就表达了每个人都可以成才的信念。我们要相信学生都有发展进步的潜力,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思路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重点解决下列问题:

1.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定位,避免与其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高校攀高或趋同;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着重解决侧重学科理论、过分强调系统性、为教师而非学生设课的课程设置问题;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解决“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形式与实效的矛盾,着重解决实践教学内容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与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矛盾;

4.进一步创造条件、创新机制,着力解决因社会资源开放程度的限制、学生难以深入经济与管理业务的实习教学难题;

5.进一步创新机制,着力解决第二课堂教育教学项目类型和容量有限,不能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优化知识结构,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培养人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形成具有我院鲜明特色的育人环境,培养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一)确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塑造特色的培养策略

“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是指具有比较优势的独特性。培养有特色的人才关键在于塑造比较优势。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之一——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生产出在性能、质量、服务、特色上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独自的市场。在人才培养中运用差异化策略,就是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学生的个体优势智能及社会的个性化需求,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潜能,使学校的办学特色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使人才充分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院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占全院专业的70%以上,约70%的在校生就读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每年有95%以上的毕业生直接就业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其中在中小企业从事经济与管理工作的达到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职员能够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且十分关注毕业生的沟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毕业生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竞争:与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竞争、与母体高校同类专业的竞争、与职业学院同类专业的竞争。基于差异化发展理念,要形成有特色的竞争优势,学院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如下:

1.面向特定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中小企业和基层社会管理岗位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塑造人才特色的培养策略: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非财经院校相比突出经管学科知识扎实的优势;与职业院校相比突出学科知识宽广的优势;与母体高校同类专业相比突出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优势。

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必须构建“基础扎实、专业强化、适度复合、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必须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通过系统的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工作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在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运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综合素质强的优势,鼓励他们把特长素质、特长能力发挥到极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实施差异化培养策略,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灵活、激励作用直接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学而有用,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强化能力培养,构建“目标-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关联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主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是关于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系统设计,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科学,课程类型是否与培养要求相适应,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因此,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

1.清晰定义专业培养规格,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使教师能够充分、一致地理解专业培养目标的内涵,并主动地将其贯穿到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中。使学生理解专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找准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人才需求的结合点,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

2.清晰定义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单元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明确课程间的关联与相互支撑,通过整合、重组,进一步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给学生提供自我设计、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设计个人发展的路径。

3.清晰定义实践能力培养路径,建立总体目标明确、各实践环节目标合理且相互支持、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标准。

4.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探索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是实践教学,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然而,实践教学仍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重点突破实践教学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重申“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要求“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经管专业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业务处理能力、调查写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需要在多种形式的课程与活动中逐渐培养。结合学院现有条件,破解实践教学难题主要有以下途径:

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建设仿真环境为重点,运用真实企业运营资料设计实训任务,解决校外实习因社会资源容量不足与开放程度限制、难以深入经济与管理业务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获得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处理的初步体验。推进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多个专业在仿真企业多部门、多岗位的合作实训。

2.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经济与管理专业知识是创业实践必须的基础,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为经济与管理专业开辟了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在“创业实训—创业实习—创业孵化”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企业创办、经营和管理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就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依托学院所在地的物流企业、大型商贸企业、公共管理部门建设实习基地,使部分专业实现就近实习。开展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人才培养,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力求实效。

4.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全国性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教育工程,通过设计与专业应用相关的实践主题,把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针对城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三项具有开放性特征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形式到选题,从写作指导到组织管理,从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到第二课堂的项目活动,进行整体规划,探索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出路。

5.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以兴趣为纽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组织与管理。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开辟校内外各类社会工作岗位,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6.着力建设多层次的学科竞赛平台,构建在课程、专业、学科等不同层面的学科竞赛项目群,着重开发创意类团队型新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发挥“七平台”协同作用,打造特色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达到最佳发展,使毕业生呈现出具有明显特色的综合实践能力,能力的综合性有赖于培养途径的综合性。在“课程、实习、竞赛、科研、讲座、社团、社会活动”七个教学平台中,第一课堂的“课程”与“实习”是经管类专业主要的教学平台,第二课堂的“竞赛、科研、讲座、社团、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教学平台。围绕“发挥经管专业优势、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要整体规划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把第一课堂的专业性、系统性与第二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发散性联系起来,形成教学资源互补、教学形式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

1.“七平台”有各自的组织特点和教学与活动内容,在协同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1)教学目标协同:以若干特色能力为依据,确定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各平台的教学活动组织目标指向更集中。比如把主要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调查写作能力。(2)平台建设协同:围绕能力培养目标,设计和开发各平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项目,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3)教学组织协同:第二课堂活动项目与第一课堂课程教学有机衔接,平台负责部门协同组织,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使“课程-活动”发挥更好的效果。

2.“七平台”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分属专业教学部门和教学、学生、科研和实验中心等多个管理部门,要协调开展“七平台”教学工作,整合与运用各类教学资源,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协调各部门的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不断扩充第二课堂项目类型与容量,满足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的需要。

3.完善教学与管理制度,运用学分管理把“七平台”教学全部纳入本科培养方案与毕业审核,协调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

4.“七平台”协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个示例方案,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调查与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贯穿四年。递进安排“《应用写作》—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生课题—学科竞赛—《学年论文》—学生课题—《毕业论文》”,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不同形式的“课程-活动”,逐步掌握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非常需要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提高教育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质量与特色是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依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把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教育管理优势转化为人才特色优势,使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积极回应社会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在特色发展中有所作为,也将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2]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98.

[3]周泉兴.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潘懋元,董立平.科学定位,争创本类型一流大学,中国教育报,2009-02-16.

[6]林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术综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7).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8]顾明远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陶西平.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中国教育报,2008-11-17.

[10]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

[11]赵春晖,董宇艳.差异化教育与人才竞争优势.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

同类推荐
  • 我的精神自传

    我的精神自传

    既是一部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深度之作。思考透彻,激情飞扬,充满了敏锐的发现与深刻的思索。黄钟大吕之声,世所少见;沧海桑田之辨,令人回味。是受过中等教育以上的读者不能不读的当代启示录。本书是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为重要的作品,也是他最为看重的作品。钱先生在该书后记中说。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幸福的草垛

    幸福的草垛

    郑超文章结集出版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从文学青年写到文学中年,她默默无求地执着了这么多年,那是发自内心的对文字的真爱。所以,她会把个人的终身大事与文学联姻。当年,郑超与老公姬华彼此拿着一本杂志作为联络暗号在新华书店门口碰面,郑超对姬华显然是带着欣赏的,因为她已经读了不少他写的小说。在那个年代,文学仍是恋爱的杀手锏,郑超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把自己嫁了。
  • 彻悟

    彻悟

    本书将多位“文化名家”的人生心得,无论经验抑或教训,无论思辨或随感的相关文章,搜集、汇集起来,贡献于读者。
  • 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

    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

    安德烈·布林克选取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西方小说的15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以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方法为线索,作了全新的解读,既有小说这一体裁产生之初的《堂吉诃德》和18、19世纪的所谓“经典小说”,也有20世纪现代派小说,其中包括《爱玛》《包法利夫人》《诉讼》《百年孤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寒冬夜行人》。在对15部小说的个案分析中,布林克旁征博引,对20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观点都有比较精到的引证和阐析。在对十五部小说的个案分析中,布林克旁征博引,对20世纪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观点都有比较精到的引证和阐析。海德格尔、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福柯、拉康、巴特、德里达等人的语言理论思想,都恰当好处地被加以运用。《如何阅读小说:从塞万提斯到卡尔维诺》的作者安德烈·布林克本身就是小说家,所以谈起小说来不仅热情洋溢,而且慧眼独具,见解不凡。
热门推荐
  • 相濡以沫相思意

    相濡以沫相思意

    12岁,年幼的他遇见了稚嫩的她。11岁,她离开了他,他以为她还回来,却不然,一等就是十年。我愿用十年岁月,换你一生岁月无忧。
  • 快穿之黑化boss太难缠

    快穿之黑化boss太难缠

    大学生单曲曲被卡车撞死,途中被北极熊掳走?!北极熊:想复活吗?ComeBaby~...单曲曲:阻止男主/反派黑化?防止世界崩塌?搞穿越呢?北极熊:是的呢,那群玩意儿一黑化,作者小说全崩塌,你的任务就是搞定他。世界男主没攻略几个,而她们内部消耗斗嘴却不曾减少。她明明是人,它却叫她蛐蛐,它明明是北极熊,她却唤它狗熊,一人一熊一分身,闯关世界永不分。北极熊:蛐蛐,你爱男主吗?那句话的开始,为以后的真香做足了准备....她的心房外,像是加了层保护膜。那是曾经,他给她的禁锢。以此来证明,她,是他的人。他陷入沉睡,她转世为人。在她身体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曾出现过,可就短短几秒,也没能让他了结遗憾。它的私心,让她成功地将他唤醒,就连那禁锢也分崩离析。“无论以后是怎样的处境,只要你醒来,我都会义无反顾的奔向你。”“月是人间散容,亦是人间清乐,卿是人间绝色,亦是人间难得。”作家:推荐好基友的快穿小说,若有兴趣,可以看看,小说名《世界如你所愿快穿》
  • 夫人她又把钱花光啦

    夫人她又把钱花光啦

    居然穿越了!!苏月卿口吐芬芳穿越就遇到小奶狗美男?!还会撒娇打滚卖萌萌!!
  • 遇见你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

    遇见你是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

    庄昕媛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那么早结婚,对象还是他————当红男演员周钰霖周钰霖也没想过,当年机场的那一眼会让自己沦陷终身,从此心中,眼中,全部都是她————庄昕媛
  • 陆家三姐妹修仙记

    陆家三姐妹修仙记

    陆家三姐妹和灵宠,在蜀山的修仙生活b(*???)d赞。
  • 三国黑科技

    三国黑科技

    主角说:吕布很猛吗,看我一枪撂倒貂蝉很美吗,看我媳妇的大长腿和小蛮腰诸葛亮很聪明吗,我不想要刘备孙权,老老实实在南边待着重生到三国,我要黑科技混迹三国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雪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雪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
  • 第一怪仙

    第一怪仙

    【无系统,单女主,高人团体成长流】当飞剑变成网,怎么破?火球术往嘴里吞是什么情况?丹药,是用来砸人的?阵法,要刻在身上?灵符,要门板大小才够劲?看见妖兽就追着啃,又是什么操作?……当习惯不按套路出牌的林衍穿越到梦寐以求的修仙世界后,所有修仙者的噩梦开始了。且看,一代修仙怪才的成长史!
  • 听那是他的声音

    听那是他的声音

    “说,要赔钱还是赔人?”某男阴沉的问道。“咳咳,那个,咋有事好商量,谈钱多傷感情啊。”我陪笑。“哦,那就是赔人了。”某男挑挑眉。“呵呵,表逗乐,就你这样,十头猪都拱不了的还用赔。”掩面泪奔,直接被拖去警局游玩一番。(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算命小姐在线坑蒙拐骗

    算命小姐在线坑蒙拐骗

    人曰:“纵散尽家财,亦请火君一算”某火君听闻之如此笑了笑,笑的云淡风轻,不入俗世说道:“不慕钱财,缘到则算”心中却狂笑道:“涨吧涨吧,钱钱都是我的啊~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