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7300000056

第56章 族群理论(22)

对村际地戏仪式的展演则存在村与村之间的相互制衡。每年屯堡村寨内部的地戏队都要进行互访,这既是一种友谊的互动,同时也是一种地戏展演技术和规范的互动。在这样的交往互动中,如果某村地戏作大的调整,不按规则出牌,族群内部的舆论会使之难以立足,屯堡人谓之“不懂礼数”“不懂规矩”。比如,如果有跳《岳传》的地戏队一改传统,突破以往《岳传》不跳“风波亭”的惯例,那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因为屯堡人跳神是在展示“英雄”即“神”的丰功伟绩,而不愿看到“神”出现不好的遭遇。可以说,若干代人的延续与互动,屯堡人族群自成了一套普同性的评判准则,保证了地戏仪式功能正常的社会效应。

通过地戏队的互访,使屯堡村寨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比如,2006年正月苏吕堡地戏队到九溪来演出,通过“参桌子”,九溪出的六个题目都是苏吕堡地戏队《三国》中的内容,但苏吕堡地戏队回答不上,使他们了解到九溪的确是寨大人多,人才济济,不敢小视,回村以后还是要将《三国》这部书读精读熟,以后不要这么丢面子。这是一种村落之间的在同样话语下的竞赛,展示村落文化的实力,显示村落文化的优势和民间文化的修养。在这样一种机制下,人们还是要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历史文化”修养,既要熟悉本村的地戏本子,也要熟读别村的地戏文本。如此,使村与村之间通过交流注意保持文化实力上的大体均衡。

同时,安顺的屯堡村寨还经常举行“地戏会演”,评优长,定等次,这关系到一个村的荣誉,也没有哪个村会拿自己的荣誉去冒这个风险,在一些原则上的方面去进行改变。

通过这些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文化制衡机制,不仅保证了内容、技术的稳定性,而且保证了地戏所凸显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价值理念在整个族群的传播和渗透,进一步加强了族群的稳定性。

(七)村际地戏仪式与族内通婚

“只在屯堡人中开亲”,在屯堡做田野常常听到类似的话语,这说明了屯堡人“族内通婚”的特点,即屯堡人只在族群内部通婚,不与少数民族和汉族后移民缔结婚姻关系。据我们进行的“中国百村调查·九溪村”课题的研究成果《屯堡乡民社会》显示,九溪村的婚姻圈和屯堡地戏的仪式圈是基本重叠的。走访了其他一些屯堡村寨其婚姻圈和地戏仪式圈也基本是重叠的。可以说,村际地戏仪式为屯堡人族群内部通婚提供了保障,也强化了屯堡人族群内部通婚的制度。我们知道,族群内部的通婚要有一个基础条件,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人口,而屯堡具备了这一要件。屯堡人的总量具体有多少,没有见到官方的数字,但在上千平方公里而且又是良田好土集中的区域,这个数字不会低。就目前的说法,有说20多万人的,有说30多万人的,有说40万人的,甚至有说上百万人的。但不管怎样,人口总量不小这是事实,这为屯堡人的族群内部通婚创造了条件。

在以往交通、通信不畅通的年代,通过村际地戏仪式的展演,使各屯堡村寨之间交流了婚姻的信息,知道哪一村寨有什么样的男子,什么样的女子,对方是什么条件,我方是否合适,通过以后进一步的交流,使婚姻关系得到确立。我们在调查了解到,在以前不少人家的婚姻就是通过这一渠道促成的。当然,今天交通、通信已有较大的改善,婚姻信息的交流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这种传统方式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村际地戏仪式也强化了屯堡人之间形成的亲戚关系,也使屯堡村寨之间的“血亲”、“拟血亲”的关系更加巩固。地戏仪式展演的季节,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和七月,这正好是我国传统的春节和“中元节”期间,也是村民们的农闲时节。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地戏队的互访,使以往的亲戚关系更加巩固,使村寨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屯堡村寨与城市社会一个明显的不同,绝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屯堡人通常爱说“一人亲,亲一家;一家亲,亲一寨”,只要两家人开亲了,这两家人中的任何成员就是一种亲戚关系;同样,两个村寨之间有一家缔结了婚姻关系,两个村寨的人也相对于形成了一种亲戚关系。这种说法体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某某村寨的某一亲戚办酒(婚丧嫁娶、起房立屋、上学参军等等),与其有主要亲戚关系的人就要“约客”到有事的亲戚家走动。如此,在这样一个社会关系网络的编织下,支撑了他们操办的重要事情,也强化了村寨之间的情谊。因此,在屯堡村寨普遍有这样的说法,认为村际地戏仪式,“不是跳神,是跳亲”,这可说是屯堡人对地戏展演功能的一种理解。如此若干代人的互动往来,可以说地戏仪式对屯堡族群内部形成的纵贯历史、横跨族群的婚姻制度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屯堡社区形成了一个具有“血亲”、“拟血亲”关系的共同体,强化了族群的稳定性。

四、结论和讨论

综上,笔者认为在地戏仪式对村落内部产生作用的基础上,在族群内部的仪式圈范围内,通过村际地戏仪式的连接而形成的一个纵贯历史、横跨族群的仪式网络,这一仪式网络使地戏仪式内蕴的主导价值实现了在屯堡人族群的普泛化,进而使族群认同一致化,族群记忆牢固化,族群规则(社会控制规范、族群内部通婚等)通行化,使屯堡人族群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关于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在本文的开始部分我们陈述了目前的研究有聚落优势说、文化优势说、自我封闭说或概述前说的综合说等观点。在这里,或许我们可以提出“仪式网络”这一概念,对这一问题就姑且叫做“仪式网络说”吧。仪式网络大体可这样界定:就是指在族群生存的空间里,作为族群组成部分的单位社区大都有某种同一类型的仪式行为,这些仪式行为除了周期性地在各自的单位社区内部展演之外,而且还通过仪式行为的流动将单位社区之间连接起来,形成了覆盖族群整体的文化网络,使族群价值观和族群规范趋于一致,从而对族群的稳定性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当然,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应该是多种因素着力的结果,除了地戏仪式之外,应该还有其他因素,如宗教、制度等等方面,但即便如此,像宗教仪式在屯堡村寨也会形成一个覆盖族群整体的仪式网络。

就仪式网络而言,笔者认为需要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在族群的生存空间里,作为族群组成部分的若干单位社区要有各自的仪式行为,且这些仪式行为是同一类型的,具有薪尽火传的内在生命力;二是单位社区与单位社区之间要有周期性的仪式行为流动,使族群内部不断地形成互动和进行调适;三是仪式行为能表达族群的主导价值并且将之普泛化,进而使族群认同一致化,族群记忆牢固化,族群规则通行化。

诚然,本文是对屯堡人族群稳定性的一种尝试性研究,由于受时间、水平、经费、资料等方面的限制,缺漏会有不少,有些方面尚需以后进一步地研究。比如:

1地戏仪式圈与婚姻圈、赶场圈、庙会圈、方言圈的关联及其对屯堡人族群稳定性的研究;

2族群边缘与屯堡中心区域地戏仪式的比较研究;

3黔中卫所制度的特殊性及其对屯堡人稳定性作用的研究;

4屯堡妇女的宗教仪式网络对屯堡人族群稳定性的作用研究。

诸如此类的不少问题,将待以时日或待以贤者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兆乾:《仪式性戏剧与观赏性戏剧》,载胡忌主编:《戏史辨》第二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

[2]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

[4]张云胜:《古代军队礼仪的文化内涵与教化功能》,《军事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5]周耀明:《族群岛:屯堡人的文化策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读》(上),《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7]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读》(下),《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8]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的知识谱系》,《民俗研究》2003年第2期。

[9]汪晓云:《戏曲:神鬼人的共同在场》,《艺术探索》2003年第3期。

[10]王胜华:《关于中国仪式戏剧学说的简略回顾》,《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11]马敏:《政治仪式:对帝制中国政治的解读》,《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第4期。

[12]段明:《仪式戏剧的理论建构》,《四川戏剧》2004年第2期。

[13]汪晓云:《从鬼到神:神的发生学研究》,《艺术探索》2005年第3期。

[14]汪晓云:《从仪式到艺术:中国戏剧发生学》,《艺术探索》2005年第4期。

[15]吴晓群、郭晓东:《论仪式学视角下儒家礼乐思想的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16]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7]张志伟:《从公共仪式到公共艺术》,《文化思考》2005年第8期。

[18]李新华:《村落的“神”与“像”》,《民俗研究》2006年第3期。

[19]王铭铭:《威慑艺术:形象、仪式与“法”》,《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4期。

[20]汪晓云:《是戏剧还是仪式——论戏剧与仪式的分界》,《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1]周莲红:《仪式与艺术的关系》,《东南文化》2007年第2期。

[22]蒋立松:《略论贵州屯堡人的族群认同及其表达途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8期。

[23]张定贵:《屯堡地戏的人类学解读》,《第六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论文集》,2007年。

[24]张定贵:《安顺地戏的社会文化解读》,载于张新民、李红毅主编:《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论丛》(二),巴蜀书社2008年版。

[25]沈福馨:《安顺地戏》,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6]沈福馨等:《安顺地戏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27]王秋桂、沈福馨:《贵州安顺地戏调查报告集》,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氏民族文化基金会1994年版。

[28]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29]涂尔干著,渠东、汲喆译:《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0]范增如:《明清安顺风物诗文注评》,贵州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31]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2][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

[33]郭于华:《仪式与社会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4][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5]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36]翁家烈:《夜郎故地上的古汉族群落——屯堡文化》,贵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7]郑正强:《最后的屯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吴羽:《安顺屯堡史料类编》,“2002年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结题专著打印稿,未刊,2003年。

[39]贵州省安顺市政协宣教文卫体委员会编:《安顺文史资料》第二辑(屯堡文化专辑),内部资料。

[40]刘晓春:《仪式与象征的秩序》,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41]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2]金方梅:《贵州喀斯特地区孤岛文化及其旅游开发研究——以屯堡文化和军工文化对比研究为例》,贵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43]孙兆霞等:《屯堡乡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4]俞宗尧、帅学剑、刘涛志:《屯堡文化研究与开发》,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45]维克多·特纳著,黄剑波、柳博赟译:《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6]西秀区大西桥镇志编委会:《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孙德忠:《社会记忆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8]徐杰舜主编:《族群与族群文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王明珂:《华夏边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0]阳贤:《面具下的教育——贵州省安顺地区屯堡地戏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1]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52]熊迅:《村落的仪式与变迁——一个屯堡村落中地戏的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3]罗康隆:《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54]张原:《在文明与乡野之间——贵州屯堡礼俗生活与历史感的人类学考察》,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55]胡志毅:《国家的仪式——中国革命戏剧的文化透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作者简介]张定贵,安顺学院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论族群文化转型——以阳朔田家河村为例

冼奕

农民,这一族群的天职原本是从事与种地、渔猎和畜牧等相关的农业活动,以前,与农民有关的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也只是各地农民们的自我娱乐,“下里巴人”而难登大雅之堂。但是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在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漓江山水之间,有这么一群农民不再只是搞农业活动,他们也开始搞“艺术”,参与到以传统民族文化和原生态生活为基础的“现代”艺术表演当中,重新唤醒起那些尘封多年的遥远的记忆。

由张艺谋导演在广西桂林阳朔搭台并成为景区长期演出内容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自2003年10月试演、2004年3月20日正式演出以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赢得了不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丰富了桂林旅游文化产品。在这台“与自然同在”的演出中,张艺谋那惯用的有视觉冲击力的宏大场面自不必说,其中令人感到震惊的是,数百名穿梭在像箭一样飞驰的竹排上,变魔术般快速地扯起藏在水里的红绸翩翩起舞的演员竟然都是来自当地的农民。他们在表演中所表现出来的训练有素和熟练自如,很难再让人把他们与“浑浑噩噩、表情呆滞麻木”的原初形象联系起来。

正因为《印象·刘三姐》的出现,使得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白天忙着种田做生意打工,晚上划着竹排踏着山歌来表演,一种全新的生产生活模式由此诞生。此外,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使得作为农民这一族群所秉持的传统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型。那么,转型过程中农民文化适应了什么?能否适应?适应的过程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笔者所关注的。今年6—8月间,笔者选择了参演村庄之一——田家河村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点,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分别从生存策略、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三大方面来考察一群“特殊农民”的文化转型。

一、田家河村及农民演职员概况

同类推荐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工作难题破解

    班主任理论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理论对象的变化,多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影响,都会使理论的把握和学习极为复杂。要想使学生都按既定的目标成长,确实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究。但并不能因此认为班主任理论难以把握,也不能认为无须学习班主任理论。正确的理解是:班主任理论掌握得越纯熟,班主任工作便越有效应,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更到位和有力度。以这样的认识来看,《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仅仅是班主任理论和实践的初步。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热门推荐
  • 青蛙嘴唇上的正义

    青蛙嘴唇上的正义

    对于爱情,我还是相信有的,最起码是在我结婚之前。最笃信其存在是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那时候我特别期待我生命中的另一半到来,共同打发掉那些枯燥的日子,在淡如白水的生活里加点盐或什么调料。
  • 影视之赋予系统

    影视之赋予系统

    命运难逆,可我不信,且看我凌天,内有赋予系统,外有逆天功法,如何脚踏命运,横斩诸神,逍遥于花花世间。
  • 愿你余生皆安稳

    愿你余生皆安稳

    今儿眉清目秀的李家公子路过,北柠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明儿剑眉星目的张少爷抿了抿唇,北柠手里的果子掉了。直到遇到了天下第一大派逍遥门的尊主楚沥川,小北柠砸吧砸吧嘴,心想:“这个好看这个好看!”于是死皮赖脸的拜入逍遥门下,从此漫漫追妻路开始了,什么张三李四,通通去一边!总之这是一个小徒弟处心积虑想扑倒师尊的故事,专一且深情!北柠快速狂奔拽住楚沥川的一摆,嘴里念念叨叨:“师尊,师尊!你等等我啊!”
  • 网王我竟然是芥川慈郎

    网王我竟然是芥川慈郎

    前世一直碌碌无为,虽然一直投身于网球事业,但总被人说对网球缺少热情。她也明白,以他的天赋,如果向他人一样,努力训练,一定可以拿下世界冠军,但如果真的有如果,人生也就没有那么多遗憾了。现在,她重生成为她一直崇拜的芥川慈郎身上,她该如何选择?命运的齿轮也许早已转动,也并非无规律可寻。嗯嗯,因为我的一时敷衍,把这本小说完结掉了,但是!现在我又回来补坑了!所以,现在它只是披着完结的皮,但是每天都是有更新的。不过更新的比较少,每天只有一章,介意囤文。
  • 凌仙

    凌仙

    极北的平原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位黑匣人。他茹毛饮血。他如妖如魔。
  • 大唐薛涛之萱草帖

    大唐薛涛之萱草帖

    红颜未必薄命,落笔撼动政坛。大唐传奇女诗人薛涛进入精英集结的幕府,迅速展露头角,称为举足轻重的僚佐谋士。她是唐朝文人墨客争相结交的明星,助力名将韦皋成就西南霸业,演绎了一段风云变幻的传奇。她如何能把一手烂牌打好,完成逆袭,实现从艺人到官吏到企业家的华丽转身?大唐头号美男子,封疆大吏韦皋,情诗王子元稹又为何全都为之倾心?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偏偏要拼才华,还组建了大唐最强名流政要朋友圈……
  • 复合吧皇后

    复合吧皇后

    什么?皇上与皇后居然和离了!什么?皇上竟远赴千里与皇后求和!什么?皇后已与他人再婚了!临走前,她说,“他一生极苦,却最喜糖。阿苦不爱喝药,切记要给他一颗冰糖。”枫林里,他说,“玲珑骰子安红豆,你叫阿知,为何不知那相思已入我骨了呢?”。离开时,他写,“你是医仙,能不能告诉朕,如何将一个叫阿知的姑娘从心里剐去?”甜中略带点玻璃渣,入股不亏喔亲?
  • 致敬一线战役人员

    致敬一线战役人员

    一名小白,期待大家的关注,不断滴进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漫步校园

    漫步校园

    那一年的盛夏,那一年的樱花开的格外鲜艳,因为迎来了他们。那一年的寒冬,那一年的粉梅一直久久不肯落下,因为他们。青春暖爱文:夏风信子新作《漫步校园》青春,浪漫,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