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200000098

第98章 要注意聆听

人们愿意在谈话的时候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不喜欢那些滔滔不绝,却对自己的谈话内容漠不关心的人。那些自己讲话不多,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认真聆听别人谈话的人,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真正的谈话高手,并不是因为具有雄辩的口才,而是具备聆听他人谈话的耐心。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认真聆听,对对方的话题表示感兴趣,实际上是对对方的莫大的尊重。只顾自己说话,对别人谈什么漠不关心,无论你听还是不听,我只管自己嘴巴快活,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在出席群体会议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急噪的毛病,没等别人把话说完,就迫不及待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事实上,在群体会议上话讲得越多的人,是越容易被人忽视的。那些不轻易开口的人,常常愿意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比较、斟酌别人的观点,这种人在关键时刻,一旦开口,就会吸引众人的注意。由于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所以他们的谈话往往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容易得到大家的重视。

小郝是一个普通的政府公务员,由于他掌握并运用了聆听的艺术,因而成为该部门在两年内连升两级的惟一职员。小郝大学毕业以后,进入到他现在所在的这个政府部门,同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他对部门中的各项工作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他常常在群体会议上踊跃发言。但是后来他发现,那些经常发言的人几乎都是一些在一个岗位上呆了很久的不被重视的老职员,而那些身居要职的人多数不愿意讲话,他们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才开口。小郝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愿意让自己步那些长期得不到提升的老职员的后尘。他下决心改变自己,不再主动发言。开始的时候他感觉非常困难,每每看到别人热烈讨论,他就觉得自己喉咙发痒,难以控制。当领导讲话的时候,他又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坐立不安,但是他不能放弃,每当他自己内心有想多说话的冲动的时候,他就默默对自己说:“傻小子!难道你想在这个位置上呆一辈子不成?”每当领导讲话他感觉困乏的时候,他又会在心里偷偷提醒自己:“傻瓜!认真听,他们的词语虽然平淡,但也许涉及的问题却很重要!”由于不断地与自己搏斗,小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领导与同事一致认为他谨慎、有头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很快获得两次升迁。而那些“有观点、有思想”的老职员们,却依然是动了嘴皮子,动不了屁垫子。

讲话是一门艺术,聆听更是一门学问。熟练掌握聆听的艺术,并善于运用这门艺术,有时比能言善辩更重要。你尊重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聆听的过程就是对讲话者无言的尊重。但是聆听并不是简单的沉默,比如小郝在努力使自己少说话的同时,还为避免听别人说话时的困乏下了不少工夫。有许多人不喜欢发言,但是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成功,除了其他因素之外,最大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地聆听。精彩的聆听是积极地听,而不是无动于衷、消极地听。每一个讲话者都希望听者对自己的话题和内容作出某种积极的反映,聪明的聆听者,总是会使讲话的人感到被认可,他通过眼神、头部等细微的动作,乃至坐姿把自己对听到的内容的感受和评价传递给讲话者,你的感受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能使讲话者感知。人们讲话的时候,大多在用眼睛扫视听众的表情,如果你认为有那么多的听众讲话者很难注意到某一个人的细微反映那就错了。其实人在讲话的时候,大脑中枢神经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此时脑部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兴奋点上,一是语言的组织和发送,另一个就是视觉信息的吸收。在接受信息这方面看,由于视觉信息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所以在讲话过程中,大脑中枢对视觉信息高度敏感,能观察到每一个听众的细微表情和动作,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聆听别人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注意正确挑选与讲话者的相对位置。一般来说,一个人在讲话的时候,眼前8到12米的范围内是他经常注意的地方,这个范围是使他眼部保持轻松的空间,注意不要背对讲话者或者坐在讲话者的背后。其次,切忌在对方讲话的时候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否则会给人留下缺乏修养的印象,不要打盹、睡觉,除非你想表示对他的蔑视。第三,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坐姿应该端正。目光大多数时间集中在讲话者的鼻梁一带,如果你与讲话者相距很近,一定注意不要紧紧盯着他的目光,那会使人觉得紧张,会分散他的注意力。第四,不时地微微点头,表示你很赞成他的观点。在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摇头表示反对,更不能用斜视表示对他的话题不屑。最好是表现出思考的样子,使他觉得你在尽力去理解他的看法。第五,就是要真正用心去听,你可以不赞成他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心不在焉,如果你不打算认真听,还不如不到场,既然来了就应该专注,有时你也可以举手(在听众较多的时候)或说“对不起,我可以提个问题吗?”(在人数较少的场合)表示自己的疑问或异议。

同类推荐
  • 平凡成就精彩

    平凡成就精彩

    一字能洞悉天下,一语能道破天机,一个简单的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有不同的体验。本书囊括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引用最频繁的哲理故事,从侧面系统地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解读人生哲理。
  • 生命里的波纹:298个小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生命里的波纹:298个小故事,让你感悟一生

    本书汇集了298个短小精干的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让您在意味深长的故事中去思考,去挖掘和探索,以“感动悟语”作为读后提示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朋友在故事中受到启发、感动,进而能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在生活这个迂回曲折的长廊中游刃有余,应对自如,不为风暴,一路前行,一路聆听心跳的语音。
  • 一生三舍

    一生三舍

    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的“得”?这是普通人都能认识到的道重。你不能总是望天上掉馅饼,没有付出的回报是不长久、不现实的。“舍”的学问比我们表面年到的要深得多,它是一种立世存身的价值观念,一种实现人生目标的智慧,一种无所不明又无所不包的胸怀气度,一种身心和谐、主宰自己的人生的精神境界。
  • 左手厚黑,右手孔孟

    左手厚黑,右手孔孟

    孔孟是人之本,厚黑是世之论,后黑与孔孟兼修,可得大自在。右手厚黑:中国人最易成功最易出彩的潜规则和人生手腕。右手孔孟:世界上最实用最成效的显学与文化心术。天下第一奇人李宗吾与天下第一圣人孔子相遇,于是天下第一奇学厚黑学与天下第一圣学儒学互碰出惊世骇俗的光芒,几千年来困扰中国人的文化心歧、人生困局、命运难题就迎刃而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小菜一碟,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想人人能够得以实现。一切不过是——左手厚黑,右手孟,如此而已,不亦快哉。
  • 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读《三十六计》学生活

    通常我们提到的《易经》,就很自然地明白是指《周易》。《易》包括中华传统文化“天人之际”的大原理、大法则。中华民族人文文化以《周易》为宝典。《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等兵书一样,是古代文韬武略的结晶。在军事哲学上,《易经》对于战争这一社会现象已有初步的认识。我国古代军事家,如孙武、孙膑等,都精通《易经》,并用于军事,以“易”演兵。《三十六计》用《易经》中的阴阳变理,推演成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使每一计都闪烁着朴素辩证法的光芒。
热门推荐
  • 鸭江行部志

    鸭江行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原生进化论

    原生进化论

    一个少年坐在一片废墟上自言自语。“我叫岚,是这个世界的缔造者,也是这个世界的原生生命体。”
  • 海力布传奇

    海力布传奇

    善良勇敢、与世无争的草原王子海力布,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皇室权谋中,被动卷入了汗位继承的漩涡。遭人暗算,前途未卜的他在经历了一系列奇幻旅程后,收获友谊,邂逅真爱。并通过生死抉择的历练和考验,成长为一代草原英雄。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有什么想法建议想直接跟作者交流,欢迎加入《海力布传奇》读者QQ群:739471703
  • 和旗

    和旗

    金戈在火车上遇见了戴金花,两人携手潜伏进了南京城外,以土匪的身份打鬼子残部。可在要结婚前未死的柳文婷更名柳新作为教官,出现在了土匪窝。金戴二人突破重重阻碍结婚后,金花化名卢兰香与金戈接受国民党招安,潜伏在南京,为部队送情报,钱博豪发现他们之际,柳文婷出现了...........
  • 带着导航闯三界

    带着导航闯三界

    千言万语,不如导航懂你。九天玄女问曹辰:“看你洒脱无比,你的目的地是哪里?”曹辰:“千回百转,到你心里。”什么?荒神留下的宝藏?有秘境大阵守护?!导航出手,毛都没有!什么?帝君留下的神兵?有三千神兽镇压?!导航出手,屁都不留!
  • 浮生流年掠影醒尘

    浮生流年掠影醒尘

    谁蒙尘了珍藏的美好?谁惊扰了尘封的过往?谁翻覆了落定的尘埃?谁参悟了远逝的流年?经年难忘的记着一个人,却不知,再相见时,你虽是你,却早已不是记忆中的你,我仍是我,却也不再是从前的我。过往若梦,醒后无影!
  • 精灵之传奇时代

    精灵之传奇时代

    “喷火龙,使用大字爆。”“水箭龟,缩入壳中,忍住使用水炮。”“喷射火焰挡住它!”江诚呆呆的看着电视机的一幕:“我不就睡了个懒觉嘛,用得着穿越吗!!!”
  • 感谢,我的青春有你

    感谢,我的青春有你

    本应执子之手数余生时光,奈何南柯一梦仅独自幻想是否灯下回眸誓此生难忘!
  • 鸿尊都市行

    鸿尊都市行

    太古时期,鸿蒙因阻拦昊天施展绝地天通之术,被打入时间长河,后尽浑身解数划破虚空突破至地球,因肉身尽毁,后将全身寄托于一个平凡无奇的高中生莫寒.此子究竟能否实现鸿蒙的期望...(下班无聊写着玩,哈哈哈,随缘更新)
  •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狮娘鸽爸:当“幼升小”撞上“高考”

    夫妻俩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成长问题?一个立志要做比虎妈还厉害的“狮娘”,一个要当自由民主的“鸽爸”,他们的教育效果将如何?   两个孩子,一个即将高考,处于最关键的人生阶段;一个幼升小,即将开始新的起跑。当幼升小遇上高考,如何全家总动员?   故事主人公苏兆红和于大海,因为教育孩子的价值观不同最终离婚,离婚后这种摩擦仍旧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