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7900000005

第5章 19世纪的物理科学(4)

与此同时,凯库勒的结构式有助于解释这些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内部构造,它们中的某些具有双键和三键构造,凯库勒就用两重波折号和三重波折号表示。异构体具有同样的原子和同样的比例,但联结方式不同。例如,普通乙醇可以用图1表示,而具有相同数目氢、碳和氧原子的二甲醚则可以用图2表示。

图1普通乙醇的结构图2二甲醚的结构

1858年凯库勒指出,碳原子相互间可以直接连接(不像大多数其他原子),形成复杂的长链。他解释说,因为碳原子是四价的,它正好可以与四个其他原子化合。他还搞清楚,通过研究反应产物,可以确定一个有机分子的分子结构。

1861年,凯库勒出版了《有机化学》教科书的第一卷。在书中,他用简单明了的作法终止了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争论。他定义有机分子为含碳分子,无机分子为不含碳分子,根本不涉及它是否有生命或曾经有生命。这对有机分子含有某种莫名的、不可定义的“活力”论观念是一种沉重打击,并为审视有机化学领域提供了有用的新方法。

抓住环状

有机化学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没有人能够解释苯(C6H6)的结构,这是1825年法拉第发现的煤焦油产物。当然,即使不知道苯的结构,珀金(William Perkin,1838—1907)和其他致力于染料合成的研究者仍然作出了进展。但是,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些原子为什么能够互相结合在一起,正像普通分子的结合方式一样。

1865年的一天,凯库勒梦见了环的结构,他后来这样写道:

“我正坐着,在写我的教科书,但工作没有进展,我理不出个头绪。我转过椅子朝向炉火,开始打起瞌睡。原子又一次在我的眼前跳跃。这一次背景上出现的是大量更小的组合。我那心灵的眼睛由于反复观看这类东西,现在可以分辨更大、更复杂的结构:长长地排成一列,有时挤在一起,缠绕和扭曲成蛇形运动。看!那是什么?有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在我眼前快速旋转。仿佛是被一阵灵感惊醒,就在这个晚上,我形成了这一假说。”

凯库勒发现的正是我们今天所谓的苯环,一种由碳和氢组成的分子结构,它不是敞开的链条,而是封闭的六角形,单键和双键交替快速转换。

凯库勒的苯环荷兰化学家范托夫(Jacobus Van"t Hoff,1852—1911),把凯库勒的许多结构性想法转变成三维模型,从而可以澄清许多有机化学概念,其中包括比奥和巴斯德研究的异构体之谜。凯库勒的结构见解使有机化学走出世纪之初那种难以置信的混乱,尽管从那以后,又有许多理论上的改进,但是他的思想仍然指引着化学家的合成研究,并且提供一个模型,使有机分子更为形象化,从而对化学反应作出预言。

对于化学来说,19世纪是丰产的年代。有两个重要的新工具——电学和光谱学,使化学家获得了新方法来处理和观察物质,从而使这门学科大大改观,其情形就如同望远镜用在天文学和显微镜用在生物学一样。已知的元素数目几乎翻了一番。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使这些元素各归其类,并且为未来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以及20世纪初化学和物理学的大突破提供必要的基础。有机化学的诞生给应用化学打开了巨大工业潜力,其中包括新染料和新材料的发明。

最重要的是,原子论的诞生(或者宁可说是再生),使得道尔顿、阿伏伽德罗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不仅认识到气体的特性,还开始把握了化学的规律——物质是怎样进行化学反应,又是怎样相互结合的。

当然,在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之前,或者甚至到19世纪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同原子论。具有高度影响的物理学家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直到去世时还在反对原子论。他说,观察到两份氢气跟一份氧气结合形成了水蒸气是一回事;假设两个看不见的氢原子跟一个看不见的氧原子结合形成一个也看不见的水分子,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但是大多数科学家还是承认,原子论至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模型,通过以符号代表原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讨论变得更清晰。

原子论还打开了通向这个世纪一个伟大的关键性发现的道路:对热的本质和热力学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领域一直笼罩在神秘的乌云下面。

不灭的能量

蒸汽和电,这是两股伟大的力量,推动了19世纪的车轮,振奋了19世纪的人心。就从19世纪开始,所有工业都受到瓦特的蒸汽机的影响,它还激发了人们对能量的理论研究。到了19世纪中叶,运输也得到了改造,英国所有主要港口都已由蒸汽铁路连接起来,北美大陆十字交叉的铁路网有近30000英里的铁轨。到了19世纪末,电已经开始照亮世界,并且提供工业生产动力。

科学家们深入到这两大能源的核心之处,从而找到了一条通往自然奥秘的珍贵路径,借助于它,西欧、不列颠群岛、北美以及整个世界的工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关键在于,正如布莱克及瓦特在上一世纪所发现的那样,要理解热及其本质和行为,最重要的是,理解热力学——研究热能怎样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形式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变为热能。

早期工作

对于18世纪大多数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来说,热是一种看不见的“不可称量的”(即没有重量的)流体,叫做“热质”。当冰融解时,失去热质;当水结冰时,得到热质。水和热之间发生的是某种化学反应。这一理论有时也叫做热的物质论,用来解释某些现象似乎很有效:把一个热的物体放在冷的物体旁边,热似乎从一个物体流向另一个物体,就好像是流体一样。还有,物质加热时会膨胀,就好像有流体进入一样。热质似乎是明摆着的事情,所以很少有科学家认为有理由去质疑它。

但出生于美国的巴伐利亚选帝侯伦福德伯爵就是一个例外。1800年左右,他还在年青一代的英国科学家中选拔了新秀——其中包括戴维和杨。伦福德如此推测,用钝工具给炮筒钻孔应该比用锐工具钻孔产生更少的热(释放更少的热质);用锐工具应该释放更多的热质,因为它们切削材料更为有效。但事实正好相反。为了解释这一点,伦福德认为,热必定是一种运动,但这个思想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们接受。

然而随着19世纪的来到,道尔顿的原子论开始使这一思想变得可信,这就是,在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中,或者在一桶水中,或者在一块冰中,都有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在振动——振动得快,就表现为热;振动得慢,就表现为冷。

沿着这一思路就有了热动说,最早是由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1700—1782)在1738年提出的,但是当时对原子和分子这样的概念尚未认真考虑。在道尔顿之后,也有少数其他的人试图提出这一理论,但他们都不太知名,也没有得到更多关注。

与此同时,法国科学家正在琢磨瓦特蒸汽机的理论基础。瓦特是一个工程师,他的英国朋友都是实干家,许多人都是自学成才。而法国,因为有巴黎的综合理工学校,因而法国人更擅长理论科学,偏爱热质说。傅立叶(Jean-Baptiste-Joseph Fourier,1768—1830)是一位对数学物理学带来强烈影响的物理学家,他在1822年发表论文《热的解析理论》,提出一种数学分析的新方法,首次清晰地阐述了科学方程必须具有一套自己的单位——这一思想被称为“傅立叶理论”。他还考察了通过固体的热流和笛卡儿提出的量纲理论。但是傅立叶对与热有关的机械力不感兴趣,实际上,他认为“动力理论”和“自然哲学”属于两个互不相关的不同领域。

与此同时,在德国,热动说正在逐渐奠定基础。化学家李比希的学生莫尔(FriedriehMohr,1806—1879)在1837年写道:

“除了已知的54个化学元素以外,在自然界里还存在一种媒介,叫做力;它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运动、凝聚、电、光、节奏和磁……因此热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而是物体最小粒子的振荡运动。”

所有这些思想都围绕着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证实的中心思想。正是一位名为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的执著实验家为这一概念给出了定量数值。

焦耳的测量

焦耳着迷于对热的研究,他测量了每件东西的热。甚至在度蜜月时,他也不忘测量他和新婚夫人游览的瀑布顶上的温度,焦耳并与瀑布底部的温度相比较。

焦耳在1847年完成的经典实验中,先是测量一桶水的温度,然后把带翼的轮子放进水中。再让翼轮转动很长的时间,使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焦耳测量了翼轮所做的功和水温的升高,从而算出多少机械能产生多少热,如今这个值被称为“热功当量”。焦耳用了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测量了他能想到的各种过程所产生的热——包括机械的、电的、磁的——以及他能想到的各种媒介。

在焦耳之前还有其他人也试图获得热功当量的数值。伦福德做过,但数值偏高。迈尔(Julius RobertMayer,1814—1878)也计算过,但没有焦耳的准确。焦耳是当时做得最好的一位,而且他附有大量实验数据。为了对他表示敬意,功或者能量的一个单位叫做焦耳。

焦耳的工作直接导致了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承认,这是一条基本原理,因此,他也被看做是这一定律的提出者之一。

第一定律

于是,在拉瓦锡的物质不灭原理之外,1847年,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hz,1821—1894)又增加了一条补充定律:“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拥有的能量不可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宇宙中的能量正如同物质一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破坏,能量也是如此(迈尔曾于1842年提出过能量守恒概念,要早于焦耳或亥姆霍兹的工作,但它所获得的证据支持不如亥姆霍兹)。

这一思想就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有时可简单归纳为:“无不能生有”,或者用另外一句话来说,不能以少获多。也就是说:

亥姆霍兹是能量守恒原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也因对眼科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贡献而各大名热能输入=有用能+废能

正如布莱克和瓦特所见,热机(瓦特的蒸汽机是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可以把气体中储存的热能转变为涡轮和活塞中的动能。也就是说,由于加热后气体膨胀,储存在蒸汽中的热能可以转变为运动。这个系统中最初的能量来源是燃料——木材或者煤炭——中的化学势能,用它产生了蒸汽。

在物理科学的历史中,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最具革命性的思想之一。正如科学史家克朗比(Alistair Cameron Crombie,1915—1996)所说:“它的含义和它提出的问题,主宰了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学研究到1900年普朗克引入量子理论这段时期里的物理学。”随着20世纪爱因斯坦物理学的出现,将会证明,能量和物质概念需要放到一起来考虑,显而易见的是,能量有时可以转变为物质,物质也可以转变为能量。

正如麦克斯韦在对亥姆霍兹的颂词中所写:

“要评价亥姆霍兹《论力的守恒》这篇论文的科学价值,我们必须追问热力学和近代物理学其他领域最伟大发现的发现者们,这篇论文他们读过多少遍,在他们的研究生涯中,他们多少次感受到,亥姆霍兹有分量的叙述作用于他们的心头,就像是不可阻挡的驱动力。”

在他的晚年,亥姆霍兹成了量子理论的创建者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的导师,通过普朗克,亥姆霍兹的影响在20世纪还将进一步延伸。

第二定律

不同于傅立叶,法国工程师卡诺(Nicolas-Léonard Sadi Carnot,1796—1832)的研究方法更为实际,他把蒸汽机与水轮联系在一起——这一类推有些问题——起初他提出的是这一想法:蒸汽机锅炉释放的克劳修斯热量等于更低温度下冷凝器获得的热量。也就是说,没有热量损失。虽然事实并不是这样,但是卡诺在火发出的热、蒸汽的压强和机器的机械运动之间建立了重要联系。他认识到,一台蒸汽机的能量输出取决于锅炉的高温和冷凝器的低温之差以及流经两者的热量。他猜测,宇宙的总能量是常数,能量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遗憾的是,卡诺在36岁时死于霍乱,没有机会进一步发展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于1824年在他唯一的著作《论火的动力》(On the Motive Power of Fire)中发表,对后人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1888)不是实验家,他的杰出天赋表现为善于对其他科学家的结果作出解释和进行数学分析。1850年,克劳修斯得出结论,热不能自己从一个物体传给温度更高的另一个物体。这一陈述后来就叫做热力学第二定律,被认为是19世纪物理学另一项重大发现。

爱尔兰出生的汤姆生(William Thomson,1824—1907),后来在苏格兰以拉格斯的开尔文勋爵闻名,这两个称呼常常并用。他综合了卡诺和焦耳的思想,在1851年发表论文,论述热转变为机械功的可逆性,从而对热的动力学理论也作出了贡献。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由于这一贡献,与克劳修斯一起,他也被认为是这一原理的发现者之一。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简单说成是:不能打破平衡。假设有一位潜水员站在深水池旁,此时潜水员具有重力势能,当他或她跳下去时,能量转变为动能,当潜水员撞击水面时,动能又转变为水的热能。但这个过程不能自发地逆转(至少一般不能),能量转变有特定的方向。尽管有可能看到潜水员又返回到水池边,但那是因为用上了某种跳簧或者弹簧或者起重机。要么潜水员搭乘沙滩车才能返回。或者,再举一个例子,热汤可以自发地变冷,但是冷汤却不能变热,除非从外部热源加热。

另一种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方式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没有外部能源——熵总是趋向于增加。熵是一个系统无序性的度量:越是无序,熵越高。另外,因为熵总是趋向于增加,热能不会从更冷的地方流向更热的地方(分子和原子在更冷的固体中要比在更热的液体和气体中更为有序),因此一般说来,自然过程总是趋向于更大的无序。

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没有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很快就会衰竭。最后太阳,甚至可能整个宇宙,会耗尽可用能源而灭亡。或者,换句话说,不管你本周把房间整理得多干净,下周你仍然需要重新整理。

气体运动论

同类推荐
  • 哇,恐龙回来啦

    哇,恐龙回来啦

    神秘的百慕大、金字塔,神奇的恐龙世界,千奇百怪的动植物,还有遥远的太空及外星人,以及历史上数不清的传奇人物和故事,对孩子来说,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对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未解之谜等特别感兴趣,而探究这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孩子增加阅读量,加强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孩子能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潜能开发起着重要的影响。
  •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密林虎踪

    课外侦探组(番外版)——密林虎踪

    本书是中国的名侦探柯南系列。小主人公米多西、欧木棋和马威卡三人同第九探案组的表姐麦洁一起,对种种诡异的案件进行了细致调查。凶手是如何嫁祸《韩林的自画像》而逍遥法外的?高空表演的小丑为什么系有保险绳却不幸坠亡?进行全国巡演的天才琴童为何突然失踪?为什么档案室恰巧被雷电击中着火,而其他科室安然无恙?一切的悬疑和罪犯的诡计都没有逃过课外侦探组的缜密推理。这本书可以锻炼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使读者的知识面得到扩大。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博:所知应博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博:所知应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这本《博(所知应博)》(作者于永玉、徐俊峰)是其中一册。《博(所知应博)》收录了《杰出的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历史地理学家班固》、《博学大儒王国维》等故事。
  •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音乐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声音,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陶冶性情的熔炉,是带走寂寞的使者。音乐有着很多的形式,不同的乐器和演奏方式带来的音乐感受会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走入音乐的这个充满魔力的世界,去了解和感受它吧!
  • 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校(学无涯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热门推荐
  • 浴火星际

    浴火星际

    一个没落古武门派的少年,偶得一个可以进化的神级机甲和一个高级宇宙的灵魂体,在基因进化超能力为主流的星际时代,逆天崛起,参加机甲争霸,经历死亡竞技,最后又被卷入了星际暴乱的漩涡,是违心的顺应潮流,还是抗争到底.......第一次写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谢谢一直以来支持的书友,新书《上古世纪:幽灵王》已经上传,希望大家支持。
  • 陆少独宠小青梅

    陆少独宠小青梅

    “女人,签了这份协议你就是我的陆夫人了”可谁能想到一向冷酷无情,杀伐果断,不近女色的陆总裁自从遇到安小夏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宠妻狂魔她负责貌美如花,他负责赚钱宠她
  • 第三场雨

    第三场雨

    十八岁的简冬羽第一次离开家,在繁华的大都市琴州上学。谁知道琴大的传统归假即兴演讲居然找上了自己。在全厅的期待中,他突然发现坐在台下的人里,有一个眼熟的身影。“顾南辕!你个骗子!”
  • 修真无赖

    修真无赖

    无赖修真,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毫无疑问,这个世界就等着被他祸祸吧。江川自认为不是个君子,他也从来没想过做君子,因为纵观历史,好像没哪个君子有好下场,他不想去触这个霉头,所以他安心做一个无赖,而且是会修真的无赖,这下热闹了,本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这下子,估计天都要被他捅破喽!江川这货,真是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人都敢泡,哦,不,男人他不泡……唉,真是不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无赖会修真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独武苍玄

    独武苍玄

    零落成泥辗做尘,风吹过,尘起,烟消散,永寂黄泉下;吾心不死,则旭阳永升;吾心若亡,则天幕永暗。当天空中的血雨飘下,当敌人身首异端,飘零中只留下模糊的身影。从来都不愿背负得太多,只愿一人,独过一生。坐山巅,背依石,静笑日升日落,淡哂潮起潮灭!竖立寒江,唯我苍玄,一世独武,永生独鸣!
  • 英雄联盟之本色

    英雄联盟之本色

    小撸怡情,大撸伤身,强撸灰飞烟灭。我们的主角在灰飞烟灭中重生。
  • 蜉蝣三十四区

    蜉蝣三十四区

    〖一名人类军官的月记〗2017年1月外太空生物于1月13日入侵地球,1.13入侵炸毁了整个南非,它们在南非上空约1500处建立了军事基地——『蜉蝣』。1月18日UNA组织(对抗外来生物的世界组织)成立,在全世界范围征兵,并且在原有的普通兵种上,新建立了黎兵(Asunne)与夜兵(Direy)。UNA将入侵的外星生物称为阿比亚(Arbea),阿比亚的入侵拉开了人类与外星人第一次战争的序幕!而战争背后的的阴谋究竟是……
  • 学习才能有未来

    学习才能有未来

    主要介绍了我的成长经历和人生的一些感悟,我已经年逾四十了,我小时候算是个神童,过目成诵直到大学里,我都能读三遍就背过白居易的长恨歌,而现在功不成名不就,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
  • 异世漂流见闻录

    异世漂流见闻录

    “待我给你开道门,切记回去好好写作。”林尘之毅然跃入门中......然后,出了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