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1600000008

第8章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提问(2)

1.什么是你认为的好朋友?在你眼里,好朋友的标准如何定?

2.如果不想成为对方的好朋友,那你希望你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3.如果和朋友没有成为好朋友,你会有什么不好的吗?

这种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咱们既然是引导,就要用别人容易理解的具体的问题一步步让别人思考,而不能用一个更难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原来的问题,那样就没有人喜欢和你聊天了。

请问下面这个是苏格拉底式提问吗?

问:一定要和一个寝室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吗?

答:不一定。

问:为什么说不一定?

答: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很可能是互相排斥的。

问:为什么不能培养同样的兴趣爱好呢?

答:因为性格不同,各人所需要的和所追求的也不相同。

问:为什么不能互相妥协一下呢?

答:因为90后大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比较自私,凡事只想着自己的时候比较多,不太喜欢顾及其他人。

问: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这个自私的观念呢?

答:因为习惯成自然?

问:为什么不能改掉这个习惯呢?

答: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这个习惯是正常的,所以不愿意为别人去改变……

对不起,这是进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的模式,不管是谁,你这么问下去,会被你问死的!

请问下面这个是苏格拉底式提问吗?

问:一定要和寝室室友成为好朋友么?

答:请问你说的是贴心贴肺的挚友,还是能说上话的一般朋友呢?

问:我也说不清到底想怎样,就是觉得同在一个宿舍要是老死不相往来会很别扭,而我自己又不是很喜欢和别人说话的人。

答:那你现在对自己和舍友间的关系定位是什么呢?

问:挺平淡的,我觉得还蛮好。

答:那你在担心什么呢?

问:就是别人都说舍友间要很铁,所以……

答:那你喜欢这种交往模式吗?

问:不喜欢……

答: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强求呢?还是说你和舍友间的交往模式让舍友感到不适?

问:也没有,她们也都说我这样挺好的。我明白了,室友间的交往模式就是每个人都不侵犯他人的爱好,可以亲近可以疏离,只要不烦恼到他人就好。

这个提问我觉得只有苏格拉底的形式,但是有些提问过于强势了,缺乏足够的引导,实际上还是用自己的思考去替换别人的思考。

事实?偏好?判断?原来问题有三种!

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是不会成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的,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

不过大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都不是能刺激大脑思考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他的大脑充满惰性的问题。他们提问只是需要一个“一针见血”的答案,而不是好的思考过程,比如我微信后台的经典提问“你相信大学里有真爱吗?”

那这样的问题有思考吗?我们来看看在后台有朋友提出这样的问题:

我喜欢一个女生,和她分分合合两年多,到高考结束后,她还是向我提出了分手,我们就分手了。后来我不想再联系了,可是每当她发QQ消息,或者短信给我时,我又迫不及待地回复。“秋夜青语”这个号也是她让我加的,我想问,我该如何处理这方面感情,求回复?

这个问题对事实有比较多的描述,但是还属于一个很浅的问题,因为你只是描述了自己的现象,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思考。

如果你能深入思考更多的问题,也许你困惑的问题就能自己找到答案:

比如我可能会问自己:

1.我内心到底希望和怎样的女孩在一起?她现在和过去相比是更符合我的条件还是依然不符合?

2.她为什么要我加“秋夜青语”这个微信号?我是不是该看看近期的历史文章?这里面会不会有一些线索?

3.我已经不想联系她了,但是她联系我,我又表现得很主动,是因为我还喜欢她,还是因为我喜欢她忘不了我的感觉?

呆板的问题说明你思考的惰性,如果能够像这位同学的提问一样,就说明对于一个问题,你的大脑在展开思考,你从一个现象中看到一些更深的问题,你在优化你自己的思维。

比如这样的提问:“作为大学老师的人同时也有多重身份,人脉很广,那你有没有很优秀的学生让你想帮忙推荐一下实习或者工作呢?其实我是想问如何让老师记住自己,以后有机会让他们给自己做下推荐,因为发现很多专业课老师之前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在那个平台如果帮忙推荐一下,对我们学生而言应该是很有帮助的吧。但是要怎样让老师愿意推荐呢,足够的优秀,又该怎样体现,专业课成绩好,还是多和老师交流,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呢?”

这个问题就比上面一个问题显然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之所以我们的提问水平不高,和很多同学并不知道有不同类型的提问有关,问题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基于事实的问题,比如:成吉思汗是哪一年消灭宋朝的?地球属于太阳系吗?这类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二种是基于偏好的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觉得红色好看还是黄色好看?这种问题很主观,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没有必要强求一致。

第三种是基于判断的问题,比如:你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好吗?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者更坏一些的答案,我们需要在各种答案中,比较他们的论证是否充分,寻求一个最佳的答案,或者你自己最认可的答案。

我们中国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是三种:

1.习惯了基于事实问题的填鸭式教育,结果遇到偏好或者判断型问题,也习惯寻求一个标准答案。比如很多人问:什么是好的爱情?好的爱情对不同的人完全可以拥有完全不同的答案,你们真的希望自己的爱情和别人完全一样,都是一种符合定义的好的爱情?

2.我们常常把偏好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特别是道德判断混淆在一起,比如A问:你们结婚准备生几个小孩?B答:我觉得养小孩很麻烦,我将来结婚不想要孩子。A心里也许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呢?就顾着自己享受。

刚才这个问题就是把偏好性的问题交流变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看起来是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所有的人应该拥有一种好的偏好。问题是什么是好的偏好呢?谁来定义呢?为什么他的定义值得遵守呢?

3.对于需要进行论证的判断性问题,往往看到一个相对好的论证,就容易全盘接受论证者的看法。但实际上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判断性问题,都有多种观察的维度,有不同的论证路径,甚至是不同的论证结论。

比方在心理学领域,弗洛伊德的观点和荣格的观点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很多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很多都是谬误和缺乏实证的,对于这样的争议,恰恰是提出好问题的时机,我们借助这样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存在唯一正确答案的事实型问题吗?我能自己搜到答案吗?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是一个主观看法和个人意见吗?我需要自己的答案得到别人的附和吗?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角度吗?这些解答我更认同谁的论证?为什么?

如果你能够在提问时提醒自己注意三种问题的区别,并加以仔细地思考,你的提问水平和思考水平都会更进一步。

这些看起来简单的提问,其实就是你练习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步。

本文互动作业

你和他是一见钟情吗?你相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吗?你觉得一见钟情的爱情靠谱吗?

请问:这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提问?你过去会仔细区分这些问题的差异吗?通过这三个问题,你看到如何从一个事实性问题里面更进一步提问寻求你和别人的偏好不同了吗?你看到如何通过偏好不同,提出一个寻求别人偏好来由的判断性问题了吗?也请你就一个话题提出三个问题,分别是事实性问题,偏好性问题,还有判断性问题。

交作业

BY@死宅在上铺

1.你和他是一见钟情吗?这是一个基于事实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纯客观的问题。

2.你相信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吗?这是基于判断的问题,因为在回答相不相信上表达的是一种个人的看法,根本没有对错之分。

3.你觉得一见钟情的爱情靠谱吗?这是基于偏好的问题,题眼在“觉得”,谈的是感受,也就是说我觉得靠谱就靠谱,不靠谱就不靠谱的意思。

接下来我想解析一下这三个题目:

第一个没什么说的,这是个很客观的问题,只需要个很客观的答案,所以是基于事实的,也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其实我想主要说一下第二个和第三个,其实在刚回答这个题的时候我是改了几次的。第二个到底是基于判断的还是基于偏好的问题很难搞清楚,这时候我用了一个我学语文的时候经常用的方法,就是“代换”的方法。

举个例子来说,例如你请教一个专家问题,你相信中国是一个没有雾霾的国家吗?答案显而易见——不相信,所以这是一个基于判断的问题。然后就是专家的各种论据了,当然你可以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所以这是基于判断的问题。它只有两个论点,也就是说论点是确定的,之后的都是论据而已。

至于第三个也同理,举个例子,你觉得中国成为无霾国家靠谱吗?其实每个国家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也就是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其实写到这里也会觉得我貌似有点用答案回答问题的感觉,但是可以回想一下,以前高中时候考试回答问题,老师总会说有些题你不能写能或不能,只需要写理由。而且这些题都是开放性试题,也就是让你谈感受的,也就是偏好。但是,其实回答到这里,我想提出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判断这些有什么用?

就算判断出了这些问题是属于哪种类型又能怎样?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下,是很浅薄的经验。

我在院系学生会担任编辑一职,通过一年的学习,由于有时候会采访一些老师或者学者,除了完成一些既定目标之外,当我想更深入地跟老师探讨或者说侃一些话题的时候,发现自己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思路,也不知道用怎样的逻辑将问题串联起来,从而全面地问一些问题。

但至少从分析上述问题中有了一个思路,先问个基本事实问题,然后看情况先问偏好或者判断问题,但是这只是最初级的,而且这只是个工具,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所以我感觉不应该局限在怎样提出一个基于事实、判断、偏好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按照这些逻辑吸收知识,这样问的时候才是有料可问的。

最后完成留下的第二个作业,其实也是我一直想问的:

1.你是否知道独立思考的定义?

2.你是否相信通过这样的系统学习可以达到独立思考?

3.你觉得到什么时候是已经达到独立思考的程度了?

做一个好的提问者:学会问他人

提问作为思考的发端,有着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一个好问题往往能带出一系列好的思考。

比方说,这个系列的文章,就是我向合作者黄鑫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假如要教会更多的人学会独立思考,我们要怎样行动才能帮到其中的一部分人?

你看一个好问题,可以引发出一堆好文章。本节,我们希望通过一个案例分析介绍给同学们归纳出一个完整提问思考框架供参考。

世界闻名的电脑工程师EricStevenRaymond(著有《大教堂和集市》、《黑客道简史》等)曾撰写了一篇名为《提问的智慧》(HowToAskQuestionsTheSmartWay)的文章专门指导他人如何提问。虽然这篇文章面向的受众多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但它确实对所有人都有借鉴意义。

从文章的结构来看,作者是以提问时间的先后顺序,即“提问前-提问中(怎样提问)-提问后”来指导我们如何进行提问的(此模式后称“时间”模式)。相信读者们只要耐心地读一遍,就可以从图表中发现在网上提问时需注意的事项。

现在,我们用《如何请教老师一个专业问题》中的“三问”模式(问自己、问对象、问方式)结合“时间模式”来探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深入分析:

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三问”模式:

搞清楚自己的问题(问自己):询问自己问问题的目的;询问自己为解答这个问题做了什么;询问内容本身是否具体清晰合理。

了解提问的对象(问对象):思考被提问对象的相关信息,如术业专攻、性格特点、活动时间等等。

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问方式):用什么样的方式询问可以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我们可以将“时间”模式与“三问”模式整合成一份工具表格。

之所以说两者是互补关系,原因有二个:

1.“时间”模式只是给出了提问时应注意的建议而没有给出“为什么”。它省略了对“问方式”和“问对象”的反思。

2.“三问”模式很容易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提问前”和“提问中”这两个环节,而忽略了在“提问后”也应当有些注意事项。而“时间”模式照顾到了整个提问的前后过程。

“时间”模式和“三问”模式的结合,才是一个更为完备的思考工具。在我们需要提问时,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逐步分析自己的思路。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Eric的建议基本集中在“问自己”这个环节中。难道“问方式”和“问对象”不重要吗?

当然不是。

我们相信Eric在写《提问的智慧》时,也是以计算机专业技术论坛(问方式)与版主们(问对象)的特点为基础的。只是并没有在这篇文章中呈现出来而已。但是,不写出来并不代表不重要。

同类推荐
  • 求职礼仪

    求职礼仪

    求职对许多青年人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步,求职的第一步不会决定你整个职业生涯的成败,但是,它会为你的职业生涯定下基调,如果应聘者能求得心仪的职位,将会为你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缘。求职是一门艺术,细节是魔鬼,就是因为这些细节让我们在招聘关口决出胜负,分出高下。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尽显魅力。良好的礼仪定会为你在求职中添彩,并助你一臂之力,帮你走向成功。
  • 牌桌阅人术

    牌桌阅人术

    本书教会你怎样在牌桌上看出一个人的人品和心理活动,或者看出某个人某些性格方面的一鳞半爪,并教会你怎样在牌桌上隐藏自己的马脚,在看穿对手之后获得巨大的优势。这些技巧也同样能够运用到你的人际交往中,无论是约会也好,还是拿来应对孩子也好,抑或是讨好上司。在每章后面还有专题篇为你专门解读牌桌上玩家的一些心理活动,教你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观察技能,启发你对对手的身体语言进行解码分析,帮助你在伪装自我的同时,解读他人身上“沉默的小秘密”。那么,准备好了之后就进入这一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成功青少年的10个习惯

    成功青少年的10个习惯

    “习惯”一词,每个人绝对不陌生,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你而度过每一天,但习惯究竟能给人带来什么作用,都为人们知之甚少。我们常常泛泛地谈成功之道,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本书则强调这样一个主题——“成功是一种习惯!”本书旨在告诉青少年朋友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如何走向成功人生。因此,我们发现只有自觉地去发掘,掌握这些习惯,才能找到从平凡到超人的最为可行可靠的途径,从而跃过障碍、绕过陷阱而一步步地接近人生目标!
  • 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三国群雌传

    三国群雌传

    小卜同学是某建筑工程学院的高材生,一次在安装避雷设备的时候莫名其妙地招来了旱天雷,惨遭五雷轰顶的小卜同学被劈回了三国时代,可令他郁闷的是,同样都是穿越,为啥他会穿到那人未开化、鸟蛋不生的交州呢?语言不通的小卜同学很不幸地被山林里的野人直接当成野猪之类的牲口抬回了部落!指点江山、问鼎三国?先别想了,还是想想眼前该怎么脱困自救吧!半年后……曰:主公,今有单福来投,想见你。答:单福?没听过,不见。曰:主公,今有典韦来投,想见你。答:典韦?嗯,将见面档期排到三日后吧。曰:主公,今有庞统来投,想见你。答:凤雏?给我好好招待,我明天会见。曰:主公,今有女将璎珞来投,想见你。问:相貌身材如何?复曰:相貌姣好,身材……起码36D。答:理应礼贤下士,怎可怠慢,速速带我去见她。
  •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酷公主VS邪魅殿下

    她们是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黑涩会酷公主,为了帮助爹地统领黑道,混入零度皇家学院,紧接着又双双遇到了帅到让人窒息的大帅哥!“什么?大姐被强吻了?!”“二妹被逼订婚?!”“三妹被劫色了?!”不要以为遇到大帅哥是件好事,这不,衰运天天找上门来,甩都甩不掉!看三大酷公主如何VS邪魅殿下,玩转校园。
  • 黑暗墓穴

    黑暗墓穴

    一个名叫曹萧然的盗墓世家后代,为了祖传的手艺被爷爷逼上了盗墓的行业。
  • 开天智圣

    开天智圣

    盘古逝,天地殇;人间乱,民心丧;星魔犯,山河颤。诸葛再生,备战星魔;整饬天地,重塑人间。风雷引造化,洪炉化新身;智领洪荒五域,武开人世星天!
  • 黄昏却潇潇雨

    黄昏却潇潇雨

    她,现代社会中整天忙碌的医生,她以为她会这样普普通通地过一辈子,却不想遇到了他;他,是众皇子中最不受宠的,爹不疼娘不在的存在,他以为他就会一直这样度过一生,却不成想遇见了她。他们一起经历风雨成就一代传奇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修仙高手在都市

    修仙高手在都市

    他一个修仙高手,重生在现代都市功力全失,如何寻回往日巅峰实力?又如何在繁华都市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 断声

    断声

    相望无须两相言,花枝无意悄搭连。奈何浅雨轻风妒,一落天涯永相别。长安,我回来了。
  • 我读5

    我读5

    《我读5》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所选的题材范围颇广,比如《自由》《巨流河》《寻找家园》《寻路中国》《容忍与自由》《消逝的燕京》《隐居·在旅馆》《隐私不保的年代》……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可愿成说

    可愿成说

    若是一切都会时过境迁,若是一切都变成了沧海桑田,那到底还有什么能够留住我们亘古不变的回忆,到底还有什么能交织成绝美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