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5600000030

第30章 我的折腾经——折腾于各种讲座(4)

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去认真分析用功方式的原因,我们平常散乱心习惯了,打妄想打习惯了。这个心已经习惯于这样散乱,即使要认真地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也需要做些稍微复杂(相对于用功的方法,比如念阿弥陀佛、参话头起疑情、数呼吸等)一些的事情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更有甚者连念阿弥陀佛等稍微简单点的用功方式都不行,还要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加进观想。这其实不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才有的,在佛陀的时代就已经这样了。所以,我说绝大部分的人非要把自己弄得很苦的样子,简单的用功方式不用,非要把自己整得死去活来不可。

这从在很多人喜欢用持咒、观想等比较复杂的用功方式(这些用功方式也的确比较容易入门)能看出来。最典型的可以说是我常常教人在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在座上默写《心经》,因为这些稍微复杂些的事情,容易让你的专注力集中起来,这样就能对付一些用功用不上的困苦。

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上面说过答案了,因为我们习惯于散乱,习惯于打妄想,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与我们打妄想比较接近。那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就使用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呢?这样不是很容易入门吗?这样是容易入门,但是对于长期用功就不利了。

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稍微复杂些的用功方式与打妄想比较接近,也就是说这样用功的时候,往往我们无法与打妄想区分开来,换句话来说,就是我在打妄想的时候,自己难以发现。这样一直用功下去,就不好了。所以,这些用功方式虽然容易入门,但是对于长久用功来说就不利了。

那为什么用功方式越简单越好?因为简单的用功方式比较单调,比较容易形成串习,一但形成串习,将来步入无功用就会方便很多。同时,因为简单的用功方式可以让我们很容易发现是否在打妄想,因为功夫比较单调的时候,妄想就容易显露出来。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日常生活中,做稍微复杂些的事情时,容易专注,而做单调的事情的时候,就很难集中精神。这是因为做复杂的事情要调动更多的精力,如果刚开始做,没有形成串习之前是靠意志力。因为我们对这样的事情会感兴趣,这个时候意志力就会起做用,而做的时间或者次数多了,也就是失去意志力后再做就难了。

当然简单的用功方式很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厌烦单调的工作,一开始就没有意志力,所以将来也不会有失去意志力的问题。这对于我们长期用功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这样,我们就知道简单的用功方式有比较多的好处,尤其是将来步入无功用的用功方式的时候,这种好处会更加地显露出来。

这是因为世间的人都怕做枯燥乏味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是非常无聊的事情。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从事着最单调的工作,觉得非常无聊。比如长时间地做接待工作的人,他们对自己的业务熟悉之后也会感觉非常无聊。可以这样说,当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悉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无聊。

我们的心向外追逐习惯了,不知道向自己的内心去追寻、去探索、去修行,所以我们常常会烦恼不断。反过来,如果我们知道了要去向自己的内心追寻,我们就能够慢慢摆脱这个枯燥乏味,就会慢慢减少烦恼。这样我们就能安心,这样我们就能和谐。

所以,我们需要修行做功夫。可以这样说,修行做功夫都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拿禅修的几个用功的方式来说,越枯燥乏味越能提高你的功夫。当然,越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越难入门。这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对于枯燥乏味的用功方式很快就会不耐烦。

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点,通过自己努力克服烦燥的障碍,随着专注力的增强,我们的功夫就能很快地上路。所以,古人有“细嚼清风还有味,饱餐明月却无渣”之说。也就是说,越枯燥乏味的方法,功夫越好做,这样能够最快地提高我们的水平。

反过来说,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玩游戏呢?其实玩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做功夫。只是玩游戏都是很粗的用功方式,因为游戏都是投我们的所好。所以,它很容易就把我们的意志力调动出来,让我们专注到游戏上面来。我们一旦对这个游戏失去了兴趣,也就没有意志力可言了,更提不上做功夫了。所以,这不是一种好的用功方式。

这就是我自己经常讲的简单用功方式和复杂用功方式的问题。复杂用功方式容易入门,但是很难提高。简单用功方式入门很难,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功夫来说,是比较有效的。这不光是在我们禅修的过程中是这样,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看到这样的现实。

比如唱歌的时候,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拖长音,或者是带转调的拖长音,我们往往就在拖长音的时候,加个重唱几个字的内容。通过重唱这几个字的内容来把这个拖长音分解成短音节,这样就不容易跑调。有的甚至是靠辅助的音乐来实现“重唱”,使得我们不容易跑调。这就是典型的简单用功方式与复杂用功方式的例子。

我们都知道,真正难唱的拖长音才是衡量一个歌手的水平,这个难就难在了这是一个“简单”的用功方式上。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时候就“累点”弄点重唱几个字来解决问题。要想练成唱歌高手,就不能老是去用“重唱”或者叫耍花腔的方式来练习,就要实打实地去做功夫。

通常我们常把简单的用功方式复杂化,使得自己容易入门,不容易跑调。我们的秉性就是这样恶劣。所以,在丛林里的唱念,讲究的是正板正腔不带杂碎,而赶经忏的人,唱的往往就是花腔了。这是从唱念上来看所用的一些功夫。我想这种情况在很多人是有亲身体会的,大家自己也能够感受得到。

我们在自己做功夫的时候要能够明白,为什么不能用复杂的用功方式来做功夫。很多人问我,数息很容易打妄想,是否加个念经或者加个观想什么的,这是典型的苦命问题,我当然是一棒子打死了。不过这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是在佛陀的时代就有了的。

所以,我一般是回答说如果是刚刚入门那还可以,如果是已经用功有一段时间了,那就不可以。原因就是这样,这就好比前面说的唱歌做功夫一样,只有简单的用功方式才能最快最好地提高我们的功夫水平。要是总想靠别的内容来增加点“兴趣”,那么你的功夫想提高就难了。

知道了简单和复杂的用功方式的利弊之后,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刚开始学用功的人和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用功的人),选择不同的用功方式去用功。而且最好是固定下某一种用功方式去用功,不要这种用功方式试试,那种用功方式也试试,这就是宗门下说的老鼠啃棺材的比喻。

我们如果像老鼠啃棺材一样这里啃几口,那里啃几口,我们无法啃穿这么厚的棺材。只有对准一个地方坚持不懈地啃下去,才有得见天日的一天。我们选好一种用功方式后就不要换来换去,更加不要攀缘其他自以为更加高明的用功方式。

因为一切法平等,差别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同时,希望大家不要浪费时间来看日记,因为看日记不是做功夫,只是增加自己的思维分别而已。我们应该在找到一适合自己的用功方式之后,一门深入地做功夫,所谓的“得意忘言做功夫”。

希望大家知道这些道理后,知道如何去做功夫后,就要“得意忘言”。把以前所知道的这些道理都忘记,一门心思做功夫。这样才符合停下思维分别做功夫的要求,佛佛祖祖所说的要大家歇下来,歇即菩提即是这个道理。因为做功夫就是要停下我们这个思维分别的心。

所以,四祖大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说:“得意即忘言”。就是说,明白了他或者佛佛祖祖所说的话后,就要把他或者佛佛祖祖的话忘记。然后按照他说的道理去做功夫。把我们自己的功夫慢慢做得由生转熟,把我们的思维分别习惯慢慢做得由熟转生。

同样,佛陀在《金刚经》里也说:“佛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都是在说,佛佛祖祖所说的这些法,就像渡河用的船,过了河了就不要再带着这些船。因为你要是再带着这些“法”去行的话,这些“法”就成了你新的累赘,这些“法”反而成为了你的障碍。

我在《龟推白云鱼翻天》中也说,我所说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些所说不过是反反复复在捡前人的口水,把前人的口水再次喷给大家。所以,大家知道了这些方法后,就没有必要再去来来回回地看,而是应该去行,去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功夫,把我们的功夫做得熟熟的。

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临济祖师说“黄檗佛法无多子”的原因。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大梅法常禅师说“我自即心即佛……这老汉蛊惑人心无有了期”的原因了。当我们把自己的功夫做得成熟后,就会知道……

这些在他们师父那里明白了的祖师。他们通过努力做功夫,把自己的功夫做得像铜墙铁壁之后,就不会再被别人迷惑。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序》里,在定义开悟(破参)人的情景里面的第一条,就是说他们已经“不为从上古锥舌头之所满”,不再迷惑了。

当然做功夫的方式有很多,四祖大师在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总结说“如说而行”。就是要我们脚踏实地,按照我们自己所说的去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在《维摩诘经》里的形容叫“直心是道场”,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功夫做起来,做得好,否则还是在思维分别。

在我自己的师父提倡的生活禅来说就是“将修行落实于当下”。该念佛就念佛,该参禅就参禅,该随众就随众,该烧香就烧香,该扫地就扫地,该……甚至把自己知道的这些道理传授给别人,如此等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生活中同也能做功夫,因为在生活中停止思维分别地去做事情,也就是在做功夫。

所以,我一再强调上网和用功正好是相违背的。希望明白了的人就不要老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不过是来回地重复。如果明白了的人还想来,希望就带几个没有明白的人来,并且通过互相的交流得到促进,甚至由你自己来解决问题。因为你刚得到这些好处是最有说服力的。

对于新来的人,还没有明白的人,有问题的人。我们可以交流,希望以最快方式来解决你们的问题,希望大家能最快地明白。所以,很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来,我们互相交流,我自己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希望你们以最快的方式,能够脱离网络,真正地步入实修的状态。当然如果网络禅堂要是弄成了就更好了。

我在网页的个人声明中说:“自己出家后发现上网和用功正好是相违背的。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网页,从中受点益。又希望大家不要老上网影响用功。因为网络是聊天、是非、放逸的大温床。”所以,希望明白了的人就不要老来看,没有什么新东西,不过是来回地重复。

更别想着我这里还有什么新办法,我这里没有办法。非要说有什么办法,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所以,不要再去找别的什么“法”了,更不要去攀缘什么新的“法”,甚至不要来看我自己的日记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如何去做功夫了,如何去修行了,就应该放下这些“法”的包袱,好好努力精进地用功。

我还为了停止思维分别,试行了一段时间的“不识好歹”。感觉非常有效果,还介绍给一些朋友,这样在用功上会进步很快。同样,“不识好歹”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他能够去除我们很多的烦恼。这都是因为去除了思维分别的好处,所以能够使得自己的功夫长进很快。

当然要想真正地“不识好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识好歹”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一昧地“不识好歹”不讲规矩,这个世间就乱套了。所以,“不识好歹”也需要有规矩,也需要随顺世间。这在自己的日记《不识好歹有规矩》一文写得很详细,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找来看。

后来,我又试行“认命”。因为发现很多不认识字、很虔诚的老婆婆,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功夫就是“认命”。这个“认命”实际上就是停止了思维分别,他们的“认命”使得他们减少很多的烦恼,是我们做功夫非常好的一个例子。我自己从中也是受益不浅。

为此我还写一篇日记《就修一颗糊涂心》。因为我发现一切的修行都是要停下思维分别。就像山上的道姑一样,他们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一个典范。他们以停下分别心地做事情,以停下分别心地生活。这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师父提出来的“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的具体落实。

讲了这么多用功的方式之后,我自己发现这个也要停掉思维分别,哪个也要停掉思维分别,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可以分别的东西了。我找来找去,最后总结的时候后,发现就剩下一个“精进”不能丢掉。“精进”与不“精进”这个思维分别,在目前自己的境界里还不能停下来。

在我们修行做功夫来说,一切都要靠我们“精进”努力才有机会成就。不管你觉悟了还是没有觉悟,都要“精进”努力去做功夫,去修行。觉悟了的人要“精进”努力地行菩萨道,所谓普贤行愿。要“精进”努力地去发广大心,帮助更多人,成就自己庄严的国土。

当然,我们没有觉悟的人更要“精进”努力,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学习;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修行;我们要“精进”努力地去做功夫;我们要“精进”努力去……要想成就,要想觉悟,没有“精进”努力的配合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比如,佛陀在他的三十七道品里面就一再地强调精进,在三十七种修道的方式中,精进被强调了五次之多。所以,在我们修行过程中,不管用什么方式来修行,“精进”努力是最重要的,只有“精进”努力的人,才有机会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展现出来,才有机会觉悟自己,才有机会成就自己。

如果我们不“精进”努力地去学习知识,我们连佛教的经典也看不懂的话,我们更谈不上参禅悟道。我们只有在了解了参禅悟道的方式后,才会明白应该停止思维,不要被我们的六根所左右。这样才能用前人给我们提供的方式去明白、去开悟、去激发我们本自具足的智慧显现出来。

如果我们不“精进”努力地去修行,不“精进”努力地去用功,我们根本别想与佛佛祖祖们同一鼻孔出气。因为佛佛祖祖们就是“精进”努力的典范,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精进”努力做功夫而得以成就的。同样佛佛祖祖也一再强调我们要“精进”努力,一再告诫我们要“精进”努力,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精进”努力的典范,这在《禅关警策》里有很多的记载。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一再强调要我们精进,比如在《大方广宝箧经》中说“菩萨所有善方便业,皆由精进而得成办。”而在《离睡经》中更是教导我们要精进得连睡眠都要减少再减少。

同类推荐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本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
  •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译文经典)

    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意义的个体追寻(译文经典)

    “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1930年,段义孚(Yi-fu Tuan)出生于中国天津,先后在中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就读小学和中学,在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获得地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他在明尼苏达大学执教多年。自1984年至1998年正式退休期间,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分别以约翰·K.赖特地理学教授和维拉斯地理研究教授的身份担任讲座教授。段教授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美国地方中心的创始董事会成员,并于2012年获得著名的瓦特琳·路德国际地理学奖,该奖是地理学界的最高奖项。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经历的一切的见证,书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现。
热门推荐
  • 正好遇见

    正好遇见

    一次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让美丽知性的女主散失了部份记忆,令一段本就纠结的情感无疾而终。十年后,当她再次闯入他的生命,他知道他不会再错过......
  • 壹界陵

    壹界陵

    “吾道不孤?孤道不同!纵天弃、世厌、人欺,孤自为孤,私以为常,无为大同!”一介布衣凡人从配角一步步踏上成为主角的道路,这一世是属于孤的一世。“孤愿为你对抗天下人,你却没有站在孤身后的勇气。”看人间百态,观世道常情;悟一生寒暑,书一世春秋。“天下苍生于孤何干?孤独爱这天地,不爱这众生!”长刀握,风雨飘,山河失色天地摇,三尺锋芒染云霄。“孤生等夕惕,一身一界陵。”夜卧弥沙听风雨,轻枕点星笑长歌;孤人一笑尽相释,圣心一绝不留尘。
  • 南风如有意

    南风如有意

    南风说:这世间除了爱情,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比如说荒漠戈壁丛林,莽莽荒原,巍巍高山,汤汤大川,再比如说生之艰辛可米月却觉得,她遇见南风,就是遇见了她的爱情。
  • 仙君的双重人格

    仙君的双重人格

    本以为是重生复仇,结果霈譞发现自己根本派不上用场,她师父非罪仙君兼太上皇一个人就能把所有事情搞完了,简直带她躺赢的节奏。 毒唯太上皇:“不服?教你如何灰飞烟灭!” 甜宠老师父:“论咸鱼徒弟的养成计划!” 本文最大的反派是主角团,女主团宠,善撸傲娇猫恶犬狗!
  • 冰刃——无锋重剑

    冰刃——无锋重剑

    权贵之间的勾心斗角,顶尖剑客的瞬杀剑术,悲惨者的成长之路。
  • 七魂龙破

    七魂龙破

    重生转世,遇天机巧遇,转世以上古之体下地界上三界,破天机逆命运。手持七魂灵剑,本化龙神之体傲笑七魂大陆。
  • 倾天下之花开晴天

    倾天下之花开晴天

    霸气重生,前尘往事已然成空,看洛晴天如何对付明枪暗箭;容色倾城,却不愿轻易交付此心,谁才是她的命里人?
  • 希诺修亚之矛

    希诺修亚之矛

    命运之所以称为命运,是因为无论你怎样挣扎,都注定无法逃脱。被卷入其中的人们,只能咆哮着冲向他们夙命中的终点。这时候没有谁可以拯救你,最后能反抗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而我们纠缠在一起的命运……便成了这个世界。
  • 追爱逐婚

    追爱逐婚

    由于误会,李嘉乐恨着顾成威;也是由于误会,顾成威深爱着李嘉乐。在我的人生路上,你碰巧路过。从此开始了一段,巧妙绝伦的爱情故事。“原来是你!”“我怎么说?你才能相信我。我怎么做?你才能接受我。”“你的眼神透过我,又想起了谁?”“周睿轩的那双桃花眼要是放起电来,连男人都受不了。”“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不再彼此纠缠了吗?”“你躲又躲不开,逃又逃不掉,不如就从了我吧。”你追我逃的戏码,天天在上演。一个步步紧逼,一个节节后退。追来跑去,谁都躲不开一个缘字。越想挣扎,缘分却把两人越栓越紧。在面对家族的利益和高颜值黄金男配阻挠的时候,他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
  • 你好,男神

    你好,男神

    校园中,不可能却又拥有无限可能的两个人相遇。他们相识了,相爱了。可是,结局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