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51000000010

第10章 菩提种子——学习生活的佛法(10)

不仅是在体育竞技中需要这种纯粹的真心,在其他的领域,人的精神也应以浑朴无华、自然天成、返朴归真为最高境界。老子就提倡“见素抱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庄子则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非哀;强怒者虽严非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明代思想家李贽大力提倡“童心说”,他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天下之至文,未有非出于童心焉者也。”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则说:“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上乘也。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大抵世间一切至文至艺,皆出自真性情、真感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缺少了这种真性情、真感受,便成无病呻吟,当然不会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

现代散文大师、画家丰子恺先生也是一个有至情至性的人,至老而童心不泯。他在《美与同情》一文中这样说:“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玩耍,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

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后受了社会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留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点可贵的心”,正是指童心,或赤子之心。

心情的好坏,不是由外物决定的,想让心有阳光,敞开心门,阳光自然会进来,又何必拿外物来左右自己的情绪呢?为物所役,反倒丧失了主宰自己的权力。

现实生活中的错误往往是由先入为主的执著心所造成。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外界的纷繁假象所迷惑,也不要为之沉迷,为之愤怒,为之悲喜。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禅师有两个性格迥异的徒弟,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禅师要对这对师兄弟作“性格改造”。一天,禅师将自己使用多年、具有纪念意义的佛珠和木鱼给了悲观的弟子,又把乐观弟子关进了一间肮脏的禅室中。

第二天清晨早课时,禅师看到悲观弟子正愁眉苦脸地念经,脸上满是纠结的神情,却并没有用自己赠给他的佛珠和木鱼,便问:“为什么不用我送给你的佛珠和木鱼参加早课呢?”

“用了就会坏的,这是师父传给我的,不能弄坏啊,可是……”弟子仍在发愁。

禅师叹了口气,走进禅房,却发现那乐观弟子正兴高采烈地在禅房里找着什么。

“师父,师父,我发现这些小蚂蚁太聪明了。”那个弟子得意洋洋地向师父宣称,“无论我怎么移动它,它都能够回到自己原本行进的路途上呢,简直太神奇了!”

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人生各个不同阶段或大或小的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要差许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要将阴影纸笼咬破的想法,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有时我们做一件事,是预料不到后果的,而我们如果因为预料不到事情的后果就放手不做,那么就可能会错失良机,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后果就对一些该做的事情而不敢做,毕竟“车到山前必有路”。

明代刘元卿的《应谐录》中记载有这么一个故事:“有盲子过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揗,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无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揗长号。久之,手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文中这个盲人过干河从桥上跌落,抓住了栏杆而不敢放手,他误认为如果放手就会坠入深渊。在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决定还是正确的。但路人已经告诉过他,放下即落实地,他还不信,就有些问题了。

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不可捉摸的,该做的时候就应该放手去做,既然放下即实地,我们为什么还对有些该做的事情犹豫不决呢?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并不是盲人,但对一些该做的事情的态度,正如这个盲人,做事保守,畏首畏尾,不敢放手去做,结果就是错失良机。

当然,大胆放手去做还必须以了解一定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连必要的调查研究都没有做好,那么盲目地大胆放手倒是并不可取了。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也经常遇到,即放手去做了,有时反而吃了亏,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要知道“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农民不会因为怕受水灾旱灾就不种地;商人不会因为怕做生意赔钱而不做买卖。虽然未来可能有艰难险阻,你也不能畏缩不前。

人生中,经常有无数来自外部的打击,但这些打击究竟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决定权在你自己手中。祖父用纸给我做过一条长龙。长龙腹腔的空隙仅仅只能容纳几只蝗虫,投放进去,它们都在里面死了,无一幸免!祖父说:“蝗虫性子太躁,除了挣扎,它们没想过用嘴巴去咬破长龙,也不知道一直向前可以从另一端爬出来。因而,尽管它们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当祖父把几只同样大小的青虫从龙头放进去,然后关上龙头,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小青虫们就一一从龙尾爬了出来。

心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也就跟着改变。

一滴水也有自己的价值,也可以给树给花一点恩泽,所以抱怨和自卑都是虚妄,每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关键要物尽其用。

忍得一时之怒气,能免百日之烦忧

古代有两位禅师,一个叫坦山,一个叫云升。坦山放浪不拘小节,烟酒不戒;云升为人庄重,不苟言笑。有一天,坦山正在喝酒,云升从坦山的房门经过。坦山便邀云升一起喝酒,被婉拒了。

坦山说:

“连酒都不喝,真不像人!”

云升听后大怒反问说:

“你敢骂人?”

坦山疑惑地说:

“我并没有骂你!”

云升说:

“你说不会喝酒就不像人,这不是明明在骂我吗?”

这时坦山缓慢地说:

“你的确不像人。”

云升更生气地说:

“好!你骂我,我不像人像什么?你说!你说!”

坦山说:

“你像佛。”

云升听后,哑然不知如何作答。这个故事很明显地道尽了嗔怒发生和消失的原因。禅者相信,真正避免发生嗔怒的方法是宽容,当一个人能忍受别人的批评和攻讦时,他就会免除嗔怒。另一方面,要避免伤害到别人,就必须注意维护别人的自尊(布施)、使用善巧的语言(爱语)、给别人一些方便(利行)和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同事)。如果能注意这四摄事,就不容易引发别人的嗔怒。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所谓怒气实际上是一种嗔念,关于此种说法,佛教有个小故事: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个人以苦力为生,他非常勤俭,每当有些积蓄时,他就换成黄金,封藏在瓶罐里,然后埋藏在家中。看着黄金一天天地增长,他的快活也就与日俱增。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他终身省吃俭用的成果,终于换来了满满七个瓶罐的黄金,但这时,他也终于生病了,因为他仍不肯花钱请医生治疗,最后终于留下他的黄金,与世长辞了。

死后,因为嗔恨和念念不忘他留下的黄金,他变成一条毒蛇,仍日日夜夜地守护着他生前所埋藏的黄金。就这样,物换星移,经过了一万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到,就是因为这样的执著和嗔恨,才使他一万年来脱离不了蛇身。当从这样的执著醒悟后,很快地他就摆脱了执著,获得了超生。

忍让也是儒家道德体系的一部分。暮年的孔子有一天召集弟子讲学,他张开嘴巴问弟子:“你们看见了什么?”众弟子犹豫了一阵,说:“舌头。”孔子说:“对了,你们看见了我的舌头。可是,为什么舌头前面坚固的牙齿不见了,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健在呢?”众弟子不解其意,孔子接着说,“这是因为牙齿固而不化,舌头软而善忍,所以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坚固的牙齿只有提前‘下岗’了,而适应变化、善于忍让、柔弱的舌头却与心脏同在。”

从前,帝舜告诫大禹说:“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也就是说,只要不夸耀自己的贤能,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能;只要不夸耀自己的功绩,那么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功。这说明只有忍让才能留有余地,才能令众人诚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具备完善德行的人就要像水一样,水的特性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于众人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

老子又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委曲便可求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而充盈,敝旧反能更新,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反倒迷惑,所以圣人总是执著地追求一个方面,为天下人思考最普遍的理论准则,不只顾自己,因而明智;不自以为是,因而开明;不自我吹嘘,因而能取得成功;不骄傲自大,因而有长进。只要不同别人争权夺利,天下人自然难以和你争锋。古训所谓委曲求全,的确不假啊!正是这种委曲忍让,才获得了求全的效果。

同类推荐
  • 女人一生应拥有的120种人生心态

    女人一生应拥有的120种人生心态

    缘自心灵的智慧之美、关于爱情的哲悟、婚姻携幸福而来、人生中那些不如意的事、凡尘的男人和女人、人生的杂谈与杂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不停地碰触或冲撞着我们心灵最柔弱的部位,有沉思、有顿悟,还有那夹杂着泪水的微笑。体味生活、感悟生活,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本书为您讲述女人的哲学,女人一生最应拥有的120种人生态度。她人的故事,无论是美妙、忧伤、动人,还是快慰,都源于真实的生活。透过这些真切而让人掩卷沉思的“她哲学”,我们同样也能看清身在其外的自己。
  •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一杯清茶,翻开手中曹金洪编著的《时文选萃: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让平凡事中深含的情感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时文选萃: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中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尘烟,不断浸润到我们的心底,由内及外,附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事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一种迷人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 好主意是这样想出来的

    好主意是这样想出来的

    本书分为九项修炼,详细内容分别是总序创意就是寻求“改变”、创意思维是什么、创意思维的定义、创意思维的本质、面对创意的不同态度等等。
  •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有一种沉默叫惊醒

    文人一生深感寂寞,内心隐藏着难言的孤独与悲凉。在时代的漩涡中他们一直试图保持自己的个人独立性。然而他们的努力常常是徒然的,历史大潮有它自身客观的逻辑,挟裹其中,如同一片树叶,身不由己,顺流而下,直奔某种归宿。
  • 青年成长手册

    青年成长手册

    本书是对二十个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等方面内容写下的思想领会、智慧理解、生活总结和人生感悟。
热门推荐
  • 热血燃魂

    热血燃魂

    强大灵族突然地诞生,使得这片大陆上的人族千百年来,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对抗灵族,一位强大的古武者“燃”创造出了一种召唤亡灵的秘术。于是,一个又一个魂士前赴后继地前往了战场。青山有幸埋忠骨,热血燃魂永留存!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天才少年,一步一步成为英雄的故事。QQ书友群:234859262欢迎各位小伙伴~~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才忍者

    天才忍者

    当他醒来,只见门上画着火影的标志,这是?木叶村?迷茫的进入了木叶村,也就代表着,他迷茫的开始了他的忍者之路......
  • 我有一双血魔瞳

    我有一双血魔瞳

    《网游带我去修炼》已开新书,希望支持!萧三因位一次高考失利,穿越到异世大陆。获得天赋血魔瞳,究竟血魔瞳能修炼到何等阶段?能否实现他的英雄梦想?金刚决、咆哮之力、风云动、流行刀法、嗜血领域等技能不断提升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命运的捉弄两世相隔?
  • 无限之暗刃

    无限之暗刃

    当坚守崩溃于黑暗,当黑暗蛰伏于光明,权衡白阳的玄机,沉睡的巨兽是否苏醒。天枢血卫,暗刃来袭!
  • 还有一把剑

    还有一把剑

    北宣皇朝,姜氏一族!被魔族覆灭于落水河畔,逃过一劫的姜氏少主,姜云天!从此开始了一段颠覆魔族的复仇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马铃薯兄弟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马铃薯兄弟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