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5700000001

第1章 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1)

(第一节 请想一想华盛顿

每一种制度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些伟人影子的延伸。

——爱默生

美国历史上,华盛顿及其伙伴们属于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的人。在那块荒蛮的北美处女地上,他们不仅垦辟了宪政共和的绿洲,还神奇地缔结出一脉清澈的政见传统和榜样力量,犹如一团团“冠军”般的浓翳树伞,为后世撑起盛大的荫凉——200年来,靠着这份殷实基业和先人目光的注视,这个移民国家的子嗣一直安稳地享受着新大陆的丰饶、自由与辽阔……

每一国家都有她群星璀璨、精英齐瑰的魅人夜晚,尤其在发生大的社会振荡和思想激变之时。北美独立战争前后正是这样一个经典性的辉煌时段: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潘恩、帕特里克·亨利、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詹姆斯·麦迪逊……《常识》《独立宣言》《论自由与必然》《不自由,毋宁死》《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宣言》《联邦党人文集》……这些纪念碑式的天才与著作,其密度之高、才华之盛、能量之巨、品德之优,皆可谓空前绝后。短短几十年,他们为这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所积蓄的精神资源、所创下的光荣与骄傲,比后续几代人的总和还要多,还要令人惊叹和钦慕。他们不遗余力、倾尽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以最干净和节约的手法,一下子为母邦解决了那么多难题,替未来者省去了那么多麻烦和隐患,更实现了那么多令欧亚大陆难以企及的梦想——关于军队、国家和元首的关系,政教分离,军政独立;关于联邦与共和、普选代议、三权制衡的宪政框架;关于现代大学教育……其制定的1789年宪法和《权利法案》,披沥二百多年风雨被原封不动地延伸至今。其建国水平所表现出的才智、胆魄、美德——远远超越了造物主所赋予那个时代的国家素质的“平均值”。

世界经验已反复证明,最初创业者的一举一动于该国的体制定位及命脉走向是影响至深的。就像锯齿在圆木上咬开的第一道缝隙、手术刀在体肤上划出的第一丝刃口,它涉关整场事业的功败垂成。

在这点上,北美人是幸运的。他们等来的是华盛顿而非拿破仑,是富兰克林而非俾斯麦,是杰斐逊而非罗伯斯庇尔或戈培尔……仿佛一夜间抓到了一副世界上最漂亮最璀璨的人物扑克牌,这批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的中年人,其额头和眸子都闪烁着同样的光色和寓意——同样的精神豪迈、心理健正,同样的英勇与纯洁,无论军中还是议会,无论危急时刻还是成就之日,你都难觅小人踪迹。他们是焦灼的战士,而非暴虐的武夫;乃平民出身的领袖,而非歇斯底里的野心家。他们像晶莹的蝌蚪,来自四面八方,又不约而同朝着同一光点挺进:独立、平等、自由……

这群清高而儒雅的北美人真是太自尊太富有诗意了。那种不费周折就迅速叠成的共识,那种彼此扶持从不欺诓的同道友谊,那种面对胜利后的权力果实坐怀不乱的从容与定力——真是一点不像后来的欧亚同行们:你看不出狗苟蝇营的蠢蠢欲动,听不见密谋者的窃窃私语,感受不到妒忌者的血脉贲张和磨刀霍霍,亦没有异邦常见的宫闱政变与鸿门宴式的权力搏杀,更无所谓“狡兔灭,走狗烹”的祭坛血灾……这群高智商的大号儿童,成熟而富于幻想,理性又热情澎湃,勇猛且不失教养,喜欢考试却拒绝作弊,他们要通过勾绘一幅叫“美利坚”的地图,以检验自己的能力、智识与品德。

在这场浩大的理想建国工程中,着实发生了几件令人感动且影响深远的事。

一个新生国家的雏形往往最早反映在国父们的信仰执念中。按一般的民族解放惯例,开国元首应由斗争中最具负责精神、表现最英勇、贡献最卓巨的人来担司,唯最高威望者才天然匹配这种象征“统一”的精神覆盖力和道德凝聚性——也就是说,须寻一位“镇”得住天下的人以坐镇天下。

其时的北美,此人无疑即乔治·华盛顿了。这位叱咤马背的将军,该如何面对唾手可得的最高权力和民众拥戴呢?历史学者有个说法:华盛顿是打下了一场美国革命,而杰斐逊则思考了一场美国革命(后者乃《独立宣言》起草人和一切重大决策的构思者之一)。按通常的游戏规则,将军和他的参谋长很自然地一前一后登上御座即可,甚至干脆玩点野的——像刘邦、赵匡胤们那样:由一个干掉另一个(或一群)算了。谙悉历史的人都清楚,革命得手后最棘手的莫过于权力的重组与分配了,常闪现出比革命本身更凶舛更血雨纷飞的险情。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革命残剩的激情此际少有例外地向着阴暗、贪婪、狭私的方向喷泻,共患难又岂能同富贵?你不这样想不等于人家不这样想——不等于不疑心人家这样想。

奇怪的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功勋部落里,你竟找不到一点与此有染的蛛丝马迹(你为自己的“经验”羞愧了)。他们似乎天生就不会这么想,压根就没有这“厚黑”基因,既没人策划所谓“斩草”,亦无人酝酿什么“除根”。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张脸上,一起传递、一起分享,谁也不想比别人据有更多。在这里,欧亚的许多惯术,千百年来岿然不动的那些皇历仿佛失灵了。

此时的华盛顿心里想什么?

他在思考眼下这支军队和政府的关系。

1776年,《独立宣言》一诞生,大陆会议就把军权正式授予了华盛顿。可当时这个纸上的国家并无一兵一卒,华盛顿临危受命,历尽艰辛,从无到有缔造了一支属于“美国”的子弟兵。8年浴血,终将殖民者赶下了大海,使“美国”真正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版图。现在,建国者遇到了最棘手的难题:这些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将士该怎样安置?何去何从?……正义的召唤使他们将身上的布衣竞相换成了军服,可胜利后的当务之急是家园建设而非斗争搏杀,无须维持如此庞大的武备……怎么办?如何使军队转化为一支有益于和平与稳定——而不沾带内政色彩的安全力量?欧亚的例子早已证明:由残酷斗争启动并急速旋转起来的澎湃激情,若战后得不到合理的终止,得不到妥善的转移与稀释,那将极为可怕——随时都有被野心家、独裁者或宗派集团挟持之险。如何定义军队性质及其在国家体系中的职能,这是能否避免恶性政治与专制悲剧的钥密。

于其时的美国而言,真正实施这个理念并不轻松,仍有很长的崎岖。在此问题上,有一个人的态度举足轻重:乔治·华盛顿。这位披坚执锐的美利坚军队之父,与军方的关系最胶固最瓷实,彼此的感情和信任也最深。按一般理解,双方的利益维系无疑也最紧,算得上“唇齿”“皮毛”的共栖关系。国家静静地期待着他的抉择,代表们焦灼的目光也一齐投向将军……

华盛顿显得异常平静,他说:他们该回家了。

这样说的时候,将军一点也没犹豫,但其内心却涨满了刀割般的痛苦和愧疚,要知道,这支刚刚挽救了国家的队伍,尚未得到应有的荣誉和任何犒劳,此时的美国财政一片空白,连军饷都发不出,更不用说安置费退役金了,尤其伤残病员,亦得不到任何抚恤……

如今,却要让他们回家——多么残酷和难以启齿的命令啊。

华盛顿做到了。他能做的,就是以个人在8年浴血中积攒起来的全部威望和信誉,去申请部下的一份谅解。那一天,他步履沉重地迈下礼台,走向排列整齐的方阵,他要为自己的国家去实现最后一个军事目标:解散军队!他的目光仔细掠过一排排熟悉的脸,掠过那些随己冲锋陷阵的带伤躯体,替之整整衣领,掸掸尘土,终于艰难地说:“国家希望你们能回家去……国家没有恶意,但国家没有钱……你们曾是英勇的战士,从今开始,你们要学做一名好公民……你们永远是国家的榜样……”将军哽咽了,他不再以命令,而是以目光在恳求。寂静中,士兵们垂下头,默默流泪。当他们最后一次,以军人的姿势齐刷刷向后转的时候,将军再也忍不住了,他热泪盈眶,赶上去紧紧拥抱部下……没有这些人,就没有“美国”,但为了“美国”,他们必须无言地离去。

一个理念就这样安静地兑现了。从构思到决定,从颁布到履行,自始至终没有吵闹,没有牢骚,更没有什么动乱和内讧。正直的第一代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循着他们尊敬的统帅指定的“行军路线”,两手空空,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唯一带走的,是将军的祝福。

不愧为世界裁军史上的奇迹。唯华盛顿们才做得到,才想得出,才行得通。

华盛顿也要离开了。他要和部下们一样,开始“学做一个好公民”。

他先把军中行装打成包裹,托人送回故乡费侬山庄,然后去找好友杰斐逊,他们要商量一件大事:战事既已结束,将军理应将战时授予自己的权力归还国家。在华盛顿们看来,此乃再正常不过的道理了,且刻不容缓,应尽快履行。

这种主动弃权的事自古有之,摊在华盛顿身上就更不足怪了,连亲兵都可遣散,拱让军权又算得了什么?奇怪的是,这紧要关头竟无人赶来挡驾,竟无臣子们的联名奏本——苦苦哀求明主“以天下社稷为重,万不可弃民而去”云云(不少屡屡心软的大人物不就被“民意”劝回去了吗)。美国毕竟辽阔,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欲“成人美事”的忠臣自然也有过,只惜华盛顿耳根子硬,死活听不进去。

近来翻阅一套书,“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美国卷的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蓦然发现“梦想”中竟藏有华盛顿本人的书简一封:“致尼古拉上校书——1782年5月22日寄自新堡”。此信缘于一位保守的老绅士尼古拉上校。独立战争激酣之际,他曾暗地里上书华盛顿,对之从头到脚大大捧颂一番后,再小心翼翼献上一记金点子:望取消共和恢复帝制,由将军本人担任新君……

这是个于“国家安全”业已构成威胁的信号,一个腐朽透顶的馊主意——堪称“精神犯罪”。但此劣迹在人类史上屡见不鲜,在热衷威权的主子眼里,倒也不失大功一件:狭义来讲,反映了提案人的忠诚;广义上看,亦可谓一项“民意调查”收获,让主人触到了一份妙不可言的前景,不妨“心中有数”……

谁知,这盘蜜饯竟使华盛顿心情沉重,羞愧不已。如同一位突然被学生贿赂的老师,他感到自责、痛苦,陷入揪心的扪问:我何以使人恶生这样的念头?我究竟曾做错了什么,以致给人落下如此印象?

在这封“尼古拉上校大鉴”的信中,他忧心忡忡疾问道——

“您所说的军队里有的那种思想,使我痛苦异常,自作战以来,没有一件事令我这样受创。我不得不表示深恶痛绝,视为大逆不道。目前我尚能暂守秘密,若再有妄论,定予揭发。我过去所为,究竟何事使人误解至此,以为我会做出对国家祸害最烈之事,诚百思不得其解,如我尚有自知之明,对于您之建议,谁也没我这样感到厌恶……若您仍以国家为念,为自己、为后代,或仍以尊敬我,则务请排除这一谬念,勿再任其流传。”

显然,华盛顿把这位从“后门”爬进来的尼古拉当成了一顶屎盆子,厌其臭、恨其秽、怒其不争,捂鼻踹脚,又从“后门”给踢了出去。有这样一段插曲在先,我们即不难理解将军后来的种种表现了。同时,这封信也极大震慑了其他欲效颦的尼古拉们。

此时距独立战争结束尚有两年。

在今天的美利坚国会大厦里,有一幅巨制油画,讲述的是二百年前华盛顿正式向国会归还军权的情景——

在一间临时租借的礼堂里(当时国会尚无正式办公场所),历史功臣和会议代表们济济一堂,屏息以待那个重要时刻的到来。会场气氛肃穆庄严,大家已提前被那将要发生的一幕感动了:他们知道,再过几分钟,在这场卸职仪式上,自己竟要接受国父的鞠躬礼——而作为受众的他们,只需让手指轻触一下帽檐即可以了。这真让人有点受不了,但必须如此,因为此非日常生活的普通礼节,而是作为一个理念象征,它从此将规定一种崭新的国家意志和政体秩序:将军只是武装力量的代表,而议员却是最高权力的代表,无论如何,军队都只能向“国家”表示尊敬和服从。

华盛顿出场了。寂静中,其身躯像降旗一般徐徐垂落,代表们无不隐隐动容,谁都明白,这是将军正竭尽全力——用身体语言——对这个新诞生的政体作最彻底和最清晰的阐释。感怀之余,有人竟忘了去触帽。

将军发言极简:“现在,我已完成了战争所赋予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并且向尊严的国会告别。在它的命令之下,我奋战由久……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所有的公职。”

他从前的下属,现任议长答道——

“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们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据史记载,当时所有的眼眶都流下了热泪。

个人、权力、军队、政府、国家……政治金字塔周围这些萦绕不清的魍魉蛛网,就这样被华盛顿们以一系列大胆而优美的新思维杠杆给予了澄清和定位。它们的性质与职能,被一一定格在严厉的法律位置上,不得混淆或僭越。将军朝向议员们的鞠躬是为了让后人永远牢记一条常识: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武器的纯洁性在于它只能用来保卫国家和公民安全;军队不是个人或集团财产,作为公民社会的盾牌,它只能献身国防而不可施于内政;领袖本人须首先是合格公民,须随时听从国家召唤,其权力将随着阶段任务的完成而及时终止……

这是第一代美国人为后世贡献的最杰出的理念之一。犹如慈爱的父母在孩子胳膊上提早种下的一粒“痘”,正是凭借这份深情的疫苗,此后的美国政治才在肌体上灵巧地避开了军事独裁的凶险,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自由与和平。

华盛顿鞠躬的油画悬挂了二百年,“国家绝不允许用武力来管理”这个朴素理念,也在美国公众心里扎根了二百年。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政治秩序一直温和稳定、未有大的集团动乱和恶性斗争——和该理念的始终在场有关,和华盛顿们最初对军队的定位有关。1974年6月,颇有作为的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倒了霉,当最高法院的传票下达时,白宫幕僚长黑格曾冒失地提议:能否调第82空降师保卫白宫?国务卿基辛格轻轻一句话即令这位武夫羞愧难当,他说:“坐在刺刀团团围住的白宫里,是做不成美利坚总统的。”

那幅画不是白挂的,它绝非装饰,而是一节历史公开课,一盏红灯闪烁的警示屏。它镌铭着第一代建国者以严厉目光刻下的纪律。尼克松难道会自以为比华盛顿更伟大、更享有军中威望吗?谁敢把乔治当年交出的权力再劫回来?

保卫白宫和保卫每座民宅的都只能是警察,而永远轮不到军队。美国宪法明示:任何政党、集团不得对军队发号施令,动用军事力量干预国内事务是非法的。军队只能是“国防军”,而不会沦为所谓的“党卫军”“御林军”“冲锋队”或“锦衣卫”。尼克松最终向这一理念耷下了高傲的头颅,他宣布辞职的刹那,脑海里会不会蓦闪出华盛顿那意味深长的微笑?

同类推荐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此去江南,易老

    此去江南,易老

    描述江南若止于小桥流水人家,或者粉墙黛瓦,便犹如囫囵吞枣,她的美是要细细体味的。手捧一盏茶,坐于流水桥畔,时光便开始流转起来,哪怕是在阴冷的冬天,那味道也妙不可言。如果嘴再勤奋一些,那些吃食流转在口舌之中,配上江南人家自酿的酒水,听着地道江南人家讲述他们的珍贵记忆,这才算是正经的江南味道。作者冬令时节首入江南,走遍周庄、千灯、锦溪、西津渡等江南知名古镇,一醉几十日,后又在春令时节回归这些古镇,沉浸在野菜美食之中。本书藏在文字里的,是妙不可言的亲身体验,还有时光流逝里的回忆,表述出来的,是原汁原味只存于古镇巷尾人家里的趣味生活。
  • 一隅芬芳

    一隅芬芳

    为引导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房展,大庆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了三位读者的作品:张业隆的小说以自身三轮车夫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并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群体的生活百态,从底层人民的生活变迁反映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基于实际有感而发,苦涩而又乐观,辛劳而又执着,简单却不肤浅,普通却又非凡;杜天明的古体诗词曲赋以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厚朴情怀为创作源泉和动力,题材广泛,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自身的心路历程;管庆林的自由体诗歌结合自身生存状态,记录经历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身被生计所缚,心在自由飞翔,充满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浪漫主义情怀。
  • 莎士比亚戏剧集

    莎士比亚戏剧集

    本书收录了莎士比亚的五部戏剧作品,包括了其著名的“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早期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喜剧《仲夏夜之梦》。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第二时期的作品,它们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进入了深入思考,并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曙光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难以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出了问题,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
  • 艾涧诗草

    艾涧诗草

    70后诗人在改变当代诗歌的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关于当代诗歌的新的问题。他们的写作会让我们重新反思当代诗歌的起点问题,也会促使我们考量不同的诗歌路径的问题。此外,对当代诗歌的代际关系,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新的不同以往的挑战。这套诗系,或许能让人们从更多的侧面了解70后诗人是如何出牌的。
热门推荐
  • 能力者的奇迹

    能力者的奇迹

    灾厄降临,奇迹出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类世界出现了很多的能力者。而这个故事就是名为能力者的奇迹。
  • 你是我生命中最特别的温暖

    你是我生命中最特别的温暖

    《傲娇校草,丫头,你不能哭》【短篇情感故事】有时候,暗恋其实与两个人在一起更美好。也许他并不是一个发光者,他只不过是沾染上了她的光芒罢了。记录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爱恨情仇“我爱过你,但你从未爱过我”
  • 凡人亦成仙

    凡人亦成仙

    仙是什么?仙也是由凡人一步一步修炼上去的!为什么凡人就不能永生?且看一介凡人,是如何在那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修仙界中立足,最终得以长生的!(新手新书,请各位看官大大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支持。以后至少会每天一更的哦\(^o^)/~票票打赏什么的都快到碗里来!)
  • 洛神玄录

    洛神玄录

    每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有着他们存在的意义,虽然我无权决定其之生死,但是我,却不得不走上这条——不归路。年仅十六岁的洛族幸存之子,于此,立下了誓言,从此一步步的踏上了属于他的征程!
  • 重生之豪门崛起

    重生之豪门崛起

    当吴帆重生回到无数次梦断的那个时间那个地点,他选择了勇敢地纵身一跃,跃进那灰色的时光里。从那一刻起,他的世界里,抹去了黑白的单调,还原了五彩缤纷的精彩。小富即安不是他的奋斗目标,世界首富更不是他的人生终点。且看吴帆在一款神奇应用的辅助下,一步步重走人生路,成就‘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崛起新生。这是一部紧接地气的80后小人物的重生故事。期待你的收藏品鉴!
  • 琥珀双叶

    琥珀双叶

    《琥珀双叶》是一段凄婉,悲壮的历史传奇。一个由东汉陈氏家族创建的小小物件,因为它的尊贵,稀有,日本军部要得到它,用来交换德国人的新式潜艇技术。德国人不愿意出让技术,就由纳粹二号人物戈林出头,提出的交换条件是德国需要得到《琥珀双叶》,以此刁难日本。这件事惊动了美国白宫,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和延安,于是在北平上演出了一出为了维护国宝而进行的惨烈厮杀。在这场智慧和勇力的较量中,中日双方主要特工,地下工作人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斗争水准……这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 我想再睡一万年

    我想再睡一万年

    任何人都会做梦,但他们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那些表面上强大的人,心里隐藏的矛盾比谁都多,映射在梦境里的场景也就越强烈,这是意识的行为,也是一种沉默的开始,却不是简单的结束,因为,一切都有迹可循......PS:本书又名《兑换梦境》
  • 愿余生不偏执

    愿余生不偏执

    那年冬天,林竹死了。那时她23岁,他24岁,他29岁。他亲手埋了她的尸体。他亲眼看着她死去。她说:“以前,我总想着要忘记,可是等到真的忘了的时候,我才明白忘了其实比记住痛苦多了。”世人总想着逃避,说着忘了就好了,可是,当你哪一天记起了,你只会更加痛苦。他说:“忘记,也好,这样,你至少不会从这个世界消失。”不怕你忘记我,而是怕在这世上再也找不到你的痕迹。他说:“我的存在只为复仇,可是,没有你,我的复仇还有什么意义。”为了已经过去了的事,放弃现在拥有的幸福,这种人是最蠢的。注意:入坑需谨慎,本文主要是回忆类文章,以描写女主为主,是成长型文章,别被简介骗了
  • 山海经之山有乔木

    山海经之山有乔木

    不周山倒了,一片碎魂落入人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她作为祭祀的女丑生生晒死,他突然爆发,九个太阳陨落了,她借九尾狐的身体重生了,他却渐渐沉睡,她长大了,他却痴傻了,没有过约定,没有过誓言,冥冥中是否还能重逢?片段:【“居然是他,居然是他……”古浴快要绝望了……怎么这么巧竟真的是他……旋即绝望变成了冷笑,巧么?正好,如此也算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要他死了,世上便没了暮乔,云止就是他的了!】——【若夕蹲下来,轻轻抱了抱他道:“你说的对,那些符文,想用的时候真的就福至心灵了,你看我的这张定妖符不错吧。”】——【“云止,你听我说,现在只有你能救他们了。姑获已经引魂力在白错上了,只要将白错刺入暮乔额间的共工之骨中,这一切便结束了。”】——【“你,就这样一直等下去么?”古浴看着云止。云止捧着桃子狠狠的咬了一口,重重的点点头:“嗯。他很快就会醒的,你看他长得多好,比在青要山长得都好。”】桃花盛开的时候便是希望的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