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40200000028

第28章 脱胎换骨路漫漫(3)

场友们换了一批又一批,我一个人一干就是一年多,几乎寸步不离煤厂,煤厂里经常只有我一个人。到夜里,那一大片山沟也只有我一个人。北风呼呼地吹,井水潺潺地流,不知名的野物声声嘶叫令人毛骨悚然。我不止一次独自流泪到天亮。最难熬的是春节,每逢春节倍思亲。上年春节,我与场友们在一起,或打篮球,或下生产队演出文艺节目,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冲淡了许多感情的东西。而今在煤厂,放厂停工了,工友们、场友们都走了,我既要守煤,又要守厂,寸步难离。失群的孤雁啊,真的度日如年。背叛家庭,脱胎换骨,经受考验,只能把那浓烈的想家之感,思乡之情强忍于心中。场部常派场友送来年货,转来邮政信件,陪我半天、一天。场友一走,涛声依旧,我又重复着孤独。亲人、同学的来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止不住的泪水一个劲地往外流。一把破二胡,拉着那《牧羊姑娘》、《康定情歌》、《数九寒天下大雪》、《思乡曲》度过这多愁善感的日子。

公社党委刘书记,林场颜指导员经常写信鼓励我:“要坚持,要挺住,党是相信你的。”

在那极其艰难的日子里,我总是向前看,水是凉的,我的心是热的;煤是黑的,我的心是红的。我的心中燃烧着征服未来的熊熊烈火。

由于我们经营得体,管理精细,也由于煤矿的煤层厚,煤质好,产量高,销路畅,煤厂成了林场的经济支柱。滚滚财源流到林场,加速了林场的建设,提高了场员的待遇。我的工作成绩得到了林场领导和同志们的称道,受到了公社党委的赞扬。我先后出席了达县地区首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和共青团达县第五次代表会。我更坚定了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入党的信心和实现脱胎换骨的决心。

久已期盼,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1966年6月29日,这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生平第一次参加党支部大会。开会时,公社机关党支部书记吴国全说:“今天我们准备讨论发展五名新党员,他们是王帮杰、周锡蓉、陈开益、冯在兴、李自森。我们一个个地来。”“听说今天要讨论我的入党申请,我的心像触电一样紧张。”(摘自我的知青日记)讨论入党,程序比较多,三个下来就到了半夜两点钟。吴书记征求了一下刘书记的意见,说:“今天的支部大会就开到这里,余下的同志下次会议再讨论。”我的心里充满了希望。我这类的青年人,真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回到煤厂,我更加干劲冲天,忘我地工作,期待着“下次会议”。怎么也没想到,这个让我朝思暮想的“下次会议”一等就整整等了20年!

在林场当知青是我人生的起点,艰难困苦的磨砺铸就了后来的坚强。自那次参加入党审批会,仿佛我就是个党员了,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后来的“文革”中,在插队落户期间以及参工后,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从农民到工人,从工人到干部,从基层到县委机关工作,做到了永不掉队。1985年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以高出录取线160分的成绩上了大学,圆了二十多年前的大学梦,证明1964年的不录取是“历史的误会”。1986年,我在达县党校参加了苦等20年的“下次会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我用22年的艰辛,终于甩掉了父亲“脱胎换骨”从贫农到地主给我背上的沉重的“成分”包袱,完成了一个逆向“脱胎换骨”的过程。

入党一年后,我就担任了达县外贸局局长、书记;三年后,上调地区外贸局工作,后又担任了地区外贸公司总经理,直到退休,加入达县地区(现称达州市)离退休老干部的行列。在红色的大巴山,我献了青春,献了终生,实现了展示老知青才智和扞卫老知青荣誉的心愿。

悠悠岁月,无论当年有多么困惑,总让人时常回忆。林场的山山水水并不秀美可爱,总叫人有挥之不去的思念。是爱,是恨,是怨?说不清,道不明。几十年来,我和场友们多次回那受苦受难的山村,一踏上那条路,便顿感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五味杂陈。1986年,我和一些当年的知青伙伴一起相约回到林场旧址。当年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盖起的楼房没了踪影,我们住过的茅草棚荡然无存,那些屋基和球场已遍布杂草,那成片成片被开垦的土地长满了齐人高的芭茅草,那当年栽的成千上万棵树一棵也不见了,路也没了。

唉!太阳还是那个太阳,蓝天还是那片蓝天,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个梁。啊!五年多的血汗付诸东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该向谁去讨回那逝去的青春?

1995年,我与知青战友带着爱人和孩子再次回山村。本打算登山赴林场,走到半山腰,都走不动了,且没路可走了。大家站在山间,喘着粗气,望着山巅。曾经读过我的《知青日记》的女儿感慨地说:“当年爸爸能挑100斤的大米上山简直是个奇迹。”我接着说:

“如今我自己也不敢相信那是真事。”

归途中,女儿向我提出一个十分严肃而且很尖锐的问题:“看到你们这些知青叔叔娘娘,一路上谈笑风生,亲亲热热,你们当年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五年多,怎么就没有一对耍朋友?更没有一对结为夫妻呢?”我艰难地回答了这个沉重的话题。

“当年,我们林场真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们这些知青的身上几乎都背着沉重的成分包袱,扭曲的灵魂让我们有爱却不敢爱,只能残酷地把爱深深地埋在心底。设想,如果两个需要脱胎换骨的知青坠入爱河,后果就严重了。”女儿非要一问到底:“有好严重?”我只得简而言之:“当时,我们知青们都有共识-地主儿娶地主女儿等于大地主家庭;地主儿娶资本家的女儿等于大资本家家庭。那他们的子女肯定升学无门。地主儿娶工人的女儿等于上中农家庭,那他们的子女升学就有希望。你就是属于后者,所以你能读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在场的知青们笑了,那些孩子也笑了,我女儿很不服气地说:“我可是硬考的,高考分超过重点录取线几十分,并不是因为你们俩都是共产党的书记,根红苗正,我才读成的!”我抱歉地说:“当初,我们哪里知道现在不讲成分了呢?”

2007年10月,我们林场23名战友聚首达县,共庆下乡43周年。在专程从深圳、成都赶来的孙世谋、程裕坤的倡导下,大家再赴魂牵梦绕的林场,来到山脚下,遥望鹰嘴岩、天音寨,年过花甲的场友们“畏途巉岩不可攀”,望而却步。我们来到老场长颜鲁海的坟前,挥泪烧纸,祈祷,追忆当年他带领我们艰苦创业的情景。仰望苍天,缅怀英年早逝已离开我们十多年的其他四位战友,我无论如何也忘不了那些“脱胎换骨”的同行者。他们当中,有的始终未能改变不幸的命运,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有的身体经不住“脱胎换骨”

的磨炼-当年女知青标兵唐善莉,30岁便瘫痪,40过点便撒手人寰;当年体壮如牛的知哥黄昌政,而今刚满60就拄着拐棍,行动艰难。有的冤里冤枉背着沉重的“成分”包袱,走这“脱胎换骨”的路-知哥邓光军,其母戴了二十多年的右派分子帽子,后来落实政策时居然找不到任何一丁点资料说明她是右派,原来她不是右派,仅是一个误会。知姐王能旭,其父解放前为国大代表、城口县副参议长。解放前夕,配合地下党迎接解放军,为城口县的解放作出贡献。解放后,其父积极参与新政权的工作,任城口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一副主席。然其好景不长,1952年其父以政治土匪罪被城口县法院判极刑。37年后的1989年,城口县人民法院一纸判决,“原判的政治土匪罪科处,显然不当……撤销原判,应予纠错”;其母曾因不实和不应定罪的罪名被判历史反革命罪、现行反革命罪,1987年达县市人民法院一纸判决“撤销原判,宣告无罪”,父母都得到平反昭雪。得知战友们的那些情况,我的心真的在流血,深感自己原来是不幸中的大幸。如果我算是成功者,那这种成功如履薄冰,机会太小了。在那漫漫脱胎换骨的路上,到处是阶级斗争的旋涡。身背沉重的成分包袱的知青们,“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有幸倚仗着重庆求精中学打造的校篮球队长和校报《朝霞》的主编那一武一文两根拐杖踏冰前行。1971年,凭着出类拔萃的篮球技艺和近乎疯狂的亡命拼搏,我入选了达县业余篮球代表队。以知青为主力的达县男、女篮球队在地区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双双夺冠,改写了达县篮球的下游历史。我随十多名知青球员首批被特招参工到达县商业局。正在庆幸当权派执行阶级路线网开一面,得知商业局按成分排队分配我们去下属公司,成分好的到棉麻公司、日杂公司、干果公司,差一点的到农资公司,我是最差的分配到废品公司。我想,需要脱胎换骨的我,在当权者眼里属于“人中废品”,自然该去管那些需要再生的废品,也许这叫对号入座,物以类聚。

同时被招为工人的知青球员,到各公司报到后,粮食定量几乎都是27斤或30斤,工种为业务员、采购员、保管员,唯有我一个人很受“关爱”,粮食定量为43斤,工种为打榨工。公司安排我去了废品仓库,操作古老的人工打榨工具。没过多久,又安排我去废品加工厂当铁匠。我暗自好笑,让一个从12岁起就戴一千多度散光眼镜的人去打铁,真可谓闭眼瞎遇到睁眼瞎。但我二话没说,服从安排,且好好地干,因为我有七年知青蹉跎经历垫底。我拿出当知青一小半的劲,就被大家评为公司先进。我感叹着:“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我指望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大地,运动不断,革命在继续。1971年11月,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开始了,上级要求各单位必须张贴标语,办好大批判专栏。公司周经理为找不到人办此事而发愁,想起了李铁匠,急招我回公司,问我会不会办专栏,我犹抱琵琶半遮面,心里一阵窃喜,应承了这差事。很快,横幅大标语拉上大街,大批判专栏如期上墙。上级领导赞不绝口,召开现场会。接下来,专栏一期接一期,标语写了又写。不久,四川日报刊登了我写的中篇报道《废品堆里闹革命》,从此,公司办公室多了个位子,废品厂少了个铁匠,我站到了干部队伍中。

尔后,我又借助那武拐杖调到了县体委作篮球教练,再借助那文拐杖作体委办公室负责人。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小平理论的践行,中国人前进的道路变得宽阔,我抓住了青春的尾巴,扔掉助残的拐杖,在人生的路上夙兴夜寐地展示,不遗余力地冲刺。

然而,时光不可倒流,青春不会回头,一转眼,老知青人虽未老,一刀切的年龄到了。

数英雄,论成败,我们更应想想那百倍于我、千倍于我的失败者,他们失去了宝贵的青春,以至于失去了太多,太多。他们是失败的英雄。

“文革”前的老知青这个群体,几十年来渴望公正和光明,今天特别珍惜社会和谐。

可惜,对于我们的许多伙伴,和谐社会来得太迟。

青春的岁月像条山路,望着那弯弯曲曲的山路,回首自己走过的人生路,我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简介

李自森,男,1946年9月1日生。1964年于重庆求精中学高中毕业,当年9月9日下乡到四川省达县地区达县新桥公社林场务农。1965年考入西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肄业)。1969年林场撤场,于当地插队落户。1971年3月,因入选达县篮球队参工到达县商业局土产公司。1984年调达县体委任办公室负责人兼达县男篮主教练。1991年调达县地区外贸局,后任达县地区外贸公司总经理。达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3年退休。

成都有个“青训班”

唐龙潜

“青训班”的全称叫成都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开办于1964年,其组织领导机构是当时的共青团成都市委。

1964年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一方面上山下乡正进入一种热烈的舆论准备,《人民日报》开始辟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专栏,河北的邢燕子、天津的侯隽,以及江苏的董加耕等下乡、回乡而“大有作为”的事迹正在广泛宣传报道。但从全国来看,还未形成一种运动,一定规模,理论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如何组织实施的手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摸索、探讨、总结。另一方面,潜在的上山下乡对象已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广泛存在。

他们是在高中、大学升考中被淘汰而又无法在城市就业的待业青年。在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近年来贯彻阶级路线被贯彻下来的人,时髦的称谓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因为家庭没有什么问题的青年,即使被升学的分数线拒之门外,也大多能够通过就业这一关。那时当个工人或售货员什么的是只需“政审”而无须进行文化考核的。只有“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才会因为过不了“政审”而在升学和就业中被同时“双开”,从而成为在城市待业青年中最没有出路的群体。所以当共青团成都市委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训练班的大旗一举,迅疾投到麾下的便首先是这些年轻的末路人。不知道全国其他城市的情况怎样,但在成都正是这批人充当了有组织的成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先驱。以我所进入的第二期“青训班”为例,在五百多学员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于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按当时的宣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史无前例的创举,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动,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总之是非常光荣而又伟大的事情。见诸报端的那些典型也都个个光芒四射,或已身兼各种领导职务,或成为各种代表出席各种会议,甚至受到超规格的礼遇-如有幸同伟大领袖握手,并一同拿起筷子吃饭(进餐)。这样意义深远而又前程无量的事本该是“根红苗正”的正统接班人的事业选择,结果却荒谬地落到了从正统的眼光来看在接班问题上大可怀疑的人身上。这宣传和实际的矛盾其实绝大部分人也都心知肚明是宣传的虚假,“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们也心知自己和革命接班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但当时的情况用青训班学员的话说叫“三面架机枪,只准走一方”,奈何?

“青训班”自开办起来很快奇迹般地膨胀,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由几十人到几百人,到几千人,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才寿终正寝。

同类推荐
  • 毛泽东引古论事

    毛泽东引古论事

    本书根据毛泽东著作中引用诗文名句的情况,对相关诗文的出处进行阐释,并对毛泽东引用此诗文鉴古论今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进行剖析,使读者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毛泽东深刻的唯物主义新历史观,领略伟人引古论今的独特语言艺术,在千古豪情中获得文化浸润与精神升华。
  •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王黎冰所著的《追忆似水年华》为青春的华章·90后校园作家作品精选之一。《追忆似水年华》:对生活诚实以待,对现实勇敢坚守,对梦想执著追求,这是丰盈的青春合集。或关注本土风情、展现市井人物精神风貌;或追溯历史,对话文化大师;或缅怀先辈,渗透浓郁亲情……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词传

    容若的一生,仿佛是一个纯真的孩子,赤身露体地走在命运的丛林里。终其一生,他都在实践孩子的艺术:放弃理智与逻辑,忽视人类社会道貌岸然的生存规则和价值观,听从感觉的蛊惑,让心灵成为指引。不要蔑视曾经幼稚的自己,就算对过去的天真无法欣赏,至少可以怀着凭吊的心情。
  • 未完稿

    未完稿

    本书稿是陈思和教授近年关于现代文学史及比较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评论的重要成果。分为三辑:辑一收录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发展概况、理论范畴、语言问题以及对《新青年》阵营分化问题的实证分析。辑二收录作者对关仁山的农村题材系列小说、严歌苓的《芳华》及贾平凹的《山本》的精彩评论,以及对新世纪以来四代作家群体的分析。辑三收录作者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旅外华语文学的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月河所闻集

    月河所闻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冤集录

    冤集录

    凡验尸,不过刀刃杀伤与他物斗打、拳手殴击、或自缢、或勒杀、或投水、或被人弱杀、或病患,数着致命而已。而仵作之责,便是替死者言,令其冤昭得雪。
  • 天兵神域

    天兵神域

    (装逼拽文版简介)觉醒神兵印记,以人体兵府为炉,取天地造化,融己之意志而铸神御之兵,是为执兵者,以武尚尊!(emm,小白简化版)这是一个拳头大就牛逼的世界,而强大拳头的方法就是觉醒神兵印记,用神兵印记进行修炼,养成属于自己的神兵,成为叫作执兵者的修士。
  • 天价暖妻:这个狼总有点严

    天价暖妻:这个狼总有点严

    回忆里,我似乎总是路上独行,只记得那条路很暗,很长,也很窄,我恐惧,也渐渐习惯了恐惧。我以为,这一辈子大概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那么一瞬间,我在一个人眼里看到了勃勃生机的我……——言希“现在,这枚由狼氏财团总裁亲手雕刻的三生石开始竞拍,起拍价一亿美金。”当硕大的宝石在屏幕上呈现时,饶是见识过各种奇珍异宝的众位贵宾都不由吃了一惊。它通体晶亮透明,在灯光的照耀下,更……
  • 莽荒化神

    莽荒化神

    在黑暗森林的外围,大难不死的魏晨重生了,以别样的身份去揭露这个世界的面纱……让我们跟着主角的步伐一步步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吧。
  • 失忆前我是个大佬

    失忆前我是个大佬

    【双洁,双宠,男强女强】15岁时失忆的顾兮西被顾家收养,忘却前事,过了三年无比平凡的日子,当一切尘封的记忆被想起,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份并没有那么简单……她以为手上染血的她配不上那个她放在心间上的男人,可最后却发现他们还真一类人,是绝配,顶配,天仙配!许奕以为自己的女孩只是一个爱打架的小女生,不谙世事,纯洁无比,可后来才发现,恢复记忆后的顾兮西实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大佬……(始于平凡,终于平凡,过往种种,皆如梦似幻……)
  • 命带桃花

    命带桃花

    贪狼,北斗七星中的天枢星,《黄老经》说他是“阴阳星之魂神”,道教人士又叫他“贪狼星”。他是北斗第一星,距离地球75光年,化气为桃花,成欲望之魔。贪狼星是一颗多才多艺而命带桃花的星曜,贪狼入命的人,多才多艺,八面玲珑,灵敏机巧,足智多谋,野心十足,生活多姿多彩,常得异性助力。贪狼星同时又是北斗七星中最难以琢磨的星曜,它生性多变,善恶不一,有时满口仁义道德,有时春心怒放而管不了礼义廉耻,乐于放荡之事。传说千万年前,贪狼居住在紫薇命宫,一直潜心修炼功法,默默守护着茫茫宇宙,直到有一天,九天玄女对他动心,为保自己不动色心,他毅然毁灭了自己,那一天,一颗流星,天地间最绚烂的七彩弧线,坠落在地球。唐浩,原本是都市中的一个平凡人,却因贪狼入命,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这颗千万年前逝去的命星,却因多维的时空而滞留在地球上,继续着他千万世的传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糖的青春

    半糖的青春

    对于一个嗜甜的女孩子来说,不加糖的咖啡是魔鬼,半糖的奶茶没有灵魂。可是,世事是个淘气包,总不爱顺着我们的心意。不然为什么有人爱而不得?有人诉说人间不值得呢?我们的青春也是如此吧。没有偶像剧里女主的盛世美颜。没有隔壁家学霸的天赋秉异。但好在生活可爱,万物可期。半糖总比不加糖好吧?我愿把上天赐给我的这颗糖(青春)化作温柔的故事在可爱的你耳边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