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500000002

第2章 碗花糕

时候,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日子要算是旧历除夕了。

除夕是亲人欢聚的日子。行人在外,再远也要赶回家去过个团圆年。而且不分穷家富家到了这个晚上都要尽其所能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母亲常说:“打一千,骂一万,丢不下三十晚上这顿饭。”老老少少,任谁都必须熬过夜半,送走了旧年、吃过了年饭之后再去睡觉。

我的大哥在外做瓦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是,旧历年、中秋节却绝无例外地必然赶回来。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给水缸满满地挑上几担水,然后再抡起斧头,劈上一小垛柴。到了除夕之夜,先帮嫂嫂剁好狡馅,然后就盘腿上炕,陪着祖母和父亲、母亲玩纸牌。剩下的置办夜餐的活,就由嫂嫂全包了。

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说着笑着。《笑林广记》上的故事本是寥寥数语,虽说是笑话,但“包袱”不多,笑料有限。可是,到了父亲嘴里,敷陈演绎,踵事增华,就说起来有味、听起来有趣了。原来,自幼他曾跟“说书的”练习过这一招儿。他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顾自在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老旱烟。

我是个“自由民”,屋里屋外乱跑,片刻也停不下来。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听从嫂嫂的调遗。在我的心目中,她就是戏台上头戴花翎、横刀立马的大元帅。此刻,她正忙着擀面皮、包饺子,两手沾满了面粉,便让我把摆放饺子的盖帘拿过来。一会儿又喊着小弟,递给我一碗水!”我也乐得跑前跑后,两手不闲。

到了亥时正点,也就是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时刻哥哥领着我到外面去放鞭炮,这边饺子也包得差不多了。我们回屋一看,嫂嫂正在往锅里下饺子。估摸着已经煮熟了,母亲便在屋里大声地问上一句:“煮挣了没有?”嫂嫂一定回答:“挣了。”母亲听了,格外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挣了”,意味着赚钱,意味着发财。如果说“煮破了”,那就不吉利了。

热腾腾的一大盘饺子端了上来,全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饺子里有一个钱。”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甜甜地说恭喜,恭喜!我小弟的命就是好!”旧俗,谁能在大年夜里吃到铜钱,就会长年有福,一顺百顺。哥哥笑说,怎么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铜钱?这里面一定有说道,咱们得检查一下。说着,就夹起了我的饺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边儿,其他饺子都没有。原来,铜钱是嫂嫂悄悄放在里面的,花边也是她捏的,最后,又由她盛到了我的碗里。谜底揭开了,逗得满场轰然腾笑起来。

父母膝下原有一女三男,早几年,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大嫂都长我二十岁,他们成婚时,我才一岁多。嫂嫂姓孟,是本屯的姑娘,哥哥常年在外,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其时,母亲已经年过四十了,乐得清静,便听凭我整天泡在嫂嫂的屋里胡闹。后来,嫂嫂自己生了个小女孩,也还是照样地疼我爱我亲我抱我。有时我跑过去,正赶上她给小女儿哺乳,便把我也拉到她的胸前,我们就一左一右地吸吮起来。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嫂嫂蒸的“碗花糕”。她有个舅爷,在京城某王府的膳房里混过两年手艺,别的没学会,但做一种蒸糕却是出色当行。一次,嫂嫂说她要“露一手”,不过,得准备一个大号的瓷碗。乡下僻塞,买不着,最后,还是她回家把舅爷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

一个面团是嫂嫂事先和好的,经过发酵,再加上一些黄豆面,搅拌两个鸡蛋和一点点白糖,上锅蒸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外暄里嫩。家中每人分尝一块,其余的全都由我吃了。

蒸糕做法看上去很简单,可是母亲说,剂量配比、水分、火候都有讲究。嫂嫂也不搭言,只在一旁甜甜地浅笑着。除了做蒸糕,平素这个浅花瓷碗总是嫂嫂专用。她喜欢盛上多半碗饭,把菜夹到上面,然后,往地当央一站,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和家人谈笑着。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没有俊丑的区分,只有“笑面”或者“愁面”的感觉。小时候,我的祖母还在世,她给我的印象,是终朝每日愁眉不展,似乎从来也没见到过笑容;而我的嫂嫂却生成了一张笑脸,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甜丝丝的盈盈笑意。

不管我遇到怎样不快活的事,比如,心爱的小鸡雏被大狸猫捕吃了,赶庙会母亲拿不出钱来为我买彩塑的小泥人,只要看到嫂嫂那一双笑眼,便一天云彩全散了,即使正在哭闹着,只要嫂嫂把我抱起来,立刻就会破涕为笑。这时,嫂嫂便爱抚地轻轻地捏着我的鼻子,念叨着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小鸡鸡,没人要,娶不上媳妇,瞎胡闹。”

待我长到四五岁时,嫂嫂就常常引逗我做些惹人发笑的事。记得一个大年三十晚上,嫂嫂叫我到西院去,向堂嫂借枕头。堂嫂问:“谁让你来借的?”我说:“我嫂。”结果在一片哄然笑闹中被二嫂“骂”了出来。二嫂隔着小山墙,对我嫂嫂笑骂道你这个闲X,等我给你撕烂了。”我嫂嫂又回骂了一句什么,于是,两个院落里便伴随着一阵阵爆竹的震响,腾起了“叽叽嘎嘎”的笑声。原来,旧俗:三十晚上到谁家去借枕头,等于要和人家的媳妇睡觉。这都是嫂嫂出于喜爱,让我出洋相,有意地捉弄我,拿我开心。

还有一年除夕,她正在床头案板上切着菜,忽然一叠连声地喊叫着:“小弟,小弟!快把荤油罐给我搬过来。”我便趔趔趄趄地从厨房把油罐搬到她的面前。只见嫂嫂拍手打掌地大笑起来,我却呆望着她,不知是怎么回事。过后,母亲告诉我,乡间习俗,谁要想早日“动婚”,就在年三十晚上搬动一下荤油坛子。

嫂嫂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通晓事体,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讲过的故事、唱过的“子弟书”,我小时在家里“发蒙”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她听过几遍后,便能牢牢地记下来。我特别贪玩,家里靠近一个大沙W,整天跑到那里去玩耍。早晨,父亲布置下两页书,我早就忘记背诵了,她便带上书跑到沙岗上催我快看,发现我浑身上下满是泥沙,便让我就地把衣服脱下,光着身子坐在树荫下攻读,她就跑到沙岗下面的水塘边,把脏衣服全部洗干净,然后晾在青草上。

我小时候又顽皮,又淘气,一天到晚总是惹是生非。每当闯下祸端父亲要惩治时,总是嫂嫂出面为我讲情。这年春节的前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随着大人到土地庙去给“土地爷”进香上供,供桌设在外面,大人有事先回去,留下我们在一旁看守着,防止供果被猪狗扒吃了,挨过两个时辰之后,再将供品端回家去,分给我们享用。所谓“心到佛知,上供人吃”。

可是,两个时辰是很难熬的,于是,我们又免不了起歪作祸。家人走了以后,我们便悄悄地从怀里摸出几个偷偷带去的“二踢脚”(一种爆竹),分别插在神龛前的香炉上,然后用香火一点燃,只听“噼——啪”一阵轰响,小庙里面便被炸得烟尘四散,一塌糊涂。我们却若无其事地站在一旁,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哪晓得,早被邻人发现了,告到了我的父亲那里。我却一无所知,坦然地溜回家去。看到嫂嫂等在门前,先是一愣,刚要向她炫耀我们的“战绩”,她却小声告诉我一切都“露馅”了,见到父亲二话别说,立刻跪下,叩头认错。”我依计而行,她则“爹长爹短”地叫个不停,陪着笑脸,又是装烟,又是递茶,父亲渐渐地消了气,叹说了一句长大了,你能赶上嫂嫂一半,也就行了。”算是结案。

我家养了一头大黄牛,哥哥春节回家度假时,常常领着我逗它玩耍。他头上顶着一个花围巾在大黄牛面前逗引着,大黄牛便跳起来用犄角去顶,尾巴翘得老高老高,吸引了许多人围着观看。这年秋天,我跟着母亲、嫂嫂到棉田去摘棉花,顺便也把大黄牛赶到地边去放牧。忽然发现它跑到地里来嚼棉桃,我便跑过去扬起双臂轰赶。当时,我不过三四岁,胸前只系着一个花兜肚,没有穿衣服。大黄牛看我跑过来,以为又是在逗引它,便挺起了双角去顶我,结果,牛角挂在兜肚上,我被挑起四五尺高然后抛落在地上,肚皮上划出了两道血印子,周围的人都吓得目瞪口呆,母亲和嫂嫂“呜呜”地哭了起来。

事后,村里人都说,我捡了一条小命。晚上,嫂嫂给我做了“碗花糕”,然后,叫我睡在她的身边,夜半悄悄地给我“叫魂”,说是白天吓得灵魂出窍了。

每当我惹事添乱,母亲就说人作(读如昨)有祸,天作有雨。”果然,乐极悲生祸从天降了。

在我五岁这年,中秋节刚过回家休假的哥哥突然染上了疟疾几天下来也不见好转。父亲从镇上请来一位安姓的中医,把过脉之后,说怕是已经转成了伤寒,于是,开出了一个药方,父亲随他去取了药,当天晚上哥哥就服下了,夜半出了一身透汗。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记载其父病疟返里,寒索火,热索冰,竟转伤寒,病势日重,后来延请名医诊治,幸得康复。而我的哥哥遇到的却是一个“杀人不用刀”的庸医,由于错下了药,结果,第二天就死去了。人们都说,这种病即使不看医生,几天过后也会逐渐痊复的。父亲逢人就讲人间难觅后悔药,我真是悔青了肠子。”他根本不相信,那么健壮的一个小伙子眼看着生命就完结了。在床上停放了两整天他和嫂嫂不合眼地枯守着,希望能看到哥哥长舒一口气,苏醒过来。最后,由于天气还热,实在放不住了只好入殓,父亲却双手捶打着棺材,破死命地叫喊;我也呼着号着不许扣上棺盖不让钉上铆钉。尔后又连续几天,父亲都在深夜里到坟头去转游,幻想能听到哥哥在坟墓里的呼救声。由于悲伤过度,母亲和嫂嫂双双地病倒了,东屋卧着一个,西屋卧着一个,屋子里死一般地静寂。原来雍雍乐乐、笑语欢腾的场面再也见不到了。我像是一个团团乱转的卷地蓬蒿,突然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根基。

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不知为什么,吃起来总觉着味道不及过去了。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一天晚上坐在豆油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心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嫂嫂不让父亲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无奈,你还年轻,总要有个归宿。如果有个儿子,你的意见也不是不可以考虑;可是,只守着一个女儿,孤苦零丁的,这怎么能行呢?

嫂嫂说等小弟长大了,结了婚,生了儿子,我抱过来一个,不也是一样吗?”

父亲听了长叹一声唁,真像“杨家将’的下场,七狼八虎,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一个无拳无勇的杨六郎,谁知将来又能怎样呢?”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复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作你们的女儿吧。”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摇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终竟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了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可说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我们不能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我们于心难忍啊!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勉强地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

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叫“出水”,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往往都是由新郎亲自赶车来接。那一天,为了怕我伤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大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也不吱声,只是默默地掲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妇女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是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痩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夹在两腿中间,亲亲热热地同父母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什么都想问,什么都想告诉。送走了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晨直接送我到校,晚上再接回家去。

后来,我进县城、省城读书,又长期在外工作,再也难以见上嫂嫂一面了。听说,过门后,她又添了四个孩子,男人大她十几岁,常年哮喘,干不了重活,全副担子落在她的肩上,缝衣,做饭,喂猪,拉扯孩子,莳弄园子,有时还要到大田里搭上一把,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子”。由于生计困难,过分操心、劳累,她身体一直不好,头发过早地熬白,腰也直不起来了。可是,在我的梦境中、记忆里,嫂嫂依旧还是那么年轻,俊俏的脸庞上,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甜丝丝的盈盈笑意……

又过了两年,我回乡探亲,母亲黯然地说,嫂嫂去世了。我感到万分的难过,连续几天睡不好觉,心窝里堵得慌。觉得从她的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所给予她的又实在太少太少,真是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高尚女性。引用韩愈《祭十二郎文》中的话,正是“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殓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一次,我向母亲偶然问起嫂嫂留下的浅花瓷碗,母亲说你走后,我和你父亲加倍地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了,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浅花瓷碗了。

同类推荐
  • 穿过青春找到你

    穿过青春找到你

    “微语校园系列”六册全套彩印,每册包含唯美手绘漫画、微博体哲思小语和精美原创散文,围绕青少年成长中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展现出青少年在困境中励志跋涉、怀揣感恩之心成长、尊重并善待万事万物等青春正能量。《穿过青春找到你》通过精美图文展示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遭遇青春时的微妙情怀,书中的一则则故事,充分展现了青春期中少男少女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微妙。图文并茂,故事情节生动,适合青少年阅读。
  •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点燃生命:全国广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军事、科技、教育、政策、外交、民生等方面。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肃清匪特,再到依法治国;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中国商业浪潮的滚滚而来……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其所在的每个领域都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了不朽的诗篇。
  •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讲词

    主要讲的是:演讲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讲稿,还是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它的背后都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才训练和文化积淀;演讲更是一种机智幽默激励人心的艺术,它把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政治军事等有机融汇在一起,把语言的美与生活的真如艺术般完美而巧妙地结合。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
  • 那么慢,那么美:三生三世里的宋词

    那么慢,那么美:三生三世里的宋词

    宋朝文人的自由培育了优质文化的佳酿,然而也是因为太过自由,而显得凌乱、散漫,每每励精图治的最后都是人去朝空。如果非要为宋朝的历史寻找一个可以匹配的标本,应该就是曾卓的那首诗,“一棵悬崖边的树”。她被历史的风吹到悬崖边,因为崖边的晚照、晴空、如茵的绿草、奔流的小溪而变得绿冠成荫。也因为这种滋养,宋朝的大树生长得越来越丰盈。可惜枝繁叶茂的时候,她也负着危险。她总像是即将要展翅飞翔,又像是会倾跌进深谷里一样。“物极必反”,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能够明辨这一层,便会对宋朝的风华有不同的理解。
  •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第七连——丘东平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迟来的深情

    迟来的深情

    迟来的深情比草还贱。ps:男主沈辞,女主宋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至尊无悔

    至尊无悔

    宁可终生为凡人,绝不苟且修为仙。古尘淬血隐无锋,天地浩渺一浮尘。直待道义震长空,倾酒笑观天下雄。如若浮尘起,无锋震苍穹。不一样的修真,不一样的世界。为了一个目的,风不凡如何在这残酷现实,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羽化大陆,一步步修炼,一步步向着那至尊的仙位前进。最后的目的是否实现,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 双生清和录

    双生清和录

    什么!她体内封印着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还要借助她的肉身重生? 万万不可能! 她可是修剑道、除邪祟的正统修士,绝不可能让大魔头重现祸害人界,况且,她还没有和心仪的师兄成亲,她还等着给师兄生孩子,终成眷属呢。 在挣扎中,她却慢慢了解这个大魔头并非世人口中的那般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 你是谁?我是你啊! 小丫头,我要护你一生周全!她们同用一具肉身,正邪参半,与命抗争,生死共存。 注:清枝cp:顾清和??黎南枝 清弥cp:清和??弥陀
  • 梨花树下有佳人

    梨花树下有佳人

    【早期黑历史,入坑需谨慎】从云端到泥沼,从他乡到故国,从一颗废弃的棋子到握住权利的权杖。我跋涉过万重千山,穿越过人海茫茫,徘徊在依稀旧梦里的时光,终于握住了你温暖的手心。
  • 异世之弑天剑皇

    异世之弑天剑皇

    游戏世界居然变成了真实世界。戴上头盔就能玩穿越?那么,这个妹子我能泡吗?反正单着也是单着。这本武功秘籍难道就没有简体版吗?甲骨文谁认识啊!这位英明神武的大BOSS,你能当我小弟吗?反正你也打不过我。我要不要教这位老神仙下五子棋啊?珍珑棋局我真的看不懂啊!………
  • 最好的朋友在身边

    最好的朋友在身边

    【爱情公寓同人】「随缘更新,随时断更」一切从爱一开始,剧情可能会魔改,原cp。“皮卡丘?”似乎混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不拆原cp,主角cp原创。
  • 冒牌召唤师

    冒牌召唤师

    他是最强的武师,还是最强的魔法师,更是最强大的召唤师,可他却想告诉大家,其实,他的真正身份乃是一名机甲骑士!非看不可的理由:剑技魔法无一不精,修炼泡妞齐头并进,史上最强悍最全能的召唤师就此诞生!
  • 至尊三界系统

    至尊三界系统

    残破的小屋内,昏暗的灯光散发出朦胧的光辉,只能隐约的看到一个苍老的身影在来回踱步。苏烈紧张的来回踱步着,嘴来还喃喃低语着“怎么还不来啊!你可千万不能有事啊!”这样的话语。
  • 魔兽世界的那些回忆

    魔兽世界的那些回忆

    在这里美丽的血精灵女法师,是个货真价实的纯爷们!而帅气的马尾,清秀的脸庞,穿梭在各大战场上英勇驰骋,别怀疑,眼前这帅气的血精灵女猎人是个美女,当人妖遇上了‘人妖’,会发生什么事呢?当然还不能忘掉公会那一群‘狼’!这样的一群欢乐的人聚在一起,无数的欢乐被制造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