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500000029

第29章 薏苡的悲喜剧

题记

舌辛典上说,薏苡俗称药玉米、回回米是一种草本植物,颖果卵形,淡褐色,有营养,可供食用与入药。但我从前未曾见过,最先接触这两个字,是读了杜甫的诗句。他在感叹李白的际遇颠折、屡遭镑毁时,曾哀吟过稻粱求未足,薏苡镑何频!”

这又涉及到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粧有名的冤案。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中了瘴疠。听当地的人说,服用薏苡仁可以疗治。马援吃了,果真见效。班师北还时,就买了很多个大粒饱的薏实装车载回。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但在位时,都不作声;等他死了,就有人向皇帝告发,说他载了明珠、文犀等稀世珍宝回来,结果,害得他爵位被革,名誉受损,连灵柩都不能很好地安葬。后人把这称做“薏苡之镑”。许多诗人,像唐代的陈子昂,宋代的苏轼、陆游,清代的郑板桥、朱彝尊等,都曾写诗,为之愤愤不平。

这都是过往的事情了,只是作为一种谈资,顺便提起来,至于本文所说的“悲喜剧”,则与此毫无关联。

记得是1994年的春节前,我收到了一个寄自辽西某农村的一个邮件。是用硬纸盒包装的,大约有三四斤重。解开塑料绳,撕破密封的纸口,赫然露出分装在六个纸袋里的薏苡粒。纸袋旁边还夹着一封信,开头是这样写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离开我们村子已经三十六个年头了。当年的一个个毛丫头、愣小子,于今都已坐五望六了。人的年岁一大就免不了要怀旧。我们六个人碰到一块,常常念叨起你。(另外几个,有的过世了,有的远嫁他乡,有的搬迁到外地。)

尽管分手以后,咱们再没见过面,但是,大家对于你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对你的成长、进步,我们共同感到高兴,首先,在这里表示祝贺!

春节快到了,我们商量着给你送点“礼”——就是纸袋里的东西。城里人,一般的怕是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可是,你,我们相信,不仅对它十分熟悉,而且,会感到异常亲切,看到它,你会联想起来许许多多的往事。

这些年,我们村的药玉米已经大面积铺开,并连续获得丰收。除了大部分按照合同交付医药公司以外,家家都贮藏不少,熬粥炖饭,徤体强身。念记着当年你为引进这个“劳什子”费过一番苦心,念记着咱们的友谊,秋收后,我们这几个当年的共青团员,一致提议给你寄去一点点,表达我们各家的心意。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忙着翻看信尾的落款。“赵书琴、佟心宇、……”恰好是六个名字,都是我所熟悉的。

简短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往昔的岁月里。

那是1958年年初。县委决定,对一些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年轻的“三门干部”(出了家门进校门又入机关门的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锻炼,通过参加体力劳动,“脱胎换骨,改造思想”。我就是这样来到辽河岸边一个叫做“秀尾沟”的小村落的。

我和另外一位同志被安排住在生产队长家的一间空房里,吃饭是到老贫农刘大伯家入伙,干活参加青年突击队,当时主要是往耕地里挑黑土,改良土壤。晚间,在夜校里教男女青年识字。村里原有十名团员,加上我,组成一个团支部,选我为支部书记。

这天,农业社的管委会主任到队里来,听说我教过中学,当过报社记者,来到队里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了一片,当众鼓励了一番;然后,又领着我在村里村外转转,帮助我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我知道,这是在向我进行热爱乡土、献身农村的实际教育。

望着大堤外黑黝黝、油汪汪的河滩地,我被深深地迷住了,当下情不自禁地甩了两句学生腔:

“多么肥沃的宝地啊!真是插进一根锄杠也能长出庄稼来的!”

管委会主任却说:“地是没比的,只是年年受涝,除了一茬麦子再没有其他收成了。”

“下茬种豆子不行吗?”我问。

“这里,年年夏天涨大水,二三十天下不去,什么样的豆子也挺不住哇!”他面带忧郁地说。

此后,我和队里那些年轻人依旧是天天到堤外挑黑土,心里却总是记挂着管委会主任所忧虑的事。

一天晚上,在队部看到《人民日报》第二版上登载一则消息,介绍河南省商水县农村种植一种富有营养、又能治多种疾病的药玉米。它的最大特点是抗涝,水中浸泡三四十天,仍有较好收成。回到住处,我连夜给商水县长写了一封信,并寄去五元钱,请他帮助购置一些药玉米种子。这事是悄悄干的,没有告诉年轻的伙伴。因为我知道“一县之长”工作很忙,未必能去过问一个外地青年的微不足道的请托。

大约过了半个多月,接到一个邮件通知单,我以为是家里寄来什么物品,便委托去镇上赶集的刘大伯代我取出来。带回来的是两个枕头般大小的包裹。打开一看,正是我日夜盼望的药玉米种子。捧在手里,粒粒珍珠一般,椭圆形,淡褐色,有光泽,共有十斤左右。包裹里还夹了个便笺,简单地介绍了播种日期和它的喜肥、喜水的习性。

我在连夜召开的团支部紧急会议上,当众宣布了这一秘密。然后,大家一起研究、拟定了为期两年要使全社滩田受益的“宏伟规划”。一张张极度兴奋的青春面孔,在煤油灯的照映下,看去像涂上了一层油彩。

清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去找管委会主任,请他批准划拨一块肥腴的腹地作为栽培药玉米的青年试验田。老主任听了我和回乡高中生赵书琴描述的神话般的远景乐得合不拢嘴。马上就答应下来。

第二件事,便是挨户到团员、积极分子家里收集上好的农家肥。大家记着商水县长复信中讲的“喜肥”二字,决心把这个“大地的骄子”喂养得壮壮的。经过一天一夜的紧张动员,试验田的旁边矗立起一座小山似的肥堆。

转眼到了播种时期。我们起早睡晚经营着这块腹地,地整得炕面一样平,土细碎得像用竹箩筛过一般。然后,套上一副牛犁杖,开了沟,起了垄,把上万斤的鸡、鸭、猪粪一股脑儿倾撒进去。

我们觉察到了,帮助干活的两个老庄稼把式——我的“饭庄”的刘大伯和书琴的父亲赵大叔有不同看法,但他们憋着不说,只是一个劲儿抽着老旱烟。也许是为这些孩子们的冲天热劲所感动,尽管有不同意见,也不忍心泼冷水。但是,回到家里以后,赵大叔按捺不住了,申斥女儿说我看你们是瞎胡闹!什么事情都要有个限度。

巴掌大一块地方,下了那么多的肥,将来还不得长疯了!”女儿——这个坚定的“跃进派”,嘴上不说,心里想的却是:老脑筋、老保守,到秋天放个“高产卫星”给你看!

下种的第三天正赶上一场透雨,真是天遂人愿。此后,几乎每天早上,我们都要跑到地头,伏下身子,察看萌芽的踪迹。药玉米终于齐刷刷地钻出了地面,它们摇摆着两片娇嫩的小耳朵向主人微笑着。一个星期过后,我们又浇了一遍蒙头水。同伴们互相揶揄着,说是以后结了婚、生了孩子也未必能像这样嘘寒问暧,关怀备至。

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过去了药玉米已经蔚然成林,手指般粗细的茎秆上,枝分叶布,绿影婆娑最后,竟繁密得连鸡鸭都钻不进去。为了按时灌水,佟心宇从家里扛来一根竹桅,一破两半,刳去节档,将一头顺进垄沟里,另一头支起来,连清水带粪汤一齐倾泄进去。

趁着雨季尚未到来,我们又一次踏勘河滩地,计算着明年大体需要多少药玉米种子。当时,想到了尽量节省用量,以便拨出一些来支援兄弟社。此刻,这伙年轻人确是有些“提刀却立,四顾鋳跃”的志得意满之态。

但没过多久,这种乐观的情绪便为沉重的焦虑所取代了。大家注意到,那么葱茏蓊郁的药玉米秸秆上,竟没有几串花序,更很少见到颖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连那几个最活泼、最乐观的女青年也把头耷拉下来。有的分析认为,是异地种植水土不服所致,还引证了“橘逾淮而北为枳”的古训。多数人不同意,理由是:河南的小麦、湖北的棉花到这里落户,不都生长得很好吗?最后,我跑了三十里路,请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他的诊断是:“营养过剩,造成贪青徒长。”啊,真的“长疯了”!赵大叔的预言竟不幸而成为现实。结局自然是“一幕悲剧”——割倒后装满两大车,拉到村东头五保户家做了烧柴。

回想起来,当时我们都在二十岁上下,本来就缺乏辩证观点,易走极端。又兼当时处在“大跃进”、“放卫星”的气氛中,头脑更是发热膨胀。所以尽管过后也曾懊悔几天有的甚至痛心地流下了热泪;但是,很快就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喧嚣声浪中淡忘了。亏得秋后我被调回县委机关,不然,在尔后的普遍深翻、高产密植以及“大办”、“大上”中,还会闹出更多的违反科学规律的笑话。

回来后,参加过几次比较尊重实际的农村调查,头脑变得清醒一些。我曾想以《薏苡的悲喜剧》为题写一篇文章,总结自己因违反辩证法而干了蠢事的沉痛教训,后因患急性肝炎进了医院而搁置下来。病愈后,反“右倾”开始了,我怕有人把这类自省文字同否定“大跃进”联系起来便没有动笔。当然,即使写出来,肯定也是很肤浅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能力,我还不可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过去那段岁月的真貌。

当时由于走得匆忙,我未曾与同伴们交谈过这方面的意见。因此,一种歉疚之情时常在头脑中涌起:我应该坦诚地承认,在这件事上我是负有重要责任的。

想到这些,我重新展开同伴的来信,接着看下去:

如你所知,对咱们的蛮干,一些老年人是持反对态度的。书琴的父亲担心这一锤子会敲得“片种无存,全军覆没”,便在播种那天偷偷留下一些种子,打算第二年种在园子里。不料,转过年来他老人家竟一病不起。后来,书琴整理旧物发现了它,细心地种在地头上,没想到秋天居然收了三四斤。于是,她又分散给同伴们作种子,慢慢地便在全村扩展开了。现在,整个河滩都成了薏苡生产基地。

岁月如流。而今,孩子们都已超过了咱们那时的年龄。闲谈中,我们也曾将那些忽明忽暗的记忆碎片联缀起来,讲给他们听,因为这毕竟是一面镜子,既回振着自己的心声,也折射着往日的光谱。但他们听后,往往只是漫不经心地付之一笑。其实也难怪,时代前进了,认识发展了,他们毕竟比我们那时要聪明一些。

知道你重任在肩,异常忙碌。对这类“陈谷子、烂芝麻”,怕是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我们觉得,闲暇时节,偶而想上一想这些往事,也许还有一些益处,特别是对于你们这样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

也难怪伏波将军身旁那些人,怀疑他从南方带回了珍珠财宝;我望着眼前这些光润、圆莹的薏苡粒,也竟觉得它们很像珍珠。

古代传说中有一种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焕然明晓”。我想,若是把这些薏苡粒串缀起来,悬置座前,不也同样是一种“记事珠”吗!

同类推荐
  •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注目:一位文艺记者的职场遇见

    本书分两部分:一是“注目”,作者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国内最知名的作家、文化名人等共二十几位,其中有冯唐、张嘉佳、海岩、几米、九把刀,安妮宝贝 ,梁晓声, 朱天衣,吴念真等,听他们讲述自己如何走上写作的道路、成名前的艰苦岁月、他们对现代文化的理解、对当前文学市场的现状分析及文学发展前景预测等等。第二部分“回望”记录了作者一些人生感悟的随笔和对周华健、李宗盛等明星的采访。
  • 我的邻居张爱玲

    我的邻居张爱玲

    《我的邻居张爱玲》为《木樨花香》《两湖心事》《诗人的乐府》等四十余篇散文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用笔色彩斑斓,语言隽逸典雅。街头美食、世间万象、读书随想、儿女情思,她都能通过睿智的体察和细巧的哲思一一写来,行文千变万化,令人叹为观止。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热门推荐
  • 你再送一个试试

    你再送一个试试

    尤娜,天才学霸,为得到一百万奖金,决定参加VR模式游戏,王者荣耀选拔赛。自知技术渣,便赖上前职业电竞选手杜雨枫。赶也赶不走,吓也吓不到。他只得接收这个游戏小白。随后当红偶像沈一,假小子娇娇,娘娘腔彭哥,萌少年冯建国陆续加入尤娜的战队。几个人在比赛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并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伙伴。然而随着进程深入,尤娜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背后阴谋远比她想象得还要可怕。
  • 命渎记

    命渎记

    渎,轻慢之意。命渎,便是逆命而上。粉身碎骨,浴火重生。
  • 穿越奇缘之三生路

    穿越奇缘之三生路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一朝穿越,她成了辰国宰相5岁之女陆云暮,20岁的心理,5岁的身体,明明是老牛却偏得扮作嫩草T_T好在宰相一家为人正直倒也无妨,可是为什么要送她上山学艺?整天面对冷冰冰的师傅与几位奇葩师叔这日子没法混了!且待她有所学成一定要把这几年所受的苦一一讨回来!多年后,回想起当初山上的日子。是那么快乐,无忧无虑...怪这世道太无常,怪这红尘琐事变幻多端。怪命运,怪时间。三生石,三生路,三世情缘尘归土。但相思,莫相负,再见时盼如故。
  • 你是我不曾说过的秘密

    你是我不曾说过的秘密

    他不知道,那一眼竟成了一生的念想。她也不知道,她何时招惹了这个神经病。校园衍生,故事跨度比较大,还在构思中。
  • 上位锦囊之陌上新桑

    上位锦囊之陌上新桑

    本是唐朝王妃,不甚受权谋陷害,魂飞飘荡,却意外寄托在一名家庶女身上。本想要为了今世的母亲报仇,可是他的出现教会了他如何去爱与被爱,这究竟是一场甜宠还是虐恋?
  • 风雨征程:浙江高校后勤改革30年

    风雨征程:浙江高校后勤改革30年

    《风雨征程:浙江高校后勤改革30年》作为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浙江高校后勤改革历程和发展模式研究”课题之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曾赴杭州、金华、温州、台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地方的高校后勤进行实地调查、访谈,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历时两年才完稿。全书分共八章:历程,将浙江高校后勤30年改革历程划分为传统管理、社会化改革探索、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三个发展阶段,用纪实的手法对改革全过程进行回顾;成果,介绍了浙江高校后勤改革基本模式、管理服务特色、主要成果、改革经验,提炼了改革精神;展望,分析阐述现阶段持续推进浙江高校后勤改革的社会经济基础、环境要素和时空背景。
  • 我的砍价女王(林更新、吴谨言、吴奇隆主演同名原著)

    我的砍价女王(林更新、吴谨言、吴奇隆主演同名原著)

    本书原名《砍价女王》,讲述一个败家与反败家、调教与反调教的故事。小气婚礼砍价师与败家土豪相爱相杀的恋爱过程全揭秘。夏浅是个砍价师,主要工作就是帮人杀价,让买家拿到更实惠的价格,从而赚取劳务费。在朋友陈浚的介绍下,夏浅接了个新单子,帮助一对新人杀价。可到了现场夏浅才发现对方竟是自己的前男友何之隽,以及当初导致两人分手的宁萌。宁萌从未见过夏浅,不知对方身份,和夏浅谈了许多想法,并提出夏浅只要能将婚宴酒店的价格压至八折,她愿意付差价70%的佣金。夏浅欣然接受。与此同时,夏浅阴差阳错下也认识了挥金如土的败家土豪盛哲宁。
  • 剑工

    剑工

    平凡少年,偶然踏入修真界,从此开启一条不归路。
  • 蝶神记

    蝶神记

    相传有一种蝴蝶,挥舞下翅膀,能在大海之中掀起千重巨浪,随后直冲云霄,也能下进九幽,破灭重生!沧海桑田,岁月磨灭,当时间的枷锁破碎,新世界将临之时,她终将回来············蝶神踏天行,破乱世,回眸一笑,万物生!
  • 御魂王座

    御魂王座

    这是一个魂气复苏的世界。穿越而来的宁修幸运的成为一名觉醒者,更有系统加身,在这个变革和崩坏的世界中崛起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