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500000040

第40章 思归思归胡不归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唐代词人韦庄的名句。话说得很是幽默、俏皮。按照常情,天涯游子都以不得回归故乡而倍感惆怅;他却截然相反,偏说“还乡”是要“断肠”的。之所以如此,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明白,就是比起他的老家陕西来,江南的生活实在是太值得留恋了:这里不仅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水乡佳景,而且,最令人迷恋的,还是那花容月貌、皓腕凝霜的垆边丽人。因此,“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依照韦庄的想法,人当青春年少之时,应该在这风月繁华之地,纵情游冶,诗酒风流,充分享受每日的生活,只有到了步履蹒跚、情怀索寞、游兴渐消的迟暮之年,才不得不打点行囊,再谋归计。

而我这里想要说的不愿还乡,却从根本上有别于上述那些考虑。当然,也并非因为家乡处于风雪凝寒的北地,远离富庶、肥腴的江南,没有张季鹰那样的鲈鱼堪脍、莼羹可调,才显得这么寡淡、萧然。应该说,现代人有现代的情况,与古代的完全不搭界。

久居异地的人都有切身的体会,乡心、乡梦、乡情,颇像一支异常古老而又充满温馨的歌谣,每当灯火阑珊、夜深人静之时,它就会似隐似显、忽远忽近地悄然在耳边响起,牵动着游子的情怀。这时,真恨不得两胁突然长出一双翅膀,翩然飞向云端,尽快投身到故园的怀抱里。可是,想望终归是想望,当你真的要束装归里了,却又常常颇费踌蹰。

这话要从四十多年前的中学时代说起。那时,我住在县城的学校宿舍里,大约隔上半年左右才能还乡一次。由于渴盼着回家,提前多少天心就已经“长草”了,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合上眼就觉着是进了家门。可是,待到真的成行了,眼看就要走进村子,却又“足将进而越趄”心里竟七上八下地打起鼓来。

原来,我那时已经戴上了一副近视眼镜。建国初期,直到五十年代末,在偏僻的乡下,还几乎看不到戴眼镜的人,电影里、舞台上倒是有,但全都是洋鬼子、狗特务、老财主之类的反面形象。偶尔有谁戴着眼镜走过来,免不了要遭到村人们的冷眼,甚至指着脊梁,骂一声“臭美”、“摆阔”、“唬洋气”。因此,每次还乡,我都没有勇气戴着眼镜进村,总是还离得很远就把它摘下来,揣进怀里。

可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眼睛近视,辨不清楚迎面过来的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面孔,是张家二叔、李家大伯,还是完全不相干的什么人。有心主动打个招呼,又怕认错了人,遭到抢白,闹出笑话;不打招呼吧,更怕果真是个熟人,被人家指责为“眼眶子高,架子大,不把乡亲放在眼里”,真是“反贴门神一左右难”。最后,只好一路低着头走,成了“近乡情更怯,不敢看来人”。

现在看,这种做法也实在多余,完全是自讨苦吃。索性就戴上眼镜,大大方方地走进村子,还能怎么样?无非是开始不习惯,三回两回过去,人们也就见惯不怪了。可是,在当时我还缺少这样的勇气。

这当然是一种特例。一般地说,“少小离家老大回”,原是一件十分普通的事,应该不会大费周章。但是,实际上,却并非像说的那样简单,还是不同人有不同的难处、不同的苦衷。毫无例外的是,凡是久别归来的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免不了要经受一番街坊邻里、亲戚故旧的、直接或间接的、虽然并无恶意、却也令人十分讨厌的检阅与盘查:多年在外混出了一个怎样的名堂?地位、资财怎样?是不是发大财了,或者谋得了一官半职?几个子女?他们都干什么?带没带回一个贤惠、俊俏的媳妇(如意郎君)?……反正有些人就是好管闲事。

一次闲唠起来,表弟谈起了他回乡时的尴尬。他是在离别故乡三十三年之后重返家园的。这天,当他背着沉重的行囊出现在邻居、家人面前时,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觉得满院子的人所有的眼睛,同时地射到了他那已经爬满了皱纹的脸上,射向了鼓鼓囊囊的大包裹。拉着扯着,进屋之后,自然是寒暄,是问候,是热泪盈眶,是沏茶倒水,……但是,最终总要问起“当了一个多大的官儿,每月能赚多少票子”。而在一一作了答复之后,就要一样一样亮出行囊里的家底,当着三叔、二伯、七姑、八姨的面儿,逐个地把礼品送到眼前。花费了很多钱自不必说了,最难处理的是如何答对得周到,摆布得公允。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须在还乡之前,就通过信件事先询问清楚,做出妥善的安排;否则,万一有个遗漏,出现闪失,便会招来不快,直到你离开了许多日子,还要嘀咕个没完。

在外面没有混出一点名堂来,自然没有脸面还乡,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战国时的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裘蔽金尽,形容枯槁,“归至家,妻不下衽,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其窘促之状,恰如唐人诗中所写的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这种情况,可说是: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那么,发迹了的就肯定有勇气面对回乡这个现实吗?也不见得。俗话说好狗护三邻,好人护三屯。”你曾否为故乡的发展做出过什么贡献?——这是从维护小集团的利益,说得好听一点,是从为公的角度看。私下里的人情、面子,也万万不可轻忽。三叔的儿子的工作,你帮没帮助安排?二伯父的孙女上大学了,你是否有过资助?还有大姑奶的外孙子、妻舅的小女儿托你办的事,你都办得怎么样?一切一切,动身返乡之前,都必须想得周全;发现有什么未尽事宜,要及早加以弥补。在这些碰头磕脸的事妥善处理之前,最好先别回去招摇。不然,酸言冷语,街谈巷议,大概也不是很好受的。

其实上述问题尽管十分琐碎,却还可以料理真正令还乡游子伤情无限的,还是故乡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旧时的踪影已经随着童年的飞逝消失净尽。想象中的甜美与热切的期望,终归代替不了瞬息万变的残酷现实,所以,还乡同时就意味着告别,往往就是一番感伤之旅、惆怅之旅。

回到故乡,你最想见上一面的也许是年轻时钟情无限的女友,平时不知有多少次,只要记起她的名字,脑际便立刻重现出那盈盈的笑靥、隽美的丰姿。可是,当这一时刻终于来到了,站在你面前的却是一个齿豁发疏、皱纹满脸的老妪,你会惊诧得叫出声来,下意识地低下了脑袋,不忍心再多看上一眼。紧接着涌上来的一个念头,便是:我在她的眼里难道不也是如此吗?此情此境,使一切都意兴索然了。

就我自己而言,经常想到的是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令我永生眷恋的门前沙W上的郁郁丛林。然而,它早已化为乌有了,经过“公社化”中“大办食堂”的滥砍乱伐,于今,不仅长林古木杳无踪影,而且,连大沙岗子也已经夷为平地了。

还有那“芦花千顷水微茫”的迷人景观。小时候,南大洼的片片芦花,年年都为秋风引路。中秋月圆前后,雁声嘹唳在长空里,碧水、黄芦之上,苇花热烈而繁华地盛开着,迎着遍野金风,它们一排排地起伏荡漾,像白浪滔滔,洪潮滚滚,却听不见拍岸的声响。整个村落,罩上一层霜雪般的茫茫花雾,宛如浮荡在虚无缥渺的童话世界里。现在,这一切已经全然不见了,弥望的是横不见地边、纵不见地头的清一色的稻田。面对着这般般变化,心头总觉得好像是缺少了一点什么。

清人有“老经故地都嫌小”的诗句。其实,说是“故地”,早已无“故”可言了。当然,这里反映出一种心理上的变化,许多事物在孩子和成年人眼中,是迥然不同的;同样一种事物,在阅历不同、心境各异的人看来,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印象。

本来,对于故乡的认识,游子们无一例外地都会夹杂着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想象的成分。原本十分鄙陋的乡园,经过记忆中的漫长岁月的刷新,在离人的遥遥想望中,已经变作温馨的留念与甜美的追怀,化为一种风味独具的亮点,放射出诗意的光芒。在回忆的网筛过滤之下,有一些东西被放大了,又有一些东西被汰除了,留下的是一切美好的追怀,而把种种辛酸、苦难和斑驳的泪痕统统漏出。

当然,这一切都须以淡淡的追怀、遥遥的思念为前提,当你一朝踏上了归途,真的把故乡收进眼底,那种失望与迷茫的心情便会蓦然涌起,一种追求与幻灭交织着的情怀,会令你深悔此行,觉得真不该生生地吹破了这个美丽的肥皂泡儿。

借用大文豪普鲁斯特颇带感伤意味的说法: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昼思夜想的埋葬过温馨童年的地方。我们绝不可能重睹过往的一切,因为它们不是寄形于空间,而是存储在时间里。一时间,恰恰是时间发生了变化,重游旧地的人已不再处于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过那个地方的童年。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智慧毕现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智慧毕现

    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爱国家,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1948年6月,他虽贫病交加,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府城旧事与闲谈

    府城旧事与闲谈

    《府城旧事与闲谈》是一本散文集,以地方文史、读书笔记、散文随笔为主要内容,作者以轻松的笔触解读历史,以诚挚的态度荐读优秀作品,同时以闲适的心情品读生活,给予读者心灵上的陶冶。图书文笔细腻,语言平实,情感真挚。
热门推荐
  • 日月涅磐

    日月涅磐

    一个奔波劳碌之屁民,意志力量传送至明末,成为一无所有又悲催的崇祯私生幼子,同时成为半吊子的日月教教主,为了能在乱世中生存,他与天斗、与地搏,在江湖中浴血奋战。同时本书会把研究金庸武侠各武功来龙去脉一事,推到高峰。作为第一主角,是按照原历史让大清问主中原,还是举旗救明,让日月教历凤凰涅磐,大明王朝浴火重生。小说将历史与架空融为一体、虚实相间,史书与武学相结合,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江湖画卷。本书主人公:朱慈燝(刘志强)、宝相、时间灵徒(半神)、‘天道’(女性,本书最强高手)。
  • 锦瑟年华谁与度

    锦瑟年华谁与度

    短篇青春短篇小说集。我在沧南唯一的咖啡馆里,看着屋外的雾气升腾,然后我用冰凉的手指在画着各种图案。然后,我在模糊的玻璃窗里,看到了许安生的脸,突然成熟的脸,有些许小胡渣,我以为是幻觉,我使劲地用手掌把玻璃窗擦得几净。我看到许安生背着一个大行囊冲我笑,他在做口型,骆瞳,我来了。这么简短的五个字,竟然叫我泪流满面。
  • 爱情大人物

    爱情大人物

    每个人,看似平凡,却又独一无二,经历亲情,爱情,友情,情场迷失方向,是坚持自己的初心,还是沉浸在到灯红酒绿中,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结局,六朵花儿,六根草儿,相识,相遇,是否会继续相爱,还是未来得及相爱就要分离,前方是未知的路途,心中梦的灯塔愈来愈亮,展开羽翼,即使未丰,也要迎接风暴的洗礼,一次又一次地拼搏过后,还剩几人为王?他们的世界,他们才是大人物!
  • 云锦万荷莲

    云锦万荷莲

    我,濯昕,荷莲山荷帝的幺女,四海八荒之内最有灵气的小玉兔,家中小六,上面有四哥宠我的哥哥,还有一个温婉的姐姐,跟一酒鬼老道修习仙法数年,师傅爱我如女。他,苏安,是天族四皇子,自幼丧母,父亲不疼。邪佞顽劣,放荡洒脱,却无人疼爱,与其交心。我和他相遇是注定的缘分,冥冥之中,天差地别的个性彼此相吸,但这缘深缘浅,缘来缘去都又不得我们,最终只是一场镜花水月,留下些许涟漪。最终是谁欠了谁一滴朱砂泪,早已纠缠不清。云锦舒涌,荷莲再开之时,你可在我身侧?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一本专门描述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及其真实需求的儿童心理学普及类读物。全书用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解释儿童身上所体现的特征及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旨在给予家长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沟通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其问题解决都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全书用作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穿插文中,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寓理论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我还是想要去爱你

    我还是想要去爱你

    刚踏进高中的宋月怡,还没有适应高中的环境,就被赵轩这匹狼叼走了。这是黄丽的原话。高中三年,他们也没能逃过毕业分手季。宋月怡从没出过家门,向往外面的世界,去了外地大学,赵轩没能留住她,只能选择留在本地。只要还有情,多晚都不算晚。他们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相爱,最纯真的感情,他们都是彼此心上的朱砂。兜兜转转,四年大学毕业,他们的相逢,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吗?
  • 从未走远的爱

    从未走远的爱

    那场盛夏的爱情,惊艳了所有人。这世上,最是万古不朽的,是爱。
  • 章法

    章法

    如题,故事围绕在唐太宗在政的贞观之治年间,其朝纲上摄政大臣的家宅争斗,故事主要围绕御史大夫家其一女四子争相夺宠,欲夺官位的“讨伐”。
  • 莫忘莫忆

    莫忘莫忆

    本书只要讲的是一段恋人曲折的感情,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爱情里面倔强、任性、冲动、软弱的影子。
  • 继承神话中的潜在能量

    继承神话中的潜在能量

    14岁少年岩晋迷落荒山,巧救灵狐,得隐居长须老者300年真气相传,25岁炼就不死不老仙身,山洞、海底、天空、随处入定。隐身、瞬移、穿墙、甚至时光倒退,身随意动四处飘飞无所不能。如何对外星美女藐动凡心,差点失去所有真气,回归凡人…m星球为得到他体内不老不死基因,将使出什么龌蹉卑鄙手段?其间坠入金三角收获时间禁止远古仙术…且看地球上唯一成神岩晋跌宕起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