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80200000022

第22章 “眼中” — “胸中” — “手中”(6)

用一代之体,则必似一代之文,而后为合格。诗文之所以代变,有不得不变者。一代之文沿袭已久,不容人人皆道此语,今且千数百年矣,而犹取古人之陈言,一一而摹仿之,以是为诗,可乎?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李杜之诗,所以独高于唐人者,以其未尝不似而未尝似也。知此者,可与言诗也已矣。((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集释》下册,932~933页,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0。)顾炎武从历史变化的角度,说明文体代变的道理,并提出对于文学传统应取“未尝不似未尝似”的辩证态度。顾炎武的论述也很有价值,他的“似”又“未尝似”,就把握住了一种合理的“度”,因此是有启发性的。在继承传统和革新创造问题上,最值得重视的,还是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提出的“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的理论原则。杜甫强调要创新,提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时又认为创新与以前人为师并不矛盾。但以前人为师又不是对某一个古代诗人的照搬照描,而是兼取众长,无所不师而无定师,即不论是谁之作,皆采取“清新丽句必为邻”的态度。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驱驾众家,才能卓然自成一家而雄视百代。

(三)“出语惊人”与“陌生化”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和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作为一种文学言语表达和创新理论,是符合现代心理学所揭示的知觉规律的。在20世纪初,俄国产生了“形式主义”理论。他们认为文学所反映的生活、所抒发的感情都还不是文学本身所固有的,因而不能说明文学的特异之处。文学的特异之处就是它的“文学性”(literariness),而“文学性”不是别的,就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deviations,又译“奇特化”)。所以文学是一种扭曲了、陌生化的语言结构。显然,他们的文学观念未必妥当,因为他们把文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完全否定文学内容的特性。但他们提出的文学语言陌生化理论,以及为此种特别理论所寻找到的心理学的依据,揭示了文学语言的重要特征,仍具有借鉴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所说的“陌生化”,与杜甫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及韩愈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不无相通之处。而且他们所阐明的“陌生化”原则所运用的知觉心理学规律,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杜甫、韩愈的语言创新理论也是合适的。

杜甫所追求的语言的“惊人”效果,韩愈所说的“惟陈言之务去”,以及俄国形式主义者所讲的语言“陌生化”,其文学语言观的相通之点是反对因袭、主张出新和对普通语言的某种疏离。因袭的、陈腐的、反复使用的语言不宜于诗,是因为这会使人的感觉“自动化”和“习惯化”。而一种语言若是自动化、习惯化了,那就必然会退到无意识领域,从而使人不再感觉到或强烈地意识到它。譬如,一个人学习一种外语,当你第一次用这种语言与一个外国人结结巴巴地对话,每说一句都不规范,不是让自己脸红,就是让对方感到尴尬。多少年后,你仍能记住这次谈话,你仍能感到这种“新鲜”的体验。后来,你的外语学得非常好。你甚至在国外操着那种外语过着日常生活。这时候,你说外语的感觉完全退到无意识领域,你不再感觉新鲜。试想,你能想起第一万次用外语与人对话的新鲜感吗?当然不会。因为这已经成为“自动化”、“习惯化”行为。文学语言的表达也存在这种自动化、习惯化的问题。当某些诗人第一次运用某些词语,人们会感到很新鲜很动人,人们不能不细细地体味它。但当这个词语已被反复使用过,已变成了陈词滥调,那么,你再去使用它时,人们就仅仅把它作为一个记号不加感觉地从自己的眼前溜过去,这个词语的表现功能已在反复使用中磨损耗尽。例如最初用“阳关三叠”、“一曲渭城”、“折柳”等词语来表现送别,本来是很生动的,能够使人细细体味的。但如果人人都用这几个词语来表现送别,那么它们就变成陈腐的语言,不再能够引起我们的新鲜感觉了。像古诗中“飘零”、“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孤影”、“残更”、“雁字”、“春山”、“夕阳”等词语,由于反复使用,其表现功能已经耗损殆尽,再用这些套话作诗,就必然引起人们感觉的自动化、习惯化,而使诗篇失去起码的表现力。由此可见,杜甫要求出语“惊人”,韩愈要求“陈言务去”,是有充分的心理学依据的。

更进一步说,杜甫和韩愈的文学语言创新理论,实际上是要求文学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疏离与异化普通言语及用法。因为如果对普通言语及用法完全没有距离,没有丝毫的疏离与异化,那么也就必然是陈言累篇,达不到惊人的效果。“文学语言疏离或异化普通语言;然而,它在这样做的时候,却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和深入地占有经验。平时,我们呼吸于空气中但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像语言一样,它就是我们的活动环境。但是,如果空气突然变浓或受到污染,它就会迫使我们警惕自己的呼吸,结果可能是我们的生命体验的加强。”([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5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对于这个心理学规律,韩愈、李渔似乎都认识到了。韩愈在《答刘正天书》中谈到语言必须创新时说:“夫为物朝夕所见者,人皆不注视也;及睹其异者,则共观而言之,夫文岂异于是乎?”又说:“足下家中万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夫君子之于文,岂异乎是乎?”这就是说,对视觉而言,一般地讲,寻常之物不能成为一种强烈刺激,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诗人、作家作用的词语也是这样,某些异化的、扭曲的、偏离普通言语的词语,就易于引起读者的重视,而且有惊人的艺术力量。

前面曾提到杜甫的《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一诗中的句子:“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乱”、“悬”两个字用得极好,特别富于表现力。究其原因,是杜甫对普通言语作了某种疏离与异化。灯在江风中晃来摇去,因此,“春灯晃”或“春灯摇”似乎更贴切,但杜甫偏用与实际保持距离的“乱”字,把人的感觉情感投入进去了。“乱”不仅仅形容灯在春风中摇晃,而且透露出诗人因“雨湿不得上岸”,与朋友在此种情景中告别的那种骚动不安的心情。“江鸣夜雨悬”中的“悬”字也用得新鲜而奇特。人们只说“下雨”、“降雨”、“落雨”,从来不说“悬雨”,“悬雨”完全是一种陌生化语言,是对普通言语“下雨”、“降雨”、“落雨”的疏离与异化,但杜甫用一“悬”字,就把那雨似是永久悬在空中的情景,把江鸣雨响,无休无止,通宵不绝于耳的那种感觉,鲜明而强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使我们的生命体验大大加强。杜甫以他的创作实践提醒人们,他所说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着深刻理论内涵。如果作家们都有杜甫这样的语言自觉,那么就一定能把“胸中之竹”化为“手中之竹”,心象就一定能变成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却又定型了的艺术形象。

本章的重点在“胸中之竹”说上面,也就是在“心象”的探讨上面。西方的创作论,大体上不出“模仿”说。按其理论架构,是把自然分成“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第一自然”是客观存在着的原本的自然,“第二自然”则是作品中的“自然”,是经过人们艺术加工、改造的自然。那么“第一自然”如何转化为“第二自然”呢?最初是“镜子”说,意思是文学创作不过是像照镜子那样去镜映自然。直到19世纪俄国文学批评家那里,也还是强调对自然的复制,后来觉得完全镜映、复制不可能,才提出“典型化”的思想,这可以看做是西方创作论的第一条思路,即现实主义的思路。第二条思路,就是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即认为文学创作是一个表现过程,重要的是内心的情感,创作就是对内心情感的抒写、宣泄、流露。

第三条思路是现代派的,其基本的创作观念是“变形”、“变态”以及无意识的升华等。大体上说来,西方的创作论有其特色,这是不容一笔抹杀的,但无论哪种理论,对“第一自然”如何转化为“第二自然”都说得不甚清楚。而中华古代文论的“胸有成竹”说,恰好重视“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转化的论述,就“胸中丘壑”提出不少新鲜见解,如加以深入阐释,足以弥补现代文学创作论的不足。

同类推荐
  •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3册)

    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读名家名作就是大师的心灵在晤谈。一滴水里蕴藏着浩瀚的大海,短小的文章中孕育着博大的智慧。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食有鱼

    食有鱼

    美食作家古清生半生为了行走,而行走为了美食。走遍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只为找到原汁原味的正宗乡土美食。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食府酒店,更在市井民间,而同一道菜的不同做法更是千姿百态。
  • 孤独无疆

    孤独无疆

    作品以深思内容见长,以自我之体悟,透过西方大哲和故乡人物、山川草木的反思与省察,来感知命运、时代在人物身上的投射。作品对社会与人生具有极好的悟觉和理解,具有深沉的忧思和打入心灵的力量,或人物或景物或追忆,其目光触及万象,凝神动容,都能见出作者深沉诚挚的情感与思想锋芒,其文字畅达动人,神思激扬飞跃;梳理剖析而万端始现,荡涤浊尘而清朗明澈,营造出一个诗化的人生境界。该书获第三届柳青文学奖。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书灵纪之南疆千雪

    书灵纪之南疆千雪

    梁晨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位三流小说家,没名气没人气,笔耕数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为了让新作品可以大卖,她决定在开书前将塑造好的主角拿去寺庙里开开光。谁承想,这一开光竟让书里的主角儿梁千雪复活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由于梁晨塑造的不够完整,梁千雪居然是个半成品,言行举止活像脑子缺根筋,不仅处处模仿她的言行穿着,更是要抢了她的男朋友!不过,直到校园里接连出现邪魔,故事情节才发生扭转,原来梁千雪小有法力,正是上天派来帮同学们打败邪魔的!欢迎来到书灵的世界,且看千雪如何战胜邪恶,改变命运!
  • 草莓味心事

    草莓味心事

    六月的风,吹来了热烈的段旭阳。那日,阳光正好。她向窗外望去,人影重重,她独看见了他,好似世间万物黯然失色。她的心脏漏了一拍,一切恰到好处。起初,段旭阳觉得虞珏这个富家千金追他只不过是为了找乐子。后来,看着怀里对他撒娇的女孩,他只觉得虞珏是块夹心糖,越尝越甜。小剧场排雷1男女主sc2糖拌玻璃渣先甜后虐看不了虐慎入3文中一切巧合皆为情节铺垫不喜勿喷4女主略单纯不喜勿入5作者是新手不喜勿喷
  • 恶魔校草甜宠妻

    恶魔校草甜宠妻

    那年,他7岁,她5岁,他欺负他,她去跟父母告状,父母却说是这个恶魔在跟她开玩笑
  • 无限猎魂日记

    无限猎魂日记

    一次意外,聂臣从三十岁的时候穿越回了高中,才发现这里不仅仅具有真实的世界,还加入了叫做“魂武”的主神系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魔兽争霸中的英雄剑圣与罗罗诺亚索隆对打,大将黄猿和落第骑士比拼,孙悟空与葫芦娃pk。从魔兽争霸到葫芦娃、落第骑士的英雄谭、海贼王、西游记等,各种族势力随心变化,现实和虚幻世界任意穿梭。“呔!泼猴,看我用七娃的葫芦收了你!”“这小子是什么人?居然挡住了元帅赤犬的岩浆拳?”“鹰眼是世界第二剑士?世界最强的剑士,居然是个少女?!”绝对爽文,让你笑声不停,高潮迭起。
  • 暗羽成灵

    暗羽成灵

    冷情作为现代的杀手组织的首领,执行任务时被自己的手下黑枪杀害。幸运的是她在另一个世界中重生,异能,原主的身世,一家人的陷害……还有很多事情是她不知道的。究竟在原主身上发生过什么,就让她来找寻最终的答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套装上下册)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套装上下册)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套装上下册)》收入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全部抒情诗共800余首,是我国第一本由一个译者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单行本。译者曾在本社出版过独力翻译的十卷本《普希金文集》,三十年来潜心研究了普希金的全部文学作品,从而保证了译文的准确精当,优美流畅,其译文在目前国内纷繁的普希金诗歌译本中独树一帜。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伟大诗人,俄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被高尔基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在诗歌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追求、情感、品格和风格。他的诗激情澎湃,始终为自由而追求不懈,梦想有朝一日他能挣脱沙皇专制制度的羁绊,纵情翱翔在无拘无束的蓝天底下。他的作品中还有大量的爱情诗,诗人在其中抒发了万千热烈真挚的情怀,讴歌了他所倾慕的女性,极富真情实感,脍炙人口,沁人心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