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4900000045

第45章 一场夭折了的哲学革命 (9)

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是先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而存在的宇宙精神。黑格尔用它取代康德的“自在之物”,从而取消了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全部世界运动被归结为绝对精神自我异化而又自我复归的三个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思维、概念被说成本质,而物质、存在则被说成思维、概念的表现或现象。20世纪初,日本哲学界有不少人将黑格尔的哲学与马鸣《大乘起信论》哲学加以比较,认为二者非常相像,特别是马鸣的“如来藏”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非常接近。对此,章太炎予以坚决驳斥。他说:“吾观日本人说佛教者,或以马鸣哲学比之海格尔说,徒以形式相同,强为比傅,其义绝远。斯正随文之过耳。”其义绝远,主要就表现在:章太炎所说的“真如”,只表示客观的、永恒的实在,它存在于变化着、运动着的宇宙万物之中,并构成其真实的本质;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则是完全脱离了客观物质世界的精神性实体,它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并成为整个世界的创造者。章太炎在说明“真如即是唯识实性”时强调说过:“若执识外别有真如者,即与计有、无为实物者同过。又此土学者,或立道,或立太极,或立天理,要之非指物即指心,或为综计心物之代语,故亦无害。若谓心物外别有道及太极、天理者,即是妄说。”所谓“其义绝远”,还表现在:章太炎不承认“真如”的运动及诸法流转服从某种固定的法则,而黑格尔则坚持“绝对精神”的运动绝不会逾越他所勾画出来的“纯概念”运动的辩证法。章太炎不了解黑格尔辩证法中所潜藏着的革命性的因素,而为其程式化了的形式所激怒,因之愤愤地写道:“自我观之,承志顺则,自比于厮养之贱者,其始本以对越上神。神教衰,而归敬于宿命。宿命衰,而归敬于天钧。俞穴相通,源流不二。世有大雄无畏者,必不与竖子聚谈猥贱之事已。”这就是斥责用任何逻辑公式或自然法则来使人们俯首帖耳,听从命运的安排,坚持只有确认“真如”为唯一本体,才能最终堵塞一切通向上帝与宿命之路。

章太炎认为,为了正确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除去破除“增益执”外,还必须破除“损减执”。他认为,康德所说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空间与时间、“知性的纯概念”十二范畴,以及休谟、康德关于现象的界说,便属于“损减执”的典型。

在康德哲学中,空间与时间,只是人们感性直观所固有的一种主观形式;十二范畴,只是人们知性先天就具有的用以整理感性材料的构架;它们都超越于经验,都不是客观实在。人们借助于空间、时间和十二范畴而获得的关于对象的知识,也就是为人们所认知的诸现象,因之便必然与客观存在着的“自在之物”相脱离。章太炎认为,将空间、时间、十二范畴与诸种现象都看成纯然主观的东西,不承认它们各有其客观依据,正是犯了“损减执”的过错。

章太炎针对“以空间、时间为空”的观点,提出责问:“假令空是绝无,则物质于何安置?假令时是绝无,则事业于何推行?”他指出:“若言无空间者,亦必无物而后可;若言无时间者,亦必无事而后可。”既然承认“色尘之相”的存在,便不能不承认空间与时间的存在。他并指出:“若空间,则于五尘之静相有所关系矣;若时间,则于五尘之动相亦有所关系矣。”所谓于静相有所关系,就是指空间起于五尘之“我慢”:“空间者,起于我慢。例如,同时同地,不能并容二物。何以不容?则因我慢而有界阂,因界阂而有方所。涤除我慢,则空间亦无自建立矣。”所谓于动相有所关系,就是指时间起于“心法生灭相续无已”:“即自位心证自位心,觉有现在;以自位心望前位心,觉有过去;以自位心望后位心,比知未来。是故心起即有时分,心寂即无时分。”这里所说的“我慢”、“心起”,所指的就是由“真如”或“阿赖耶识”引起的运动,正如章太炎所说:“凡言心者,正当言识,以心本义为心藏,引伸为识之代词。”“我慢”,在这里主要指五尘的广延性;而“心起”,则主要指运动的延续性;章太炎也说明了,只要五尘存在,只要“真如”与“阿赖耶识”仍在运动,空间与时间就必然存在着。

康德说,“世界在时间里有开始,在空间里有界限”这一正题,同“世界在时间里没有开始,在空间里没有界限,它在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都是无限的”这一反题,两者都是成立的,这就恰好证明时间和空间都是主观的感性形式,并非客观存在。章太炎介绍康德这一观点说:“彼其所以遮拨空、时者,以前此论空间者,或计有边,或计无边;论时间者,或计有尽,或计无尽,互为矛,纠葛无已,于此毅然遮拨为无,而诤论为之杜口。”康德这一推论是否正确呢?章太炎认为,并不正确。他针对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指出无限这一概念完全是一个假设的概念,“所以知无量者,由于心起分别,先以大小长短相形,至不可形,而立无量之名”。事实上,它只是对难以穷尽的有限事物所做的简单化的概括。穷究下去,便可发现,任何事物都意味着既无限大,又无限小,它们自身便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彼所谓无量者,谓其至大无外、至长无际耳。然至大者,极于无量;而取最小之微尘递分析之,其小亦无有量。至长者,极于无量;而取最短之一刹那为之分析,则复有其短者,递析递短,而其短亦无有尽。”“以吾形而比于华藏,以吾寿而比于永劫,并细且短不可以量计也;若复取吾形而比于递分之微尘,取吾寿而比于递析之刹那,其大且长,又不可计其量矣。”即以空间与时间而言,有限与无限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小不可令至无厚,大不可令至无外;一瞚不可令无生住,终古不可令有本剽。其犹一尺之捶,取半不竭。故虽等在处识、世识之中,而别相卷舒,非榘蒦壶箭所能定也。”因此,用空间与时间所包含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来证明空间与时间纯为主观的感性形式,并将二者“毅然遮拨为无”,也就完全站不住脚了。

章太炎还指出,空间是否有边、时间是否有尽的问题,同事物本身是否有边有尽的问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写道:“若以物言,亦可执有边、无边之见。所以者何?现见六十四种极微,积为地球,推而极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极微之量,果有边际乎,抑无边际乎?若以事言,亦可执有尽无尽之见。所以者何?现见单细胞物复生单细胞物,经过邬波尼杀昙数层累阶级而为人类,由此人类,复生人类,此一切众生之流注相续者,果有始终乎,抑无始终乎?”这就是说,空间是否有边的问题,其实就是从极微之量到恒星世界诸物是否有边的问题;时间是否有尽的问题,其实也就是从单细胞到人类一切众生流注相续是否有尽的问题。因此,要说空间、时间俱应“遮拨为无”,那就必须“取物质、事业二者与空间、时间同日而遮拨之”,而绝不可“破空而存物,破时而存事”。章太炎指出,康德也深知完全否定物质、事业的存在过于偏激,因此“于物质中之五尘,亦不得不谓其幻有,而归其本体于‘物如’”。他反诘道,既然承认五尘为“幻有”,“则空间、时间何因不许其幻有耶?”既然承认“物有物如”,则“空间、时间何因不许其有空如、时如?”

对于十二范畴,对于外界诸现象,亦即对于所谓“法尘”,章太炎亦做如是观。他指出,康德既然承认“五尘”有“物如”为其本体,那么,就不能不承认包括十二范畴在内的整个“法尘”也都有自在之物“真如”为其本体,因此,就没有理由说十二范畴及外界诸现象与客观实在完全脱节。他写道:“损减执者,不知五尘、法尘同是相分,此诸相分,同是依识而起。……今者排摈意识,以为所见法尘,惟是妄想,而无外境;又取此五识所见之外境在五识中本不分别以为外境者,却从意识所分以为外境。于彼则排摈意识,于此则又不得不借资于意识,矛盾自陷,尚可通乎?”对色、声、香、味、触的感知,离不开意识的作用,但并未因此而否认它们为“幻有”,有其本体“物如”,那么,又怎么能借口对诸外界现象的认识离不开意识,而否认诸“法尘”为“幻有”,并有其客观实在的本体呢?因此,他作出结论说:“五尘之安立,亦无异于法尘之安立。五尘固幻有也,而必有其本体;法尘亦幻有也,宁得谓无本体?于幻有中起损减执,其空名亦无由为空名矣。”而之所以会产生“损减执”,则与产生“增益执”一样,“由不识依他起自性而然也” 。

章太炎在说明佛法系哲学而非宗教时说过:“佛法的高处,一方在理论极成,一方在圣智内证。岂但不为宗教起见,也并不为解脱生死起见,不为提倡道德起见。只是发明真如的见解,必要实证真如;发明如来藏的见解,必要实证如来藏。与其称为宗教,不如称为‘哲学之实证者’。”他在说明应当如何深入研治佛法时,又着重指出:“本来专门讲学,原是要彼此辩论。但据着道理的辩,总是愈辩愈精;执着宗教的辩,反是愈辩愈劣。……若晓得佛法本来不是宗教,自然放大眼光,自由研究。纵使未能趣入实证一涂,在哲学的理论上,必定可以脱除障碍,获见光明。”在“西向希腊、德国,东向印度、支那”,逐一评述各种哲学思想体系时,章太炎所努力实践的,正是这样的精神。

对于唯我论、经验论、唯理论、有神论、唯物论等各种哲学的批评表明,尽管当时章太炎对近代西方哲学的了解还相当有限,但是,他所触及的领域还是非常宽广的,尤其可贵的是,他始终坚持了一个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所应有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他的思考与探索因之具有相当深度,并且极为鲜明地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他在哲学上的独特性格。

从这里,人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看出,章太炎如何糅合了古今中外许多有影响的重要哲学流派的理论,构造了一个庞大而丰满的思辨哲学体系,并在对各派哲学的批评和扬弃中,进一步充实了自己,显现出自身的独创性。章太炎这一时期的哲学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在也就清楚了。这一哲学,简单说来,就是:一面借助于否定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全部事物和全部观念形态的客观实在性,结束关于达到绝对真理和完美无缺的世界的所有幻想,推翻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对人类生活和人类思想由来已久的统治;另一方面,确认“真如”为唯一的客观实在与万物本体,要求树立“以闻、说、亲相参伍”的认识论和“惟恒民是适”的真理论,企图为他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和他所谋求建立的平等、自由的世界,从最普遍的世界观领域中找到可靠的理论基础。

从“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

“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这是章太炎对自己“思想变迁之迹”做出的概括与总结。

章太炎说过:“哲学者,有学而无术,故可以求是,不可以致用。”这就是限定哲学的使命只在于认识世界,反对使哲学的研究屈从某些狭隘的实际利益。然而,他也承认,求是与致用不可能截然分开,所以说:“学术无大小,所贵在成条贯。制割大理,不过二涂:一曰求是,再曰致用。下验动物、植物,上至求证真如,皆求是耳。人心好真,制器在理,此则求是、致用更互相为矣。”章太炎从“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正充分证明,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尘俗生活的实践。激烈的社会动荡,狂怒的革命风暴,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所提出的新问题,要求对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重新进行一番全面的考察,这就是所谓“转俗成真”;经过哲学的抽象与概括,对宇宙运动获得较为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从而得以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思考与解决各类世俗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所谓“回真向俗”。“真”与“俗”的这一关系表明,解开章太炎哲学秘密的钥匙,仍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找寻。

这一时期,尘俗世界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矛盾,动摇了章太炎平等与自由、进化与发展等许多基本信念;正是这些基本信念的动摇,直接地推动了他哲学上的重新探索。

首先是平等与自由信念的动摇。

章太炎为之献身的,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打破封建宗法制下的人身依附、人身屈从,实现西方启蒙学者热烈讴歌过的“平等”与“自由”,这是章太炎夙愿,也是他同时代许多进步人士和革命者的共同要求。然而,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现实,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恰恰证明,“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并未为所谓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以及所谓基于自然的平等及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无情的事实表明,无论新制度较之旧制度如何光辉,它却绝不意味着“平等”与“自由”理想的真正实现,因为: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已经变成了一场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富有与贫穷的对立非但没有因社会财富的飞速增加而消除,反而更加尖锐化;脱离封建桎梏的“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对于小资产者和小农说来,成了失去财产和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了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所有这些现象,都引起了章太炎的震动,都使得这位思想家不断深思。而这一切,在他的著作中,都得到了异常清晰的反映,并直接推动了他的政治思想与经济主张的重要转折。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平等与自由?它们又怎样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同类推荐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是德国当代知名的思想史作家萨弗兰斯基的倾力之作。在德国广受欢迎,位居德国亚马逊分类榜榜首。启蒙思想的重大错误之一是低估了非理性力量的威力,在德国,启蒙运动早早孕生了一股反对自身的力量。针对启蒙运动的明晰,浪漫主义者倡导世人身上的狄俄尼索斯之力,用非理性来对抗阿波罗的理性及其带来的“异化的社会机械论”,浪漫主义延续了人类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肉体与灵魂、理智与情感之冲突的努力,带来了一个文学、哲学和宗教融会一处的激情时代。但是,就像雅努斯的两张面孔,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想运动结束后,在20世纪,带给德国的却是并不光彩的历史。“浪漫的”思维方式,作为德意志民族的性格要素,越出文学疆域,染上民族主义色彩,开始涉足政治,在“一战”期间变身为“钢铁浪漫主义”,将无数青年送上战场;在纳粹时期,浪漫主义又被再度利用,助纣了20世纪的政治大灾难。萨弗兰斯基在完整分梳德国浪漫主义脉络之时,并不以绵密的考证见长,却以通达的见识和宏阔的视野取胜。其表述感性酣畅,充满灵性,更贴近浪漫主义之生命的本体,以及浪漫主义作家之灵魂的此在,十分具有可读性。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这本金开诚主编、陈长文编著《纵横家与“合纵连横”》,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尘渊行

    尘渊行

    我有一壶酒,酌之,品的是酒,亦是万里红尘……少年自红尘中来,在深渊中禹禹独行,只想入那云天把仙看……
  • 神武霸帝

    神武霸帝

    星辰冲窍,月华养魂,阳火淬身,熔炼银河血,身成不灭恒星体!少年顾辰身怀天辰万象诀,在这天才如雨,强者如云的世界,以手中三十三重天秘术,登临绝巅!任你神道无双,武道绝顶,不敌我的霸道!
  • 超神武圣

    超神武圣

    林木,穿越到了武者世界。加入了一个小宗门修行十三载,到头来还是一个无成就,无财富,无天赋的三无青年。因为一场意外,林木竟然发现自己是不死之身。
  • 纵天之龙

    纵天之龙

    一无所有,蓦然回首,车水马龙,灯火阑珊,我究竟还剩下什么?破过位面,热血男儿重获新生。如果命运注定了我的多舛,那我便要破了这天!柔美佳人,情仇交织,痴情男儿总相思,既已放下,折腰而活,我不要,这便是我的态度!变强,在生与死的边缘来回试探,这才是属于我龙云兴的生活。
  • 漫漫仙途

    漫漫仙途

    天穹大陆,人神鬼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国分封。修真一事乃众人皆欲所做,芸芸众生,小小女子铸造一代传奇。四个女子,一腹黑,一吃货,一彪悍,一爱财,绚丽多彩,姿态万千。由她们教你尝尽酸甜苦辣,看她们哭笑着,玩闹着,在这漫漫仙途走出属于她们的不同神话。
  • 女王驾到祁少请准备

    女王驾到祁少请准备

    韩安歆很是不能理解,她身为第一代冥界女王,刚上任三年,为什么天上那位玉帝就给他弄了这么个得力不讨好的任务——有个超脱五界之外的人在凡间,速速把他带回九重天。很好,她倒要看看,什么样的人能让天上那位主动用她!祁氏集团的老总祁南黎就读于重点大学中的985大学,说来惭愧,他来到这二十多年了,为什么还没找到他爱人呢?现代玄幻,微带校园,微带都市,,男女主1v1。全文不带虐,欢脱小甜文~不喜勿喷,绕道而行即可!
  • 海洋霸权时代

    海洋霸权时代

    意外的被时空断崖的守护部队选中,肩负着振兴华夏的重大使命,何逸在与英国,德国,法国以及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周旋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利于自身发展的技术,在晚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结合了一切可以结合的力量,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邪恶势力,在未来的海洋霸权争夺中确立了前无古人的巨大优势,属于华夏民族的海洋时代到来了!
  • 死神舞

    死神舞

    陈维本是凡间普通一网管,某天突遇神秘顾客在网吧闹事,随其离开网吧后遇到各种离奇之事,竟然意外入道,斗神界,闯冥界,战魔界,他能否安全归来?
  • 快穿之被降级了怎么办

    快穿之被降级了怎么办

    付苼是星际联盟里最高等的执念收集者,不过她最擅长的不是收集执念,而是骂人。骂得人家气急攻心直接投诉的那种就当付苼骂哭第23611个委托人时,她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让她作为执行者去各个世界完成执念。从最高等收集者变成最低等的执行者?付苼表示:不,我不要!上级微笑:不,你要,听我的好吗。
  • 最强经纪人

    最强经纪人

    他是被关押于太平洋神秘武装的实验岛中逃出的危险人物,她是刚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就签约顶级娱乐公司的绝色校花;他想混迹都市隐姓埋名,她想风靡全球登顶报刊。命运与爱情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请看这期《最佳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