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4900000082

第82章 “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的晚年思想与学术 (8)

当邓实、黄节、刘师培、章太炎等人大声疾呼当重视国粹、国学、国故研究时,西学、新学虽然借着欧风美雨在不断扩大其影响,但几乎所有私塾和各级新式学堂中,都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纲常与经史教育。1905年9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等就废科举、兴学堂会奏时,便指出:“今学堂奏定章程,首以经学根柢为重。小学、中学均限定读经、讲经、温经时刻,不准减少。计中学毕业,共需读过十经,能通大义。而大学堂、通儒院,均设有经学专科。余如史学、文学、理学诸门,凡旧学所有者,皆包括无遗,且较为详备。盖于保存国粹,尤为兢兢。……应请饬下各省督抚学政,责成办理学务人员,注意经学暨国文、国史。则旧学非但不虞荒废,抑且日见昌明。”《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5391页,北京,中华书局,1958。这就表明,传统儒学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这时虽然受到了冲击,但仍维持着它的统治地位和广泛影响。在各级正规学校中正式废止读经,是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新教育制度确立之时。这一重大变革,标志着传统儒学作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其统治地位终告结束。但是,其深刻影响并未就此消除。在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当政时期,传统儒学继续得到尊奉。思想界、学术界,围绕着如何对待“孔教”、“国学”、“国故”产生尖锐分歧,展开了激烈争论。

民国甫建,新制度草创,社会转型幅度较之先前明显增大,纷乱局面可以说举目尽是。1913年2月,康有为在《中国学报题词》便借此发难:“自共和以来,教化衰息,纪纲扫荡,道揆凌夷,法守隳斁,礼俗变易,盖自羲、轩、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化,一旦而尽,人心风俗之害,五千年未有斯极。……然革一朝之命可也,奈之何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亦革之乎?……登极而号呼曰:皋我国魂兮,盍归乎来!则吾教化、纪纲、道揆、法守、礼俗、人心,保存其命矣,勿妄革之矣。”什么是中国之国魂?康有为说:“中国之魂维何?孔子之教是也。……若废弃孔子,则中国之教化尽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妇不妇,则无以为家;行不知所行,言不知所言,立不知所立,则无以为身;伥伥何之?茫茫何适?不知所师从,不知所效法,则无以为心。若夫纪纲荡扫,礼俗凌夷,国无以为国,则成效可睹矣。”为“昌明孔教”,康有为及其弟子成立了孔教会,总会先设于上海,后迁北京,再迁曲阜,各地都成立了分会或孔道会、宗圣会、尊孔会。他们还创建了《孔教会杂志》、《不忍杂志》、《宗圣杂志》、《道德杂志》等一批刊物,向参政两院提出《请定孔教为国教》的请愿书。他们说中国两千年来,“凡国家有大事则昭告于孔子,有大疑则折衷于孔子。一切典章制度、政治法律,皆以孔子之经义为根据。一切义理学术,礼俗习惯,皆以孔子为依归。此孔子为国教教主之所由来也”《请定孔教为国教》,载《孔教会杂志》,第1卷第6号。。与他们相呼应,袁世凯于1914年9月发布祭孔告令,说:“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政府公报》,1914年9月26日。1915年2月,袁世凯颁布新的《教育纲要》,由国务卿徐世昌发交教育部施行。《纲要》“教育要旨”中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宜尊孔以端其基,尚孟以致其用”。《纲要》并规定“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初等小学读《孟子》,高等小学读《论语》,中学节读《礼记》、《左氏春秋》。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们继承其衣钵,几乎无一不以尊奉孔子、提倡儒学相标榜。徐世昌、阎锡山、孙传芳、吴佩孚、段祺瑞等不止一次地祭孔,倡导读经,演治礼作乐古礼,并多次下令在学校中恢复读经。孔教会和袁世凯等人的这些作为,激起了章太炎等“国学”倡导者强烈的反弹。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的章太炎撰写了《驳建立孔教议》,指出中国素无国教,“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人思自尊,而不欲守死奉神以为真宰,此华夏之民所以为达”。孔子制历史、布文籍、振学术、平阶级,无愧于为中国“保民开化之宗”,但绝非神灵、教主。强行建立孔教,必完全“杜智慧之门,乱清宁之纪”。当时,章太炎重新开设国学讲习会,给一批学者讲授小学、史学、文学、子学。他在《通告》中明确宣布:“本会专以开通智识、昌大国性为宗,与宗教绝对不能相混。其已入孔教会而后愿入本会者,须先脱离孔教会,应免薰莸杂糅之病。”其后,1922年章太炎在上海第三次讲演国学,再次说明在把握国学的本质时,必须明白: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而研治国学,必须把握的基本方法,就是辨书籍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变迁,辨文学应用。参

孔教会和袁世凯等人的上述作为,还激发了新文化运动的崛起,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于儒学及孔教猛烈的抨击。易白沙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孔子评议》载《新青年》,第1卷第6号,第2卷第1号。,指责孔子思想易演成****专制、思想****, 易入民贼牢笼。陈独秀在《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中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 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 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155页,北京,三联书店,1984。它们不仅不能适应现代生活,即在古代,也只行于公卿士大夫, 而不行之于庶人。在《复辟与尊孔》一文中,陈独秀指明:“孔子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李大钊在《孔子与宪法》中,则痛斥孔教会将尊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的主张,指出孔子乃“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之护符”。陈独秀亦针对此指出:“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而鲁迅在其《狂人日记》中,则更直率地揭示了儒家学说“仁义道德”字面掩盖下的正是“四千年吃人履历”。

新文化运动被海内外一些学人指责为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传承的断裂。其实,新文化运动的主帅陈独秀讲得很清楚:“仆对于吾国国学及国文之主张,曰百家平等,不当一尊;曰提倡通俗国民文学。誓将此二义遍播国中,不独主张大学文科也。”陈独秀:《答程演生》,见《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册,176页。新文化运动在“国学”问题上,一是反对独尊儒术,而要求对诸子百家都能实事求是地给予重新估定;二是特别重视包括通俗小说、民间歌谣传说等等在内的“通俗国民文学”,将它们视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位主帅胡适也说:“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得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得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导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导出一个真价值来。”1923年1月胡适在《〈国学季刊〉发表宣言》中对“国学”做了一个新的解释:“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国学’。”至于如何研究“国学”,他提出三个努力的方向:“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第三, 用比较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他开列了一份《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列举工具书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共188种。后来,他又拟定一个《实在的最低限度书目》共40种。值得注意的是,包含《佛教遗经》、《法华经》、《阿弥陀经》、《坛经》等佛教经典,《乐府诗集》、《全唐诗》、《宋诗钞》、《元曲选》及《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也都列在这两个国学书目中。钱玄同1937年在总结五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历程时指出,清末以来,其实,“对于国故研究之新运动,进步最速,贡献最大,影响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者亦最巨”,尤其新文化运动以来,较之在此之前一段时间“研究之方法更为精密,研究之结论更为正确”。国学研究范围的扩大,科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国学研究的深入,事实上所有这些成绩, 都正是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背景之下,而不是在尊孔或立孔教为国教的背景下取得的。

******集团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背叛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立即重新将传统儒学确定为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戴季陶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孔学化, 将它说成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道统的直接延伸和继续,为此而撰写的《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成为国民党构建其统治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戴季陶说秦汉以来,各王朝都是用老子的思想,包括离世独立的虚无主义,权谋术数的纵横主义,迷信运命神鬼的宿命主义,烧炼寻补的纵欲主义,这四个趋向都源于老子的个人主义,或以之为依归。他们都将孔子以智、仁、勇为基础的社会连带主义打得粉碎。而孔子所代表的中国道统最发达最进步。孔子的理论,一在《中庸》,这是他的原理论;一在《大学》,这是他的方法论。孙中山完全是中国尧、舜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这一正统思想的继承,是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活。******不仅一再大力推荐戴季陶的《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这部著作,而且亲自对军官部属们宣讲《大学之道》、《中庸主旨》,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哲学能够比得上《大学》、《中庸》的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1933年,******发动新生活运动,要将“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贯彻到民众生活之中,以之与当时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发动的军事“围剿”相配合。1934年,由陈立夫出面组织中国文化建设协会,发动所谓中国本位文化建设运动。一时间,不仅恢复读经,而且在官方文书中恢复了文言文以取代白话文。抗日战争中,1943年3月,******又以《中国之命运》为题,出版一本专著,其中更为集中地要求恢复我国固有的伦理而使之扩充光大。他说:“中国固有的人生哲学,经孔子的创导,孟子的阐扬,汉儒的训释,自成为崇高的体系,比之于世界上任何派别的哲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近代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极为不满,抨击说:“近百年来,竟发生了绝大的弊窦。就是因为在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之下,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恐惧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极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辱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遗产。……在不知不觉之中,做了外国文化的奴隶。”他这里所说的“某一外国学说”,指的就是所谓“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他称:“这真是文化侵略的最大危机和民族精神的最大隐患。”为此,他提出,“我们必须本于中国六艺教育的精义,以自卫的实力与求生的本能,训练国民”,“务望我学术界真能了解今日实为我国文化继往开来、存亡绝续的最大关头”。目的很清楚,提倡六艺教育与固有文化, 是为了抵制“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巩固******一个领袖、一个党、一个主义的独裁统治。

******倡之于上,许多地方官员和之于下。何键在湖南,陈济棠在广东,吴铁城在上海,韩复榘在山东,阎锡山在山西,都纷纷上阵。如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指出:“‘四书’、‘五经’为国学根本,欲讲八德,必须读经。”湖南省政府教育厅即召集各校教员,规定各级学校将读经编入课程。

******统治集团所致力建立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地要受到包括信奉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的人士和国民党内进步力量的批评和反对。

国民党****代表人物邓演达1930年11月在《南京统治的前途及我们今后的任务》中,便对南京政府统治的意识形态做了专门分析。他指出:“蒋氏的灵魂是孔教。”戴季陶“是改宗后的孔教徒”。南京统治者“复古的去推崇孔教,用政府的力量去推广孔教”,其目的是“直接去防抑青年思想的发扬,而间接打击民众要求解放的生气,使垂危的南京统治因此能在动摇中容易措手”。他更指出:“孔子的教化,是封建宗法小农的中国社会底结晶。彻头彻尾都只有反动的作用。即在孔教流行时代,也不过是尽了折中调和的机能。……中国民族前后困苦颠连无告的原因虽然是主要的被决定于自然条件,但是礼教的大防和折中调和的士大夫文化体系的传布,致下层民众无法得到解放的工具,孔子的教化实为主因。他实为中国历史最大的罪人,所以痛苦的中国平民应该和它——孔教——不共戴天。……孔教之消极作用,现在不但未减,而且还在进攻的状态中。……现时的戴季陶孔教是颓废的,是无前途的,而且是镇压革命的,所以彻头彻尾是反革命的。”

自由主义者代表人物胡适1934年9月在《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一文中指出,明清时代“孔子是年年祭的,《论语》、《孝经》、《大学》是村学儿童人人读的,还有士大

同类推荐
  •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

    《家范的教育智慧》内容简介:一般人只知道司马光有一部治国的书叫《资治通鉴》却很少有人知道司马光还有一部齐家的书叫《家范》。《家范》并不是仅仅讲如何治家问题,司马光在《家范》卷首引用《大学》里的一段话,来阐明他写《家范》的目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司马光自己也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生存哲学的书籍,共收录了曾国藩文集、书信、日记中近800条修身语录,逐条进行翻译和简析,并作了注释。《曾国藩修身经》共分十章编辑,每章又分若干节,分别讲述了修身的要旨、修身的前提及修身的应用等。各章之首用较详细的提示,帮助读者了解全章精髓,各章之后均附有曾国藩的修身故事,以印证修身之理念,并以“独处心语”进行引申,启发读者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实践。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热门推荐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英雄联盟之代练魔王

    英雄联盟之代练魔王

    一个曾经的代练头子回到两年前打职业的故事。虽然不是妹控,但是妹妹好像是兄控啊。听说德国骨科很发达嘛。……换了个简洁易懂的简介新人新书,求点击,推荐,收藏,拜谢。
  • 七栋三零七

    七栋三零七

    一枚上了年头的印章揭开尘封往事。一群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再聚首,背负着家族的秘密踏上寻求真相的曲折道路。敏锐的直觉、预见未来的能力、无形中的震慑......他们为何有常人没有的能力?潘家园的怪石、故宫的小陶俑、青田石花瓶上的瓜瓞绵绵纹路,它们都承载着什么?让我们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七栋三零七
  • 话说劳动与价值

    话说劳动与价值

    第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序言中,引用了戴尔菲城神庙碑铭上的那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他认为,这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
  • 忘了我,就等于救了你

    忘了我,就等于救了你

    本人以前的作品已更完,特地开了新坑。(作者晨橙是个学生党,每周更一次)大家,不喜欢就不要吐槽!晨橙的作品纯正出品,并无抄袭他人。谢谢大家的支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念你如时光之初

    念你如时光之初

    顾念时和楚光然的缘分说来也奇怪,是从那十块钱的打车费开始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酒醉桃花夜公子

    酒醉桃花夜公子

    北宋徽宗末年天下动荡北方金人骚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生活水深火热。一代名将杨国寿请命镇守北疆,不料被奸臣所害抄家灭门。满门上下一百五十八人除年仅八岁的三少爷杨凌被一神秘老人救走外全部死于徽宗刀下。若干年后江湖出现一位桃花公子博才多学武艺高强游历江湖。为当年灭门惨案寻找仇人也报灭门之恨。由于徽宗的无能金人南下,皇室宗亲王公大臣尽数被金人掠走,风起云涌当年的陷害杨氏灭门之人是否还在看桃花公子闯荡江湖。
  • 暴君的天价替身妃

    暴君的天价替身妃

    “既然不爱,何必不放手?”她扬起头倔强地问道。“本王的游戏还在继续,怎可放你离开?”修长的手指抵住她的下巴,温柔的抚摸着她那绝美的脸颊,他邪魅的笑道。他是冷酷邪魅的王,为爱不择手段;她是身份卑微的宠姬,为爱执着无悔。一场交易,她成为他用来刺激和报复所爱之人的棋子。明知道他对她的一切都是虚情假意,可她却还是无法自拔的陷入他的甜蜜陷阱。只因百年前他曾给她的那段最美的时光。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当她被逼无奈选择离开时,他却想尽办法将她囚禁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