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5100000013

第13章 兰州晏公庙与江南移民(3)

在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和****甘肃工委谢觉哉、彭加伦、伍修权领导和影响下,兰州的抗日救亡团体相继成立,如甘肃青年抗战团、******学会、西北青年救亡读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平凉学生联合救国会、小学抗战慰问团等。在“创办刊物,改造舆论”的工作方针下,妇女慰劳会创办的《妇女旬刊》、谢觉哉指导下创办的《西北青年》,青年进步作家吴渤主编的《战号》,顾颉刚创办的通俗刊物《老百姓》,共产党员丛德滋、于谦创办的《民众通讯》,萧军、塞克分别主编的《甘肃民国日报》副刊“西北文艺”和“剧运”等,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兰州大地上。

著名的文化人萧克流亡寓居兰州,《大公报》的记者范长江也来到兰州,用他们的笔触描写报道了祖国的西北角。

兰州的话剧一度兴盛,著名的有联合剧团、平津流亡学生演剧队、新安旅行团、王氏兄妹剧团等十多个剧团。当时上演的都是与抗战有关的剧目,如《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等。

音乐家任光地(1913—1975年),原籍山东聊城,他也是援兰的文化人之一。他自幼酷爱美术音乐,1937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

对钢琴、小提琴有独特爱好,造诣颇深。1938年,他来兰州,除任兰州高、中等学校音乐课外,还兼任机关、工厂音乐辅导教员,他组织的“七七口琴队”及抗敌后援会合唱团,经常深入邮局、石油公司等单位表演,他创作的《光地歌集》《新青年歌集》多次在音乐演奏会上演唱,博得观众掌声雷动,鼓舞了热血沸腾的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激情。他演唱《嘉陵江上》时声泪俱下,感动得台下听众泣不成声。

同样,聂青田的事迹也是感人至深的。聂青田字晓村,化名石作明、聂贵典,****党员,1935年赴南京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学习。在“南大”,他才华横溢,威信极高。在南京他目睹了日寇野蛮行径,痛恨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两年后愤然弃学,到遥远的兰州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来兰后,他即与八路军驻甘办事处和甘肃工委取得了联系。1937年8月,他首先联络在外地上学的50多名学生成立了省外留学生抗战团,通过编印《热血》周刊、上街演讲、演剧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讴歌抗日英雄,同时发动募捐,号召青年不当亡国奴,踊跃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因之成为甘肃最早的抗日救亡组织之一。同年11月,他充分发挥话剧的宣传威力,联合青年抗战团、妇女慰劳会等组织的话剧爱好者组成联合剧团并担任团长,女共产党员邢华任副团长,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樊大畏、尚馅延、马兆男、朱芳兰等为骨干,他们在“八办”和甘肃工委谢觉哉、刘日修(刘南生)等领导同志思想上、业务上、斗争方针策略上的帮助指导下,以文艺形式做了大量抗日宣传工作。

流亡来兰的文艺家们用壮怀激烈的诗篇、立场鲜明的剧作表演启发大后方人民的觉悟,来鼓舞大后方人民的抗战斗志,极大地增强了民众必胜的信心,大批青年走上了抗战的前线。兰州的人民也永远怀念着鼓舞他们抗战的文化战士们。

如歌的岁月——内地援兰大写意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甘肃********张德生等,以及军管会工作人员随军进入市区,并宣布从即日起对兰州市实行军事管制。由解放区派来的3869名地方干部和部分军队干部陆续分配到省、市党政领导机关工作。

老区来的干部成为新生兰州的第一批移民。他们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新兰州的建设之中。

1949年底,兰州市城市人口总数仅为19.97万人,是全中国最落后的城市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兰州与北京、杭州、柳州一并被列入国家进行重点建设的四座城市之一。到1952年底,兰州市城市(非农业)人口就上升到23.56万人,至1955年底,城市人口已经猛增至40.1万人;1956年为57.78万人;1958年已经跃为70.8万人。在1950年至1959年10年期间,兰州市区人口增加了66.09万人,到1960年底,城市人口的数量已经激增到85.76万人。其中自然增长12.44万人,迁移增长53.65万人,在增长的人口中迁移增长占了64.89%,其中80%以上都是50年代移民来的。1960年,兰州市区面积也急速扩张至9688平方公里。

从此,在兰州随处都可以听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方言,可以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大家虽然过着极为俭朴,甚至可以说是艰苦的生活,但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渴望,他们立志要在兰州这片热土上建功立业。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一个移民城市。20世纪50年代因“支援大西北”而来到兰州的人最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移民活动。它奠定了兰州移民城市的地位,提升了移民文化,打造了城市精神。兰州也由此进入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阶段。

中央决策:支援兰州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一成立,就立即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便是全国人民在行动上的一盘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变地区差距,力求平衡发展,是党中央建国后的一项重大决策。为贯彻这一决策,国家把兰州列为重点发展城市,并将其确定为我国重点工业基地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全国确定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在兰州兴建的就有8项,即兰州炼油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兰州石油机器厂、兰州化工机械厂、西固热力发电厂、兰州自来水公司、五○四厂、兰州钢厂、长风机器厂、万里机器厂、兰州毛纺厂。

1953年12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率领中央专家工作团来到兰州,经实地考察,确定了兰州的城市性质、发展规模和工业布局。应该说,这是兰州发展史上迎来的第一个春天,它为兰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兰州发展史上一次难得机遇。从此,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集兰州,特别是老工业基地东北更是一马当先,先后派出数以万计的技术力量千里迢迢支援兰州,涉及铁路、电力、冶金、炼油、化工、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各行各业。这些开拓者中不乏高中级工程技术人才、企业管理干部、大中专毕业生、身怀绝技的技术工人。

一时间,新兴的兰州,到处是工地,建设队伍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而全市商业、服务业的现状与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建设的要求极不适应,仅仅依靠兰州乃至甘肃的力量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上海这座远东的第一大都市,建国前工商业服务业高度发展,过分集中。建国后,由于外部的封锁和国内消费的变化,经营很不景气,使其工业、商业、服务业一度处于低潮,一些企业的资金需要寻找新的投资环境,一些闲散下来的职员、技师、工人也需要有新的工作,社会上还有很大一批人需要就业。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采取企业内迁和劳动力调配办法,组织动员上海一批企业、资金、人员支援内地建设,同时缓解上海的矛盾。而上海的援助,使得兰州市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城市服务功能的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大军涌如潮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外地援兰建设大军几十年如一日,胸怀祖国扎根兰州,为大西北和兰州的经济建设,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兰州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诗人公刘的《兰州》,写于1957年夏天,真实地记录了当时兰州建设的场面,歌颂了全国人民支援兰州的献身精神。几十年过去了,现在读起来仍散发着昔日的芬芳——

兰州的马路尘土飞扬,一堆堆砖瓦一堆堆泥浆,这边的厂房在安装机器,那边的学校散发着漆香。市声喧嚣,人群掀起彩色的波浪,各路口音,各路的梳妆,过往行人偶一驻脚,就能在身边发现故乡……粗线索勾出一个大理想,城市的每瓣肌肉都透露着生活的力量;同志,你是

否也觉得它像一个少年,发育异常,却绷着一件窄小的衣裳?为迎接支援者的到来,兰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接待安置组,专门负责迁兰企业和人员的接待安置工作。兰州人民敞开了热烈欢迎、真诚邀请的怀抱。

1955年夏,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毕业生分配兰州当教师;1956年3月底,北京、天津、上海4000教师到达兰州。同年5月6日,中科院西北分院迁兰。

为了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需要,国家建工部从1955年到1958年三年间先后从全国各地调迁数路大军,汇集黄河之滨,摆开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战场。1954年底曾转战大西北,为解放兰州立过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筑工程第三师(简称建三师)戎装未解的八千余名官兵,在师长张占云、政治委员吴松率领下由西安调进兰州,同来的还有以申景泰为副经理的西北一公司近二千余名职工,从此拉开了建设兰州的序幕。

1956年初,建工部再次做出决定:将从事工业建设基础较好、并有一定大工业施工经验,以边敬为经理、延景玉为副经理的哈尔滨东北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调迁兰州与西北兰州工程总公司合并,这是一支力量雄厚,且对大型工业建筑施工具有丰富经验,拥有11334人的劲旅。同年8月,兰州总公司从河南招工11701人,从上海招工3064人。12月,******决定从兄弟省(区)支援甘肃768名干部和固定工2057人。

1956年上半年,以牟建章经理和张学新书记率领的二千多名职工来到兰州,改称为甘肃省城建局第三工程公司。不久,以迟不思为院长的青岛市勘察测量队的一百余人也到达兰州。

1957年7月,建工部将部直属的张掖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二工程处、运输队、加工厂约二千名职工,划归兰州总公司领导。

在这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五万余名建筑健儿队伍中,有原西北军区、甘肃省军区所属建筑公司,他们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范明将军牵头于1950年组建的“共和建筑公司”,其中包括有以通晓我国明代建筑艺术而闻名的总建筑师杨耀为首的“五一”建筑公司。

1963年,以张思良为经理和单国栋为书记的五千七百余名职工,从南国的广东茂名市风雨兼程来到了兰州。

为了建设大西北,为了建设新兰州,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万建筑大军,离开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告别父母妻儿,从四面八方来到了气候干燥、风沙弥漫、生活艰苦的兰州。那种忘我劳动、不计报酬只求奉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就这样,无数建设大军汇集黄河之滨,摆开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战场。他们以无畏的拼搏精神,克服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在艰苦的岁月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兰州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

什么是奉献,这就是奉献!

什么是时代精神,这就是时代精神!60岁的医学博士刘景辉率领华东建筑职工医院职工,从上海一路风尘来到兰州,为创建甘肃省建筑职工总医院而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让兰州人永远也不能忘怀。

当年的省建总公司(时称兰州建筑工程总公司)医院是一家设备简陋,仅有职工80余人、病床约50张的诊疗所,除两名大学毕业生外,其余医务人员都是部队集体转业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由于未经正规培训和系统学习,技术水平较低,不能进行较大的手术,也不能治疗比较疑难复杂的病症,遇有重病人只好转送其他医院治疗。远远不能满足几万人的大企业治病、防病的需要。正当总公司领导为此忧虑之时,国家建工部作出决定:华东建筑职工医院集体迁兰,支援西北建设。

时值1956年2月初,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

华东建工医院的前身是刘景辉先生解放前在上海创办经营的一家私营医院。刘景辉,山东省潍坊市人,1926年毕业于山东齐鲁大学医学院,曾获加拿大医学博士学位。上海解放后,他多次向政府申请将自己的私营医院无条件交公,因多种原因未能实现,直到1953年6月,才经上海市卫生局同意接收并移交华东建筑工程管理局。从此,刘景辉成为革命队伍的光荣一员。

接到医院集体迁兰的命令之后,身为院长且年已60岁的刘景辉没有丝毫犹豫,他说:“到祖国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的希望所在!”两个月后,他率领全院年轻职工(除组织上决定部分留沪人员外)共89人毅然来到兰州。他们中有获加拿大医学博士学位的原华建职工医院肺科主任龚理平教授,1934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的原口腔科主任医师袁伯亚教授,还有高级医师高如峰、曹元甲、刘永壮、徐衍熙、宋黎影等人。在医院迁兰过程中,从领导到群众,从共产党员到普通职工都表现出献身祖国、支援大西北建设的高贵品质。

共产党员陈德东、匡学文,侨眷会计张志祥表示:服从党的分配,积极支援大西北建设。工人薛海清当时爱人生孩子还不满月,完全有理由推迟来兰,但他却将爱人送到了娘家,押运装有器械家具的货车按期抵兰。大家以百倍的精力积极投入到艰苦的建院创业之中。

迁兰后,医院很快走上了发展的黄金时期:1967年第一例断指再植成功;1971年左臂中段断裂再植成功;1975年骨髓损断伤肋间神经骨髓植入术获成功;1981年断肩再植成活等等。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院组织的几次重大医疗抢救,在省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华建医院迁兰职工为主要技术力量的医技人员以自己高超的医术和重大的医疗成果,使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华建医院迁兰职工在甘肃省建筑职工医院的发展历史证明,他们是千百万华东人民支援西北建设的优秀代表,他们无私无畏的精神,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为兰州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类推荐
  • 游魂洗心录

    游魂洗心录

    有志青年穿越到宋朝,魂魄附在宿主何春身上,在异时空里他该如何生存?倒卖后世诗词文章?不行,会出人命的。考科举当官发财?十年寒窗谈何容易?他以为穿越很好玩,穿越后才发觉必须遵循一条铁律:不能将后世的东西带进本时空。否则就要遭受天谴,分分钟死于非命。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智慧。他能穿,别人也能穿。这里有他的同类,同类不一定是朋友。金手指?当然有,不光有,而且还很逆天。但也不是白送的,先慢慢练吧。穿过来麻烦一大堆,好处也不少。他不改变历史,历史因他而改变,等他去书写。且看地痞何春如何笑料百出地玩转大宋……
  • 天下龙图

    天下龙图

    十数年前,长安大火毁去无数人家,三月之际,地动山摇,一座水晶宫从废墟之下裂地而起。先帝自以上天表其文治武功,遂从开封迁都长安,凌驾水晶宫内,岂料天命不足,重病而薨。自此而始,变法之举中道崩阻,朝廷动乱,时相公安石避退朝堂。临退之际荐武侯之后诸葛传灯入相,朝纲一顿终免于大厦倾覆。庙堂风云已去,然江湖却任然动乱不止。尘封千年的天地奇物纷纷出世,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血雨腥风。天地动而神龙现。魔教秘传,妖族异动,这个世界将迎来怎样的变迁?且看天下龙图
  • 中国生活记忆之90年代

    中国生活记忆之90年代

    本书自1949年开始依次展开,选取能够触动人们记忆深处的生活中的小事,囊括了每个时代的特征和生活记忆的关键词,让读者重拾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 江湖少年之归云一梦

    江湖少年之归云一梦

    孟归云OS:华千月儿,你就不能把我写的牛X点?看看人家,穿越之后各种技能,各种春风得意!我呢?穿完就差点死了?还特么各种被虐?套路呢,那些常见套路你就不能多来点?千月儿按:可以,打钱。
  • 钢铁燃魂

    钢铁燃魂

    把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工科男丢到动荡战乱的时空去,结果会不会瞬间扑街?魏斯同学的穿越稍稍有些坑爹,他自带半成品的“敌我识别系统”来到了一个陆地面积多过海洋、战舰可以在天空飞行的类地星球,附身在一个手工枪械作坊家族的继承人身上。是的,没有搞错,在这个时空,他们家的作坊还在手工制作镶金嵌银的工艺枪械!啥?想当个与世无争的败家子?抱歉,内有军火巨头的挖角打压,外有军事帝国的侵略威胁,这样的生活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在咱魏斯同学不但是个玩枪的高手,还是某著名军事杂志的骨灰级读者,各种战史谋略烂熟于胸,混着混着,貌似是要成为这乱世英豪的节奏啊……
热门推荐
  • 我在异世界当写手

    我在异世界当写手

    宅男托尼穿越到了异世界,在这里他武技不会,魔法不会,被认定为废物一个。但是,这个世界虽然属于剑与魔法的世界,造纸术和印刷术却兴盛了起来,也开始流行了报刊这种媒体。“我当年饱读各种八卦新闻以及网络爽文,别的不行,写一些让读者快乐的东西还是能做到的嘛”。就这样,托尼成了女公爵麾下报纸社的一名写手。高冷美艳的女公爵,俏皮毒舌的女仆长,正直一根筋的女护卫,元气可爱的王女。托尼就这样过上了与美人为伴的幸福生活。而以报纸刊物为武器,托尼也打败了各路敌人,拯救了王国,成为了真正的强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的室友是古人

    我的室友是古人

    言右草一觉睡到了唐朝,还多了三个奇怪的室友:无敌剑客、椒房书生、酿酒先生?他靠着自己的房子和智商,由此走向了称霸天下的境界。忽悠袁天罡,教训李诗仙,拳打老太监。过去我无法出人头地,现在我就要逆天改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敌赘婿

    无敌赘婿

    一代天骄,罡劲强者,遭人重创,流落小城,入赘豪门,饱受羞辱,一朝崛起,走上一条再临巅峰之路!
  • 加南奥特曼

    加南奥特曼

    三零二零年的华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经济、军事、科技全都名列前茅,俨然成了领军之首。或许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迅猛发展,地球隐隐有些不堪重负,由此陆续出现了一些体型庞大的变异动物,这些变异动物,用着极端的当方式摧毁着人类的家园。或许人类有些自私,但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不得不联手保卫地球。似乎这些变异的动物的出现,并没有这么简单,只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攻势越来越猛,究竟幕后黑手会是谁?难道是莫名出现的巨人吗?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电视剧里的“黑暗扎基”,主角能否获胜?后续又身在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作者互动QQ群:590598317,期待你的加入!)
  • 偏偏喜欢你

    偏偏喜欢你

    命运之于爱情,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存在。有时候,我们会爱上不该爱的人,也会跟无法分开的人分开。洛辰和熙蕊从很小的时候就相互喜欢,并约定以后要一辈子在一起。
  • 纸牌学院

    纸牌学院

    小明家住XX公寓13楼,平时如果是下雨天或者电梯之中有其他人的话他都会选择从电梯上到第13层,否则他会坐到8楼然后走路到第13层,请借此条件对小明进行分析并下结论。what!这是要干啥呢!当我骂骂咧咧的指责学院安排的这场坑爹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象中的简单安逸的大学生活已经不复存在了。
  • 英雄联盟之追梦赤子心

    英雄联盟之追梦赤子心

    无兄弟不游戏,一群因为相同爱好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为了相同的梦想去追寻英雄联盟的世界冠军。或许英雄联盟对太多数人来说只是一款游戏,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奋斗的战场。当周围的人嘲笑我们的不务正业,我们只需要站在最高的领奖台用粉丝们的欢呼来证明,我们是英雄。英雄,去超越。
  • 雨落六月

    雨落六月

    还记得那年六月的懵懂吗,一个内向女孩,平庸的外表,平淡的生活,在心中也和其她女孩一样有梦幻的想象,也渴望得到粉色的生活,不管在多少年以后,无论是那件被弄湿的外套,亦或是两天用完的笔芯,还是那个少年阳光的笑容都是生命里最温柔的存在。那一个六月,细雨绵绵,多少冲散了一些人和事,但,在这个美好而伤感季节里,对的人,终究会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