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11

第11章 陈亮重事功的功利思想(1)

陈亮是历史上与叶适齐名的思想家。他们都生活在偏安的南宋王朝,在学术上深感道学的静坐修养、空谈心性误国殃民,而揭诸功利的旗帜。陈亮尤以其豪爽不羁的性格,不顾世人的各种冷眼甚至处心积虑的迫害,而与当时的道学代表人物朱熹,展开了一场关于王霸义利的论辩,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功利思想。

这场论辩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轰动,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具有相当的意义。无论是中国思想史的教材,还是专著,在论说朱熹与陈亮时,多对此有所论及。束景南教授的名著《朱子大传》、蔡方鹿教授的《朱熹与中国文化》等书,更对其专门详论。本文拟主要依据陈亮在这次论辩中的言论,结合他的其他论说,来讨论陈亮的功利思想。

一、“各务其实”

陈亮的功利思想,是以道“出于事物之间”的哲学理论为基础的。与程朱理学的以理为世界的最高与最终本原不同,陈亮认为世界的存在不过是事物的存在。他说:

夫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古之帝王,独明于事物之故,发言立政,顺民之心,因时之宜,处其常而不惰,遇其变,而天下安之。今载之《书》者皆是也(《经书发题》,《陈亮集》。)。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不是物,就是事。古代的三皇五帝所以能够国治民安,就在于他们深明事物之故,圣人的经典所言也是如此。所以,宇宙与人类社会的存在只是事与物,这既是由古代帝王“发言立政”所证明的,也是圣人经典所肯定的。陈亮此说是为他的道“出于事物之间”的哲学理论制造历史与经典的依据。

世界的存在只是事物,人们所说的道、理只能存在于事物之中,而没有所谓事物之外的道与理。陈亮说:

夫道之在天下,何物非道?千涂万辙,因事作则……(《与应仲实》,《陈亮集》。)

夫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者也(《勉强行道大有功》,《陈亮集》。)。

夫渊源正大之理,不于事物而达之,则孔孟之学,真迂阔矣……(同上。)

道与理的存在,不能离开事物,而只能通过事物体现出来。离开事物,就无所谓道与理。事物千差万别,道与理依事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谓“千涂万辙,因事作则”,同时,也没有任何可以离开事物而存在的道与理,道与理都是事物之道与事物之理,所以说“何物非道”。对道与理的探求,只能从事物中来寻求。如果离开事物来言道与理,这样的道理绝不是正大之理,也绝不是真正的孔孟之学,而是不符合圣人之道的“迂阔”之论。

既然道、理只能存在于事物中,那么,一切道与理都是与事物相关的“实”。在陈亮看来,只有合于“实”,才是合乎天道与圣人之道的,由此,他激烈地批评离开事物大谈所谓心性义理的道学是“尽废天下之实”:

自道德性命之说一兴,而寻常烂熟无所能解之人,自托于其间,以端悫静深为体,以徐行缓语为用,务为不可穷测,以盖其所无。一艺一能,皆以为不足自通于圣人之道也。于是天下之士,始丧其所有,而不知适从矣。为士者耻言文章行义,而曰尽心知性;居官者耻言政事书判,而曰学道爱人。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则亦终于百事不理而已(《送吴允成运干序》,《陈亮集》。)。

道学的空谈心性,以“尽心知性”、“学道爱人”等相标榜,不过是使人们丧失了各自应该具备的本领,其结果只能是“尽废天下之实”,“百事不理”,祸国殃民。他分别批评道学的程朱理学与陆学说:“世之学者,玩心于无形之表,以为卓然而有见,事物虽众,此其得之浅者,不过如枯木死灰而止耳。得之深者,纵横妙用,肆而不约,安知所谓文理密察之道。泛乎中流,无所底止,犹自谓其有得,岂不可哀也哉!”(《与应仲实》,《陈亮集》。)认为陆学的“心学”是“得之浅者”,程朱理学是“得之深者”,相对于事物而言,他们都未得其实。陈亮以为,一切人事与学说都必须合于事物之“实”,才能有致用之效。

为此,他提出了“各务其实”的功利思想,主张士人能言文章行义,居官能通政事书判,不同的人应该精通不同领域的事物,在各自的领域做出功绩。在他看来,只有他的“各务其实”的功利思想,才能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各务其实”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观念。一是“务”,一是“实”。“务”是人为,是指人的作为;“实”不但指事物之实,更主要指效果之实。没有“务”就没有“实”,“实”必须通过“务”来实现,离开人为的“务”就无所谓“实”;同时,没有“实”也就无所谓“务”,因为“务”必须落实到事物中,而体现在效果上。所以,“各务其实”就是要求不同的人,通过各自的人为努力,去实现其相应的功效,也就是陈亮所说的事功。陈亮在上孝宗书中,曾批评道学家只“知议论之当正,而不知事功为何物”,指责道学家的只知议论正大,而既无“务”,也无“实”的空谈。因此,讲求人为的“务”,重视客观效果的“实”,构成陈亮功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而在人为的“务”与客观效果的“实”之间,“务”既是前提,也是保障、手段,“实”既是结果,也是目的所在。“务”以“实”为归,“实”必先有“务”。而“务”的人为,是由人的行动来实现,故陈亮的功利思想特别强调动的意义。他说:

风不动则不入,蛇不动则不行,龙不动则不能变化。今之君子欲以安坐感动者,是真腐儒之谈也。孔子以礼教人,犹必以古诗感动其善意,动荡其血脉,然后与礼相入;未兴于《诗》而立于礼,是真嚼木屑之类耳。况欲运天下于掌上者,不能震动则天下固运不转也。此说虽麄,其理却如此(《又癸卯秋书》,《陈亮集》。)。

陈亮所说的动,指自然界事物的运动,但主要是指人的主观行动,而与道学的安坐静养完全相反。所以,“务”的人为是指以“动”为特点的人的主观行动。在陈亮看来,万物都是因其动,而后才有变化发展的。教与学、治国与平天下同样需要“感动”、“震动”,否则,就不能收到相应的功效。因此,“务”的人为就是指人的行动。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取得事物的成功。强调动对成就功效的意义,是陈亮功利思想的重要特点。

因此,陈亮把动与安坐,看成他与道学的根本区别。一方面自许:“亮虽不肖,然口说得,手去得,本非闭眉合眼,蒙瞳精神以自附于道学者也。”(《又甲辰秋书》,《陈亮集》。)另一方面,指责道学的“欲以安坐感动”是“真腐儒之谈”。他在答朱熹的信中将此点说得更为明确:

研穷义理之精微,辨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睟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龙蛇虎豹变见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如世俗所谓麄块大脔,饱有余而文不足者,自谓差有一日之长(《又甲辰秋书》,《陈亮集》。)。

陈亮在这里公开地承认,自己与研穷义理的道学之儒是不同的。道学只是纸上谈兵,空谈义理,而无一点实际的行动,他则要以“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来真正行动,付诸实行。他认为,不能像道学家那样安坐无为,而只有靠各人自己气力来行动,才可以挽救南宋的偏安危机:“度外之功,岂可以辏合而行乎?天下,大物也,须是自家气力可以干得动,挟得转,则天下之智力无非吾之智力,形同趋而势同利,虽异类可使不约而从也。若只是欲安坐而感动之,向来诸君子固已失之偏矣。”(《壬寅答元晦秘书书》,《陈亮集》。)所以,他批评朱熹为代表的诸儒的空谈心性而无行动的行为是道路走偏了,并不合乎圣人之道。并指出道学自诩的得不传之绝学,完全是毫无“实用”的好高骛远,“故亮以为得不传之绝学者,皆耳目不洪,见闻不惯之辞也。……使世人争骛高远以求之,东扶西倒而卒不着实用,则诸儒之所以引之者亦过矣”(《又乙巳春书之一》,《陈亮集》。)。所以,陈亮的“务”是具有“实用”之“务”,而非离开事物之实与人用的。

由于陈亮的“务”具有“实用”之义,因而,他的“各务其实”的“实”就是一种有“用”之“实”,是一种带有客观效果的“实”,他称之为“适用”。陈亮在与朱熹辩论成人的问题时,曾有过一个比喻:

管仲尽合有商量处,其见笑于儒者亦多,毕竟总其大体,却是个人,当得世界轻重有无,故孔子曰人也。亮之不肖,于今世儒者无能为役,其不足论甚矣,然亦自要做个人。非专徇管、萧以下规摹也,正欲搅金银铜铁镕作一器,要以适用为主耳(《又乙巳春书之一》,《陈亮集》。)。

朱熹在复信中,抓住陈亮比喻不当的理论缺陷批评说:“正如搅金银铜铁为一器,不惟坏却金银,而铜铁亦不得尽其铜铁之用也。”并说陈亮的“搅金银铜铁为一器而主于适用,则亦可见其立心之本在于功利,有非辨说所能文矣”(朱熹《寄陈同甫书第八书》,见《陈亮集》。)。陈亮在复朱熹的信中,也承认自己有譬喻不当的错误,但是,对“主于适用”的观点却无所变更。陈亮通过不恰当的譬喻,表明了自己功利思想的基本观念,这就是通过“搅金银铜铁为一器”的“务”,而做出有该器之“实”的“适用”器物。一器之“务”与“实”是如此,万事万物之“务”与“实”也是如此。是否有“适用”之“实”,不仅是“务”的目的,也是陈亮功利思想的根本所在。而这一以“适用”的“实”为追求的功利思想,正是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的中心所在。

二、王霸与义利

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并不如某些观点所认为的,只是功利与仁义的对立(束景南教授早已指出这点,参见《朱子大传》第十四章。)。其实,陈亮与朱熹不仅有对立,也有一致。因此,陈亮在信中曾将朱熹的一些观点许为“名言”(见《又乙巳春书之二》,《陈亮集》。)。而朱熹对陈亮的“关键”处,亦表示“鄙意所同未有多于此段者也”(朱熹《寄陈同甫书第八书》,见《陈亮集》。)。

在王霸义利的关系上,他们都反对义利双行、王霸并用。所以,朱熹指责陈亮有“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与陈同甫四》,《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而陈亮则回答:“而来教乃有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之说,则前后布列区区。宜其皆未见悉也。……诸儒自处曰义曰王,汉唐做得成者曰利曰霸。一头自如此说,一头自如彼做;说得虽甚好,做得亦不恶。如此却是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如亮之说,却是自上直下,只有一个头颅做得成耳。”(《又甲辰秋书》,《陈亮集》。)认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不是自己的思想,是朱熹强加给了他,并指责道学家才有这样的思想,而申明自己的观念是“自上直下,只有一个头颅做得成”。

对于陈亮所说的直上直下的“头颅”,陈亮并无明说,令人费解。束景南先生指出,这个“头颅”指的是道,亦即天理(《朱子大传》第十四章,第605页。)。这是深得陈亮本意的。以天理为最高的范畴,是陈亮与朱熹的共同点。但是,对天理与王霸义利的关系,二人却有根本不同的见解。在陈亮看来,天理与功利不是绝对对立的,相反,天理、义必须通过功利来体现,而没有可以脱离开功利的仁义。王道与霸道不是相反的,“谓之杂霸者,其道固本于王也”(《又甲辰秋书》,《陈亮集》。)。所以,仁义、王道是天理,功利、霸道未尝不合于天理。故王霸义利的关系,绝不是天理与义、王道对应,人欲与利、霸道相应的关系。陈亮说:

自孟、荀论义利王霸,汉、唐诸儒未能深明其说。本朝伊洛诸公辩析天理人欲,而王霸义利之说于是大明。然谓三代以道治天下,汉唐以智力把持天下,其说固已不能使人心服;而近世诸儒遂谓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其间有与天地暗合者,是以亦能长久。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间,天地亦是架漏过时,而人物亦是牵补度日,万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长存乎!故亮以为汉唐之君本领非不洪大开廓,故能以其国与天地并,而人物赖以生息。惟其时有转移,故其间不无渗漏(同上。)。

所谓近世诸儒,指以二程为代表的伊洛诸公,实际上也包括朱熹本人。陈亮表面上说王霸义利之辩由他们大明,但却对他们的说法从根本上持反对意见。在程朱道学看来,历史上只有三代是行天理、王道的,三代以后即使是人们所推崇的汉唐,也是专以人欲行的时代,故他们说千五百年来只是人欲横流的“架漏过时”,是只在“利欲场中走”(陈亮在《又乙巳春书之二》中说:“而秘书必谓汉唐并无子些本领,只是头出头没,偶有暗合处,便得功业成就,其实则是利欲场中走。”)。陈亮则认为,汉唐虽“不无渗漏”,但是,绝不是仅有人欲,而无天理,其间仍是天理通行的时代,三代与汉唐只是有尽与不尽之分:“某大概以为三代做得尽者也,汉唐不到尽者也。”(《又乙巳春书之二》,《陈亮集》。)“亮大意以为本领宏阔,工夫至到,便做得三代,有本领,无工夫,只做得汉唐。”(《又乙巳秋书》,《陈亮集》。)尽与不尽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天理与人欲、义与利、王与霸的根本对立。

程朱道学否认汉唐,又不得不承认汉唐盛世的历史事实,于是,他们提出了两个主要论点,一是所谓“假仁借义以行”的“假借”说,即陈亮所说的“秘书必谓其假仁借义以行之”(《又乙巳春书之二》,《陈亮集》。)。所谓假借即是对世人的欺骗,陈亮则以为:

同类推荐
  • 西洋哲学简史

    西洋哲学简史

    作者结合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背景因素,深入浅出介绍了西方2500年哲学史,分析其起源、发展与意义,并将东西方哲学史上关键节点人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既学习了西方哲学,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有所了解。
  •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国学大书院)

    《论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被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 《道德经》新释

    《道德经》新释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漯……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热门推荐
  • 遗失了的时光

    遗失了的时光

    你还记得当初最好的时光中最好的自己吗?可惜到最后,我们才会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最好的自己没有在最美的时光中珍惜最好的你。
  • 最强豪婿在都市

    最强豪婿在都市

    上门女婿,被女方家人欺压,为了公司,家族人联合起来排挤女主,想要把她从公司踢出去,随后开始了护妻之路。
  • 黑白七二十四珠

    黑白七二十四珠

    黑白共十部,此是第七本,讲述黑白二神的第七灵魂碎片转世重生穿越异界,完成赌约。
  • 剑破玄宇

    剑破玄宇

    鸿蒙大陆,人杰地灵,人、仙、魔、妖四族共存,数万年纷争不断。鸿蒙大陆,强者为尊,本作主人公龙玄宇某一日,被流星雨一颗流星砸中,然后……从此战天斗地,斩妖诛魔,不久之后魔神大帝破封印而出,灭世……
  • 有一片海属于我们

    有一片海属于我们

    终将会有一片海属于我们。那里存在着我们的爱情小岛。
  • 我就是要当键盘侠

    我就是要当键盘侠

    【最暖心的文】这里有掌握源力、源武的觉醒者,他们通过学习源术变强。这里的人都曾有个侠客梦,不求回报,只为伸张正义。这里有个少年成功觉醒,在他人冷眼嘲笑下,立志要当个键盘侠。这里的世界没你想得那么好,但也没你想的那么糟。这是一个轻松有趣的故事,把鸡尾酒化作鸡汤,非常治愈。……小姐姐诉苦着:“我男朋友好像不爱我了,我只是想换个新手机而已,为什么要跟我吵架?他是不是有了新欢才对我那么差?”江渐沉默片刻:“我觉得是,这种男人就活该他有新欢!”
  • 九世殇之第二世梨花落雨

    九世殇之第二世梨花落雨

    男主九霄云外天人,奉命到若水河畔视察。女主三生石而化因记录人世情缘动了凡心化为女人,只因若水河畔多看了一眼男主心生爱慕转世为人,后经历九世轮回尝尽八苦也没得到想要的情缘,才知道原来一切不过是天帝与月老的一场赌咒,终于大彻大悟化为原身不再怀有执念潜心悔过,若水河边万年风雨继续尽忠职守。九世殇,九世都凄凉落幕,一对九世纠葛在一起的人,到了第十世约定不再相遇。她变为三生石,他回去做他高高在上的天神,生生世世不再交集第一世《远古洪荒》本世纪女主病逝魂穿远古不料变成腾飞的梼杌,作为四大凶兽之一被男主追杀直到驯服养为坐骑共同比翼征战四海,最后被凶神陷害遭天神误杀,魂魄被男主带到天尽头封印在梨花神树上,经千年修炼变为梨花妖。第二世《梨花落雨》妖娆梨花妖成妖之日却是男主下界渡劫之日,心怀执念下界为寻男主,等到的却是变为除魔师的男主,男主降妖除魔屡屡与女主斗法却发现竟爱上一只妖这作为正义之士不可容忍,最后结果是男主杀尽天下妖魔对女主却始终下不了手把女主囚禁到了东海海底,而女主因被男主利用致使众花妖一族被诛灭因此心冷再不愿见男主,这一世隔海相望直到男主病死归天变回上神没再见面,彼此只余冷冷的寂寞
  • 尸灭之绝地求生

    尸灭之绝地求生

    一个出生在丧尸遍地的时代的孩子,靠着仅有物资生存,在断资源情况下,寻找资源……踏上求生之旅…………未完待续
  • 马甲女王君少慢点追

    马甲女王君少慢点追

    她本来只是想混吃混喝,可是为什么混着混着,混出个老公是怎么回事,而且这个老公还是自己的上司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媳妇儿,等等我啊,我保证就这一次,回家我""媳妇儿,跟我回去吧,我们一起造娃,诶诶,媳妇别打脸啊"京城都说梦倾华太庸俗配不上君少,可是等她的马甲一个个爆出来以后,他们傻眼了,明明有本事为什么要混吃混喝呢。媳妇儿太优秀每天都有人觊觎怎么办,能怎么办当然是看好了
  • 惑国之妖后

    惑国之妖后

    一国尊容皇后,一朝落魄世子。焚身火海,重来红衣惑世人。天命说,你是我的,今生你还想去哪里?一生太是孤寂,只愿相携一女子手,赠一颗红豆。火海重生,她携仇恨而来,却又见那年花月静好,有人独立窗前,为她守一夜风雪无阻!你还在犹豫什么?你让他们生,我绝不会让他们死的轻易(生不如死就好),你让他们死,我就一刀了结了便是(正好试试新刑具)!一身红衣,今生为惑国妖女,惑国乱君王!惑?你惑我便够了。男:蒋玉,怎的多年不见,倒越发傻笨了呢?女:你!男:不过正好,可以好好宠你。雍贵却又不羁的纨绔少年,蒋玉,你的际遇到了记住,此生只有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不放手。正好,他也不想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