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16

第16章 传统政治文化批判与当代民主建设(1)

在八十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高扬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作为反对封建主义的锐利武器,同时也是为之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两个方面在今天仍是没有很好实现。

单就民主而论,今天社会民主的观念已经被普遍接受,恐怕很难见到公开反对民主的人物了。但是,民主又很不健全,在某些地方人们的民主权利又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这也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的民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束缚。因此,批判地剖析传统政治文化,分析其在今天政治生活中的影响表现,追寻其发生影响的原因,对当今的民主建设是有直接的积极作用的。

一、传统政治文化简剖

传统政治文化,对中国这一未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国度而言,主要是指封建政治文化。

封建政治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最易见的事实,就是君主高居于整个社会之上,主宰一切。《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社会上的亿万臣民,即使位居三公九卿的权贵,在君主面前都是毫无一点自主权的奴仆。因此,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根本否定人的平等权利、个性自由以及民主,君主至上则是其核心观念。

君主至上表现在人际关系上,是亿万臣民无条件绝对服从君主的权威。在这一人际关系中只有一个权威,即君主的权威,亦是绝对的权威。君权要通过各级官吏来实现,各级官吏是以君主代理人的身份来行使权力的,从庶民到君主间的各种政治等级,相互间的关系只是卑对尊的服从,最终归结为对皇帝一人的服从。

传统政治生活中这种人与人间的关系,把全社会分成了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面是有权势的命令者,一面是受奴役的服从者,从而导致权利与义务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权势者享有不受限制的一切权利,而不负有任何义务;另一方面是被奴役者处于只有义务,而无丝毫权利的可悲境地。因此,普遍的公开不平等就成为封建社会理所当然的现实秩序。

君主至上反映于政治生活,是以君主一个人的命令为唯一的信条。这个信条要求人们对君主只能盲目地服从,而绝不容许有丝毫的怀疑与反对。谁敢对这一信条有所违背,就会被视为犯了天条,大逆不道,轻则治罪,重则株连九族。历史上页页都有这样血淋淋的记载。

在这样的政治准则之下,社会形成了对君主的个人崇拜迷信之风,与之相应的是全社会普遍盲从之风。唯上是从,成为人们在封建政治生活中的常识习惯。在这样的社会中,就必然排斥思考怀疑,而引导人们向盲从与奴化方向发展;就必然否定对真、善、美、正义的追求,淡化乃至消除对这些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普遍价值取向的追求;就必然导致否定法制,使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成为一句骗人的空话。这就难怪封建君主的政令,哪怕是极为荒诞的政令,都会得到臣民的狂热拥护,而下级臣属为表忠心的层层加码,又注定将其演变成一场深重的政治灾难。相反,为民请命者倒注定只能成为历史的悲剧人物。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民贵君轻、道义比君令更根本的观念。如《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语》说:“事君从其义,不阿其惑。”《荀子》讲:“从道不从君。”《春秋繁露》更称赞司马子反的“废君命,与敌情,从其所请与宋平”,是“当仁不让”。但是,在君权至上的政治生活中,这些议论除了培养出个别杀身成仁的志士、为民请命的清官外,很少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

由上述人际关系与政治生活准则所决定,封建社会一个人的政治升迁,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唯贤是举。虽也有考核、监督的政府机构,但只是对君权负责的设施。官员的政治升迁,根本不是凭道德、才干、政绩来决定,而完全取决于君主与上级官吏的好恶。如汉文帝喜邓通,邓通官至上大夫;哀帝悦董贤之貌,董贤官拜大司马。相反,许多才德超群之士,因不得皇帝、权臣的好感,而贬在下流,连为群儒之首的董仲舒也要受公孙弘的排斥。难怪王充要在《论衡·逢遇》中发出这样的愤叹:“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这就使得对皇帝负责、讨好上司,根本不管人民死活,成为绝大多数官吏为官之道的金科玉律。因此,官场中有所谓不开罪权贵的“护官符”,《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讲的就是这回事。

而一旦取得一官半职,有了一定权势,就成了该权限内的君权代理,拥有在该权限内决断一切的权力。有权就有一切,成为传统政治文化中不争的事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一个写照。权力拜物教浸透到社会生活中,以致许多人终生为谋一官半职,而不惜在科试中耗尽青春与生命。

为了谋取官职,阿谀奉承、贿赂钱财、攀附权贵、认贼作父等各种令人不齿的丑行,几乎都集中在封建官场政治中。《官场现形记》这一现实批判小说,就是对封建官场政治淋漓尽致的揭发。在这样的风气下,培养出许多两重人格的投机政客与官吏:道德龌龊,人品卑劣,但外表冠冕堂皇,“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就是他们的最好形象;才能浅庸,不学无术,但不失为拍马的高手,钻营的能人;对皇帝、上司奴骨十足,唯唯诺诺,对百姓民众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等。

而正是这批两重人格的官吏操纵着社会政治生活,从而使官场成为人品污浊之流得意忘形的天堂,政治腐败的普遍化更成为封建社会的不治之症。因其普遍的腐败,才民不聊生;因其民不聊生,才会有清官的观念。

所以,清官的观念并不表示封建社会的政治清明,而是在普遍腐败黑暗(腐败必然黑暗)之下无奈的一种精神寄托。

传统政治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构成作为根基的。前贤指出,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是由家族而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走的是一条维新的道路。因此,宗法的家长制成为社会的组织细胞,人们借助血缘纽带的联系组成家庭、家族,家有家长、族有族长。家长是一家之主,族长是家族的领袖。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君主至上,正是家长制在国家范围的扩充,因此,具有极其广泛、深厚的社会根基。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社会,最重人的伦理关系,由此决定着传统政治与伦理的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

第一是政治原则与伦理原则的认同性。一方面,政治以伦理为其内在的规定,如为历代统治者所标榜的仁政、德治,就以伦理的仁、德为其要求。

另一方面,是二者的直接相通,如伦理的亲亲,在政治上表现为任人唯亲,这就使封建政治盛行裙带之风。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其民间的说明。《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其体现。又如忠与孝,前者是处理君臣政治关系的政治准则,后者是处理父子关系的伦理原则,但移孝为忠、推孝及忠,乃是历代统治者用人的不成文法。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讲:“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几乎成为封建时代人人皆知的常识。

第二是伦理的道德修养以政治为归宿。其最突出的理论莫过于《大学》的修齐治平,这就是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开始,而以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为归宿。宋代以来,《大学》成为四书之一,正是由这一独特的内容所决定。这样,政治追求就由内在外化为道德修养的目标,而伦理修养又外在化为政治的行动。因此内圣外王不过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伦理的理想人格亦是政治上的完善人格,董仲舒以圣人为天子,就是其最好的说明。

传统政治与伦理的紧密联系,使伦理化成为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给君主至上的封建政治蒙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使传统政治文化变成了人的情感所较易接受的东西,并由此潜移默化,形成千年积淀的政治习俗。在此风气下,盲从及其必然伴随的全社会愚昧,就永无终结之日。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

    《知识分子的背叛》是法国哲学家朱利安·班达的代表作,也是一本专门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世界名著。全书四章,集中讨论了“政治的时代”、“政治激情的本质”和“知识分子的背叛”等三大问题。这本书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因西方知识分子背叛“永恒的原则”去侍奉政治党派那些伪神,从谴责的角度重新估价他们这一倾向。他所谴责的那些背弃永恒真理的人,主要指法西斯分子。班达认为,知识分子首先应当忠于真理,否则知识分子生活的独立自主性便会被毁坏。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永恒之腐

    永恒之腐

    死亡和神秘的低语伴随着我,神秘的生物不断成为我的奴仆,身上的迷雾不断解开。
  • 无极

    无极

    大道无极,苍茫无尽,万古轮回,可有永生!神秘少年,注定不能平凡,一个个惊天谜团,让他不断迈向大道之巅,白骨道途,万般艰难,他洒血苍穹,征战九天,只为心中不灭的执念。
  • 非常强但不会操纵

    非常强但不会操纵

    “我叫伊飘扬,从那个地方来到这里已经三个月了,我是一名剑客(天下第一的那种),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唯一不好的就是什么东西都太脆了,尤其是人,当然我没有小看谁的意思,单纯是客观的描述而已,好了不说了,又有人上门挑战了。”
  • 给你我一生的爱恋

    给你我一生的爱恋

    为爱情谱曲,著一生永不分离。筑一所小屋,宠一世偕老不弃。爱一人,宠一世。此生此世,只一句我爱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柱铁牛与铁波

    铁柱铁牛与铁波

    三个朴实的少年带着一条脱毛的黄狗和两只叽叽喳喳头上顶着避雷针撞人的小鸟。少年的梦想是当一个神仙,每一餐都有疙瘩汤吃,吃饱之后打打吃人的妖怪,攒钱给弟弟们都娶个媳妇。黄狗梦想是每天踢球踢累了打打三个少年,小鸟的梦想是不再被人关进罐子里。他们觉得道士住山洞是因为穷,没钱盖房子。和尚不娶媳妇是因为懒,没人嫁给他。他们修仙之后仙门太穷,他们还得自己种地养活整个门派。有一只猿妖是他们大爷,一对僵尸夫妇是她们干爹干娘。日子过的好点了魔族又出来捣乱。前面都是坑,兄弟多保重。
  • 芊芊弱质

    芊芊弱质

    呕心沥血当着祖宗养的狐狸变成人,芊芊:大人放过小的吧!放过?那本尊吃什么,男人邪魅勾嘴,芊弱智表示,血槽已空。
  • 一颗神珠闯天下

    一颗神珠闯天下

    芸芸众生,不过十二生肖;万千修士,不过五行三奇。金木水火土,三奇冰风雷。可偏偏有一个小修士,超脱五行三奇,凭着一枚雾灵珠,闯荡天下。
  • 我是高武大宗师

    我是高武大宗师

    某记者:“李宗师,你是如何让自己的发际线保持得这么好?”李无衣:“作为高武宗师,连发际线都保持不好,怎么成为一个宗师?”PS:简介比正文还难系列,作者的发际线保持不住了。
  • 无限之幕后主宰

    无限之幕后主宰

    洪荒大世界,巫妖大劫即将结束,后土已身化轮回,林天重生为妖师鲲鹏,幕后借河图洛书捕获混沌钟,而后建立主神空间,招收轮回者小弟,以北冥吞天道诀,掠夺诸天本源,铸成永恒世界,终成大道圣人,这一切都要从洪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