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000000003

第3章 关于董仲舒人性论的两个问题(1)

在董仲舒思想的研究中,人性论是极有争议的一个课题。廖其发同志的《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在有分析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对董仲舒的人性思想与其相关的教育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给人以启发。但就笔者所见,文中有的论点,似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故依一孔之得,就如下两个问题请教于廖其发同志与各位方家。

一、董仲舒关于人性的定义

今人对董仲舒人性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仲舒对人性作出过多种界说。人们正是依据其不同界说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廖文(注:为行文的方便,本文将廖其发同志的文章称为廖文)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将董仲舒的人性本义的探究,作为全文的逻辑出发点,这是很有见地的。廖文认为,董仲舒关于人性的最基本定义,适合所有的人,包含了他所讲的人性的全部内容。而董仲舒人性的基本定义是指:“人天生的资质或天赋素质。”从廖文批评“认为董仲舒的人性是指先天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不准确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主张“我们在分析他所讲的人性的特点的观点时,就不应该批评他只承认人的自然本性,不承认人的社会本性”来看,廖文实际上是把董仲舒的人性的基本定义,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属性,否认其中包含着伦理的社会要素。

的确,董仲舒关于人性的许多界说,如廖文所引的“性之名非生与?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性者,天质之朴也”,“性者,生之质也”,“质朴之谓者”等,是指人的天生资质而言。但这种天生资质,却不是单纯的自然属性,而是包含着仁义一类道德潜能的。

因为董仲舒的人性“天生资质”之天,是有仁义一类道德属性的有意志的神。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的《如天之为》中说:“天志仁,其道也义。”《王道通三》说:“天,仁也。”类似的说法还见于他篇。而天人之间,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哲学,是天决定人的关系。人从身体结构、情感到人性,都是从天那里来的,董仲舒称为人副天数。他说:“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又说:“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春秋繁露·竹林》。)这些论述表明,董仲舒讲的天生资质的人性是有仁义、有善恶因素的。董仲舒更在《春秋繁露·玉杯》中说: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癯,而不可得革也。

人天生之性不仅有善恶,而且是可养不可改的,因此,董仲舒的人性定义,是有先天伦理观念的,而且其善恶是后天不能改变的。

廖文所引的“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两条材料,也可证明董仲舒所讲的人性的天生资质,是有伦理道德的,而非廖文所说是指纯粹的自然属性。东汉的王充在《论衡·本性篇》说:董仲舒“作情性之说。天地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根据王充的论说,董仲舒的性情说是性善情恶说。《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亦有清楚的论述:

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在董仲舒看来,人天生有性与情,性与情都是人的天生资质。但性是天之阳所生,情是天之阴所生。情也是性,性善情恶,因而董仲舒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人生的性情既有善恶,怎能说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属性呢?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的“性情相与为一瞑”之说。瞑,从目,意谓闭上眼睛的状态。董仲舒用“瞑”是对天生性情的形象比喻,是准确理解董仲舒的天生资质的人性的重要概念。眼睛闭上,看不见东西,但并不等于眼睛没有视觉。因而“瞑”是不否定人的视觉的。同理,天生性情虽有善恶,但其善恶与后天的实现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正如闭上眼睛与睁开眼睛两种不同的状态。因此,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天生性情有善恶,但准确地讲这种善恶只是一种先天的可能(或潜能),正如闭上眼睛的人有视觉能力一样。但这一种先天的可能还不是已成的善恶,不同于眼睛看到东西,因此,董仲舒称为“质朴”,将其与已成之性相区别对立。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董仲舒讲天生性情为“自然之质”,只是指性情的初生状态,而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自然属性。这种初生状态是有善恶两因子的,是后天性之成的基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如下一段话特别清楚地表明了以上论点:

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性而瞑之未觉,天所为也。

天生之性的自然之质有“善质”,在这里讲得十分明白。这种善质,有时董仲舒又称为“善端”,其特点是未显现出来,正如眼睛有见质而闭眼(瞑)还见不到事物一样。

廖文认为,董仲舒在具体讨论人性时,是“不违背其本义”的。那么,董仲舒论述具体人性时,也必然应该而且只能是从单纯的自然属性上立论。但事实恰好相反,董仲舒关于中民之性的论述就是最好的证明。《春秋繁露》借用禾与米、蚕与丝、卵与雏的关系,反复论证了中民之性与善的联系与区别。《深察名号》说:“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全为米也”,“茧有丝而茧非丝,卵有雏而卵非雏也”。这一比喻说明:第一,中民之性与现实的善是有区别的;第二,天生民性又是包含着善的因子的。因此,董仲舒讲天生人性绝非是一种没有社会属性的天生资质。

总结起来,董仲舒关于人性的基本定义包含三个要点:

其一,以天生之初(或人之初)为出发点。因此,董仲舒动辄说“天生人性”,或直接以生训性。

其二,以善端(或善质)作为天生资质的内涵。这一善端与后天实现的善,是瞑与觉、禾与米、茧与丝一类的关系。

其三,情也是性。董仲舒以情恶性善,二者本是对立的,只是在二者都是天生之质的意义上,他才讲“情亦性也”。注意此点,可以明了董仲舒讲天生资质也是包含情的,因而又包含着恶的因子。

廖文否认董仲舒的人性定义包含有善恶因子的原因,在于只看到“质朴之谓性”一类文字,而忽略了其他关于人性的界说。同时,廖文仅就人性论人性,而没有把董仲舒的人性论放在董仲舒的全部思想中来研究,因而必然把董仲舒讲的“天生”误作为自然所生,而忘掉董仲舒的“天生”的天是有道德属性的至上神。

二、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论及具体人性时,董仲舒提出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的说法,并认为它们有上、中、下之分。但他在《春秋繁露·实性》中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深察名号》亦说:“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既称上、中、下三性,又只能以中民之性名性,这无疑是一个矛盾之说。

对这一矛盾,学术界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一种否认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说,一种肯定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说。其实,董仲舒明确地提出了上、中、下三性的概念,说他的人性论不是性三品说难以成立。廖文对此已有辩说,我是基本赞同的。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论,廖文作了肯定论证,并对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作了分析。廖文的分析,解剖了前人的某些误说,提出了有根据的新论,推进了对上、中、下三性的正确深入理解。但是,亦有某些值得进一步补充、商榷的地方。

笔者认为,正确地理解董仲舒的上、中、下三性含义,必须首先弄清圣人、中民、斗筲的所指对象,并联系董仲舒的思想,乃至秦汉的儒学思想,以及董仲舒生活的社会状况诸因素作综合的考察,才有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先谈圣人之性。对于圣人,先秦儒家多有论述。圣字的本义指人的智能通达,《诗》、《书》、《礼》等先秦典籍多含此义。《论语·雍也》将圣人视为理想的最高人格,比孔子经常称许的仁人还要高尚,尧舜也难于做到。《孟子·离娄上》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荀子·儒效》说:“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把圣人视为伦理上的完美人格,是先秦儒家大师们的共同理解。

同类推荐
  •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典藏版)

    《庄子》一书记载了庄子本人及其门人后学的思想言行,是道家的代表作品。自魏晋以降,其影响力更是跨越道家,与儒、释、禅等学术流派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士人修身应世必读之书,其中尤以《内篇》七篇因严密的思想体系和恣肆的文风向来为人所称。历代有关《庄子》的注疏之作也是如缕不绝。南怀瑾先生以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及其通透灵动的人生感悟,上下古今,广征博引中国各类典籍,并参照西方宗教思想,撰成《庄子諵譁》一书,对《庄子》内篇进行了逐句讲解。全书透过《庄子》看似突兀跳荡的行文,为我们展示了其中清晰的内在思想脉络,是当下读者了解《庄子》的优良读本。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哲学、科学与信仰

    哲学、科学与信仰

    本书是一部翻译著作,作者为黎巴嫩著名伊斯兰学者纳迪姆·艾勒·基斯尔。本书深入浅出地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解析,廓清了阿拉伯哲学的渊源,并把穆斯林哲学家与现代西方哲学家进行了饶有兴趣的比较。
  •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本书认为,当今我们就心灵哲学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把心灵哲学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论推广运用到社会哲学研究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只有通过逐步实现对惟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思维方式、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把人当作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把心灵当作这样的人实际上所具有的、不断生成发展的主观精神世界来看待,心灵哲学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从其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迷梦”之中醒来,通过尽可能恰当地理解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个体所实际拥有的主观精神世界,逐步开辟并走上能够使心灵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坦途。此一思路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梦界终极幻想

    梦界终极幻想

    意外被一个破损的神秘空间选中的陆天宇靠着空间的能力不断招收下属为自己征战。不圣母(重要提示:本书主角无底线,不适合请勿观看。)谢谢
  • 金玉空倚惹相思

    金玉空倚惹相思

    大家闺秀温柔大小姐一心想离大院见新奇风度翩翩落魄王爷筹谋回府只为娶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爱就别分手

    爱就别分手

    《爱就别分手》以镜头感很强的描写方法讲述了一个省会城市中的几个中年男女和几个青年男女各自的婚姻家庭生活,将情场、商场、官场,爱情、亲情、恩情等社会的各个生活层面都展示其中。
  • 我的发小是明星

    我的发小是明星

    男女主角小时候就认识,不过因为男主父母离婚男主便搬家和女主分开,分开前女主送了一个徽章给男主,长大后男女主角再次相遇,女主一直陪着男主,终于有一天男主发现了女主是小时候的她,便在人气最旺的时候公开了与女主恋情
  • 网游之未来世纪

    网游之未来世纪

    情场失意,职场得意。主角被校花甩了之后,在游戏世界却大放异彩。极品装备,逆天属性,一步步登上网游的巅峰。而现实世界里:各大校花、神秘警花、富家女、乃至外国公主无不与他扯上关系。看游戏宅主角如何逆袭白富美,尽在未来世纪。
  • 那年,智械没有变成天灾

    那年,智械没有变成天灾

    萌新首作~因为有人说过玩超空间会引来虫子,但是没人相信。所以绿皮也来了。啥?乌云从超空间出来后就变成了乌云酱?既然这样,我们就(ye)努(zuo)力(ge)活(tian)下(zai)去(wan)吧。
  • 早安,恶魔先生

    早安,恶魔先生

    【甜蜜宠爱】【神秘男主】【男女双洁】【学霸男神】前世她太过单纯,太相信所谓的友情和爱情。放着好好的绝世美男不要,却一心跟着仇人的儿子跑,错将渣男当良人。家族破产,父母被气死,自己也被闺蜜和未婚夫双双背叛,葬身火海!烈火重生,她看清了太多人的嘴脸,弱小的她只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守着自己亲人安安稳稳过日子,选择了那个前世她做梦也想逃离的男人,没想到却被宠上了天。
  • 无限之邪神福音

    无限之邪神福音

    无所谓贫贱与富贵;无所谓弱势与强权;无所谓善良与邪恶;无所谓混乱与秩序;无所谓生存与死亡;无所谓人类或怪物……穿梭亿万时空,于毁灭与重生中见证真理!一切的一切,在未知的终极!
  • 总裁莫闹:下堂娇妻不敢嫁

    总裁莫闹:下堂娇妻不敢嫁

    小三上门,原配被迫携子离婚,本以为他能救她出深渊,没想到却让她掉入一个更加恐怖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