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35900000038

第38章 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2)

给萧军的信,写了三十五封。尽管前事未忘,她却小心地只字不提,只叙说自己的异国生活,和一个妻子对爱人琐碎温暖的关怀。

第一件你要买两个软枕头,看过我的信就去买!硬枕头使脑神经很坏。你若不买,来信也告诉我一声,我在这边买两个给你寄去,不贵,并且很软。第二件你要买一张作被子来用的有毛的那种毯子,就像我带来的那样的,不过更该厚点。你若懒得买,来信也告诉我,也为你寄去。还有,不要忘了夜里不要吃东西。

——(萧红1936年8月17日致萧军)

毋庸置疑,背叛和狂暴虽然伤她那样深,她却依然那样深地爱着他,不曾减却分毫。这或许是她的错误。她的自尊孤高脆弱,一有侵犯便充满锐痛,难以平息;但内心的柔弱和孤独,使她迷恋温暖的怀抱,即便往日柔情今已成魔,她也宁愿眼含泪水,在怀念中被吞没。因此,明明为了平复内心的伤痛而离开,却又思念着使她伤痛的那个人。

萧红走后,八月初,萧军便去青岛呆了一段时间,在那里写小说,写他们爱情往事《为了爱的缘故》。应当说,他对萧红,心里一直都有爱。当生活的重心已由最初的饥寒交迫,走向烟火岁月的琐碎平常,个性的不合拍便日益显现。他强势而霸气,她又极度自尊难以妥协,彼此都痛苦,却又宁愿选择在痛苦中对峙。

写给萧军的信,寄得很频繁,但收到萧军的信,却很少。她开始不安,这不安就像萧军自己总结的那样:“如两个刺猬在一起,太靠近了,就要彼此刺得发痛,远了又感孤单。”现在是远了,痛减少了,思念却来了。

你近来怎么样呢?信很少,海水还是那样蓝么?透明吗?浪大吗?崂山也倒真好?问得太多了。

可是,六号的信,我接到即回你,怎么你还没有接到?这文章没有写出,信倒写了这许多。但你,除掉刚到青岛的一封信,后来十六号的一封,再就没有了,今天已经是二十六日。我来这里一个月零六天了。

——(萧红1936年8月27日致萧军)

当情感的裂缝出现后,萧红就变成了痛苦的矛盾体。她有着北方原野的苍凉大气,内心又如江南烟雨般细腻多情。当初,生死相依,刻骨铭心,现在已不复重现,那苦难岁月中的情感已淡作了苍白。她多么不舍得,多么不甘心。

然而,萧军也曾霸道地表达过对萧红的思念,希望她早日归国团聚,她却半是赌气地说:“你说我滚回去,你想我了吗?我可不想你呢,我要在日本住十年。”话虽这样说,她还是起了回国的念头,到了十月却又说“我不回去了,来回乱跑,啰啰嗦嗦,想来想去,还是住下去吧!”

她感性地以为,距离会产生美,却没有体察这距离已失了分寸。对于此时的萧军,这距离太长,长得难以企及,长得让积聚起来的温度,已让风吹得冰冷。

尽管萧红不在身边的日子,萧军的创作也在突飞猛进,但情感的失单,依然很折磨人。他常常喝酒,喝得烂醉。在朋友眼中,这是他对远在日本的萧红,所采取的一种“报复”行为。他的苦闷,都在这又爱又恨的报复中了。

清说:你近来的喝酒是在报复我的吃烟,这不应该了,你不能和一个草叶来分胜负,真的,我孤独得和一张草叶似的了。

——(萧红1936年12月15日致萧军)

孤单、失爱,使这个独自生活在苦闷中的男人,终于又一次出轨,陷入一场“无结果的恋爱”。

萧军晚年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是她在日本期间,由于某种偶然际遇,我曾经和某君有过一段短时期感情上的纠葛——所谓‘恋爱’——但是我和对方全清楚意识到为了道义上的考虑彼此没有结合的可能。为了要结束这种‘无结果的恋爱’,我们彼此同意促使萧红由日本马上回来。这种‘结束’,也并不能说彼此没有痛苦的!”

“某君”,便是曾在日本与萧红同住的许粤华。

友人的妻子,也是他们共同的朋友。当许粤华由日本回国,便有了和萧军常在一起的机会,萧军恰在孤独失侣中,两人日久生情便填补了这段情感的空隙,甚至导致许粤华怀孕堕胎。

爱人和朋友,当他们合起伙来成为伤害她的人,这世界,悲凉得太过荒唐。当理智战胜激情,他们决定结束这不合道义的出轨,为“促使萧红由日本马上回来”而向萧红袒露这一切,彼时这位女作家的心,流的是泪还是血?

然而痛苦仍在持续扩增。当十月二十日,她在报上看到鲁迅病逝的消息后,对她来说,人间最后的一点温暖都消散了。身在他乡,举头只能看见异国的星空,她敏锐的心像一只装满沙粒的容器,硌得心底冰凉,疼痛。无以排解的悲哀和对情感的绝望,她零散短句地宣泄在纸上,写成了三十四首组诗《沙粒》。

本也想静静地生活,本也想静静地工作,但被寂寞燃烧得发狂的时候,烟,吃吧!

酒,喝吧!

谁人没有心胸过于狭小的时候!

十一

今后将不再流泪了,不是我心中没有悲哀,而是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了。

十三

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因此我所想望着的:

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

一七

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

不然丢了你,怎能感到有所亡失。

二二

当野草在人的心上长起来时,不必去铲除,也绝铲除不了。

二七

此刻若问我什么最可怕,我说:泛滥了的情感最可怕。

三二

只要那是真诚的,哪怕就带着点罪恶,我也接受了。

——(萧红《沙粒》)

爱人,朋友——多温暖的词,此刻,却多么陌生。尽管她痛,她痛得受不了,但因为她仍然爱着那个男人,痛定思痛后,“只要那是真诚的,哪怕就带着点罪恶,我也接受了。”她认了,她愿意回去,结束他们之间的关系。

1937年元月,在日本逗留了近半年的萧红,终于回到了上海。然而,此时的上海已物是人非,不再是温暖港湾,而是深秋的旷野。给了她无尽扶持与关爱的鲁迅先生,不在了;曾经的爱人,淡漠了。

1937年4月,苦闷的情感折磨,使萧红再度离开上海,去了北平。

在北平的日子,她的哀伤更甚于她在日本。给萧军的信依然写了很多,在痛苦和矛盾中,她的心像一片荒田。

我虽写信并不写什么痛苦的字眼,但我的心就像被浸在毒汁里那么黑暗,浸得久了,或者我的心会被淹死的,我知道这是不对,我时时在批判着自己,但这是情感,我批判不了,我知道炎暑是并不长久的,过了炎暑大概就可以来了秋凉。

……

这几天我又恢复了夜里骇怕的毛病,并且在梦中常常生起死的那个观念。

痛苦的人生啊!服毒的人生啊!

……

我哭,我也是不能哭。不允许我哭,失掉了哭的自由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把自己弄得这样,连精神都给自己上了枷锁了。

这回的心情还不比去日本的心情,什么能救了我呀!上帝!什么能救了我呀!我一定要用那只曾经把我建设起来的那只手把自己来打碎吗?

——(萧红1934年5月4日北平致萧军)

此时,萧军虽在上海忙着编《鲁迅先生纪念集》,却在萧红“起死的那个观念”的痛苦时分,愉悦地读着书,快乐地学跳“足声”舞,并回信告诉她,“学好了,将来好教你”。他不能理解她,或者说,他的心,已渐渐失去了感知她的兴趣。

她哭着看他的回信。她明白,在他心中,她已经不重要了。直觉如此残酷,因如此清醒而残酷。

你来信说每天看天一小时会变成美人,这个是办不到的,说起来很伤心,我自幼就喜欢看天,一直看到现在还是喜欢看,但我并没变成美人,若真是,我又何能东西奔波呢?可见美人自有美人在。(这个话开玩笑也)

……

我的长篇并没有计划,但此时我并不过于自责“为了恋爱,而忘掉了人民,女人的性格啊!自私啊!”从前,我也这样想,可是现在我不了,因为我看见男子为了并不值得爱的女子,不但忘了人民,而且忘了性命。何况我还没有忘了性命,这就是忘性命也是值得呀!在人生的路上,总算有一个时期在我脚迹旁边,也踏着他的脚迹。(总算两个灵魂和两根琴弦似的互相调协过)(这一句似乎有点特别高攀,故涂去。)

——(萧红1937年5月9日北平致萧军)

萧军,并不理解萧红对他的爱,甚至责怪她的爱过于缠绵,以致“为了恋爱,而忘掉了人民,女人的性格啊!自私啊!”在他面前,萧红的爱何其卑微而苦涩。她唯有自嘲和讥讽,自嘲高攀了他的爱,讥讽他一次又一次的出轨别恋。

然而尽管如此,当萧军来信谎称自己“身体欠安”时,她便毫不犹豫地离开北平,又回到了他的身边。

仅隔一个多月,“七·七事变”爆发,8月13日,淞沪之战打响。在事关民族存亡的抗战形势下,他们之间的情感,不过是一本千疮百孔的线装书,谁也没有精力,再去拂拭与修补。

这人世如此悲凉

1937年9月末,萧红萧军与一批文化界友人,从沦陷的上海来到武汉。

在当地诗人蒋锡金的接洽下,二萧住进了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那是蒋锡金租住的房子。此后一段时间,小金龙巷21号,成了来自各地的抗战文艺作家的活动场所,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便是其中一位。

满族人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1912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在北平加入左联;1935年完成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在东北作家群中产生了重要影响。1935年底,端木蕻良来到上海后,在鲁迅、郑振铎、茅盾等人的推荐下,开始频繁在《文学》、《作家》、《国民周刊》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937年夏,端木受邀参加抗战文艺刊物筹备会,在这次会议上,与萧红相识,并与二萧成为朋友。

这年10月,在胡风、萧军的催促下,端木由上海抵达武汉,在小金龙巷与蒋锡金同住一室,会同二萧、胡风等编写抗战文艺刊物《七月》。在两个多月时间里,这三位年轻的东北作家相处融洽,尤其对萧红,端木所给予的体贴,犹如和风细雨,是彼时的萧军无法给予、也无心给予的温暖碎片。

她所怀念和缺失的,端木做了弥补。尽管,她怀念的是萧军与她的曾经,缺失的是萧军对她的疼爱,然而当这一切不再重来,当她的爱已成为卑微的仰视,当给过她深爱如今却无视她的那个人仍在身边,她甚至想抓住这机会做一个选择,她想告诉他的是,她萧红,可以离开他。

1938年元月,受刚成立不久的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的邀请,端木蕻良与萧红、萧军、艾青、聂绀弩等,从武汉启程,前往山西执教。二月初抵达临汾后,萧红任大学文艺指导,并与时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的丁玲邂逅。

然而此时,举国之内,已几无宁静之地。他们前脚刚到,战火便追到了临汾。当时受邀而来的“民大”教师面临两种选择,一是随校撤往晋西南,二是跟随丁玲的战地服务团前往西安。

为去向的选择,萧红与萧军再度爆发了争吵。萧红选择跟随丁玲,萧军则坚持与“民大”一起撤离,并准备随时报效祖国,扛枪打游击。萧红的理由则是,作家的所长是拿笔战斗,对抗日救国来说,一个作家去当游击队长,不见得比当一个作家贡献更大。

此时,也许他们都明白,不同的选择是必然的,就像他们的情感,已到了必然抉择的时刻。他们谁也改变不了谁,谁也说服不了谁,战火在前,人生已容不得坐而论道和退步求全,他们前方只剩下一个界碑,叫做分道扬镳。

这一次,再不同以往。她曾经远去扶桑,出走北平,是负气的,虽然伤痛,心里却知道,疗好了伤她仍然要回到他身旁。但这一次,她是平静的,尽管心底的哀伤是静水下的波涛,谁也看不见。

正因明白这次分手的不可逆转,萧军才带着几分不舍,将萧红托付给了丁玲和聂绀弩。

多年后,聂绀弩回忆了临汾分别前萧军与他的谈话。

一个夜晚,萧军送我、萧红、丁玲、塞克、D.M.到车站,快开车的时候,萧军和我单独在月台踱了好一会。

“时局紧张得很,”他说:“临汾是守不住的,你们这回一去,大概不会回来了。爽兴就跟丁玲一道过河去吧!这学校(民大)太乱七八糟了,值不得留恋。”

“那么你呢?”

“我不要紧,我的身体比你们好,苦也吃得,仗也打得。我要到五台去。但是不要告诉萧红。”

“那么萧红呢?”

“哦,萧红和你最好,你要照顾她,她在处世方面,简直什么也不懂,很容易吃亏上当的。”

“你们以后……”

“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怎么,你们要……”

“别大惊小怪!我说过,我爱她;就是说我可以迁就。不过还是痛苦的,她也会痛苦,但是如果她不先说和我分手,我们还永远是夫妻,我决不先抛弃她!”

——(聂绀弩《在西安》)

遗憾的是,六年来,他们情感的纽带已被粗糙的岁月磨损得细如危弦,再也经不起振颤和磨折。临汾,成了二萧的分别之地。她终于丢下萧军,和端木、艾青、田间等人一起,随丁玲坐上了前往西安的火车。

当火车开出临汾车站时,萧红俯向窗口,默然地注望着孤独地站在月台上的萧军,她的明朗的眼睛突然开始湿润,然而她转过了脸去。

——(骆宾基《萧红小传》)

萧红走后,萧军看到一双被她丢弃的靴子,于是托人给萧红捎信说:“这双靴子不是你爱的吗?为什么单单地把它遗落了呢?”

她遗落的,岂止是心爱的靴子,还有她曾深爱着的萧军。

在西安,为了抚平分离的伤痛,或者为了尽快忘掉萧军,她与端木走得很近。在她心底,也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她也没有真正爱过这个小她一岁的男人。但端木出现得那样及时,出现在她最失意的时分。

然而此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怀了萧军的孩子。

多年前,萧军在她生命中出现时,她怀了别人的孩子;而今,萧军离去时,她却怀了萧军的孩子。她的人生,是脱了轨的人生,错了一节,便始终是错了。彼时她的情形,正如端木所说,“不愿意丢掉的那一点,现在丢了;不愿意多的那一点,现在多了。”不愿意丢掉的,是曾经的恋人;不愿意多的,是战争形势下不该孕育的小生命。

对端木的追求,她曾犹疑而矛盾。她爱萧军的侠义情怀和男子气概,却无法忍受他的恃强和不忠;她欣赏端木的温和谨持,却厌恶他的胆小势利。然而,此时的萧红,多需要一个人陪在身边。

同类推荐
  • 同居公寓

    同居公寓

    如果没有了矛盾和瓶颈,爱情就是一种摆设,就是一潭死水罢了。同居就是一个把爱情大而化小的过程,唯有最漫长的坚持,才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
  • 雪花的传说

    雪花的传说

    本书由作者的80多篇小小说组成,这些作品全是发表过的,其中许多篇获过奖,一些篇目被多种选刊和选本反复选栽。小说题材涉及校园、人生、励志、亲情等各方面,反映了人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社会的复杂性,比较适合孩子阅读。
  • 同谋

    同谋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三国3:谋事在人

    三国3:谋事在人

    《三国》是吉川英治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气质交融的极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国》影响的历史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不胜枚举,他们把《三国》奉为历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战宝典和励志奇书,从中学习历史文化、成功之道、处事方法、领导理论等。《三国》系列共五部,这是第三部,内容包括全十卷中的孔明之卷和赤壁之卷。孔明之卷:刘备从徐庶口中得知了隆中贤人——卧龙先生诸葛亮,便带着关羽、张飞二人三次前往草庐拜访,终于得见。二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畅谈天下大事。赤壁之卷:诸葛亮前去东吴与江东众谋士展开舌辩,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将战船连为一片。诸葛亮先凭借地利草船借箭,后利用天时巧借东风,黄盖假降乘机火烧赤壁,大破曹军。三足鼎立之势便成。
  • 嘉丽妹妹(英文版)

    嘉丽妹妹(英文版)

    《嘉丽妹妹》里这个叫嘉莉的姑娘,是个俊俏的农村姑娘。她羡慕大都市的物质生活,于是,到了美国当时最大的城市之后一——芝加哥谋生。但是,严酷的现实,破碎了她的美梦,迎接她的是失业和疾病。在走投无路时,她做了推销员的情妇,后来由于更大的欲望,又做了酒店经理赫斯渥的情妇。与赫斯渥私奔后,在纽约由于偶然的机会她成了走红一时的演员。作者正是通过嘉丽妹妹的经历,来展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没有人情味,有的只是金钱至上,人欲横流。
热门推荐
  • 剑起赤县

    剑起赤县

    ---何为道?何为法?---我身即道,我身即法。
  • 神魔的王座

    神魔的王座

    【这里有喜剧、这里也有悲剧;这不是什么正剧、也不是什么闹剧;只是一个少年,带着自身的血脉力量,与他的同伴们,一同登上这世界舞台,追寻世界真相的演出剧目。历史空白与逝去的旧时代,遗失的上古历史文本,传说中的上古兵器,世界政府与五大势力,吸血鬼与天使、恶魔,蒸汽朋克的魔法与科技,革命军与世界政府的对抗,神与魔,所谓正义与邪恶的交织与捉对厮杀。而谁,又将坐在那至高的,神与魔的王座之上。】{已内签,请放心收藏和阅读,揉脸,求各种包养。}
  • 闪点计划

    闪点计划

    书友群:775218903一个经历了数十万年的计划,目的只有一个——从宇宙原初的毁灭手中拯救我们的世界。从远古超文明穿越到现代的一位女性士兵,她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开始她的第二人生。随着早已注定的默示录的来袭,她终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命运。而随着她的命运逐渐展开,有更多背负命运的人走到了她的身边,发出争取未来的咆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血斩残红

    血斩残红

    如果时间能够回到万年前,我绝对不会在那一瞬放开你的手,因为你是我活下去的全部信念。可,万年前的我做不到,放开你的那刹那,心如刀割。你绝望的眼眸,带着刺激皮发深入骨髓的恨,万年来,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凌迟我的心脏,痛。我想如果有下一世,我要陪着你,就算你赶我走,就算你憎恶我,就算你生我的气,我也不会再撒手了。玄痕睁开血红的眼眸,看着眼前死皮赖脸缠着他的某只动物,毫不留情的扔了出去,那叫声,啧啧,相当惨烈啊!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一书是王振芳先生在讲稿的基础上写成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王先生就在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讲“中国古代经济制度史”课程。当时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论著,主要偏重于对某一经济基础问题或经济发展状况进行阐述,而王先生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知识,很难找到合适的参考书。为此,王先生一边收集资料,一边讲授,不断充实内容,直至2007年王先生退休,积功有十五六年之久。
  • 诸天最强微信群

    诸天最强微信群

    刘醒穿越高武世界,变成王子。本想做个咸鱼纨绔,奈何却被某个马姓程序员选中,在诸天万界中做推广。任盈盈,你知道你爹在哪吗?虚空公子,你的肾虚有救了。况天佑,来修仙吧,能打败将臣。白子岳,割开这本武经,看看过去弥陀经是不是在里面?漫不经心的剧透,不知不觉就变无敌了。刘醒:“吔屎啦,梁非凡!”
  • 乱世白莲花

    乱世白莲花

    这是一本骑士小说。也是一本魔法小说。它是仙侠。也是都市。背景东方古代,但也西方魔幻,书名乱世由此而来。
  • 参见狐狸大人

    参见狐狸大人

    只有拥有万人之上的能力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有站在万人仰望的位置才能保护自己想要保护的人。天生被赋予的能力让我成为万人敬仰的女帝,但我身边的人却都随时间而老去,只有我依然在这儿,满身落寞,直到你的出现……
  •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

    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

    彭阳县年轻而历史悠久。古称朝那,境内周山簇拥,红河、茹河横穿东西,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这方热土上的各族人民,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繁荣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投文视楚”,魏晋时期皇甫谧“悬壶济世”,使彭阳闻名遐迩。进入近现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彭阳人民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振兴英勇奋斗,谱写了一篇篇浓墨重彩的华章。《彭阳情韵——彭阳文史资料选编》力求体裁灵活,秉笔直书,以哲学的思想、真实的史料、文学的语言,注重从个性特点印证历史,以“鲜活的历史经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行业,全景式展示了上世纪40年代以来彭阳的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