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49700000033

第33章 提倡西学,勤教子弟(1)

曾国藩虽是一个没落皇朝的封建官僚,但是却有着先进的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不论是在为官中还是教育子弟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1.读书求变,变则生智

曾国藩所在的满清王朝已经走向了没落,内忧外患使曾经雄踞东方的大清朝千疮百孔,他就在这个时候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胆略与见识,在治学方面,曾国藩更显示出超前的智慧与远见。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病是固步自封,他们对于外国的东西总是持着一种鄙视的心理,总以为中国是强大无比、无人可敌的。在近代中国,一些顽固的人总是不肯面对现实,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辉煌梦。与这些人相比,曾国藩显示出非凡的远见与卓识。他深知,中国日益落后,而外夷日益强大,所以,在强敌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自高自大,只有积极主动地向先进的外国人学习,才能使自己逐渐强大起来,才可以避免被动挨打的情况发生。

中国传统文化对曾国藩的影响很深,这使他对封建政体怀着极强的使命感,使他积极地去扮演好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形象,但是,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士大夫。

当疯狂的西方列强迈着侵略的铁蹄踏上中国这片沉睡的大地时,曾国藩显得很冷静,他没有像其他顽固保守的士大夫那样,抱有夜郎自大的优越感,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的事物,把先进的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甚至嗤之以鼻。相反,他开启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之风,给闭塞的清王朝带来了一缕“自强”的曙光。

在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曾国藩在日记中记下了徐寿、龚之棠、吴嘉善等科学家的名号,同时还记下了现代科学的学科名称:光学、重学、流学、化学、电气学、磁石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除此之外,他非常喜爱天文学,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习,所以他对天文学不够精通,并自称此为平生“三耻”之一他倾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曾国藩认为,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通过其他方法很难改变人的本性,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如果说人的本性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灵魂部分,而读书却可以改变这个核心部分,那么,通过读书就可以改变一切,读书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曾国藩首先提出了以学习求变的方法。

曾国藩把读书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读书是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他的一生从来没有间断过读书。对他来说,读书不是为了消磨时光,也不只是为了做学问,而是为了不断地汲取新的养分和智慧,以及增加求变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他的自我求变历程也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在第一次求变时,他以程朱理学为依据,在唐鉴的指导下精读《朱子全书》;后来,他精读申不害、韩非等法家书籍,改行刑名之学,并且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编练湘军、围剿太平军中,实现了他为官生涯中的第二次求变;但是曾国藩屡遇挫折,后来在回乡守丧之时,他仔细研读了《道德经》、《庄子》等书,从此开始信奉黄老之道,这是他的第三次求变,也成就了他的仕途梦想,使他最终成为一个在宦海中自如遨游的高手。

在我国近代史上,一些开明的有识之士纷纷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推行洋务,而曾国藩就是较早提出这种先进思想的官员。在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这是中国人在思想意识领域的一大进步,但将这一口号真正落到实处并且付诸行动,是从曾国藩开始的,是他开创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曾国藩之所以有如此先进的思想与远见,主要是因为他对学习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知识的热忱渴求。他的府中聚集了一大批当时最先进的知识分子,例如精擅边境史地学的张穆、何秋涛,还有近代史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徐寿、华衡芳,以及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容闳。

这些杰出的人才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观念,也引导了当时中国科学研究的浪潮,这给曾国藩的幕府注入了相当雄厚的科学力量,也充实了曾国藩的思想与观念,使他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形势的发展趋势,比较清醒地认识到时代的节奏与背景。

曾国藩求知若渴,他不仅精心拜读过上述几位的著作,而且还对《朔方备乘》、《校那庐抗议》、《几何原本》等书有过专门的评价,不仅如此,他还让自己精通数学的儿子曾纪鸿为《几何原本》译本作序。

许多人认为读书人只懂得读书,却不懂得世事,因此,读书人有些迂腐,这是一种严重的偏见。读死书、死读书的人确实不少,食古不化、食洋不化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人或许不仅不懂读书的真正目的,而且也不懂得读书求变的真正意义,所以才把读书当作一种脱离世俗的事情。

其实,从古至今,任何一本书都与人类社会有很大的关联,每一本书都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对人生以及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虽然内容各有不同,但都是思想与智慧的体现,会读书的人,就可以从中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使之成为自己的思想积淀。

书籍代表着知识,而知识是促使社会不断走向进步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源泉。古人信奉“学而优则仕”,在古人眼里,读书读得好,学问做得好,人的素质就会提高,人的能力就会增强,这样的人才能做好官,才能管理好国家。但是,由于古人痴迷于旧知识的魅力,未能及时地去更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这使自己日益落后,逐渐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于是,这一信条的作用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2.留学活动开眼界

曾国藩开创了留学风气,为沉闷闭塞的古老中国开辟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开扩了中国人的眼光,增长了中国人的见识。功劳不可埋没。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逐渐认识到:中国各方面都需要进行彻底改革,否则难以图存。然而,前进的路上却障碍重重,深闭固守的社会、骄傲自大的士大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都在阻碍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任何变革都显得寸步难行。

咸丰末年,冯桂芬写了一部书,进一步对学习西方、革除中国政治传统上的许多积弊的问题,提供了具体而又系统的方案与依据。冯桂芬特地将此书送给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看后很受启发,他称赞这部书是“名儒之论”。感慨、兴奋之余,曾国藩认为其中的许多方案难以实行,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背景下,进行如此重大的改革有些艰难。但是,中国的积弱使清政府的确有必要进行一次大的改革。

同治九年(1870),容闳向曾国藩提出一套选拔学生留学美国的计划:初次试办,以4年为期,每年选派30名12~14岁的聪颖幼童前往美国读书。预定每人留学15年,学成之后,回到中国服务。这样一来,中国今后自己就有了富国强兵的人才,不再需要外援。曾国藩对他的建议非常赞同。

在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已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曾国藩做出了一件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事情,他兴致勃勃地奏请清政府选派幼童赴美留学。

派遣幼童留洋活动“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为古来未有之事”。因此,许多人都不赞同这一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日本、朝鲜等国向中国派遣过留学生,而中国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却是一个先例,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曾国藩认为,派遣幼童留洋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知识的最好机会,但是,他的建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许多保守派官僚的强烈反对。曾国藩没有退却,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断地向清政府陈请,最后,他的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得到了清政府的许可。

于是,他不顾自己的身体衰弱,积极地行动起来,为留学事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与李鸿章、容闳等酌定留学章程十二条等,并且详细地规定了招募学生、施教步骤、管理及经费等相关事宜。

这些留洋幼童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曾国藩对他们寄予了高度的重视与期待。在致留洋幼童监督陈兰彬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幼童留美)第以西法精奥,必须专心致志始克有成。汉文之通否,重在挑选之际先行面试一二,以决去留,此后只宜专学洋学。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未可因兼课汉文而转荒洋业。

由此可见,曾国藩仍以“专”责以教育留洋学生,这也反映了他对待学习与专研的态度。

同治十一年(1872),曾国藩去世了,他虽然没有看到此项计划的真正实现,但在李鸿章、容闳、丁日昌等人的努力下,在次年夏天,第一批留美学生30人由容闳、陈兰彬等人率领着,漂洋过海到达了美国,开始了学习外国知识的生涯。同治十四年(1875),第四期中国学生前往美国留学。与此同时,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也选派了30名留学生赴欧洲学习。

无论是幼童赴美留学还是船政局派遣学生留欧,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幼童赴美留学主要是侧重学习语言,那么船政局派遣留欧学生的活动更侧重于学习技术。

在当时,随着新科技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与渗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新科技的重要作用,船政局派遣留学生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贡献越来越大。因此,当时派遣留学生活动是一种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体现。

当这批漂洋过海的留学生回国后,他们逐渐被当作人才而受到了重用,特别是被赐予的“官学生”或者“官生”出身,跻身于《大清会典》规定的官绅之列,这对于那些所谓的“正途出身”之人是一大冲击,他们深感自豪的优越感受到了动摇。不仅如此,留学生活动也是对科举制度的一次重大挑战,它为中国近代社会向“民主”与“科学”迈进开辟了一条通道。

曾国藩主导的派遣幼童留学活动为落后、闭塞的中国开辟了一条通往世界的道路,也是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一种途径,更为以后的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在这120名留洋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例如詹天佑、邝荣广、蔡绍基、唐绍仪等著名的专业人才,这些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学子,把西方的新思想、新理论源源不断地介绍到中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的贡献,而曾国藩的创始之举,功不可没。

曾国藩不仅仅是一位文治武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洞察世事的改革家,他倡导洋务、积极主张学习西学、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等等,这一系列创举为国家图强奋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学有所长,专精有突破

凡成就大事者,都注重办事方法,在学习方面,曾国藩打破了中国长久以来“抑专”的局面,提出了“专精”的口号,从而为中国学习西方文化开辟了一条通道。

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在学习西方科技方面,曾国藩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中国社会上却从此兴起了学习西方知识的风气,如开翻译局、送幼童出国留学,这些都是千古未有之举,这体现了曾国藩超人的远见卓识。不仅如此,他办事脚踏实地的风格,使得向西方学习的行动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这在当时并未彰显出多少功效,但在几十年后显示出了巨大的现实意义。曾国藩被称为“中国近代化之父”,实非过誉。他在探究发达的西方科技时,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追寻其中的文化精神,深刻挖掘其中的原因,这更显示出曾国藩高人一筹的智慧。

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妙绝,是因为他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集中精力,执著专注,喜欢专研,因此,才可以逐渐达到极致。他的这一看法在当时很是独到,可以说,他认识到了近代西方科学发展的根本规律。

与中国相比较,西方的学科划分较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世界上的各种学科进行了划分。他按照不同的门类,对不同的领域与对象进行了探求,并且研究了其中的规律,西方近代学科的划分基本上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的。对不同范围的学科进行归类与划分,这样有利于人们去发挥自己的专长,集中精力去专研,从而取得较大的成果。

曾国藩的认识与此大致相同,在担任京官时,曾国藩就认识到了术有专攻的道理。他把必须掌握的治国安邦大计的学问归为十四类,在他的《绵绵穆穆斋日记》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天下之大事宜考究者凡十四;曰官制,曰财用,曰盐政,曰漕务,曰钱法,曰冠礼,曰昏礼,曰丧礼,曰祭礼,曰兵制,曰兵法,曰刑律,曰地舆,曰河渠。皆以本朝为主而历溯前代之沿革本末,表之以仁义,归之于易简。前世所袭谈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至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虽然以上十四门学问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但却是当时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知识技能,涉及到政治、军事、水利、财政、运输、税收、法律、地理等各个方面。曾国藩“自我更之”与“自我创之”的精神,正与现代科学的创新精神如出一辙,这也体现出了曾国藩的远见卓识。

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发展与逐渐深入,曾国藩日益认识到科学分类的重要性。在咸丰十一年(1861)九月初四,他给曾纪泽的信中这样写道:“大抵有一种学问,即有一种分类之法;有一人嗜好,即有一人摘抄之法。”

曾国藩总结了学科分类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他对“专精”的认识并未局限在学科划分的表面上,他认为,研究的方法与精神更为重要,这也是他欣赏西方人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西方人“处心积虑,不臻绝诣不止”的精神是中国人所缺乏的,中国人若想学有所长,有所突破,就应该集中精力专研。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综合的“通才”有一些,但专精一术的专才很缺乏。传统的儒家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通才”教育,修身、治家、治国等几乎各个方面都要涉猎,这种教育力图培养一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个多年学习儒家文化的知识分子在入仕以后,就变成了治国理政的官员,而一个封建官员所要掌管的职务,包括了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社会福利、学校教育等几乎各个方面。因此,已经做官的儒家知识分子若想仕途通畅,就要了解社会中的各个层面。因此,当时社会流行“全才”,这种“全才”的要求导致了一个严重的结果,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抑专”的风气,于是,“专才”被埋没、被扼杀,受到歧视而失去生存的土壤,这就是封律时代缺乏专门人才的主要原因。没有专才而空有“通才”的社会若想朝着纵向发展,确实有些困难,这恰恰是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致命障碍。

认识到当时社会发展落后的根源所在,曾国藩极力推崇专精,这一方面,表现在他直接倡导学习西方科技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他的用人方式上。曾国藩用人也独具慧眼,他认为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从不求全责备,他的用人原则是扬长避短,尽量发挥个人专长,所以,他手下吸收了许多突出的专门人才,例如,近代科学家徐寿、华蘅芳、李善兰、邹汉勋等人。

同类推荐
  • 海明威

    海明威

    海明威的许多作品、许多主人公都给人以迷惑、怅然若失的印象,即使在那些现实性和倾向性很强的作品里,也涂上了浓重的迷惘色彩。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的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文体风格具有简洁性、含蓄性等特点,最受人称道。他的“冰山”理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以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起来翻阅《海明威》吧!
  • 元世祖忽必烈传

    元世祖忽必烈传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本书内容包括了有漠北降生的黄金后裔、草原上长大的勇武少年、得到成吉思汗的喜爱、人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笼络各方面的有用人才、在金莲川建立幕府、受命进攻云南大理、受命发兵攻打南宋、派遣郝经与南宋和谈、成功夺取蒙古汗位、着力培养蒙古大臣执政、平定济南李璮叛乱等内容。
  • 千古一相:管仲传

    千古一相:管仲传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智慧、有现实启迪意义的佳作。全书故事情节完整连贯,场景细节生动丰富,人物对话和独白口吻传神,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史专家陶文鹏作者对传主有着特别的喜爱与深入的了解,因而能以翔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民本思想等,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遗泽后世的风范,还原出一个生动真实的名相形象。
  •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李嘉诚:我一生的理念

    这本李嘉诚的传记,尚未问世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发出版界、财经界、网络世界的大震荡:各大出版机构重金预定,为获得版权展开激烈争夺;商业大佬争相试读,阅后一致强烈推荐、口碑传送;成千上万网友奔走相告,为一睹本书内容而绞尽脑汁、用尽办法……在这本书中,李嘉诚毫无隐瞒地、诚挚地透漏了他传奇而跌宕的一生,讲述自己从青年时代到成长为亚洲首富的全过程,包含人生转折点上每一个隐秘而关键的细节。
  •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架起代数与几何桥梁的人:笛卡尔的故事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通过介绍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发明家及工程技术专家和重大科学活动来反映人类五千年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反映科学家们在思想上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生活中相当宝贵的协作、友爱和宽容精神。青少年读者可以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超人智慧,吸取丰富的思想养料,从有关科学活动的故事中,密切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热门推荐
  • 谜仙记

    谜仙记

    封天不见仙,世间打破天...材成朽木仙成谜,刀破天穹道路明...
  • 三国之我要当霸主

    三国之我要当霸主

    金戈铁马的战场,挥斥方遒的智谋,武力无双的将帅对决,驰骋天下的争霸战,三国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也是我梦启航的时代。
  • 卢俊义传奇

    卢俊义传奇

    他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师父——周侗;他有一个武功盖世的师弟——林冲;他有一个声名狼藉的师弟——史文恭;他还有一个声振寰宇的小师弟——岳飞;他就是北宋末年武林第一人——‘玉麒麟’卢俊义。卢俊义上梁山之前,在江湖上也曾是个名动一时的人物,那是他的少年岁月,其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慢慢呈现……
  • 网恋77天

    网恋77天

    简介:该书是一本以QQ为题材的网恋校园的浪漫爱情故事。这里没有武侠里的刀光剑影;这里没有玄幻里的斗气魔法;这里没有历史里的驰骋山河;这里没有后宫里的尔虞我诈;这里没有悬疑里的扑朔迷离;这里也没有恐怖里的毛骨悚然……这里只有毫无营养的对白以及淡淡的故事结构筑成平淡无奇的小说。
  • 废材重生:众位美男碗里来

    废材重生:众位美男碗里来

    上一世她是废材无缘修仙,被迫入宫,却被一旨圣意送入黄泉。涅槃重来,她毫无仙资,却偶得宝物,踏足修仙。她阴狠毒辣,只在乎自己在乎的,无关正邪黑白!她手段极端,人若犯我灭其满门!
  • 竹梦令抄

    竹梦令抄

    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场梦。梦中人,梦里看看罢酸甜苦涩,听完潮起潮落。梦醒后从笔尖落拓成文,再由纸墨绘制成章。太乙长庚,杏雨槐烟,桃红柳绿,杜陵渭桥,金戈铁马。她的一生编织了许多的绮丽梦境。娟竹尝有梦,几梦令销魂。人生如梦,深深落幕,到底是梦如人生还是人生如梦!她是一个爱做梦的人——竹桑。如此爱古风的你,可想走进她的梦里?这是一个有梦的情节,这是一个多梦的季节。梦醒了,却不是终结,而是另一场梦的开始。卸下疲劳,放开枷锁,融入古风的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那旖旎梦境。如若可以,我宁长居此地此生不离不弃。
  • 凶案现场

    凶案现场

    一个个惊奇诡异的案子,一段段曲折离奇的故事。是巫术,是鬼怪,还是伪科学?生和死,善或恶,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案子或许终有破获的那,人心究竟如何洞察?
  • 快穿之公主殿下的偏执狂

    快穿之公主殿下的偏执狂

    白若溪就爱男主毛茸茸的头。“溪溪,不要离开我哦!”鲤鱼弟弟的忠告。“溪溪,你又去哪里了?”失明皇子拿着小刀问。…………一次次的相遇是缘,是彼此的救赎,也是两人的悸袢。
  • 揭开难解的重重谜团

    揭开难解的重重谜团

    本书紧紧围绕生活中人们身边的科学,以及青少年普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涵盖了物理、化学、植物、动物、人体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中,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拓宽知识面,增强科学意识。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嫡女狂妃

    嫡女狂妃

    她是来自现代的古武世家传人,身手卓然,心狠冷酷。一朝穿越,成为将军府的嫡出大小姐,地位超然却备受欺凌。再世为人,怎能任人揉圆捏扁,犯过她的人,都将一笔一笔讨回来。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子爷,腹黑狡诈,却偏偏只将她看在眼里。宫门似海,他想与她共揽万里山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