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134

第134章 王国维讲国学——词话戏曲(17)

戏文之名,出于宋元之间,其意盖指南戏。明人亦多用此语,意亦略同。惟《野获编》始云:“自北有《西厢》,南有《拜月》,杂剧变为戏文。以至《琵琶》遂演为四十余折,几倍杂剧。”则戏曲之长者,不问北剧、南戏,皆谓之戏文。意与明以后所谓传奇无异。而戏曲之长者,北少而南多,故亦恒指南戏。要之,意义之最少变化者,惟此一语耳。

至我国乐曲与外国之关系,亦可略言焉。三代之顷,庙中已列夷蛮之乐。汉张骞之使西域也,得《摩诃兜勒》之曲以归;至晋吕光平西域,得龟兹之乐,而变其声。魏太武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龟兹之乐,亦于后魏时人中国。至齐周二代,而胡乐更盛。《隋志》谓:“齐后主惟好胡戎乐,耽爱无已,于是繁手淫声,争新哀怨,故曹妙达、安未弱、安马驹之徒,至有封王开府者(曹妙达之祖曹婆罗门,受琵琶曲于龟兹商人,盖亦西域人也)。遂服簪缨而为伶人之事。后主亦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无厌,使胡儿阉官之辈,齐唱和之。”北周亦然。太祖辅魏之时,得高昌伎,教习以备飨宴之礼。及武帝大和六年,罗掖庭四夷乐,其后帝娉皇后于北狄,得其所获康国、龟兹等乐,更杂以高昌之旧,并于大司乐习焉,故齐周二代,并用胡乐。至隋初而太常雅乐,并用胡声,而龟兹之八十四调,遂由苏祗婆郑译而显。当时九部伎,除清乐、文康为江南旧乐外,余七部皆胡乐也。有唐仍之。其大曲、法曲大抵胡乐,而龟兹之八十四调,其中二十八调尤为盛行。宋教坊之十八调,亦唐二十八调之遗物。北曲之十二宫调,与南曲之十三宫调,又宋教坊十八调之遗物也。故南北曲之声,皆来自外国,而曲亦有自外国来者,其出于大曲、法曲等,自唐以前入中国者,且勿论,即以宋以后言之,则徽宗时蕃曲复盛行于世。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云:“徽宗政和初,有旨立赏钱五百千,若用鼓板改作北曲子,并著北服之类,并禁止支赏。其后民间不废鼓枝之戏,第改名太平鼓”云云。至“绍兴年间,有张五牛大夫听动鼓板,中有〔太平令〕,因撰为赚(见上)”。则北曲中之〔太平令〕,与南曲中之〔太平歌〕皆北曲子。又第四章所载南宋赚词,其结构似北曲,而曲名似南曲者,亦当自蕃曲出。而南北曲之赚,又自赚词出也。至宣和末,京师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异国朝〕〔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皆能歌之(见上)。今南北曲中尚有〔四国朝〕〔六国朝〕〔蛮牌令〕,此亦蕃曲,而于宜和时已入中原矣。至金人入主中国,而女真乐亦随之而入。《中原音韵》谓:“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人音声歌之。虽字有舛讹,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则北曲双调中之〔风流体〕等,实女真曲也。此外如北曲黄钟宫之〔者剌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中原之语,亦当为女真或蒙古之曲也。

以上就乐曲之方面论之。至于戏剧,则除《拨头》一戏,自西域人中国外,别无所闻。辽金之杂剧院本,与唐宋之杂剧结构全同。吾辈宁谓辽金之剧皆自宋往,而宋之杂剧,不自辽金来,较可信也。至元剧之结构,诚为创见,然创之者,实为汉人;而亦大用古剧之材料与古曲之形式,不能谓之自外国输入也。

至我国戏曲之译为外国文字也,为时颇早。如《赵氏孤儿》,则法人特赫尔特实译于千七百六十二年,至一千八百三十四年而裘利安又重译之。又英人大维斯之译《老生儿》在千八百十七年,其译《汉宫秋》在千八百二十九年。又裘利安所译,尚有《灰阑记》《连环计》《看钱奴》,均在千八百三四十年间。而拔残氏所译尤多,如《金钱记》《鸳鸯被》《赚蒯通》《合汗衫》《来生债》《薛仁贵》《铁拐李》《秋胡戏妻》《倩女离魂》《黄粱梦》《昊天塔》《忍字记》《窦娥冤》《货郎旦》,皆其所译也。此种译书,皆据《元曲选》,而《元曲选》百种中译成外国文者,已达三十种矣。

附录元戏曲家小传(今取有戏曲传于今者为之传)

一杂剧家

关汉卿,不知其为名或字也。号己斋叟,大都人。金末,以解元贡于乡,后为太医院尹,则亦未知其在金世欤?元世欤?元初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著。汉卿与之善,王尝以讥谑加之,汉卿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王忽坐逝,而鼻垂双涕尺余,人皆叹骇。汉卿来吊唁,询其由,或曰:“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曰:“此玉筋也。”汉卿曰:“我道你不识,不是玉筋,是嗓。”咸发一笑。或戏汉卿云:“你被王和卿轻侮半世,死后方还得一筹。”“凡六畜劳伤,则鼻中常流脓水,谓之嗓;又爱许人之过者,亦谓之嗓,故云尔。”(《录鬼簿》参《辍耕录》《鬼董跋》《尧山堂外纪》)

高文秀,东平人,府学生,早卒。(《录鬼簿》)

郑廷玉,彰德人。(同上)

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隩州人。后居真定,故又为真定人焉。祖元遗山为作墓表,所谓善人白公是也。父华,字文举,号寓斋,仕金贵显,为枢密院判官,《金史》有传。仁甫为寓斋仲子,于遗山为通家姓。甫七岁,遭壬辰之难,寓斋以事远适。明年春,京城变,遗山遂挈以北渡。自是不茹荤血,人问其故,曰:“俟见吾亲则如初。”尝罹疫,遗山昼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盖视亲子侄不啻过之。数年,寓斋北归,以诗谢遗山云:“顾我真成丧家狗,赖君曾护落巢儿。”居无何,父子卜筑于滹阳。律赋为专门之学,而太素有能声,为后进之翘楚。遗山每遇之,必问为学次第,尝赠之诗曰:“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未几,生长见闻,学问博览。然自幼经丧乱,仓皇失母,便有满目山川之叹。逮亡国,恒郁郁不乐,以故放浪形骸,期于适意。中统初,开府史公将以所业荐之于朝,再三逊谢,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也。至元一统后,徙家金陵,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示雅志,诗词篇翰,在在有之。后以子贵,赠嘉议大夫,掌礼仪院大卿。著有《天籁词》二卷。(《金史·白华传》《录鬼簿》《元遗山文集》,王博文、孙大雅《天籁集序》)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任江浙行省务官。(《录鬼簿》)

李文蔚,真定人,江州路瑞昌县尹。(同上)

李直夫,女真人,居德兴府,一称蒲察李五。(同上)

吴昌龄,西京人。(同上)

王实甫,大都人。(同上)

武汉臣,济南府人。(同上)

王仲文,大都人。(同上)

李寿卿,太原人,将仕郎除县丞。(同上)

尚仲贤,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同上)

石君宝,平阳人。(同上)

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校之。(同上)

纪君祥(一作天祥),大都人,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同上)

戴善甫,真定人,江浙行省务官。(同上)

李好古,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同上)

张国宾(一作国宝),大都人,即喜时营教坊句管。(同上)

石子章,大都人,与元遗山、李显卿同时。(《录鬼簿》《遗山集》《寓庵集》)

孟汉卿,亳州人。(《录鬼簿》)

李行道(一作行甫),绛州人。(同上)

王伯成,涿州人,有《天宝遗事》诸宫调行于世。(同上)

孙仲章,大都人,或云姓李。(同上)

岳伯川,济南人,或云镇江人。(同上)

康进之,棣州人,一云姓陈。(同上)

狄君厚,平阳人。(同上)

孔文卿,平阳人。(同上)

张寿卿,东平人,浙江省椽史。(同上)

李时中,大都人。(同上)

杨梓,字,海盐人。至元三十年二月,元师征爪哇,公以招谕爪哇等处宣慰司官,随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伊克穆苏,以五百余人,船十艘先往招谕之。大军继进,爪哇降,公引其宰相昔剌难答吒耶等五十余人来迎。后为安抚总使,官至嘉议大夫,杭州路总管。致仕卒,赠两浙都转运使,上轻车都尉,追封弘农郡侯,谥康惠。公节侠风流,善音律,与武林阿里海涯之子云石交善。云石翩翩公子,所制乐府散套,骏逸为当行之冠,即歌声高引,可彻云汉。而公独得其传。杂剧中有《豫让吞炭》《霍光鬼谏》《敬德不服老》,皆公自制,以寓祖父之意,特去其著作姓名耳。其后长公国材,少公次中,复与鲜于去矜交好。去矜亦乐府擅场,以故杨氏家僮千指,无不善南北歌调者,由是州人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云。(《元史,爪哇传》、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董穀《续澉水志》)

宫天挺,字大用,大名开州人。历学官,除钓台书院山长。为权豪所中,事获辨明,亦不见用,卒于常州。(《录鬼簿》)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病卒,火葬于西湖之灵芝寺。伶伦辈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同上)

范康,字子安,杭州人。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因王伯成有《李太白贬夜郎》,乃编《杜子美游曲江》,一下笔即新奇,盖天资卓异,人不可及也。(同上)

曾瑞,字瑞卿,大兴人。自北来南,喜江浙人才之多,羡钱唐景物之盛,因而家焉。神采卓异,衣冠整肃,优游于市井,洒然如神仙中人。志不屈物,故不愿仕,自号褐夫。江湖之达者,岁时馈送不绝,遂得以徜徉卒岁。善丹青,能隐语、小曲,有《诗酒余音》行于世。(同上)

乔吉(一作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美容仪,能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居杭州太乙宫前,有赵西湖〔梧叶儿〕百篇,名公为之序。江湖间四十年,欲刊行所作,竟无成事者。至正五年,病卒于家。尝谓作乐府亦有法,凤头、猪肚、豹尾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串,意思清新,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明李中麓辑其所作小令为《惺惺道人乐府》一卷,与《小山乐府》并刊焉。(《录鬼簿》参《辍耕录》)

秦简夫,初檀名都下,后居杭州。(《录鬼簿》)

萧德祥,号复斋,杭州人,以医为业。凡古文俱檃括为南曲,街市盛行。所作杂剧外,又有南曲戏文等。(同上)

朱凯,字士凯,所编《升平乐府》及《隐语》《包罗天地谜韵》,皆大梁钟嗣成为之序。(同上)

王晔,字日华,杭州人。能词章乐府,所制工巧。又尝作《优戏录》,杨铁崖为之序云:“侏儒奇伟之戏,出于古亡国之君。春秋之世,陵铄大诸侯,后代离析文义,至侮圣人之言为大剧,盖在诛绝之法。而太史公为滑戏者作传,取其谈言微中,则感世道者实深矣。钱唐王晔,集历代之优辞有关于世道者,自楚国优孟而下,至金人玳瑁头,凡若干条。太史公之旨,其有概于中者乎?予闻仲尼论谏之义有五,始曰谲谏,终日讽谏。且曰:吾从者讽乎?盖以讽之效,从容一言之中,而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者之所不及也。及观优之寓于讽者,如‘漆城瓦’‘衣雨税’之类,皆一言之微,有回天倒日之力,而勿烦乎牵据伏蒲之勃也。则优戏之伎,虽在诛绝,而优谏之功,岂可少乎?他如安金藏之刳肠,申渐高之饮酖,敬新磨之免戮疲令,杨花飞之易乱主于治,君子之论,且有谓台官不如伶官。至其锡教及于弥侯解愁,其死也,足以愧北面二君者,则忧世君子不能不三唶于此矣。故吾于晔之编为书如此,使览者不徒为轩渠一噱之助,则知晔之感,太史氏之感也欤!至正六年秋七月序。”(《录鬼簿》《东维子文集》)

二南戏家

施惠(一云姓沈),字君美,杭州人。居吴山城隍庙前,以坐贾为业。巨目美髯,好谈笑,诗酒之暇,惟以填词和曲为事。有《古今砌话》,编成一集,其好事也如此。(《录鬼簿》)

高明,字则诚,温州瑞安人(《玉山草堂雅集》《列朝诗集》皆云永嘉平阳人)。以《春秋》中至正乙酉第,授处州录事,后改调浙江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初方国珍叛,省臣以则诚温人,知海滨事,择以自从。后仍以江西福建官佐幕事,与幕府论事不合。国珍就抚,欲留置幕下,不从,即日解官,旅寓鄞栎社沈氏,以词曲自娱。明太祖闻其名,召之,以老病辞归,卒于宁海。则诚所交,皆当世名士,尝往来无锡顾阿瑛玉山草堂。阿瑛选其诗,人《草堂雅集》,称其长才硕学,为时名流。其为浙幕都事与归温州也,会稽杨维桢与东山赵访作序送之。尝有岳鄂王墓诗云:“莫向中州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内廷不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万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又尝作《乌宝传》(谓钞也),虽以文为戏,亦有裨于世教。其卒也,孙德肠以诗哭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真堪入史刊。”所著有《柔克斋集》。(《辍耕录》《玉山草堂雅集》《东维子文集》《留青日札》《列朝诗集》《静志居诗话》。)

徐,字仲由,淳安人。明洪武初,征秀才,至藩省辞归。尝谓吾诗文未足品藻,惟传奇词曲,不多让古人。有《叶儿乐府》〔满庭芳〕云:“乌纱裹头,清霜篱落,黄叶林邱。渊明彭泽辞官后,不事王侯。爱的是青山旧友,喜的是绿酒新,相拖逗,金樽在手,烂醉菊花秋。”比于张小山、马东篱亦未多逊。有《巢松集》。(《静志居诗话》)

附考:元代曲家,与同时人同姓名者不少。就见闻所及,则有三白贲,三刘时中,三赵天锡,二马致远,二赵良弼,二秦简夫,二张鸣善。《中州集》有白贲,汴人,自上世以来至其孙渊,俱以经术著名,此一白贲也。元遗山《善人白公墓表》次子贲(即仁甫仲父),则隩州人,此又一白贲也。曲家之白无咎,亦名贲,姚际恒《好古堂书画记》:“白贲,字无咎,大德间钱唐人”是也。《元史·世祖纪》:“以刘时中为宣慰使,安辑大理。”此一刘时中也。《遂昌杂录》又有刘时中,名致。曲家之刘时中则号逋斋,洪都人,官学士,《阳春白雪》所谓古洪刘时中者是也(此与《遂昌杂录》之刘时中时代略同,或系一人)。世祖武臣有赵天锡,冠氏人,《元史》有传。《遂昌杂录》谓今河南行省参事宛邱赵公,名颐字子期,其先府君宛邱公,讳祐字天锡,为江浙行省照磨,此又一赵天锡也。曲家之赵天锡,则汴梁人,官镇江府判者也。马致远,其一制曲者为大都人;一为金陵人,即马文璧(琬)之父,见张以宁《翠屏集》。赵良弼,一为世祖大臣,《元史》有传;一为东平人,即见于《录鬼簿》者也。秦简夫,一名略,陵川人,与元遗山同时;一为制曲者,即《录鬼簿》所谓:“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者也。”张鸣善,一名择,平阳人(或云湖南人),为江浙提学,谢病隐居吴江,见王逢《梧溪集》;一为扬州人,宣慰司令史,则制曲者也。元代曲家,名位既微,传记更阙,恐世或疑为一人,故附著焉。

同类推荐
  • 中华节俗

    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
  •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生肖文化:鼠咬天开

    本书研讨了生肖鼠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成都人

    成都人

    成都人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成都人的性格:有较强的封闭意识,容易自命不凡;又渴望了解外界,十分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渴望了解和沟通是人类的共性,在成都人关注外界的同时,外界也在关注着成都和成都人。于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林文询先生写了这本《成都人》,这本“印象派画家”写着“玩”的书,会带你感受成都人的闲适、成都人的自尊,成都人的夜生活……让你真切的体会到老谋子的那句话:“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书法与篆刻艺术(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本书是余秋雨“封笔”5年来出版的首部新书。在书中余秋雨一改以前学者身份,以老师的角色和十余名北大学子“课堂互动”来对话中国文化,并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进行了新型的解读。业内人士称,该书也开启了中国文坛“散文式”文化通史的先河。
热门推荐
  • 盗墓传奇之系统

    盗墓传奇之系统

    一个农村小伙,叶秋。叶秋毕业后一直一事无成,浑浑噩噩的。“哎!老天能给我来点刺激吗!”叶秋望着天喊到,叮!系统绑定中,绑定成功……“哇,这……这……”叶秋听着这奇怪的声音懵逼道……
  • 重生之大时代

    重生之大时代

    如果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会做些什么?追美眉,快意恩仇,还是成就一生不朽的伟业?感情遭遇背叛,事业被陷害锒铛入狱的林枫,因不甘心这辈子就这么完了,临死前签署了灵魂契约,换取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一次次游离于生与死的边缘,一次次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奇迹。尔虞我诈的官场、刀光剑影的商战、血雨腥风的厮杀……面对无处不在的敌人,面对柔情编织的温床,他凭借着内心的那份执着,开创出一个全新的大时代!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兵道之发如雪

    兵道之发如雪

    混乱大世,几位年轻人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突破桎梏,超越自我,奋力崛起的传奇故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重生之出人头地

    重生之出人头地

    即便是一块砖头,也要出人头地,不然它只能在黑暗的地下沉睡!
  • 李沐心传奇

    李沐心传奇

    李沐心,本是一个普通的人。可她的故事却决不似她名字一般普通。十八岁的时候她站在桥边,决绝地跃入湖中。没人知道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从湖中活过来的她,已经完全不同了。她是一个女子,她是这武林里的传奇。
  • 我把天道亲儿子养歪了

    我把天道亲儿子养歪了

    作为洇水天宗主的妹妹,凌曲在无意间窥到天道,发现整个宗门都将在二十年后妖界结界大开后被灭,为了改变炮灰的结局,凌曲把注意打到了天道的亲儿子苏袂身上。凌曲走上了帮苏袂拔苗助长的旅途,力求保住家园。可是这个发展趋势,怎么不太对呢?当男主表明心迹的时候。表面清冷的女主:“放肆,你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内心:嘤嘤嘤,玩脱了怎么办?ps,简介不正经,但是女主是个正经人pps,男主今生或是“前世”都只有女主(我看很多人比较会踩雷,所以备注一下,作者会圆回来的,大家放心QAQ,给大家磕头了,哐哐哐)存稿多多,每晚六点准时更新
  • 天下第一李存孝

    天下第一李存孝

    公元890年秋天,自认武功天下第一的王彦章为保持天下第一的荣誉,不得不与前来淤泥岛的、已经秒杀了近百名自称武功天下第一高手的李存孝一战,不料未出两个回合即被击败。然而,李存孝与王彦章惺惺相惜,都有建立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理想国”的共同理想。于是,李存孝与王彦章结拜为兄弟,并在淤泥岛谈文论武、教授十几天武功后离去。此后,王彦章隐居不出,待李存孝在太原被杀后才投靠梁王,一直做到开国将军。王彦章被杀后,为李存孝守墓的周侗看着李存孝爱着的女人刘翠青、和爱着李存孝的女人李翠青相继在墓前自杀,看着五代君主相继败亡,宋朝建立,感觉自己已经90岁了,生命已经老了。
  • 三国之弃子

    三国之弃子

    身为灵帝的长子,废后的哑巴儿子,后世青年如何在三国时代争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