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18

第18章 梁启超讲国学——读书指导(10)

现行《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毛传、郑康成笺、孔颖达疏,所谓古文家言也。毛序之万不可信,吾已极言之。惟毛传于训话颇简絮,可读也。郑笺什九申毛,时亦纠之,穿凿附会者不少,宜分别观。孔疏颇博洽而断制少。清儒新疏,有陈奂《诗毛氏传疏》最精审,专宗毛,虽郑亦不苟同也。次则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毛诗后笺》亦好。而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中关于毛诗各条皆极好。学者读此类书,宜专取其关于训话名物方面观之,其关于礼制者已当慎择,关于说《诗》意者切勿为其所囿。

宋儒注释书,朱熹《诗经集传》颇絜净,其教人脱离传笺直玩诗旨,颇可学,但亦多武断处。其对于训诂名物,远不逮清儒之精审。

通论《诗》旨之书,清魏源《诗古微》、崔述《读风偶识》,极有理解,可读。姚际恒《九经通论》中《诗经》之部当甚好,但我尚未见其书。

吾关于整理《诗经》之意见有二。其一,训话名物之部,清儒笺释,已什得八九,汇观参订,择善以从,泐成一极简明之新注,则读者于文义可以无阂。其二,诗旨之部,从《左传》所记当时士大夫之“赋诗断章”起,次《论语》、《孟子》、《礼记》及周秦诸子引《诗》所取义,下至《韩诗外传》、《新序》、《说苑》及《两汉书》各传中之引《诗》语止,博采其说分系本诗之下,以考见古人“以意逆志”、“告往知来”之法,俾诗学可以适用于人生。兹事为之并不难,惜吾有志焉而未之逮也。

(第七章)楚辞

《楚辞》之编纂及其篇目

《汉书·艺文志》无《楚辞》,惟载:“屈原赋二十五篇。”及王逸为《楚辞章句》,其《离骚篇》后序云:“屈原……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后世雄俊,莫不瞻慕,舒肆妙虑,缵述其词。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今臣复以所记所知稽之旧章,作十六卷章句……”据此,则《楚辞》似是刘向所编定。然今本第十六卷即刘向所作《九叹》,复有第十七卷为王逸所作《九思》,殆两人各以己作附骥耶?其各篇次第,今本与陆德明《经典释文》本亦有异同。《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七谏》、《九怀》、《九叹》、《九思》,各篇子目不录。

右各篇自《惜誓》以下,皆汉人所作。朱熹《楚辞辩证》云:“《七谏》、《九怀》、《九思》、《九叹》虽为骚体,然其词气平缓,意不深切,如无所疾痛而强为呻吟者。就其中《谏》、《叹》犹或粗有可观,两王则卑已甚矣,故虽幸附书尾而人莫之读。”故熹所作《楚辞集注》,将彼四家之三十四篇删去,而补以贾生之《吊屈文》及《鹏鸟赋》,其目如下:

卷一离骚经第一

卷二离骚九歌第二

卷三离骚天问第三

卷四离骚九章第四

卷五离骚远游第五离骚卜居第六离骚渔父第七

原注云:“以上离骚凡七题二十五篇,皆屈原作。今定为五卷。”

卷六续离骚九辩第八宋玉

卷七续离骚招魂第九宋玉续离骚大招第十景差

卷八续离骚惜誓第十一贾谊续离骚吊屈原第十二贾谊

续离骚鸟赋第十三贾谊续离骚哀时命第十四庄忌

洪兴祖《补注》本自《渔父》以上皆于篇名下各缀以“离骚”二字,而《离骚》篇题为“离骚经”,《九辩》以下则每篇篇名下缀以“楚辞”二字。朱熹因之而略加修正,故自《离骚》至《渔父》每篇皆冠以“离骚”二字,《九辩》以下则冠以“续离骚”三字。

今本篇次与《释文》本有异同。洪兴祖云:“《九章》第四,《九辩》第八。而王逸《九章》注云:‘皆解于《九辩》中。’知《释文》篇第,盖旧本也,后人始以作者次叙之耳。”朱熹云:“今按天圣十年陈说之序,以为:‘旧本篇第混并,首尾差互,如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然则今本说之所定也欤?”启超按:洪、朱所论甚当。欲知刘向、王逸原本,宜遵《释文》,今本非也。

右所举篇数、篇次等,虽甚琐末,然实为考证屈原作品之基本资料,故不惮详述之。

屈原赋二十五篇

《楚辞》中汉人作品,向不为人所重视,更无考证之必要。吾侪研究《楚辞》,实际上不过研究屈原而已。吾侪所亟欲知者,《汉书·艺文志》称“屈原赋二十五篇”,究竟今《楚辞》中某二十五篇为屈原所作耶?此问题颇复杂。旧说通以《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天问》一篇,《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以当二十五篇之数。其《九辩》、《招魂》则归诸宋玉。《大招》是否在二十五篇中,则存疑焉。吾窃疑非是。据所臆测,则刘向所集之二十五篇篇名当如左:

离骚一篇。

九辩一篇。

九歌十篇。

卜居一篇。

渔父一篇。

天问一篇。

招魂一篇。

远游一篇。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思美人、橘颂、悲回风、怀沙,各一篇。

右八篇今本更入以《惜往日》一篇,合题为《九章》。

吾此说颇奇特,今须加以说明者,一为《大招》是否屈原作之问题;二为《招魂》是否宋玉作之问题;三为《九辩》作者问题;四为《九歌》篇数问题;五为《九章》是否旧名及其中各篇有无伪品问题。今一一钩稽疏证如下:

一王逸《大招章句》云:“《大招》,屈原之所作也。或日景差,疑不能明也。”今按《大招》明为摹仿《招魂》之作,其辞靡弱不足观。篇中有“小腰秀颈若鲜卑只”语,鲜卑为东胡余种,经冒顿摧灭,别保鲜卑山因而得号者,其以此名通于中国,盖在东汉,非惟屈原不及知,即景差亦不及知。此篇决为汉人作无疑。故《释文》本列诸第十六,在全书之最末,则刘向编集时殆亦不认为先秦作品矣。故语屈原赋当先将此篇剔出。

二《招魂》,今本目录注指为宋玉作,《文选》亦同。然《史记·屈原列传》赞云:“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然则司马迁明认《招魂》为屈原作。此篇对于厌世主义与现世快乐主义两方皆极力描写而两皆拨弃,实全部《楚辞》中最酣肆最深刻之作。后人因篇名《招魂》,且中有“魂魄离散汝筮予之”语,遂谓必屈原死后后人悼吊之作,因嫁名宋玉,所谓痴人前说不得梦也,谓宜从《史记》以本篇还诸屈原。

三《九辩》向未有以加诸二十五篇中者。虽然,有一事颇难索解。《释文》本何故以此篇置诸第二——在《离骚》之后《九歌》之前?王逸释“九”字之义亦详见本篇下,而《九歌》、《九章》略焉,则此为王本原次甚明。夫第一篇及第三以下之二十余篇皆屈原作。而中间忽以非屈原作之一篇置第二,甚可异也。且全部《楚辞》除汉人诸作外,向来拟议为宋玉、景差等所作者只有《九辩》、《招魂》、《小招》三篇,《大招》决属汉拟,《招魂》决为屈作,如前文所辩证,殆成信谳,仅余此《九辩》一篇。(《九辩》原只一篇,故无子目。王逸本厘为十一篇;朱熹本厘为九篇,皆以意割裂耳。)以宋辞而虱屈集,益大可异也;且“启《九辩》与《九歌》”,语见《离骚》。或辩、歌同属古代韵文名称,屈并用之。故吾窃疑《九辩》实刘向所编屈赋中之一篇,虽无确证,不失为有讨论价值之一问题也。

四《九歌》十一篇,明载子目,更无问题。惟末篇《礼魂》仅有五句,(“盛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似不能独立成篇。窃疑此为前十篇之“乱辞”,每篇歌毕,皆殿以此五句。果尔,则《九歌》仅有十篇耳。

五今本《九章》凡九篇,有子目。惟其中《惜往日》一篇,文气拖沓靡弱,与他篇绝不类,疑属汉人拟作,或吊屈原之作耳。“九章”之名,似亦非旧。《哀郢》,《九章》之一也,史公以之与《离骚》、《天问》、《招魂》并举,认为独立的一篇。《怀沙》亦《九章》之一也,本传全录其文,称为“怀沙之赋”。是史公未尝谓此两篇为《九章》之一部分也。窃疑“九章”之名,全因摹袭《九辩》、《九歌》而起。或编集者见《惜诵》至《悲回凤》等散篇,体格大类相类,遂仿《辩》、《歌》例赋予以一总名;又见只有八篇,遂以晚出之《惜往日》足之为九。殊不知《辩》、《歌》之“九”字,皆别有取义,非指篇数。观《辩》、《歌》之篇皆非九,可知也。褒之《九怀》,向之《九叹》,逸之《九思》,篇皆取盈九数,适见其陋耳。故吾疑《九章》名非古。藉曰古有之,则篇数亦不嫌仅八,而《惜往日》一篇,必当在料拣之列也。

若吾所臆测不甚谬,则将旧说所谓二十五篇者删去《惜往日》,以《礼魂》分隶《东皇太一》等十篇之末,不别为篇,而补入《九辩》、《招魂》,恰符二十五之数。此二十五篇是否皆屈原作品,抑有战国末年无名氏之作而后人概归诸屈原,虽尚有研究之余地(近人胡适有此说),然而刘向、班固所谓二十五篇之屈原赋,殆即指此无可疑者。

屈原之行历及性格

《史记》有《屈原列传》,载原事迹颇详,举其大概则:

一,原为楚同姓贵族。

二,原事楚怀王,官左徒,曾大被信任。

三,原为同列上官大夫所排,遂被疏放。然犹尝任齐使。

四,怀王十六年(西纪前三一三),秦张仪谲诈怀王绝齐交,破合纵之局。原请杀张仪。

五,怀王三十年(前二九九),秦昭王诱怀王会武关,原谏不听。王遂被胁留,客死于秦。

六,顷襄王立(前二九八),原为令尹子兰所谮,王怒而迁放之。原遂自沉。

关于屈原身世之唯一的资料,只有此传,后此言原事者皆本之。故汉王逸谓:“原在怀王时被谗见疏作《离骚》……顷襄王迁原于江南,原复作《九歌》、《天问》、《远游》、《九章》、《卜居》、《渔父》等篇。”宋洪兴祖谓:“原被放在怀王十六年。至十八年复召用之,顷襄王立,复放。”

惟清王懋竑不信《史记》,谓原决无再召再放事,谓原决不及见顷襄王。其言曰:“《卜居》言‘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哀郢》言‘九年而不复’,‘壹反之无时’,则初无召用再放之事。”(《白田草堂存稿》卷三《书〈楚辞〉后》,下同。)又云:“谏怀王入秦者,据《楚世家》乃昭雎,非屈原也。夫原谏王不听而卒被留,以致客死,此忠臣之至痛,而原诸篇乃无一语以及之。至《惜往日》、《悲回风》临绝之音,愤懑伉激,略无所讳,而亦只反复于隐蔽障壅之害、孤臣放子之冤。其于国家,则但言其委衔勒,弃舟檝,将卒于乱亡,而不云祸殃之已至是也。是诱会被留,乃原所不及见,而顷襄王之立,则原之自沉久矣。”懋竑所辩尚多,皆从原作品本身立反证,极有价值。又传中令尹子兰等事,亦不足信。朱熹云:“《楚辞》以香草比君子,然以世乱俗衰,人多变节,遂深责椒、兰之不可恃,而揭车江离,亦以次书罪,初非以为实有是人而以椒、兰为名字者也。而史迁作《屈原传》乃有令尹子兰之说,班氏《古今人表》又有令尹子椒之名……王逸因之又讹以为司马子兰、大夫子椒……流误千载,无一人觉其非,甚可叹也。使其果然,则又当有子车、子离、子榝之俦,盖不知其几人矣。”(《楚辞辩证》卷上。)

右所论难,皆可谓读书得间。要之,《史记》所载古代史迹,本多采自传闻,鉴别非甚精审,况后人窜乱亦多;即以《屈原列传》论,篇中自相矛盾处且不少(王懋竑列举之),故吾侪良不宜轻信,更不宜牵合附会以曲为之说。大概屈原为楚贵族,生卒于西纪前四世纪之下半纪。曾一度与闻国政,未几被黜放,放后逾九年乃自杀。其足迹在今湖北、湖南两省,亦或尝至江西。此为屈原之基本的史迹,过此以往,阙疑可也。

司马光谓屈原“过于中庸,不可以训”,故所作《通鉴》,削原事不载。屈原性格诚为极端的,而与中国人好中庸之国民性最相反也,而其所以能成为千古独步之大文学家,亦即以此。彼以一身同时含有矛盾两极之思想:彼对于现社会,极端的恋爱,又极端的厌恶;彼有冰冷的头脑,能剖析哲理,又有滚热的感情,终日自煎自焚;彼绝不肯同化于恶社会,其力又不能化社会。故终其身与恶社会斗,最后力竭而自杀。彼两种矛盾性日日交战于胸中,结果所产烦闷至于为自身所不能担荷而自杀。彼之自杀实其个性最猛烈最纯洁之全部表现;非有此奇特之个性不能产此文学,亦惟以最后一死能使其人格与文学永不死也。吾尝有《屈原研究》一篇(见《学术讲演集》第三辑),关于此点,论列颇详尽,可参看。(彼文关于屈原史迹及作品之考证与斯篇稍有异同。)

《楚辞》注释书及其读法

《楚辞》多古字古言,非注释或不能悉解。汉武帝时,淮南王安已作《离骚章句》。东汉则班固、贾逵皆续有所释,然亦只限于《离骚》。及王逸乃为《楚辞章句》十六卷,遍释诸篇。宋则有洪兴祖为之《补注》,而朱熹别加删订为《楚辞集注》。今三本并存,其余释者尚多,不具举。(清戴震有《楚辞笺》,不审尚存否?若存必当有可观。)

王逸年辈在郑玄、高诱、韦昭前,所释训话名物多近正,最可贵。其释篇中之义则以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此在各篇中固偶有如此托兴者(《离骚》篇或更多),若每篇每段每句皆胶例而凿求之,则傎甚矣。人之情感万端,岂有舍“忠君爱国”外即无所用其情者?若全书如王注所解,则屈原成为一虚伪者或钝根者,而二十五篇悉变为方头巾家之政论,更何文学价值之足言!故王注虽有功本书,然关于此点,所失实非细也。后世作者往往不为文学而从事文学,而恒谬托高义于文学以外,皆由误读《楚辞》启之,而注家实不能不任其咎。

朱注对于此等曲说颇有芟汰,较为洁净。(《楚辞辩证》对于《九歌》诸篇所论云:“《东皇太一》旧说以为‘原意谓人尽心以事神,则神惠以福。今竭忠以事君,而君不见信。故为此以自伤’。《补注》又谓:‘此言人臣陈德义礼乐以事上,则上无忧患。’《云中君》旧说以为:‘事神已讫,复念怀王不明而太息忧劳。’《补注》又谓:‘以云神喻君德,而怀王不能,故心以为忧。’皆外增赘说以害全篇之大旨,曲生碎义以乱本文之正意。”又云:“《湘君》一篇,情意曲折,最为详尽。而为说者之谬为尤多,以致全然不见其语意之脉络次第,至其卒章犹以‘遗决捐袂’为求贤,而‘采杜若’为好贤之无已,皆无复有文理也。”又云:“佳人召予正指湘夫人而言,而五臣谓‘若有君命则亦将然’。《补注》以佳人为‘贤人同志者’,如此则此篇何以名为《湘夫人》乎?”读此可知旧注之穿凿可笑,而朱氏之特识为不可及也。)惜仍有所拘牵,芟涤未尽耳。(例如《九歌总序》下注云:“此卷诸篇皆以事神不答而不能忘其敬爱,比事君不合而不能忘其忠赤。”虽稍直捷,然终未能脱旧注桎梏。何如直云《九歌》皆祀神乐章,而屈原自抒其想象力及情感耶?)故吾以为治《楚辞》者,对于诸家之注,但取其名物训话而足,其敷陈作者之旨者,宜悉屏勿观也。

我国最古之文学作品,三百篇外,即数《楚辞》。三百篇为中原遗声,《楚辞》则南方新兴民族所创之新体。三百篇虽亦有激越语,而大端皆主于温柔敦厚;《楚辞》虽亦有含蓄语,而大端在将情感尽情发泄。三百篇为极质正的现实文学,楚辞则富于想象力之纯文学。此其大较也。其技术之应用亦不同道,而《楚辞》表情极回荡之致,体物尽描写之妙,则亦一进步也。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吾愿学者循吾说而广之,讽诵餍饫之既久,必能相说以解也。

(第八章)礼记大戴礼记附《尔雅》

《礼记》之名称及篇目存佚

《礼记》者,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战国、秦、汉间儒家言之一丛书,西汉中叶儒者戴德、戴圣所纂集传授也。今存者有东汉郑康成所注四十九篇,名曰《礼记》,实《小戴记》;有北周卢辩所注三十九篇,名曰《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本八十五篇,佚其四十六,存者仅此而已。

同类推荐
  • 豪放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豪放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豪放词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文化瑰宝,其视野广阔,气势恢宏,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尤其是写于时代巨变时期的作品,悲壮慷慨、豪气干云,让人从豪迈悲壮中体会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寻找人生真谛。《豪放词全鉴(典藏诵读版)》精选了历代优秀豪放词,对其进行了注释、翻译与赏析,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本书不仅是一本词集,更是一本激励情志、催人奋发、拓展胸怀的豪迈励志之书。原文诵读铿锵有力,欢迎聆听品鉴。
  • 世界文明史讲稿

    世界文明史讲稿

    本书以编、讲和目的形式展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韵律和节奏。书中的“编”从纵向的角度展示了文明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的进程;“讲”和“目”则从横向的角度提炼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文明要素,勾勒出人类文明机体的立体形象。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 执悟2

    执悟2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热门推荐
  • 非妳不娶

    非妳不娶

    自从遇见他之后,一切都乱了套了──月光下、花阶旁,十八岁的侬侬第一次见到耿绍怀。他贵族一般潇洒地出现,温柔的眼神锁定了她,笑得怡然自得,像是即使风狂雨骤,也有他挡着,就从那一刻起,她爱上了他!但两家世仇的身分,注定两人无缘的结局,身为项家的掌上明珠,她只能认命,一辈子将他当成心中最深最深的秘密……许是命运的安排,耿绍怀一直对她念念不忘!在事业上他呼风唤雨,足以和项家的继承人匹敌,然而虽拥有一切,却只有她,他想不得、更爱不得?!因为双方家人的阻扰,他被迫放弃爱情,但他怎能甘心?她可以躲他,只是他不会放手,对她,他势在必得,这一生,他已非她不娶!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侠之反派重生

    仙侠之反派重生

    曾经为反派的帝兮重生了,此生他为了追求大道极境,不求手段,斩了亲,绝了情,屠了她。本以为知晓未来的他必定会一帆风顺,可历史却一步一步的改变,前世今生,那些被掩藏的真相一点一点的展露,到头来,终是一场空。帝兮:“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重活一世,却也只是徒添烦恼,原来……是我错了。”
  • 在彼岸遇见你

    在彼岸遇见你

    她是日本第一暗杀家族的老幺,厌烦了苦闷的生活,于是她刺伤了她的妈妈逃离日本,来到了中国。在一所山野贵族学院里,她认识了冷酷的天宫连,温柔的韩西哲,优雅的泉野泽,阳光的南贤希。也同时得到了从小到大渴望的友情!!她很迟钝,完全没有察觉出连,泽和西哲对她的感情,后来又加上了一个沙亦晨。不服输,到后来跟她成为死党的冷默雪。温柔,典型淑女的诚南雪。性感,迷人的大姐大(绪苍)荫代冷傲孤僻,她的二哥绪苍译。活泼可爱,霸道野蛮的林翊环小朋友。对她崇拜的五体投地的cristina。《在彼岸遇见你》上演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鸿魔道

    天鸿魔道

    这是一部背景庞大,气势恢宏的奇幻修真小说,来自天鸿大陆的少年林风,为了使命,接受了家族的考验,这个故事,就是从他得到一件不起眼的魔神器残件开始……,修魔,修仙不过在于其心罢了。一个复仇的少年,一场交织的爱恨情仇,演绎着怎么样的惊心动魄,09年,小羽最新奇幻修真作品《天鸿魔道》敬请收藏!!!
  •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修罗女帝:冥王的宠儿

    为了复仇她认贼作父,深入虎穴却不曾想这却是敌人的计中计,为了不过是自己身上的传家宝,大战之夜只能落得个玉石俱焚。当猩红的的眼眸睁开,却借尸还魂穿越到了异世凯撒大陆的四大家族之首远近闻名的废物东皇羽身上,不料遭表姐暗害毁尽容貌抛尸荒野。废物?姐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丑女?王者归来,霸气侧漏不屑的说:“姐姐不是一般的人,姐的对象岂非是你这种一般般的人”。不是女主毒舌,只是该吐槽的时候就吐槽,根本就停不下来的节奏。“娘子,三生三世的轮回你还是回到我的身边来了,这次你别想再走”。“啥?娘子?不就是比我厉害一点吗?拽什么啊,还那么霸道,谁谁谁是你娘子了。”
  • 妖灵神冠

    妖灵神冠

    这是妖灵的世界,是训灵师的世界。前世的冒险王,距离世界树只有0.1毫米,最终断了气息。眼睛睁开的一刹那,沉睡十三年的主意识回归,辅助精灵旺财告知自己第一个达到S级技能的竟然是——妹控。妖灵的世界就用妖灵来解决,是带上无上的神冠,还是依旧坐在满是荆棘的王座上,将城告诉自己,我要成神!注意:1、本文NPC智商正常,不秀下限。2、世界不是主角一个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亮点。3、每一个开挂的主角背后,都有一个YY的作者,但作者想写的是一个世界。4、不虐主,时而会虐妹。5、新人跪求收藏关注……
  •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让我们的青春无悔

    在青春这条路上不要留下任何遗憾和后悔,因为,青春很短,但也很美好,所以,一起加油吧,让我们的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