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51

第51章 刘师培讲国学——经学教科书(4)

明末之时,言《易》学者,咸知辟陈、邵之图。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其弟宗炎复作《周易象辞》、《图书辨惑》,然不宗汉学,家法未明。惟胡渭《易图明辨》、李塨《周易传注》,舍数言理,无穿凿之失。毛奇龄述仲兄锡龄之言,作《仲氏易》,又作《推易始末》、《春秋占筮书》、《易小帖》三书,谓《易》占五义,牵合附会,务求词胜。惟东吴惠氏世传《易》学,自周惕作《易传》,其子士奇作《易说》,杂释卦爻,以象为主,专明汉例,但采掇未纯。士奇子栋作《周易述》,以虞注、郑注为主,兼采两汉《易》家之说,旁通曲证,然全书未竟,门人江藩继之作《周易述补》。栋又作《易汉学》、《易例》、《周易本义辨证》,咸宗汉学。江都焦循作《易章句》,其体例略仿虞注。又作《周易通释》,掇刺卦爻之文,以字类相属,通以六书九数之义。复作《易图略》、《易话》、《易广记》,发明大义,成一家言。武进张惠言治《易》亦宗虞、郑,作《周易虞氏义》、《郑氏义》,并作《周易易礼》、《虞氏消息》。姚佩中、刘逢禄、方申宗其义,佩中作《周易姚氏学》,逢禄作《易虞氏五述》,申作《易学五书》,咸以象数为主,或杂援谶纬,然家法不背汉儒。若钱澄之、(《田间易学》)李光地、(《周易通论》、《周易观彖》)苏宿、(《周易通义》)查慎行、(《周易玩辞集解》)之书,则崇宋黜汉,率多臆测之谈,远出惠、焦之下。此近儒之《周易》学也。

(第三十一节)近儒之学

自吴澄、梅攻伪古文,太原阎若璩作《古文尚书疏证》,灼见古文《孔传》之伪,惟体例未纯,不足当疏证之目。弟子宋鉴广其义,别作《尚书考辨》。其后,惠栋作《古文尚书考》,江声从栋受业,作《尚书集注音疏》,江南学者皆遵之。王鸣盛作《尚书后案》,孙星衍作《尚书古今文注疏》,咸崇今文黜伪孔,以马、郑传注为宗。段玉裁作《古文尚书传异》,亦详于考核。惟毛奇龄崇信伪古文,作《古文尚书冤词》。(朱鹤龄亦信伪古文)其后,庄存与诸人亦言伪《尚书》不可废。存与作《尚书既见》,以宣究微言。其甥刘逢禄亦作《书序述闻》,并作《尚书古今文集解》。及魏源作《书古微》,以马、郑之学出于杜林漆书,并疑杜林漆书为伪作,乃排黜马、郑,上溯西汉今文家言,虽武断穿凿,亦间有善言。龚自珍治《尚书》,亦作《太誓答问》,以今文《太誓》为伪书,常州学派多从之。若李光地《尚书解义》、张英《书经衷论》,据理臆测,至不足观。若夫释《尚书》天文者,有盛百二《尚书释天》,而胡渭《洪范正论》并辟灾异、五行之说。(虽不守汉儒家法,然辨惑之功则甚大。)释《尚书》地理者,有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而胡渭《禹贡锥指》辨证尤详。后起之儒,有朱鹤龄、(《禹贡长笺》)徐文靖、(《禹贡会笺》)焦循、(《禹贡郑注释》)程瑶田、(《禹贡三江考》)成蓉镜(《禹贡班义述》)诠释《禹贡》,咸有专书。此近儒之《尚书》学也。

(第三十二节)近儒之《诗》学

国初说《诗》之书,如钱澄之、(《田间诗学》)严虞惇、(《读诗质疑》)顾镇(《虞东学诗》)咸无家法。而毛奇龄作《毛诗写官记》、《诗札》,顾栋高作《毛诗类释》,亦多凿空之词。又吴江朱鹤龄作《诗通义》,杂采汉宋之说,博而不纯。陈启源与鹤龄同里,商榷《毛诗》作《毛诗稽古编》,虽未标汉学之帜,然考究制度名物,尚能明晰辨章。及李黼平作《毛诗细义》,戴震作《毛郑诗考证》、《诗经补注》,咸宗汉话。段玉裁受业戴震,复作《毛诗故训传》、《诗经小学》,以校订古经,然择言短促。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毛诗后笺》稍为精博。至陈奂受业段玉裁,作《毛诗义疏》,舍郑用毛,克集众说之大成。并作《毛诗说》、《毛诗音》及《郑氏笺考征》,以考《郑笺》之所本。(近儒治《郑笺》者,有江都梅植之拟作《郑笺疏》,未成。)至若惠周惕作《诗说》,庄存与作《毛诗说》,则别为一派,舍故训而究微言。(详于礼制)及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然择说至淆。龚自珍亦信魏说,非毛非郑,并斥序文。又丁晏作《诗考补注》(专采三家《诗》之说。),陈乔枞作《三家诗遗说》,并作《齐诗翼氏学疏证》,皆以三家为主,然单词碎义,弗克成一家之言。若夫包世荣作《毛诗礼征》,焦循作《毛诗草木虫鱼鸟兽释》,(姚炳作《诗释名解》,陈大章作《诗传名物集览》,黄中松作《诗疑辨证》,亦与焦同。)亦多资多识,博闻之用。此近儒之《诗经》学也。

(第三十三节)近儒之《春秋》学

顺、康之交,说《春秋》者,仍仿宋儒空言之例。如方苞、(《春秋通论》)俞汝言(《春秋平义》、《四传纠正》)之书是也。毛奇龄作《春秋传》,又作《春秋简书刊误》、《春秋属辞比事记》,以经文为纲,然穿凿无家法。惠士奇作《春秋说》,以典礼说《春秋》,其书亦杂糅“三传”。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博大精深,惜体例未严。治《左氏》者,自顾炎武作《杜解集正》,朱鹤龄《读左日钞》本之。而惠栋、(《左传补注》)沈彤、(《春秋左传小疏》)洪亮吉、(《左传话》)马宗梿、(《左传补注》)梁履绳(《左传补释》)咸纠正杜注,引申贾、服之绪言,以李贻德《贾服古注辑述》为最备。至先曾祖孟瞻公作《左传旧注正义》,始集众说之大成,是为《左氏》之学。治《公羊》者,以孔广森《公羊通义》为嚆矢,会通礼制,不墨守何氏之言。凌曙作《公羊礼说》、《公羊礼疏》、《公羊问答》,亦以《礼》为纲。(并注董子《繁露》)弟子陈立广其义,作《公羊正义》。(并疏《白虎通》)及庄存与作《春秋正辞》,宣究《公羊》大义,其甥刘逢禄复作《公羊何氏释例》、《何氏解诂笺》,并排斥《左传》、《谷梁》。而宋翔凤、魏源、龚自珍、王恺运咸以《公羊》义说群经,是为《公羊》之学。治《谷梁》者,有侯康、(《谷梁礼证》)柳兴恩、(《谷梁大义述》)许桂林、(《谷梁释例》)钟文烝(《谷梁补注》)咸非义疏。梅毓作《谷梁正义》,亦未成书。是为《谷梁》之学。若夫段玉裁校定古经,陈厚耀校正历谱,江永考究地舆,咸为有用之学。此近儒之《春秋》学也。

(第三十四节)近儒之《礼》学

近儒治“三礼”学者,始于徐乾学《读礼通考》。(仅“凶礼”一门)而万斯大、(作《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蔡德晋、(作《礼经礼传本义》及《通礼》)毛奇龄、(于“昏礼”、“丧礼”、“祭礼”、“庙制”、“学校”、“明堂”、“宗法”、“效禘”咸有著述)盛世佐(《仪礼集编》)咸治《礼经》,然糅杂无家法。安溪李氏亦深于“三礼”,(李光地作《周官笔记》,其弟光坡复作《三礼述注》,兄子某亦作《周礼训纂》。)方苞问业光地,殚心《礼》学,(于“三礼”皆有书)亦武断无伦绪。惟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分析章句,条理秩然。而吴廷华、(《仪礼章句》)金曰追、(《仪礼正讹》)沈彤、(《仪礼小疏》)褚寅亮(《仪礼管见》)亦宗汉诂治《仪礼》。及江永作《礼经纲目》,于“三礼”咸有撰著,(作《周礼疑义举要》、《礼记训义择言》、《释宫补》)戴震、(作《考工记图》)金榜(作《礼笺》)承其学。同学之士,有胡匡衷、(作《仪礼释宫》)程瑶田。(作《宗法小记》、《丧服足征录》、《释宫小记》、《考工创物小记》,兼通水地声律之学。)后有凌廷堪、胡培翚,以廷堪《礼经释例》为最精。任大椿、(作《释增》、《弁服释例》)阮元、(作《车制考》)孔广森(作《大戴礼补注》)咸从戴震问《礼》。张惠言与榜同学,作《仪礼图》,秦惠田《五礼通考》,(集“三礼”之大成)亦采江、戴之绪言。自胡培翚作《仪礼正义》,而朱彬作《礼记训纂》,孙诒让作《周礼正义》,“三礼”新疏咸出旧疏之上矣。后起之书,有黄以周《礼书通故》为最详备。若夫论《礼经》者,有惠士奇、(《礼说》)庄存与、(《周官说》)凌曙。(《礼论》)考名物制度者,有齐召南、沈彤、(《周官禄田考》)王鸣盛、(《周礼军赋说》)惠栋、(《明堂大道录》)金鹗。(《礼说》)疑“三礼”者,有方苞、(《疑周礼仪礼》)邵位西。(《疑仪礼》)此近儒之“三礼”学也。

(第三十五节)近儒之《论语》学附《孟子》、《学》、《庸》

国初之儒,治《论语》者,咸宗朱注,空言义理。及刘台拱、(作《论语骈枝》)方观旭、(作《论语偶记》)钱坫、(作《论语后录》)包慎言(作《论语温故录》)始宗汉注治《论语》。而刘宝楠《论语正义》以何晏《集解》为主,集众说之大成。后刘逢禄、(作《论语述何》)宋翔凤、(作《论语发微》)戴望(作《论语注》)咸以《公羊》述《论语》,别成一家言,而焦循《论语通释》析理尤精。江永《乡党图考》,亦究心名物制度。继起之书,有黄式三《论语后案》,力持汉宋之平,时有善言。

近儒治《孟子》者,亦空言性理,惟黄宗羲《孟子师说》为稍优。若焦循《孟子正义》折衷赵注,广博精深。而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解析义理,黜宋崇汉,亦近代之奇书也。

国初治《学》、《庸》者,亦从朱子定本。自毛奇龄、(作《大学证文》)李塨(《大学辨业》)始排斥朱注。而李光地治《大学》,亦主复古本,惟所作《中庸章段》仍空言义理。乾嘉以后,治汉学者,则反《学》、《庸》于《礼记》,而汪中《大学评议》尤为正本清源之论。若惠栋、(《易大义》)魏源(《易庸通义》)则以《周易》述《中庸》,宋翔凤、包慎言则以《公羊》述《中庸》,别为一派。

近儒虽多宗汉学,然以《学》、《庸》、《论》、《孟》为四书,仍多沿宋儒之号。毛奇龄作《四书改错》,排斥朱注不遗余力。而阎若璩《四书释地》、翟灏《四书考异》、凌曙《四书典故核》考证亦精,皆宗汉注而排斥宋注者也。

(第三十六节)近儒之《孝经》学附《尔雅》

近儒治《孝经》者,始于毛奇龄。奇龄作《孝经问》,排朱子、吴澄之说,然以空理相驳诘,颇乖著书之体。自阮福作《孝经义疏》定郑注为小同所著,而近人皮锡瑞复作《孝经郑注疏》,以伸郑注之义。若丁晏《孝经征文》,征引繁博,且力攻《孔传》为伪书。汪宗沂《孝经辑传》复攻郑注为不经,而姚际恒作《古今伪书考》,直列《孝经》于伪书,定为张禹同时人所作,殆疏于考证者也。

近儒治汉学者,咸治《尔雅》,以古训为宗。邵晋涵作《尔雅正义》,以郭注为主,守疏不破注之例。郝懿行复作《尔雅义疏》,虽亦宗郭注,然注有讹谬,则博采汉注,或以己说订正之。且正名辨物,咸即字音求字义,多得阮元之传。若减庸辑《尔雅》旧注,叶蕙心复作《尔雅古注斠》,皆旁采汉魏以前旧说,惟语鲜折衷。又近人胡元玉作《雅学考》,于雅学源流叙列颇详。《尔雅》以外,疏张揖《广雅》者,有王念孙。疏扬雄《方言》者,有戴震、钱侗,而杭世骏复作《续方言》,沈龄为之作疏。疏刘熙《释名》者,有江声、毕沉。释许慎《说文解字》者,有段玉裁、桂馥、王筠。(余书甚多)辑吕忱《字林》者,有任大椿,而大椿复辑《小学钩沈》。若夫吴玉搢作《别雅》,宋翔凤疏《小尔雅》,孙星衍辑《仓颉篇》,皆足补《尔雅》注疏之缺。此小学所由日盛也。

(第二章)易学

(第一节)《易经》总义

《汉书·艺文志》云:“《诗》、《礼》、《乐》、《春秋》五者,五常之道,而《易》为之原。”故《易经》之书为《六经》之首。今先举《易经》之大纲条例如下:

一、《易经》之名义。

《参同契》曰:“日月为易。”虞翻注云:“字从日下月。”

《说文》曰:“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乾凿度》云:“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案:此即《易经》所谓“援始”。其详见后课哲学条。)

二、《易经》之作用。

《系辞》曰:“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郑玄《周易注》云:“《易》道周普,无所不被。”)

又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又曰:“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又曰:“《易》弥纶天地之道。”

又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

三、《易经》之义旨。

《礼记·祭义》篇云:“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

《礼记·经解》篇云:“洁净精微,《易》教也。”

《春秋繁露》曰:“《易》明其知。”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

《史记》曰:“《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二字衍。故长于变。《易》以道化。”

《淮南子》云:“《易》之失鬼。”注云:“《易》以气定吉凶,故鬼。”

又云:“《易》之义,清明条达。”

郑玄《六艺论》曰:“《易》者阴阳之象,天地之所变化,政教之所从生。”

四、读《易》之法。

《系辞》云:“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褚澄曰:“盖无体不可以一体求,屡迁不可以一迁执。”

焦循曰:“学《易》者,必先知伏羲未作八卦前系何世界?伏羲作八卦重为六十四卦何以能治天下?神农、尧、舜、文王、周公、孔子何奉此卦画为万古修己治人之道?”

又曰:“《易经》一书,不外比例、引申《易》辞,俱是举一隅欲人三反。”

以上所言,皆《易经》一书之总纲也。治《易》者,当用褚氏、焦氏之法以求之,庶乎可以通《易》学矣。

(第二节)《易经》卦名

《易经》当伏羲时,仅有八卦。即《乾》?瘙椸、《坤》?瘙椺、《坎》?瘙椾、《离》?瘙禹、《艮》?瘙楁、《震》?瘙椻、《兑》?瘙楃、《巽》?瘙椼。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震为雷、兑为泽、巽为风。后圣有作,重为六十四卦。(孔颖达云:“王弼以重卦为伏羲作,或以为神农作。”案:《三国志》高贵乡公云:“后圣重之为六十四。”此语最审慎,今用之。)

重卦者,合八卦中之二卦为一卦,即《系辞》所谓“因而重之”也。故其卦六十有四:

乾?瘙棤(下乾上乾),与?瘙椾相合为讼?瘙棩,与?瘙楃相合为履?瘙棭,与?瘙椺相合为否?瘙棲,与?瘙禹相合为同人?瘙棳,与?瘙椻相合为无妄?瘙椄,与?瘙楁相合为遁?瘙椑,与?瘙椼相合为诟?瘙椝。

坤?瘙棥(下坤上坤),与?瘙椾相合为师?瘙棪,与?瘙椸相合为泰?瘙棯,与?瘙楁相合为谦?瘙棶,与?瘙楃相合为临?瘙棽,与?瘙椻相合为复?瘙椃,与?瘙禹相合为明夷?瘙椕,与?瘙椼相合为升?瘙椡。

坎?瘙椉(下坎上坎),与?瘙椻相合为屯?瘙棦,与?瘙椸相合为需?瘙棨,与?瘙椺相合为比?瘙棫,与?瘙椼相合为井?瘙椣,与?瘙楃相合为节?瘙棦,与?瘙禹相合为既济?瘙椶,与?瘙楁相合为蹇?瘙椘。

离?瘙椊(下离上离),与?瘙椸相合为大有?瘙棴,与?瘙椻相合为噬嗑?瘙棿,与?瘙椺相合为晋?瘙椔,与?瘙楃相合为睽?瘙椗,与?瘙椼相合为鼎?瘙椦,与?瘙楁相合为旅?瘙椬,与?瘙椾相合为未济?瘙椷。

艮?瘙椨(下艮上艮),与?瘙椾相合为蒙?瘙棧,与?瘙椼相合为蛊?瘙棻,与?瘙禹相合为贲?瘙椀,与?瘙椺相合为剥?瘙椂,与?瘙椸相合为大畜?瘙椆,与?瘙椻相合为颐?瘙椇,与?瘙楃相合为损?瘙椚。

震?瘙椧(下震上震),与?瘙椺相合为豫?瘙棷,与?瘙椼相合为恒?瘙椏,与?瘙椸相合为大壮?瘙椓,与?瘙椾相合为解?瘙椙,与?瘙楃相合为归妹?瘙椪,与?瘙禹相合为丰?瘙椫,与?瘙楁相合为小过?瘙椵。

兑?瘙椯(下兑上兑),与?瘙椻相合为随?瘙棸,与?瘙椼相合为大过?瘙椈,与?瘙楁相合为咸?瘙椌,与?瘙椸相合为夬?瘙検,与?瘙椺相合为萃?瘙椞,与?瘙椾相合为困?瘙椢,与?瘙禹相合为革?瘙椥。

巽?瘙椮(下巽上巽),与?瘙椸相合为小畜?瘙棬,与?瘙椺相合为观?瘙棾,与?瘙禹相合为家人?瘙椖,与?瘙椻相合为益?瘙椛,与?瘙楁相合为渐?瘙椩,与?瘙楃相合为中孚?瘙椳,与?瘙椾相合为涣?瘙椱。

六十四卦之次第,俱见于上、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六十四卦递生之故,俱见于《序卦传》,学者汇而观之可也。

(第三节)卦名释义

六十四卦,卦各有名。《文言》曰:“不易乎世,不成乎名。”名者,命也。名起于言,先有此义,乃锡此名,先有此物,乃有此象。《易经》卦各有名,夫乾、坤、坎、离,名也。健、顺、陷、丽,义也。惟先有健、顺、陷、丽之义,然后有乾、坤、坎、离之名。卦义在先,卦名在后。卦名者,以一字代表一卦之义者也。其取名之义有四:一曰言其德,二曰言其用,三曰言其象,四曰指其事。

言其德,如乾,健也,坤,顺也是。言其用,如咸,感也是。言其象,如屯,盈也,坎,陷也是。指其事,如《讼》卦、《师》卦是。

《易经》、《彖传》、《象传》、《系辞》、《序卦》、《说卦》、《杂卦》,有以一字释卦名者,有以一义释卦名者,大抵不外此四端。惟训释之法,有以本字训本字者,有以有偏旁之字训无偏旁之字者,有以双声叠韵之字训本字者,有以同义之字训本字者,亦分为四类:

以本字训本字者。此由字包数音,音包数义,或以虚义释实义,或以此音推彼音,如蒙者,蒙也,剥者,剥也是。

以有偏旁之字释无偏旁之字者。由于字义起于右旁之声,故右旁为声之字。一字有数多之义,后人昌造合体之字,故以合体之字释独体之义。如咸,感也,夬,决也是。

以双声叠韵之字训本字者。由于上古之时,一字一义,因语言不同分为数字。故音近之字义即相同。如乾,健也,坤,顺也是。

以同义之字训本字者。由于一字各有界说,各有义象,故一字必有所该之义。如震,动也,艮,止也是。

今将《彖传》、《象传》、《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训释卦名之说,分列如下:

同类推荐
  • 年画

    年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

    《全景天津》是天津电视台于2008年拍摄的以空中视角俯瞰天津的航拍纪录片,并荣获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2009年度全国城市形象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是天津电视台的天津航拍系列题材纪录片之一。
  • 塞上古史钩沉

    塞上古史钩沉

    本书为描述宁夏历史的一部著作,全书分:神奇香山、枸杞种植考略、枸杞饮食史话、宁夏丝绸之路新考、周穆王西游宁夏考证、成吉思汗病殂海原天都寨行宫考证、成吉思汗陵寝建寻踪等章节。
  •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古代军事思想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大众语典谜语(1)

    大众语典谜语(1)

    《大众语典谜语》,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谜语熟读类工具书。
热门推荐
  • 异血狂徒

    异血狂徒

    当城市出现吸血狂魔,平静的海面暗流涌动。世界大变,秩序开始崩塌,所有的一切终将毁灭。危机时刻,叶幽现身,以超强体魄,重建秩序规则。小人物也有大情怀,拯救世界的任务,就交给我叶幽了。“什么?有吃人狂魔。”“不要担心,兄弟们,棺材抬起来!”
  • 陪源到老终分离

    陪源到老终分离

    我们会一直到老吗?我和爱你!我们会幸福的。王源,别离开我。我们就这样错过了?
  • 断念谜章

    断念谜章

    50年前的联合西征为大陆带来了许久的和平,但来自邪恶与仇恨的种子早已在维系已久的繁荣中播撒。
  • 我听见雨的韵律

    我听见雨的韵律

    都说高中是读书时期最辛苦的三年,雨潇潇努力了三年,只为能够配得上季韵胜。而他,自认为有颜值,有学识,自认为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他对一切都看似那样公平,而对她却又是那么模棱两可。“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孰不羡慕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却忘了南渡给他带来的伤害。雨潇潇,最终还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血蛮王

    铁血蛮王

    一个凶兽横行的世界,一个仙魔并立的时代,一切、因一野蛮人的崛起而改变。当数千年前的神魔记忆觉醒,他是否还会屠戮众生、霍乱大地?
  • 木自成双

    木自成双

    这,终究只是属于一个女人的故事,男人只是成长路上的风景:她女生男相,随遇而安擅长接受现实;他眉清目秀,温吞如玉却擅长纠结。两人成婚却相互并不纠缠,他心有他人又如何?她亦得到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和一方碧水蓝天!本来注定各安天涯的两份爱,可是日子久了,她的心里有了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注定别离的相遇

    注定别离的相遇

    不是所有有情人都终成眷属。我就是例子。不过想了想,或许我们还不算有情人。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很久很久。
  • 大明之军权天下

    大明之军权天下

    蔡东藩:世尝谓明清外交,向无善策,夫外交岂真无策者?误在相庸将驽,与所使之不得其人耳。现代混小子杜文悍穿越平行世界,到达天启元年,且看他如何镇抚辽东,剿灭闯王,力挽华夏危局。五千年华夏遍地埋忠骨,千万里河山巍峨姓炎黄。(主角不会造枪,不会造炮,不会玩火药,是个只会莽的沙雕) 六师何日不张皇,一旅能来捍朔方。 馘折四千雄虎贲,风传草木尽鹰扬。 尹守衡《挽陈翼所总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