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58

第58章 胡朴安讲国学——文字学ABC(1)

胡朴安(1878—1947)

近代著名学者。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省泾县人。他从事汉语文字和训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达数十年,曾先后任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高校。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出任《民国日报》社社长、交通部秘书、福建省图书馆馆长、上海通志馆馆长等职。一生著作宏富,著有《文字学ABC》、《中国文字学史》、《中国训诂学史》、《中国学术史》,编有《俗语典》、《中华全国风俗志》等。

《文字学ABC》一书是一本文字学通俗读物,是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字的起源讲到文字的变迁、废弃和增加,对甲骨文、古文、篆文、隶书等都有相当的说明。中篇说明六书的次第及功用,并分别用实例阐明各自的内容。下篇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本书简明扼要、浅显易懂,是研究文字学的入门基础参考书。其中显示了作者博而能约的能力。

文字学ABC

我这一本《文字学》,上编是在持志大学讲授过一次,现在加了一遍修改。大概从文字的原起,说到文字的变迁。虽不见得十二分详细,而甲文古文篆文隶书等,几个重要的问题,皆有相当的说明。中篇是在国民大学讲授过二次,又在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各讲授过一次,又加了一遍修改;在持志大学讲授过一次,现在又加了一遍修改。大概关于六书的条例,皆有浅显的说明。下编是研究文字学的书目。大概将目睹的书,略记其内容与版本,并稍加批评,便研究文字学的人有一个门径。

我这本《文字学》,并无新奇可喜的议论,但自信可为研究文字者入门的书。

民国十八年二月五日泾县胡朴安记

上编文字源流

(第一章)文字通论

一文字原始

文字是替代言语的符号,因文字的创造,是由言语而来;但是未创造文字以前,替代言语的符号,已有画卦和结绳两种。

许叔重叙《说文解字》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可见未创造文字以前,已有画卦、结绳的符号了。据许叔重的这一段话看来,大概庖牺时是画卦;神农时是结绳;黄帝时初造文字。这种考证,根据《易经·系辞》的,是比较可信。

但是黄帝的史官仓颉,虽能创造文字;而同时造文字的人,必不止仓颉一个。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可见黄帝时作书契者,已经有沮诵、仓颉两个人了。其实文字在未整理以前,是极混杂的;创制的,决不是一两个所谓圣人。由简而繁,由分歧而统一,实是自然的趋势,不过溯原其始,大概在于黄帝时代罢了。

二文字称谓

怎么叫做“文”?《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易经·系辞》:“物相杂故曰‘文’。”都是交错的意义。因物不交道,必不能成文,文之形为,即是交错的形象。“文”的定义,便是许叔重所讲的“依类象形谓之‘文’”,也即郑渔仲所讲的“独体为‘文’”。

怎么叫做“字”?《说文》:“‘字’乳也,从子在宀下。”“字”本乳字的解说;引申为抚字的解说;也引申为文字的解说。所以引申为文字的解说的缘故,便是合二文三文以至多数文而成一字,由孳乳而浸多的意义。“字”的定义,即是许叔重所讲的“形声相益谓之‘字’”,也即是郑仲渔所讲的“合体为‘字’”。

“文”“字”的名称,很不统一,古时文字统称为“名”,如《仪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或统称为“文”,如《礼记·中庸》:“书同‘文’。”汉时称“字”,或“文字”并称,或亦单称“文”,观《说文解字》一书可知。自《字林》名书以后,“字”便成为专称了。

三文字功用

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着智识而进步。文字的功用,大概可分为三种:

(甲)记录事物:古代的事物,能够见于今;今日的事物,能够垂于后;这便是历史的萌芽。

(乙)抒写情感:由喜怒哀乐的情感,发为笑号悲欢的声音;本自然的声音,成为有意识的声音,叫做语言;本语言的声音,成为有形迹的符号,叫做文字;有文字以记录情感,然后人与人的感情始通;这便是文艺的萌芽。

(丙)记述思想:由过去的观念,而产生未来的思想;由经验产生归纳、演绎、类推的思想;将这种思想,用文字记述,便是一切学术的萌芽。

这三点功用上看来,文字的发明,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

四形音义的变迁

文字是合形、音、义三个要素组成的;我们识字是从形辨音,从音析义;古人制字却是从音定义,从义定形,现在分别叙述它的变迁于下:

(甲)形:形的变迁,计有两种:(一)普通的:例如从古文变为篆文;从篆文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草书和真书;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二)特别的:又可分为两类:(子)古时没有,后人逐渐增加的:此种增加的文字,学者都以为俗字;其实是文字发达自然的变迁。例如古时“夫”“容”二字,现在写做“芙”“蓉”;古时“昆”“仑”二字,现在写做“崑”。这“芙”“蓉”“崑”四字,实在不可叫做俗字;只因古时字少,往往假借用字;到后来当然加“艸”加“山”,以为分别。此种增加,不仅后起的文字如是;颂敦上的“禄”字,父辛爵上的“福”字,都是无示旁,作“录”作“畐”,这便是前例。(丑)古时所用,后人已废弃的:例如用“深”字替代;字废弃了,连“深”字的意义也废弃了。用“率”字替代;字废弃了,连“率”字的意义也废弃了。这种因假借而废弃的文字,极多,此处不必多讲。总括起来,这(一)(二)两种关于文字形的变迁,大可以供我们研究。

(乙)音:音的变迁,大概可分五个时期:(一)三代;(二)汉、魏、六朝;(三)隋、唐、宋;(四)元、明、清;(五)现代。再概括去分,隋唐以前叫做古音;隋唐以后,叫做今音。换句话讲:没有韵书以前叫做古音;有了韵书以后叫做今音。《切韵》一书,是隋朝陆法言编的,即今日《广韵》蓝本,所以古今音的分界,以隋唐为界。

普通人每言读书用古音,说话用今音;其实适相反对,例如“庚”字我乡读书作“根”,说话作“冈”。“蚊”字读书作“文”,说话作“门”。“冈”“门”是古音;“根”“文”是今音。这是因读书照韵书;说话却沿着古音,没有变更。大概南方的言语,没有变更的尚多;所以我们要研究文字的音,不仅根据历代的韵书;研究现代的言语,是最重要的。

(丙)义:义的变迁,也有两种:(一)历史的:例如六经字义、周秦诸子字义、汉人话经字义、宋人话经字义、元人词曲小说字义。(二)本身的:便是中国文字假借的作用。中国文字,很少一个字一个意义的。多的一个字,有十几个意义;少的一个字,也有两三个意义。有用本义的;有用借义的;有用展转相借的;有用沿古误用的;我们研究文字的义,关于本有其字而假借的,当知本字与借字的分别。关于本无其字而假借的,当知借义为本义的引申。至于沿古误用的,也应该寻出致误的原因。这是我们研究文字义的方法,最当注意的。

(第二章)字音的原起

一自然的音

没有文字,先有言语;没有言语,先有声韵。一切声韵,都是由喉而发,也是由喉而收,本极简单。声的进步,由深喉到浅喉,(即牙声)到舌、到齿、到唇,声的变化便多了;又有发声、送气、收声的分别;又有清声、浊声的分别;声的变化更多了。由声而收,只有一韵,转而为平、上、去、入,韵的变化便多了;又有开口,合口、齐齿、撮口,韵的变化更多了。由简单的声音,变为复杂的声音——言语;由复杂的声韵,变为有形迹的文字。现在文字复杂的声韵,都是由言语复杂的声音而来;言语复杂的声韵,都是由自然简单的声韵而来。

试用小孩证明:小孩初生,只有哭声,哭声是最自然最简单的;其声纯由喉发。《说文》:“喤”小儿哭声,“呱”小儿啼声:“喤”是深喉声,匣母;“呱”是浅喉声,见母。由哭到笑,笑也是喉声,《说文》:“咳”小儿笑也;“咳”是深喉声,匣母。由喉声经唇的作用,便有爸爸妈妈一类的称呼;由喉声调于舌,便有哥哥弟弟一类的称呼。(哥本浅喉声,见母,调于舌如多,为舌头声,端母。弟本舌头声,定母,今人有读作舌上声,乃读音的流变。)这些字音,完全是自然的。《说文解字》中关于自然音的字极多,大概都是呼吸、呕吐、哭笑、歌咏和表现惊、惧、愁、怒一类的字,现在略记数例于下:

“哑”笑也:从口,亚声,於革切。——属于笑的。

“喷”吒也:从口,贲声,普魂切。——属于怒的。

“吁”惊也:从口,于声,况于切。——属于惊的。

“哓”惧声也:从口,尧声,许幺切。——属于惧的。

“嘅”叹也:从口,既声,苦盖切。——属于叹的。

“譥”痛呼也:从言,敫声,古吊切。——属于呼号的。

“嘑”号也:从口,虖声,荒乌切。——属于呼号的。

食辛也:从口,乐声,火沃切。——属于饮食的。

口满食:从口,声,丁滑切。——属于饮食的。

“讴”齐歌也:从言,区声,乌侯切。——属于歌咏的。

“詠”歌也:从言,永声,为命切。——属于歌咏的。

“呼”外息也:从口,乎声,荒乌切。——属于呼吸的。

“吸”内息也:从口,及声,许及切。——属于呼吸的。

“欧”吐也:从欠,区声,乌后切。——属于吐呕的。

“吐”写也:从口,土声,他土切。——属于吐呕的。

以上所举,都是人类生理上或心理上自然的一种声韵表见;由这种自然的音,变为言语的音;再变为文字的音;所以自然的音,为字音最初的原起。

二效物的音

言语的声韵,除自然的外,便是模仿物的声音,替物起名字。安吉张行孚说:“古人造字之始,既以字形象物之形;即以字音象物之声。”这两句话,很可以表明古人造字命名的原则。现在略记数例于下:

“马”怒也;武也:象马毛尾四足之形,莫下切。——属于动物的名词。

“乌”孝乌也:象形,哀都切。——属于动物的名词。

“木”冒也:冒地而生,从中,下象其根,莫卜切。——属于植物的名词。

“金”五色金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声,居音切。——属于矿物的名词。

“鐘”乐也:从金,童声,职容切。——属于人造器具的名词。

“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莫牟切。——属于动物的动词。

“喔”鸡声也:从口,屋声,於角切。——属于动物的疏状词。

艸本盛然:象形,八声,普活切。——属于植物的形容词。

“硠”石声:从石,良声,鲁当切。——属于矿物的疏状词。

“彭”鼓声也:从壴,从彡,薄庚切。——属于器具的疏状词。

上面所举的,都是模仿物音的字音;模仿物音的条例,大概有三项:(甲)模仿物音的音:如上面所举便是。(乙)模仿物形的音:例如“日”实也:日形圆实,即呼为“日”;“日”“实”音同。又如“川”穿也:象水流毋穿,即呼为“川”;“川”“穿”音同。(丙)模仿物义的音:例如“葬”臧也:言臧尸于艸中,即呼为“葬”;“葬”“臧”音同。“户”护也:户为保护室家,即呼为“户”;“户”“护”音同。据此,可见古人制字音,都是有根据的;同义的字,往往同音,便是这个缘故。

(第三章)字义的原起

一义起于音

文字既是替代言语,字义的原起,当然与声韵有关系;所以古时用字,只用右旁的音,不必有左旁的形。例如《诗经·兔置》:“公侯干城。”“干”即是“扞”字。《芄兰》:“能不我甲。”“甲”即是“狎”字。又如《说文解字》“臤”下说:“古文以为‘贤’字。”“丂”下说:“古文以为‘巧’字。”后来智识进步,才加右旁的形,以为分别;“扞”从手,干声;“狎”从犬,甲声;“賢”从貝,臤声;“巧”从工,丂声;虽形有区别,而义的由来,仍然与音有关。例如“仲”“衷”“忠”三字,都从“中”得声,都有“中”的意义。四字,都从得声,都有的意义。其尤为明白易见的,“禷”下云:“以事类祭天神;从示,类声。”“类”即是义。“祀”下说:“祭无已也:从示,已声。”“已”即是义。可见凡字声之所在,即是义之所在;无论什么字,但举右旁的声,不必再举左旁的形;懂声韵的人,可以因声以知义;因声是义的根本。现在略举数例于下:

凡字从“仑”得声的,都有条理分析的意义。

凡字从“尧”得声的,都有崇高长大的意义。

凡字从“小”得声的,都有微杪细小的意义。

凡字从“音”得声的,都有深暗幽邃的意义。

凡字从“凶”得声的,都有凶恶勇猛的意义。

凡字从“冘”得声的,都有深沉阴险的意义。

凡字从“齐”得声的,都有均平整齐的意义。

凡字从“勹”得声的,都有包括满实的意义。

凡字从“句”得声的,都有屈曲句折的意义。

现在再将“仑”字一条的例,举在下面,其余从略。

“侖”《说文》:“思也;从亼册、会意;册犹典也。”亼思在册上,便是思想有条理分析的意义。

“论”《论语集解》:“理也;次也。”这是言语有条理分析的。

“伦”《孟子》:“察于人伦。”注:“序也。”这是人事有条理分析的。

《尔雅·释木》:“无疵。”这是木有条理分析的。

“沦”《说文》:“小波为沦。”《诗经·伐檀》:“河水清且沦猗。”传:“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这是水有条理分析的。

“抡”《说文》:“择也。”《广雅》:“抡贯也。”贯是有次序的意思;这也是人事有条理分析的。

“纶”《说文》:“青丝绶也。”这是丝有条理分析的。

“轮”《说文》:“车轮也:有辐曰轮;无辐曰辁。”辐的排列有次序的叫做轮;这是车有条理分析的。

在这“仑”字一条看来,我们便可明白音和义的关系了。

再从上面所举的各例看起来,可以证明文字的原始,是用声区别,不是用形区别。因古时字少,不能每一件事物都有文字,便将同声韵的字,引申借用;后来虽然加了偏旁,用形为义的标准,但是声韵与意义的关系,仍旧可以推寻得出来。

二义起于形

文化日渐发达,事物日渐繁多,仅用声韵,不能够区别;因此将右旁的声,再加左旁的形;进一步将形的区别,来代替声的区别。例如上节所举的“仲”、“衷”、“忠”三字,虽都有中的意义,但是“仲”是“人”的中;“衷”是“衣”的中;“忠”是“心”的中;可见声虽是义的纲领,而形却是义的区别,倘使没有标出形,便不能明了“中”是什么中了。古人讲义起于形的很多,现在姑且举一则在下面为例:

沈括《梦溪笔谈》:“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亦在左;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这一段话,虽说声为义的纲领,但是我们在这一段话里,也可以看出形与义的关系。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倘使都用声去包括,那末声同义异的文字,便要失去代替言语的价值;所以必须要用形来区别。加了左旁的形,凡言语上不容易区别的,文字上都可以区别了。现在举一条在下面为例:

“果”《说文》:“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从果得声的字十三,而义都是系于左边的形。

“裸”《说文》:“灌祭也;从示,果声。”义系于左旁的“示”形。

“踝”《说文》:“足踝也;从足,果声。”足左右隆然圆起的,叫做“踝”;义系于左旁的“足”形。

“課”《说文》:“试也;从言,果声。”义系于右旁的“言”形。

“髁”《说文》:“髀骨也;从骨,果声。”义系于左旁的“骨”形。

《说文》:“研治也;从支,果声。”《广雅》:“椎也;击也。”义系于右旁的“攴”形。

《说文》:“齐谓多为;从多,果声。”义系左旁的“多”形。

“稞”《说文》:“谷之善者;从禾,果声,一曰无皮谷。”义系于左旁的“禾”形。

“窠”《说文》:“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从穴,果声。”义系于左旁的“穴”形。

“裹”《说文》:“缠也;从衣,果声。”义系于左旁的“衣”形。

“颗”《说文》:“小头也;从页,果声。”义系于左旁的“页”形。

“淉”《说文》:“淉水也;从水,果声。”义系于左旁的“水”形。

《说文》:“鳢也;从水,果声。”义系于左旁的“鱼”形。

“婐”《说文》:“婐也;一日女侍为果,从女,果声。”义系于左旁的“女”形。

[附注]所谓左旁的形,不必形尽在左旁;“左旁为形”是文字学上的名词。

上面所举十三字,倘使只有右旁的声,没有左旁的形,则意义便不能明了;加了左旁的形,便可以和同声异义的字区别,许慎用左旁立部首,便是这个意思。

(第四章)字形的原起

一画卦的形

同类推荐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今日美国

    今日美国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的随笔集。内容包括近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变迁以及华裔移民生活的变迁,对奥巴马就职将要给美国带来的变革也做了描述。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汉学研究新视野

    汉学研究新视野

    著名汉学家顾彬教授以丰富的外文资料、融贯中西的学识,对近年来德语、英语世界所出版的汉学新书中所涉及的新译本、新材料、新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其中绝大多数的材料都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他也对中西文化在文、史、哲等领域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材料新颖别致,分析鞭辟入里,是了解西方汉学界学术前沿的最佳捷径。
  • 《菜根谭》译解

    《菜根谭》译解

    本书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中蕴涵了大量人生处世哲学,具有很大的启迪和教益。
热门推荐
  • 回忆是暖的

    回忆是暖的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拥有很平凡的一生,她与别人相比并不独特,但我爱她,想她,敬她
  • 抗战韩疯子

    抗战韩疯子

    (另有同开新书《摆个地摊成了仙》,轻松愉快的轻小说,大家可以一看。)(书友交流群扣扣1002680891欢迎加群)李云龙虎躯一震,“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给老子拉上来”。亮剑大小战役胜利的背后,一个小战士的穿插和贡献不为世人所知,当其所有事迹一一呈现,这是一场不为名利的激情岁月,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年头……故事,要从魂穿者韩烽的身上讲起……
  • 我的男友三观欠奉

    我的男友三观欠奉

    她假意“虐娃”被真虐,他从未碰女人,竟成娃“亲爹”?故事狗血,有气儿没地儿撒的主子们,直管抡圆了棒子砸过来!
  • 魔灵

    魔灵

    一代传奇特种兵,意外穿越到了修真世界,组建修真者大军,横扫无敌,炼制手枪法宝,无可抵挡。重组修真王朝,脚踏圣地,看他如何纵横修真世界!
  • 爱护你是一辈子的事

    爱护你是一辈子的事

    施雅琴与李易楠是青梅竹马,小时候的施雅琴是李易楠的跟屁虫,然而他总是嫌弃她。想不到长大后,她对他没有小时候的热情,而他好像被她引起极大的兴趣。也许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他们竟会互相羁绊一生.
  • 将门独女

    将门独女

    她原本是杀手集团的掌权者,却爱上组织中的王牌杀手,竟命丧他手。她是将门之女,不通女红,不通六艺,独独擅长行军打仗。原是上香求求姻缘,却不成想遇上山贼,真是毁了一世英明!当她的灵魂附上她的皮囊,又会展现怎样的风华?三年后,天下皆知,楚国有一女将,上了战场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敌人莫不闻风丧胆;战场下英姿飒爽,举手回眸,已是万千风华!倾慕之人趋之若鹜,她却道此生再不敢尝情爱滋味,孤身一人安稳一世便已知足。(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盛夏的蓝

    盛夏的蓝

    当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他,遇见一个初出茅庐带着青涩和韧劲的女子。她给他带来奇妙而美好的生活激情,正当他享受这一切时,她莫名失踪三年,他寻她未果。被虐了三年的他,想方设法召唤出了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却被另一个男人抢了先。在遭遇毁容后,某种力量支撑着她自强不息,后劲勃发。
  • 致命赌注

    致命赌注

    辍学打工,不想被人坑至负债;诱惑上门,赌桌两人谎言欺骗。是骗子太可恨,还是自己太愚蠢?无尽谎言与骗术中,总能发现真相,也能找到,欺骗中最后的人心闪光。
  • 峰尊

    峰尊

    一代天骄,神玄宗天才弟子陈峰,意外重生到一个同名同姓的废柴少年身上,没想到虎落平阳被犬欺!这怎么能忍?
  • 江山顾

    江山顾

    不虐,平常心看待。顾晚晴平生最怕做选择题,一个是温润如玉的少傅大人,一个是后人传诵的战神王爷。一个说:我将为你置身于朝堂乾坤。一个说:远居庙堂,只为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