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9400000092

第92章 太虚大师讲国学——中国佛教(12)

(四)性具性具义是观察十法界的有情,不但具一切善而且具一切恶;如到佛果,仍可现地狱、饿鬼、畜生之恶相而施教化,这不但就体性说是如此,就是依行相上去说也是如此。如果佛现金刚药叉明王等忿怒贪痴像,于诸暴恶造罪有情行诸恶事,这是恶事善用;在平常世间众生之恶相,是业感的幻化相,而到了佛果,亦可幻现这种恶相的行事来度化众生。天台宗特别发挥这性具的道理,所以有人称天台宗为性具宗的。这是天台学的第四宗要。

六、天台学与禅律净密之关系

(一)天台学与禅宗的关系天台学和禅宗关系颇深,创始的慧文、慧思二师,都是修禅的禅师。到了智者成立教义的时期,禅宗尚未十分兴起,而当时一般佛弟子所修的禅定,要算天台之一心三观的禅为最高的禅定了。后来禅宗盛行,到了荆溪大师抗禅宗而宏一心三观之禅,其弟子梁肃有《删定止观》等。宋朝四明大师还是依着天台禅观而和当时的禅宗对抗,不相上下。元明以来,实习天台禅观者甚少,就是学天台的人,也多半流为净土宗,而不能与禅宗抗衡了。

(二)天台学与律宗之关系天台与律宗关系亦殊深厚,天台大师得法华三昧,以诸法实相普遍建立禅观教律,摄受一切徒众,于律当然重视。故智者于《四分律》有疏,并疏《梵网经》等。到宋朝灵芝律师,依天台教义阐扬律宗,立圆顿戒体。在先戒体之解释,多依法相,自此以后则宗天台。

(三)天台学与净土宗之关系智者大师之弘净土,曾著《十疑论》等。命终有说生兜率净土者,而多数则说生极乐净土。其次,天台宗弘净土最力者为蕅益大师,教宗天台而行归净土,以至现在天台宗学者,皆循行之。

(四)天台学与密宗之关系天台学成立时,密宗尚未兴起。唐以来而弘传密宗者,如一行之《大日疏》,多依天台教义。而天台大师对于古来所传杂密经咒,皆融摄无遗,故其修持的行法,多与密教相倚。今所盛行之大悲忏仪轨、水陆等仪轨,皆出于天台学者。因此日本之传教大师,既传天台宗,复学密宗而建立台密。故日本密教分两派,一为台密,一为东密。其学天台者,兼传密法。

(第三节)如来禅演出贤首教

一、贤首学之根据

先说贤首学所依据的经论。本来贤首宗所引用的经论很多,但是作为真正的根本依据者,即为《华严经》,因此贤首宗大多数称为华严宗。又贤首宗的初祖杜顺和尚和二祖智俨和尚都依《华严》修观判教,贤首、清凉亦专讲《华严》,就是到了圭峰,虽然以略摄广来偏弘《圆觉经》,而是以《圆觉经》为《华严经》一部分的。由此故说贤首宗的宗本所依只是《华严经》。至于贤首,虽亦疏《法界无差别论》、《十二门论》,而判教则多依《大乘起信论》。总说一句,贤首宗的根据,经为《华严经》,论则《起信论》。

二、贤首学之先河

贤首学的先河,大约可以说有两系:一是地论宗的慧光系,二是摄论宗的真谛系。地论就是《华严十地经论》。《十地论》的翻译,在北魏时有三师,一为勒那摩提,二为菩提流支,三为佛陀扇多。自《十地论》译出以后,研究《华严》者极盛。这三人译本,稍有异同,而参于译事者慧光法师,将异译会通为一而弘扬之,遂建立为地论宗。相传为华严第二祖的至相寺智俨法师,就是出于慧光系之下,由此可以知道慧光地论宗与贤首宗之关系了。至于杜顺和尚的所承虽不可考,而杜顺之修禅诵《华严》亦与慧光相近,后来到了贤首大师的时候,《华严》盛宏,以《十地经论》本属《华严经》之一品,无须别立,因此地论慧光系遂归入华严了。

其次,说到摄论真谛系。《摄论》最初译者是真谛法师,所译《摄论》虽与唐玄奘所译文义有异,然亦为传世亲之学者。真谛《摄论》,说第八识通于染净曰无没识,这种说法却和《起信论》说阿黎耶识有觉不觉的意义相当。《起信论》也是真谛所译,又为贤首所依宗,其义与旧《摄论》又颇多相似,因此说摄论真谛系亦是贤首学的先河之一。不过,后来玄奘重译《摄论》,真谛摄论遂归入法相宗而不弘了。

其次,若天台之学说,于贤首学影响尤大。但天台学迄今与贤首学并存,因此留待天台学与贤首学比较中再说。

三、贤首学之成立

贤首宗学的根本建立和天台不同,天台学虽发端于慧文,继传以慧思,但是教观具体组织的成立,全在智者大师。而贤首学的根本建立,则在杜顺和尚和二祖智俨和尚,贤首不过继承其说,重为结合补充而已。

(一)杜顺之法界三观及十玄

杜顺和尚的传承不得而知,传华严者向称为初祖。他有二种著述:一为五教止观,二为法界观门。在法界观门建立三观:一真空绝相观;二理事无碍观;三周遍含融观。这三观和天台的空、假、中三观相等,真空绝相观就是空观,理事无碍观就是假观,周遍含融观就是中观,但内容不同。杜顺三观,每一观门中有十门,其含融观中的十门,即有名的十玄门: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藏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此十玄为贤首宗较天台宗一心三观更充实更殊胜之义。其次,五教止观,也就是五种观门:一我无法有门;二生即无生门;三事理圆融门;四语观双绝门;五华严三昧门。这五种观门,即为贤首宗五教的根据。但有人说此五种观门,不出杜顺而出于智俨,今未考定。

(二)智俨之六相五教

智俨为贤首学之第二祖,他有《华严搜玄记》、《孔目章》等。所说明者,除阐扬杜顺十玄无尽之理外,其最显著者为五教之建立,所以此宗的五教可归为智俨的建立。次为六相的弘阐:一同,二异,三总,四别,五成,六坏。相传此六相观,系一梵僧教智俨修习的。这六相说,具见在《地论》中,而广为说明和注重,则始于智俨大师。

(三)贤首之三时十宗

贤首大师虽说是集华严学之大成者,但他多分是承传前两师之学说。如三观、十玄、五教、六相等,在贤首之所说中,仅曾略为变更组织。而此外贤首之所立者,为十宗与三时十仪。

1.十宗十宗者:一我法具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七一切皆空宗;八真德不空宗;九相想俱绝宗;十圆明具德宗。这十宗的建立,其实贤首是根据于法相唯识宗所传而建立的。此十宗的前七宗,完全同于玄奘、窥基之所传;至第八宗,则贤首另开为八九十三宗了。因此,十宗说为贤首所立。但是这十宗,后来又约为六宗,即将前六合为一宗,名随相法执宗。第二为唯识法相宗,此全为对法相唯识而立者。第三真空无相宗,即是一切法空宗。第四藏心缘起宗,即真德不空宗。第五真性寂灭宗,即相想俱绝宗。第六法界圆融宗,即圆明具德宗。兹将法相唯识的八宗和贤首十宗、六宗表列于次:

2.三时三时也是贤首创立的:一先照时;二转照时;三还照时。先照时,谓佛先说《华严》,度大乘根,如日出先照高山。转照,为度三乘人说三乘法,令渐次证入佛之菩提。三还照时,谓说《法华》等会三归一,如日没时仍照高山。这三时义,同《金光明经》中之所说。又三论中之吉藏法师立三种法轮,亦同此三时义。而开转照时为三时,即同天台的五时。不过分两种三时以说,其组织较为善巧,内容仍是相同的。兹将吉藏三时,贤首三时和天台五时表列如次:

此贤首三时,等于天台之别五时,仿通五时而有一念一化等十时建立,此十时亦为贤首所立十法门中胜义之一。

3.十仪在天台有化仪四教,贤首扩充之以立十仪,较天台的四仪更为圆满。言十仪者:一本末差别门,二依本起末门,三摄末归本门,四本末无碍门,五随机不定门,六显密同时门,七一时顿演门,八寂寞无言门,九该通三际门,十重重无尽门。此十仪和四仪的比较,至后再说。其他若十身、十对、十门悬谈等,兹亦从略。

四、贤首学之演变

(一)慧苑之刊定慧苑为贤首的高足弟子之一,贤首的弟子本来很多,但是后来很少真正能传承贤首的学说者。慧苑不但不传承其学,且批驳之。慧苑对于贤首之五教不满意,作《刊定记》以辨之,以为五教是依天台四教立的,五教之中除了顿教,就全同四教。然而顿不应立为教,何以故呢?以顿为所诠之理,不应指为能诠的教法。因此他另立了四教:一迷真异执教,二真一分半教,三真一分满教,四真具分满教。因其叛逆师说,后说贤首宗人把他摈出宗外。其实慧苑之义未可厚非。

(二)清凉之恢宏贤首学之弟子中,既然没有亲承弘传者,且为慧苑刊定说所乱,遂不昌明。后至第四祖清凉国师,始全盘接受,整个宏扬,且于义理不足者补充之,作《华严疏抄》及《悬谈》。前三祖弘扬的《华严》为六十卷译本,至清凉乃依八十《华严》,其抄统摄一切经论,提纲教海,纲目全张,故欲得贤首学的大全者,须研究清凉的《悬谈》、《疏抄》,故余有称华严宗为清凉宗之议。清凉国师所处的时代很好,三论、唯识、天台、净土、律宗、禅宗、密宗,均极其发达。清凉国师于唯识、三论、天台、禅宗等义,多有能融摄于华严中者,故为于贤首学能发扬光大之一大师。

(三)圭峰之敛削圭峰为贤首宗第五祖,虽承传清凉之学,但其自身是出于禅宗,所以他趋重于禅,曾著有《禅源都诠序》。其次,则舍《华严》而力宏《圆觉》,既以禅宗为宗要,同时又宏《圆觉》,均有敛削圆教而就顿教之势也。

(四)宋以来之衰落贤首学在唐时经过会昌之难,甚为衰落。虽宋朝有长水、源净诸师之宏扬,但其势仍微,仅对于《起信论》等稍有缵述,抱残守缺而已。

(五)明清来与天台之对抗明朝天台宗有幽溪、蕅益等宏演,对于贤首五教,每讥其不如天台四教之有断证位次等,因此明清间之贤首学者续法大师等,仿天台四教仪,有贤首五教仪及五教开蒙等之组织,遂为明清来所传之贤首学。

五、贤首学之述要

已说贤首学的成立和演变,则可知其宗学的大略,今复将其学之要点略为述之。

(一)五重法界五重法界者:一事法界,二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五一真法界。这五重法界说,为贤首宗开立之说。约言之,前四是相对的,有差别的,可安立的;第五一真法界则是绝对的,无差别的,不可施设,不可安立,不可言说的。又可以说全是相,则前四法的相,完全是别依于一真法界的相而起的,即是性起。虽四一不同,而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一不外四,四亦不离于一。然此五重法界说,颇近唯识宗的四重真俗谛说,智者应详。

(二)六相六相也是华严贤首学的要义。一同相,就是同类;二异相,就是异类;三总相,即一法之全体,如一屋相为总相;四别相,如户窗等,是屋的别相;五成相,总合则成;六坏相,别具则坏。这六种相,无论何法,均可依之以观察。

(三)十玄十玄为杜顺所立,已如前说。不过贤首后来对于十玄稍有变动,因此讲十玄的有新旧两说。兹列表如次:

对于每一法一事皆可作十玄观,此十玄义不能广释。如一多相容不同门,谓一能摄多,多复摄一,虽复互摄,而仍各具本位,不碍不坏。举此一门,余可例释。十法门中,若贤首宗之说十身,亦为殊特。十身有两种,一种就佛身明十身,二就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融合而为十身。就总义,一切法皆为佛法身,他宗皆有此义;若分别说国土身,虚空身等,则为此宗胜义也。

(四)性起天台宗有性具义,华严宗对之说性起义。性起就是十玄缘起,亦名法界无尽缘起。如清凉《悬谈序》云:“大哉真界,万法资始。”万法资始于真界,即性起义。贤首学者谓天台性具只具而已,此宗说性起,则不但性具,而且性起为事实,故又胜于天台。

六、贤首学与禅律净密之关系

贤首学和禅、律、净、密的关系,与天台和禅、律、净、密关系不同。在净、律、密三宗之中,虽多引用华严贤首学为它的依证,而贤首宗本身则对于净、律、密未生多大之关系,唯对禅宗则很有关系。如智俨判顿教就是专为摄入禅宗,后来清凉亦习禅宗,至圭峰则本出于禅宗,故后之贤首学者亦近禅宗。

(第四节)贤首学与天台学之比较

一、五教与化法四教

贤首五教为小、始、终、顿、圆,天台化法四教为藏、通、别、圆。天台四教成立在前,贤首五教成立在后,说五教是仿四教立的,在慧苑法师已有批判。说小、始、终、顿、圆五教,除了顿教、小、始、终、圆,就是天台的藏、通、别、圆,不过改个名目,又加上个顿教罢了。但是慧苑说顿教是所诠之理,不应立为能诠的教法,因此说五教即是四教,五教和四教的比较,无甚殊胜。且在天台宗,虽不立顿教,而四教各说有离言谛,此离言谛就是顿教理,而在四教之外,反显天台学者的善巧。然清凉对慧苑之说,曾为贤首辩护,谓顿教者,一言顿诠胜义;此一言,就是顿教。这说虽极有理,而此只言单语总摄一切要义的言句,是散在各种经论之中,仍不能指定那一部经论是顿教,故其顿教义仍不能成立。然考贤首之立顿教,全为摄入当时之禅宗,故只有禅宗的语录可以判为顿教。复次,须注意者,天台化仪四教的顿教和这五教的顿教,字虽同而意极不同;天台顿教属设化的形式,贤首顿教为能诠教体。

二、十仪与化仪四教

贤首的十仪,虽然说是仿天台四仪建立的,但是十仪比较四仪确是完善得多,其建立的意旨,深远奥妙,大有胜进。兹表摄之。

十仪中的第二门,就是天台的渐教,第五门即天台的不定教,第六即秘密教,第七门即顿教。其余各门,则超出天台的四仪了。

三、三时与五时

贤首三时和天台五时的组织虽不同,而内容是同的。贤首的第二时就摄了天台的第二、第三、第四三时。其次,天台有通五时,贤首依之立十时。一一念时,二一化时,三三际时,四同劫时,五异劫时,六念摄时,七重劫时,八异界时,九相摄时,十收末时。这十时所观之境,更为广大深玄,实胜于天台通五时之义。兹表如次:

四、同别圆与兼纯圆

贤首判华严为别教的圆一乘,而称法华为同教的圆一乘,以法华虽为一乘圆教,而其中实摄有各种方便,而华严则为根本的纯粹的圆教一乘也。可以说华严为特别整个的圆教一乘,因此论天台所宗的法华为同教一乘,不及华严的别教一乘。但是,在天台说华严虽本是圆教一乘,而兼有别教之法。圆教是实,别教为权。华严既兼别教故带有权法,而不及法华为纯圆至实之教。

然两宗之争点,于吉藏法师之根本法轮和摄末归本法轮稍可释之。假若直从佛智的自证境界而说,佛的自证境界到最圆满者,实为华严;若从佛的大悲方面以言,佛的教化之圆满当属法华。又天台法华之圆,可以说是侧重于觉他方便之法;贤首华严之圆,可以说是侧重于自觉究竟之境。若总佛陀的全体大用以观,必须总摄二宗之圆义,方是智悲双足的佛法。

(第五节)结论

天台智者大师,在中国佛学史上为最博大圆融之一人。因此智者大师在当时,实集隋以前中国佛学的大成,其智力非其他祖师所可及。然而有可惜者,在当时虽亦有《摄论》、《地论》等译书,因其传宏不广,智者未多引用。其他若净土、禅宗、法相、真言等,或因印度未传,或因弘传未广,因此其学未能广摄。又大师于三藏,多弘于经而少弘论,亦一缺憾。

同类推荐
  •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

    本书是一本有关阿拉伯历史文化方面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包括阿拉伯人的起源、个个民族部落的历史传说、民族分合演变、宗教信仰、王朝兴替、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以历史时间为先后顺序,选择了阿拉伯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独立成篇,且配以适当图片,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 中华民居

    中华民居

    民居的功能开始只是为人类遮风避雨而已,继而发展到居住、会客交往、家族活动、祀祖等等,除此之外,还成为显示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热门推荐
  • 盛世风华之毒后归来

    盛世风华之毒后归来

    前生,她为了他落下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今生今世,她一定要让他悔不当初……
  • 火影之万界旅游系统

    火影之万界旅游系统

    黑绝:月牙,我们要启动月之眼计划把妈妈救出来!大筒木月牙:不不不,不用那么麻烦,我丢几个核弹把封印炸开就好了。大筒木舍人:月牙祖先,别炸我家啊!大筒木月牙:没事,回头我叫异世界的小弟解决一下。我是个狠人,狠起来我连自己都打。
  • 混天路

    混天路

    若不是师傅,十一年前叶天就已经死了;若未入修道一门,此生就算碌碌无为也就算了,既已是修道之人,那便要看看,这世上,有没有仙。
  • 最强枪帝系统

    最强枪帝系统

    吾乃一代战神,怎会有你这如此落魄的后代,你的记忆晚几千年给我,你怪我咯?
  • 灼烧

    灼烧

    秦的意思是,秦二世秦世美。而夫支的意思是,大丈夫顶天立地。
  • 更难忘的回忆

    更难忘的回忆

    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茫茫人海中他们遇见了,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又一次次地克服难关,勇往直前,这也成了彼此更难忘的回忆。
  • 天涯孤月血染霜

    天涯孤月血染霜

    江湖没落,武道衰微,人心诡诈,侠义情怀更不可见。正道前辈或老或亡,弟子后辈大都羸弱,群魔乱舞,乱象初呈。名宿高手柳风月亦侠亦匪,囚困授业恩师风不平,暗算义子叶恨生,致使叶恨生铸成无法挽回,悔恨终身的大错。恩恩怨怨,爱恨情仇,演变成人间最惨痛凄婉的悲剧
  • 她遗失了星辰大海

    她遗失了星辰大海

    「我们都不过是世间的渺小星辰,活在最爱的人眼里,像尘埃。」一个初谙世事却甘愿为一个人囚禁在一座城的少女。一个温文尔雅却可以为心爱之人失了心疯的少年。一个看尽人间烟火却不知情爱为何物的公子哥。躲避着彼此的刺互相靠近的三人,在这座小城里是否会看见不一样的自己?看见那个伤口斑驳的自己,然后学会疼痛中爱人的能力。哪怕你的过往浑浊得不像话,我依然疯狂地爱上它。直到繁星沉落大海,我都等你来。
  • 倚剑执江山

    倚剑执江山

    武龙,生于武学世家,长于灼灼人世。为爱,智计千条;为情,舍身取义。笑看红尘,冷对生死。看故事百转千回,泯恩仇跌宕起伏,写一代传奇,悲沧桑自己。
  • 火影之我真不会通灵术

    火影之我真不会通灵术

    王平安来到火影走上召唤师的道路六道斑哪,时峙狂三的四之弹……“呀!十尾人柱力没了”但是我真不会通灵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