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69700000012

第12章 完善的教育体系

最早的学校——泥版书屋

文字的发明,是两河流域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有了文字,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校以及有关的书吏。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诞生在两河流域,即“泥版书屋”。这所学校,据考古学家推算,建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大约比埃及最早的宫廷学校还要早1000年。

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后来经过考证,得知这是学校的遗址。这所房舍规模不大,只有一条信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呈长方形的布局,长13.4米、宽7.6米;小间面积要比大间房屋小很多,大概只有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房屋可容纳4排座位,可以坐45人左右,小间房屋可容纳3排座位,可以坐20人左右。

从其规模和设置来看,很像一所学校的教室。奇怪的是,房屋里并没有发现讲课用的讲台,但在里面发现了很多泥版,像是学生的作业和“课本”。因此,考古学家推断,这是一所学校。

早在20世纪初,考古学家就在苏美尔的重要城市舒路帕克发掘出了大量的泥版,经过艰难地破解,才最终确定了它们的真实身份——泥版学生课本,即“教科书”。

学者将发掘的学校遗址归为三种类型,一是设立在王宫附近的学校,由王宫出资,专门为贵族子弟服务,比如在拉尔萨、乌鲁克和马里等地发掘的学校遗址;二是靠近神庙的学校,由神庙建立,用来教授一些宗教知识;三是临近书吏居住区的学校。对于这三类学校究竟谁占据着主要地位,就现在所能掌握的资料来说还不能作出结论。只能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

苏美尔的学校称“埃杜巴”,是“泥版书屋”的意思,还可以叫做书吏学校。学校的校长叫“乌米亚”,是“最有学问的人”的意思,也被称为“学校之父”,是学校中最有威望的老师。教师在苏美尔语中叫“泥版书屋的书写者”,苏美尔学校的教师,和我们现在的教师一样,也喜欢舞文弄墨,写写文章,一般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学科的教学。学校里也有助教,助教被称为“大师兄”,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好教师做好课外准备工作。如负责给学生准备泥版、检查作业、批改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解答疑难。学校还有其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如美术老师专门教授绘画,语言老师专门教授语言交际和辩论。教学管理人员则负责学生的课程安排,图书馆和其他后勤工作,还要负责对学生实行奖惩。表现好的给予表扬,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则实施处罚。

从发掘的泥版文书中,可以判断在课程设置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语言、科技知识以及文学创作。其中,首先要学的就是语言课程,它是最基础的。学生要首先学苏美尔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神庙祭司和各种宗教活动。苏美尔语也是一种显贵阶层的语言,只有掌握了苏美尔语,才有晋升的可能,而且懂得苏美尔语,是有教养、有素质的体现。除了要学习苏美尔语外,学生还要学习计算、几何以及其他科学知识,是为了适应管理土地和商业贸易活动的需要。在苏美尔出土的一些教科书,内容涉及多种学科,比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以及天文学、地理学等。在出土的文学教材中,学生要背诵、抄写文学作品,其文学体裁不限,有神话、寓言、谚语、格言、史诗等。在学习这些作品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

最早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19世纪中期,考古学家在尼尼微王宫的遗址中发现了一个房间,在房间地面上清理出了很多楔形文字泥板文书。后来经过学者的解读,得知这些泥版文书中有许多王室档案库的重要文献,还有许多优秀的巴比伦文学作品的抄本。在后期的挖掘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房间,而且里面都有泥版文书。经过学者们的苦心研究,最终确定这里为一座图书馆,也就是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从时间上来看,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早400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是以亚述末代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名字命名的。亚述巴尼拔有才学、喜欢读书,并能把书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治国。在他的治理下,亚述帝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因而他也得到了“伟大英明及世界之王”的美誉。亚述巴尼拔认为:治理国家,必须要博览众书,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到治理国家的知识……读书有很多益处,比如可以扩充人们的知识面,教会人们技艺,还可以培养高贵的气质和胸怀。因此,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他在首都尼尼微修建图书馆,即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亚述巴尼拔推崇文化,爱书几乎到痴迷的程度。为了扩充图书馆的书籍,他命令书吏、官吏到全国各地搜集图书,凡发现所缺的泥版,不惜一切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得到,大有搜尽全国图书之意。尤其是对文明程度较高的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格外重视,曾多次派书吏前去搜集图书。考古学家在这个图书馆遗址前,还曾发现一块亚述巴尼拔写给一些文官的训令。这些训令要求他们必须马不前蹄地去各省搜集泥版图书。其中一封信是这样写的:“接到此信之日,即带舒玛、其弟贝尔·埃梯尔、亚普拉及你认识的波西巴的一些艺术家去,尽可能收集人们家中及埃齐达神庙里的泥版。”除此之外,亚述巴尼拔还聘请了很多学者和抄写员,专门整理和抄写各地的泥版和非常有价值的铭文。

图书馆的管理相当完善,与现代的图书馆管理很相似。亚述人已经懂得对图书进行分类和编目。图书馆里有馆藏图书的目录,登记了所在馆的图书,方便人们查寻。书吏将各类图书放在不同的位置加以区别,还在每块泥版上附上题签,注明该泥版所记载的内容。人们在这些图书中发现了很多文学作品,可在亚述王国中,除了历代诸王的远征记外,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作品。原来,这些文学作品是亚述巴尼拔下令从巴比伦搜集、整理出来的。考古学家在发掘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时,发现了亚述和巴比伦的所有作品,从而也弄清了亚述文学的源流。

图书馆中的藏书种类齐全,几乎囊括了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所分类的图书,包括哲学、数学、语言学、医学、文学以及占星学等各类图书。这些图书蕴藏着很多信息,为人们了解巴比伦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比如王朝世袭表、史事札记、宫廷敕令以及神话故事、歌谣和颂诗。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巴比伦的历史。

这座图书馆,并不对所有的人开放,只是亚述巴尼拔的私人图书馆。每本图书都盖上了“天下之王,亚述王亚述巴尼拔宫廷”的印章。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标明是他收集而来的。通过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当时国王对图书馆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一块泥版上,写着这样一首有名的诗: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所有的诸侯都匍匐在我脚下

书吏的出现

伴随着楔形文字的产生,书吏也诞生了。书吏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阶层,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由楔形文字体系的复杂特征和其神秘性决定的。

楔形文字的符号数目,与我们汉字的数目比起来,实在是少之又少,总共不到600个,常用的只有300多个。但是每个符号能有很多个字义,最少的也都有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要理解和掌握这些符号和语法规则,需要学习很长时间。因而,掌握这种书写技能的人非常少,这部分人便成了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眼中,只有那些受到神的眷顾,恩赐的人才能掌握楔形文字。这样,掌握文字的人自然就成为“众神的书吏”,成为与神交往、沟通的最好桥梁,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尊重。在出土的一块泥版上,写有这样一则话“一个擅长写作的人,他会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可见书吏的地位非常重要。

从出土的泥版中得知,在当时的苏美尔,已经有几万名职业书吏。书吏有老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书吏可以在政府机构里谋得一官半职,获得高官厚禄。大多数书吏会在王室和神庙机构中服务,担任各级机构的管理人员。从中也可以看出办学的宗旨是为王室和神庙培养书吏或书记员,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书吏,书吏是要经过严格的学习、考核才能录用。要想成为王室和神庙正式的书吏或书记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从书吏学校毕业。书吏学校一般由宫廷和神庙出资建立,为了便于管理,通常建在宫廷和神庙附近。据亚述学家推测,这类书吏学校应该以神庙学校为主。据美国学者爱德华·吉埃拉的研究,在亚述帝国时期,不仅有这种公办的学校,还出现了书吏私人收徒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在一些文献中看到这样的描述:很多年龄相仿的人都是书吏的“儿子”。据常理推断,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儿子。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书吏把这群学生收养为自己的儿子,不仅教授他们学业,还让这群学生为自己服务。当然,这种现象应该只能发生在私立学校里。

书吏记录国家发生的一切大事,为统治阶级服务。他们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阶层,必定会有自己的组织和保护神。他们常常身兼数职,比如会担任神职、书吏、祭司等职,在大量出土的泥版文献和泥版雕刻、石刻中,你会发现其中有众多书吏形象。

麦蒙与智慧宫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已经基本上不再军事扩张了,局势日渐稳定,人民生活也逐渐安定。在这种情况下,哈伦认为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吃穿住用行,还要有更高的追求和创造。因此他非常重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希望能把其他各国的文化,比如古波斯、印度、希腊、罗马的古代文化,特别是学术遗产翻译成阿拉伯语,用来满足国家各个方面的需要。为此,翻译运动的大幕徐徐拉开,并逐渐发展成一场浩大的声势。“百年翻译运动”,对伊斯兰文化的汇总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哈里发麦蒙时代,翻译科学和哲学著作的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一个新的高潮。麦蒙本人就非常喜欢希腊哲学,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哲学著作颇有研究。他还派代表团前往君士坦丁堡整理和搜集古籍,并把它们带回巴格达,之后开始组织各地有才能的学者进行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种族之分。各位学者倾其所有,呕心沥血的翻译。

阿拉伯人的翻译事业虽然最早开始于伍麦叶王朝,但那个时代的译书行为都是个人行为,国家很少投入财力、人力去关注。而到了麦蒙时代,国家开始意识到这是一件非常利国利民的大事,于是把译书列为国家的一项主要文化事业。国家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建立机构,召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者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据资料显示,麦蒙对于这些翻译家的报酬从不吝啬,据说给予他的首席翻译大师侯奈因·本·易司哈格的报酬,相当于译出书稿同等重量的黄金。侯奈因是一位基督教徒,熟通多国语言。他不负厚望,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翻译出了高质量的译著,其中包括希波克里德、加仑、欧几里得、托勒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此外,他还凭借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创造出了一大批新的阿拉伯语汇,并将那些找不到对应词的外来语阿拉伯化。从此,阿拉伯语也逐渐成为学术和教育的官方语言。

麦蒙一方面大力资助翻译运动,另一方面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宫。智慧宫是当时最大的综合性的学术机构,配备有图书馆、研究院和翻译馆等设施。筹备智慧宫时,巴格达的路上到处是运书的车辆,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巴格达俨然在成了古典文化的重镇之地。

建成智慧宫后,麦蒙经常和各方学者在这里谈论学术问题。麦蒙本人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喜欢读书,阅读范围广泛,读过哲学、医学、天文学、数学、机械学、建筑学、《古兰经》学、教义学、阿拉伯语法学等相关的书籍。他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号召贵族读书,并且对文人学者也非常尊敬。

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派别——伊斯兰哲学派和穆尔太齐赖派。他们在当时非常兴盛,追随的学者众多。这两个派系都不赞同正统史学的原理,他们认为思想应该自由,鼓励对伊斯兰教经典各抒己见。与伊斯兰哲学派不同,穆尔太齐赖派是介绍希腊哲学的先驱,擅长利用理性学科来捍卫伊斯兰教。因此,公元827年,麦蒙把这一学派定为国教,并颁布了一个赦令,确定了《古兰经》为受造之物。

麦蒙的才干,不仅仅表现在知识和智慧价值的见识上,还充分展现在善于利用外域的文化上。他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不管宗教信仰及民族,只要有真才实学,都被召到巴格达,敬为贵宾。这样,巴格达逐渐成为阿拉伯世界学术文化的中心。在他的支持下,这场翻译运动令阿拉伯人学习和掌握了希腊文化的优秀之处,大大缩短了阿拉伯人与世界先进民族的差距,同时促进了伊斯兰学术文化成熟发展。

同类推荐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发现东北

    发现东北

    为了全方位地解读东北,多年来作者走访了许多重要地点,比如德惠的万宝山、长春的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和伪皇宫、沈阳北大营、呼伦贝尔草原、黑龙江抚远的东方第一哨、乃至韩国的日占遗址、日本的靖国神社和千鸟渊无名战死者公墓、越南河内等地。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发现东北》饱含了作者对东北这块土地的热爱和感悟、理解和思考,是一部积沉淀多年的心血力作。
  • 有味儿:老舍笔下的人生百味

    有味儿:老舍笔下的人生百味

    本书选取了老舍关于茶酒饮食文化的散文几十篇,包括《吃莲花的》《新年醉话》《兔儿爷》《在乡下》等名篇。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带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幽默。一茶一饭,一蔬一果,一草一木……清新自然的文字,写出千姿百态的人生,人性的美好与诗意。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意大利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世界民风民俗大全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男婚女嫁,生老病死,自古被人尊崇为人生大事,予以隆重庆典,从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礼仪习俗也成了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热门推荐
  • 逃亡星轨

    逃亡星轨

    林兮棠一直觉得自己称得上是个技术帝霸道总裁,但多年以后她才明白,身边的小伙伴其实一个比一个背景高大上,自己这个霸道总裁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在坑爹小伙伴的鬼(痴)畜(汉)攻势下,林总裁被迫踏上逃亡的道路,她一边嘤嘤嘤哭着喊“不要不要”,一边推倒了整个可知宇宙。
  •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字孔明,时称卧龙先生,三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人。他生长在汉末乱世,怀佐王之才,抱济世之志,隐世遁名,躬耕于南阳,同时交结四方名士,谈论政治,钻研学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于管仲、乐毅,有澄清宇内、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及出山之后,又兼采管申之术,科教严明,德威并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格,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完人形象。羽扇纶巾的孔明……
  • 笑倾城:侍君公主

    笑倾城:侍君公主

    国破那天,父亲持刀要将她和孪生姐姐杀死在大殿内。就在刀落下的那一刻,她看到的却是父亲的心脏被利剑贯穿,惨死在她面前。在父亲倒下的身影后,是他绝美傲视的容颜。是他救了她,代价是杀死了她的父皇。所以他既是她的仇人,又是他的救命人。做为亡国公主,她和姐姐被皇帝当做玩物赏赐给他……
  • 太阳剑王

    太阳剑王

    这是一个人、神、魔、灵兽四族并存的世界,强者为尊,主宰一切。本作主人公,灵光一现,为了变强,在雷雨天山峰峰顶打算引雷入体,激发自己的潜能,然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 你的小小眉眼

    你的小小眉眼

    什叶一位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平凡女孩郗遇一位沉默寡言没有存在感的平凡男孩当自闭症和沉默碰撞没有惊天泣地的爱情故事只有两个人的相互救赎
  • 逆御苍穹

    逆御苍穹

    身在将军世家却难逃废物之名,与公主的联姻却成了他的死劫。天降神秘方格将他从死神的手中拉回,从此以后功法、武技、逆天改资质的秘法层出不穷。当他强势回归,废物之名又当如何摘掉?小小的疆域还能否阻挡他的脚步?且看楚狂歌是如何狂战天下,又如何逆御天穹……
  • 我想再遇见

    我想再遇见

    这个故事太简单了,重来好吗?于是,老天爷又给了伶俐一次机会,让她回到了十七年前。
  • 战能苍穹

    战能苍穹

    原本是一个和平的世界,自从四百年前开始,每年有数千棵白色珠子,从天而降,落在人类们的生活中,而人类开始究研这种白色珠子,后来被人类发现这种白色珠子有生命气息,有些人觉得很好奇,就抓一批罪犯来做试验,结果令人匪夷所思,居然吞下这种白色珠子身体进化了,反而有了超越常人的身体,然而,越来越多普通人获得这种超能力,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对这种白色珠子极为重视,也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世界重新改革。而有些心机叵测之人,得到这种超能力之后,就开始强行掠夺国家的地盘和钱财,创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于是这星球上,伴随着有这种白色珠子辅助,找到修炼之法,能力者变得越来越强大,也造就了一些人类的欲望和贪婪,自然而然变得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荒鉴

    神荒鉴

    荒木造奇迹,神魔妖人歧。和,万物昌;战,万物殇。神人遗落的种子,在时轮辗转下沿着既定轮迹而长。其时,龙宫兴,四海升平计;魔穷兵,造物丧钟声;长生鼎,永生无留薪;天书倾,众生领神恩。残魂少年,自小温柔乡里,铁剑峰顶小看天,待入江湖风云里,造化鱼龙变,方知前世今生缘。我们的故事从剑和女人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