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13

第13章 冉有 (1)

冉求,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是孔子的第二批学生。

冉姓来自周武王的弟弟冉季载,在鲁国是士的阶层。从历史记载看,冉家应该是世代为季孙家家臣,家境和受教育程度都不错。冉有的教养和从政能力在孔子弟子中都是首屈一指,从政的成就也最大。

冉有的性格稳中内敛,考虑问题周到并且相当谨慎,各方面知识非常丰富,孔子也因此很看重他,对他非常放心。冉有在季孙家中先后出任费邑宰和家宰,都是季孙家的实力职位,由此可见冉有的个人能力以及冉家与季孙家的渊源。

冉有进入孔门之后,因为见多识广办事得体,孔子出门一般都带上他。后来冉有回到鲁国,成为季孙的家宰之后,想办法说服季康子请孔子回国,之后又对孔子百般照顾,对师兄弟们也多有关照,在孔门中威望很高。可是,因为冉有为季孙家尽职尽责,而季孙家的政策很多是孔子反对的,因此孔子认为冉有助纣为虐,一度师徒反目。

冉有的从政能力一流,人品也是一流,对孔门的贡献与子贡不相上下,并列第一,可以说是孔学的一大功臣。不过由于孔子对冉有一再批评,因此后代的儒家并不待见冉有,很少提及。此外,冉有专心政务,在学说上没有建树。

4.1(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解析】这是孔子管理一个国家的顺序了,首先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对他们进行教化。这话让人想起管仲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这个时候,孔子的思想已经受到管仲思想的影响。如果按照孔子先前的思想,就应该是先克己复礼再追求富裕。

这是孔子第二次从鲁国去卫国的途中,当时孔子的好朋友蘧伯玉在卫国受到重用,孔子因此从鲁国去投奔他。孔子踌躇满志,以为自己在蘧伯玉的力推之下可以在卫国大展宏图,因此在途中就在计划怎样治理卫国。受孔子乐观思想的影响,冉有也很乐观,于是师徒二人就在路上谈论起怎样治理这个国家来了。遗憾的是,卫灵公对孔子早就失去了兴趣,即便有蘧伯玉的推荐,也决不用他。因此,孔子无法去实践这段话了。

【现实解说】这段话的现实意义很浓重,中国首先是人口众多,之后开放国门,国家开始富裕起来。可是,教化始终没有跟上,老百姓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素质还是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个方面,升官之前要低调,像孔子这样舍我其谁的样子,一旦预想的事情落空,多么受打击啊。

4.2(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冉有问子贡:“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放弃了国君的位置,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有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解析】卫灵公死后,因为太子蒯聩被赶走了,因此直接将国君的位置传给了太孙,也就是蒯聩的儿子姬辄,就是卫出公。蒯聩知道儿子当了国君,回来争夺宝座,在晋国赵简子的帮助下,占领了卫国的戚地作为据点。而卫出公坚决不给父亲让位,派重兵防范。父子争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这样的争夺表示不屑。

这件事情的背景非常复杂,要一件件来说。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儿子,父亲去世之后,都不愿意继位,因此双双逃离孤竹国,最终饿死在首阳山。后代,他们被尊为圣人,也是儒家四大圣人之一。

蒯聩原本是卫灵公的太子,因为看不惯南子给老爹戴绿帽子,准备暗杀南子,失败之后流亡晋国,被废了太子。

这次父子相争,从君臣关系看,蒯聩是造反;可是从父子关系看,卫出公是不孝。所以,孔子的态度就是这两人都不是好人。

卫国国君父子对峙的时候,恰好是孔子师徒在卫国期间。这个问题,为什么冉有不去问,而要让子贡去问?冉有这人做事非常谨慎,原则性非常强,但是话不多。孔子对冉有的能力很欣赏,不过两人之间的交流并不太多。而子贡是孔子喜欢的学生,又能言会道,孔子很喜欢。冉有和子贡又是很莫逆朋友,因此,有些问题冉有觉得自己不方便问或者不知道怎么问,就请子贡出马了。

所以,短短一段话,能看出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现实解说】那种家族内斗、父子反目、利益集团内部斗争的事情,往往是很龌龊的。对于这类狗咬狗的事情,就不要去掺和了。

4.3(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该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啊,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就去做啊。”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吗’,老师回答说‘有父兄在,该听听他们的’,冉求问‘听到了(好想法)就去做吗’,老师回答‘听到了就去做’。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推动他;仲由太过鲁莽,所以要拉着他一点。”

【解析】孔子是个非常好的老师,对学生都是因材施教,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针对每个同学的性格特点,这就是为什么孔子的学生们对孔子都很佩服和尊敬的原因。同样一个问题,得到不同的答案,不仅子路和冉有受益,旁边的公西华也受到启发。这段话,显然是公西华记载下来的,显示这件事情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不过,本性难移,冉有始终是个谨慎的人,而子路也总是鲁莽,最终也死在这上面。

这段话,应该是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因为只有这段时间,子路、冉有和公西华才同时在孔子门下。

【现实解说】孔子那里,“闻斯行诸”取决于学生的性格。如今不同,“闻斯行诸”取决于领导的?对这一段应该牢记在心。好恶,领导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

4.4(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为季孙出使齐国,冉有决定给他的母亲发放出差补助的粟米,于是来请教孔子。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有觉得少了。孔子说:“给他十六斗。”冉有却给了他八百斗。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传统解说都认为子华是替孔子出差,冉有发的补贴是孔子的。大错。)

【解析】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继富”,认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但是,这件事情上,却另有原因。

此处的背景也有些复杂,慢慢说来。

公西赤,字子华,因此也叫公西华。看这个名字就知道是鲁国公族,家里很可能比较有钱。事实上,家里确实有不少钱。公西赤精通周礼,是孔子赏识的学生之一。公西赤的年龄很小,与子夏等人是一批学生,比孔子小四十三岁。根据记载,冉有在孔子六十四或六十五岁的时候回鲁国,这时候公西赤只有二十一二岁。那么,公西赤是为谁出使呢?是什么时期呢?

首先,孔子与齐国没有任何关系,不可能派人出使齐国;其次,就算派人,也不会派年纪轻轻的公西赤去。再次,如果这时候孔子还在卫国,冉有难道还送粮食到鲁国给公西赤的老娘?再再次,以冉有的性格,如果这时候他依然是孔子的管家,不可能违背孔子的命令;再再再次,如果这时候冉有依然是孔子的管家,孔子能够容忍冉有的做法吗?

所以,这一定是孔子回到鲁国之后的事情,而公西华也一定是为季孙出使齐国。以公西华的才能,在季孙家一定出类拔萃,很可能是季康子下令冉有给他补助,而季孙家的管家冉有担心掌握不好尺度,于是来请教老师。可是孔子的家业比较单薄,出手比较低。而冉有是季孙家的管家,季孙家富可敌国,出手阔绰,孔子所说的那点补贴在季孙家根本拿不出手。所以最后冉有没有听从孔子的建议,按照季孙家的标准给了补贴。

这件事情尽管不是用孔子家的粮食,孔子对冉有的做法还是很恼火。一来是冉有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二来,公西赤出趟差都能挣这么多,那些师兄弟们会怎么看?那不是人人都想去季孙家打工,还有几个人愿意在自己家里工作学习?三来,孔子岁数大了,性格难免有些古怪狭隘。

这件事情上孔子没有道理,花别人的钱,受益的是自己的学生,应该高兴才是,生什么闲气?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孔子就给自己的管家原宪大幅度提高工资,就是跟冉有赌这口气。

【现实解说】如今真正需要救济的人群反而没有机会获得补助,按照孔子“君子周急不继富”的原则,君子还真不好找啊。

4.5(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译文】季孙氏去泰山祭天。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解析】孔子不满季孙违反周礼,因此希望季孙家的管家冉有能够阻止季孙。可是,冉有拒绝了,孔子因此十分恼火。

同类推荐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在这个物欲横流、自我迷失的年代如何权衡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如何面对人生的得与失、如何应对命运的无常、如何把握近在咫尺的幸福、如何坦然的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迷茫之时思想上得以净化与升华、灵魂得以慰藉。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 沉思录(下)

    沉思录(下)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著,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

    “价值美学”在中国属于正在建立的一门学科,本书作为一部探索性的学术著作,许多观点与传统美学相左。作者强调:审美的秘密存在于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之中,审美现象即主客互动关系所生成的可感受、可体味的意义、意蕴、意味,它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形态。本书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大量审美现象出发,结合人的本质与价值的本质,论证了审美现象属于价值范畴的历史根据和逻辑根据,指出以往美学的重大误区正是在于价值范畴之外找美。作者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从多方面揭示了审美价值的特性,并对审美价值的发生学进行了考察,对审美价值的生产类型和规律、审美价值的消费、审美价值的评价以及审美接受中的共鸣与观赏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热门推荐
  • 股舞人生

    股舞人生

    一个普通人回首往事,走出的江湖,江湖其实不远,江湖就在身边。(本书原名:原来我也混过)
  • 万道血帝

    万道血帝

    【火爆爽文】血帝苏夜重生,觉醒吸血之手,修炼造物法术,从此开启了不朽传说!白骨如山,血海翻腾;一人之下,众生臣服!斩神魔,灭苍穹,以无敌圣躯,杀上万道巅峰!
  • 萌宝来袭,痴情总裁的傲娇甜心

    萌宝来袭,痴情总裁的傲娇甜心

    六年前,她因男友的背叛而毅然离开,六年后,她带着天才萌宝潇洒归来,这次的她,没了先前的羞涩,更多了一分成熟,她只是单纯的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天才萌宝而已,可谁知顶头上司是当年的大灰狼,面对他的刁难,她小心应对,怎耐,一个腹黑,一个妖孽,各自步步为营,最终对方都只是彼此的囊中物罢了,还有萌宝在从中作梗,看来,他们都逃不开彼此的魔爪了,那又看他们如何追爱了。
  • 星光天后,重生国民女神

    星光天后,重生国民女神

    前世乔昕是令人闻风散胆的杀手千面姬。这一世却穿成了软弱可欺的十八线小演员。同行排挤、家人欺负,纳尼?这妹子也活得太窝囊了点!既然如此,那她就陪他们玩玩好了。飙演技,斗极品,拿奖拿到手软,数钱数到眼晕,成为真正的国民女神。却不小心发现,自家经纪人竟然还有另一个惊人的身份……“您曾公开说过不会跟手下的明星谈恋爱,那乔小姐呢?”沈大经纪人沉默片刻,回道:“她是我避无可避的唯一。”
  • 暖阳墨晨

    暖阳墨晨

    我叫苏暖,出身在模特家庭,家庭很和睦,家里除了父母有三个小孩,两个男孩,一个女孩,父亲叫苏鹏,母亲叫梁温雅,大哥叫苏辉,二哥叫苏炼,当然哪个女孩就是我,从小就被两个哥哥和父母特别宠爱,你想说这又是一个公主病的故事?nonono,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 腹黑殿下误惹魅惑公主

    腹黑殿下误惹魅惑公主

    距离,产生的不是美,而是诠释了不堪一击的爱情——陌忆魅爱情总是以笑开始,以吻转浓,以泪结束——北辰影夜
  • 霸道武尊

    霸道武尊

    陆启灵魂附体重生在同名陆家废物身上,胸口上有什么黑色三角牌居然能够吸收攻击体内元力,吐出更高级灵力修炼,同时拥有修复肉体受伤变强化,家族修炼天才,学院修炼天才统统都攻击他,等于帮他送灵气修炼。
  • 妃常嚣张:世子,宠上天!

    妃常嚣张:世子,宠上天!

    5年前,她从一个绝世天才沦为痴傻废柴,遭到众人唾弃;5年前,他从人人敬仰的天赋少年变成双目失明的可怜世子,孤僻成性。5年后,她再次睁眼,却是21世纪的金牌特工,机敏睿智,杀伐果决;5年后,他重见光明,与她携手并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越来越扑朔迷离的局面,却将他们引向更大的阴谋。她的穿越,到底是巧合,还是早有预谋?(因为作者大大还是学生,所以有空才能更新嘞~请各位书友谅解哈)
  • 寻龙探海

    寻龙探海

    天地五人衰日:“修炼者不积级跬步,则步入唯一毁灭。”为此,万千面至高者,用尽千方百计,皆为寻得神域,以摆脱“天地五人衰”的枷锁。此有一界叫“大洪荒”,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 用花开的时间相遇

    用花开的时间相遇

    一场大火烧了林暮的希望,梦中多少次回响!哥哥因大火失踪,父母因大火丧生,孤苦一人,等一人回。她要寻求大火的碎片,找到那个凶手。在她花开正盛的时节,又有几只蜜蜂来采拮她的甜与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