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23

第23章 子贡 (4)

孔子去世之后,有些人质疑孔子的学问和人品,子贡则竭力为孔子辩解。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孔子应该是有一些错误被别人抓住的,因此拿这些把柄诋毁孔子。子贡为老师辩解,说是君子也会犯错啊,人人都会犯错,不过君子犯错也是美丽的错误,君子犯错从来不掩饰,并且知错就改。所以,尽管老师也会犯错,这不能成为贬低他的理由。

子贡用了日月来来比喻孔子,说老师就像日月一样高明高尚,高高地挂在天上,因此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摆在大家的面前。而他改变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就像大家仰望日食月食的消退一样,用一种用仰望的崇敬的目光。

应该说,子贡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现实解说】有的人总是吹嘘自己的功劳,却掩饰自己的过失,这是很愚蠢的。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如果能够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人们会更尊敬他。

7.28(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呢?”

【解析】对孔子质疑的一个方面,就是孔子学问的来路不正,因此很多是异端邪说。子贡予以反驳。孔子一生,确实没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孔子的学问主要来自自学和钻研,以及向大量的人请教,走到哪里学到哪里。

后来韩愈写《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根据记载或者传说,孔子曾经向这四个人请教关于礼和乐的学问。但是,孔子和他们并没有师徒的名分,只是请教过学问而已,而没有记载的恐怕还有很多。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的态度是不耻下问的。

子贡是个大富商,常年来往于齐鲁卫宋之间,所到之处都宣扬孔子的学说,吹捧孔子的为人。因此后世司马迁认为,孔子的名望,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子贡的宣扬。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们的质疑通常也对子贡表达。

【现实解说】学界常有门派之争,师承之争,看重出身,看重导师,却不看重学问和成就。殊不知祖师爷就没门没派,祖师爷就没有师承。至于那些出钱买文凭的,到国外野鸡大学买学历的,与孔子相比,都只能说是无耻之徒。

7.29(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能。”子服景伯把这一番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武叔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

【解析】叔孙武叔为什么认为子贡比孔子贤能呢?这是有原因的。

鲁国三桓季孙、孟孙、叔孙,其中冉有等人在季孙家掌握实权,因此季孙对孔子一直很客气,孟孙家与孔子是亲戚关系,因此对孔子一向也很客气,只有叔孙家跟孔子没什么关系,所以叔孙武叔可以没有顾忌地瞧不起孔子。

子贡尽管在鲁国没有官职,但是地位崇高。根据《史记》记载:“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子贡代表鲁国出使,所到之处都享受国君的接待水平。一来,子贡有钱而且口才好;二来,子贡跟吴国太宰(后为越国太宰)伯嚭关系很铁,没人敢惹。某种程度上,鲁国的存亡都是由子贡来决定的。

由于这两层原因,叔孙武叔就竭力吹捧子贡贬低孔子。事实上,叔孙武叔的看法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

可惜的是,子贡丝毫不领叔孙武叔的情,反而讽刺他没见识,井底之蛙。叔孙武叔被子贡讽刺挖苦,一点脾气也没有,因为子贡在鲁国的地位接近于保护神。

对于子贡来说,越是不敢将自己与老师相提并论,其实也就越是抬高了自己。

【现实解说】子贡说得对,你以为不好的,很可能是你自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自己不喜欢的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明白的不等于就是不对的。

7.30(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解析】不知道为什么,叔孙武叔就是死活要跟孔子过不去。子贡毫不客气,对叔孙武叔的用词也是越来越不给面子,连不自量力都说出来了。

正是由于子贡对于孔子的推崇维护和世界各地的宣扬,孔子的名声才越来越大,孔子学生们的日子才越来越好过。所以,《史记》这样写道: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现实解说】后来孔子成了圣人之后,不知道叔孙武叔是不是受到了批判。再后来批判孔老二的时候,也不知道叔孙武叔是不是受到了追捧。

7.31(19.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解析】子贡在表示自己与孔子不能相提并论的同时,批评陈子禽说话不动脑子。

陈子禽,也就是陈亢,陈国人,孔子后期的弟子。因为孔子后期已经很少亲自上课,陈子禽得到孔子的教诲很少,对孔子了解不多并且有些怀疑孔子的人品和学识。对于陈子禽的质疑,子贡非常不高兴,因此当面教训他。

子贡尽管没有按照孔子的意愿去做,却非常信奉孔子的学说,这似乎让人无法理解。只能说,子贡的志向并不在那里。

【现实解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收徒要收端木赐。

7.32(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设法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想得到什么呢?还是想为这个国家做什么呢?”子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的方式来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老师当然是想得到什么,这跟大家有什么区别吗?”(旧译:老师的追求,与一般人是完全不同的。)

【解析】陈亢对孔子的质疑真不少,大致当时对孔子质疑的人也不少。

对于这一段的解说,历来也是五花八门,关键在于最后一句。过往的说法,其实就是要千方百计将孔子也有所求这一点掩饰掉,把孔子说成无所求。其实不然,孔子是有所求的,求地位求富贵,这一点孔子从不掩饰。否则,周游列国干什么去了?子贡的口才回答这个问题绝对不用模糊,而且,按照子贡的风格,也决不会否认事实。所以,子贡承认孔子有所求,但是同时说明孔子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求取。最后,子贡反问:孔子所求的,难道不是大家所求的吗?

春秋时期的人比后来的人要直率很多,没有后来这么多伪君子,分明是为了一个寻常的目的,却一定要把自己说得很超然很高尚。就像这句话,子贡原本是大大方方承认的,后人偏要怪几个弯,把孔子说成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现实解说】每个人都是有所求的,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有所求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只是实现所求的手段反映一个人的品德。

7.33(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鞟。”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解析】棘子成是谁?不知道。不过既然子贡称他为夫子,此人的地位应该是很高的,或者学问应该是很高的。棘子成来说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也是质疑孔子。孔子曾经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提倡文与质相得益彰,君子要二者俱备。子贡的回答很巧妙,比喻很恰当。假如孔子在世来回答这个问题,大致也就是这样。此时回顾,子贡在与孔子的斗智斗嘴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原先,子贡固然口才不错,可是言不及义,多半是富二代那种油嘴滑舌以及商人的花言巧语,通过在孔子这里的学习,子贡的口才上了档次,逻辑能力和比喻借代的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因此,子贡是最深刻感受到老师学识的人,这也就难怪子贡竭力吹捧孔子了。

从叔孙武叔到陈亢到棘子成,基本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孔子去世之后,从当权贵族到孔子的门徒到其他的学者,对孔子的质疑是连绵不断的。而捍卫孔子最得力的就是子贡,子贡凭借自己的地位、学识、口才和对老师的崇拜,对所有的质疑者予以毫不客气的反击。孔学能够延续,能够发扬光大,子贡可以说居功至伟。子贡就像一把保护伞,保护着曾参、子夏等人去传播孔子的学说。

【现实解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实在不行去整容。一盒月饼几百块,卖的实际是包装。

【附】传奇般的子贡

子贡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于孔子,对于孔学,子贡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物。

子贡与孔子的关系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他们从敌对到相互欣赏到情同父子,简直就是一幕幕喜剧。

孔子晚年,子路在卫国、颜回早死,冉有老师关系不佳,因此孔子特别依赖子贡。而子贡情商超高,又特别有钱,对老师从心底里关心。冉有和子贡都在帮老师,但是子贡帮老师更有技巧,往往既帮助了老师,又照顾了老师的面子,可是说件件事情都抓在老师的痒痒肉上,所以孔子非常喜爱他。

孔子临终,盼望着子贡前来看望自己,当子贡赶来的时候,孔子在门口迎望,慨叹:“赐啊,你怎么来这么晚啊!”孔子的后事,也都是交代给子贡去办。

而子贡不仅为老师尽心操办了后事,还为老师守墓六年。之后,所到之处,都在宣扬老师的名声和学问。历史上认为,子贡是第一个也是最卖力把孔子推上圣位的人。孔子的学校也是在子贡的全力扶持下得以继续和发扬,因此,对于孔门和孔子的学说,子贡的贡献可以说无与伦比。

除此之外,子贡还是一个伟大的外交家,帮助鲁国多次化险为夷。按照《史记》的记载,凭着子贡的斡旋,改变了当时的局势。《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这样写道: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此外,子贡还是一个大富豪。《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着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家小书·译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系194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纪德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作。本书主体部分是纪德1922年所作的关于陀氏的六次讲座。本书是两位伟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灵交流,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健康的心智生活。纪德关于陀氏的这些论述带有浓厚的法国阅读经验,早已被公认为是研究陀思妥耶犬斯基的珍贵文献。
  • 沉思录3

    沉思录3

    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就是“沉思”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沉思录》。
  • 墨子攻略

    墨子攻略

    墨子虽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人,但他的若干主张,不仅适用于战国时期,也适用于现代。他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主张,不仅与现代生活不相违悖,而且还有启迪作用。
  • 毓老师说管子

    毓老师说管子

    本书是根据毓老师2000年在台北奉元书院讲授整理而成。《管子》虽非管子所著,但可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孔子特别赞赏管子,以管子为儒家,《论语》中有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子之德不同于匹夫匹妇的小诚小信,包含治国安邦的大智慧,对中国政治思想和实践有重要影响。毓老师认为《管子》,道约言要,晓合经义。毓老师讲《管子》,非讲管子学,而是要我们学习管子,着重在于学会怎么做事。
  •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称作者是“多年相识的晚辈朋友”,在本书初版时亲自审定书稿并作序介绍。这是唯一一部经梁先生亲自审定的关于自己的传记作品。作者在特殊年代里记录整理了梁漱溟在当时的各次发言以及受批判斗争的情况,在文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记录了梁漱溟所经历的时代变化和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独家披露了包括1953年梁漱溟与毛泽东之争、“文革”中拒绝“批林批孔”等重大历史内容在内的1949年以后梁漱溟先生39年人生轨迹,为海内外梁漱溟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
热门推荐
  • 天地玄志

    天地玄志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子,故事从一系列谜案开始从古墓开启,神奇的秦岭大墓里发生了什么?又会怎样?让我们跟随主人公的足迹踏上一次奇妙玄幻之旅
  • 顾先生等等再爱你

    顾先生等等再爱你

    豪门世家是个圈,这圈子里有个笑话。陆氏财团董事长娶了一个新夫人,多了个宝贝小姐,曾经被捧成掌上明珠的大小姐如今大概连泥泞都不如。陆千盈就是那个笑话。呵,笑话?陆大小姐表示,管你们是不是真爱我拆定了,管你是不是亲生那些归我的你平分不了。自从家里多了两个贱人,陆千盈可忙了,忙着清理门户,忙到抢回来的老公都扔一边不管不顾。众人:怎么回事,顾氏财团继承人顾先生的未婚妻不是陆家二小姐么?怎么现在娶了陆家大小姐呀?顾世砚表示,他也不清楚。陆千盈:原来你喜欢我妹妹啊,那我就更加不能把你还给她了。顾世砚:那些不再属于你的东西不要再去抢了,它们不值得你留恋,多看看属于你的东西,多留恋他一下。陆千盈:我都一无所有了,哪里有属于我的东西?顾世砚:这里,瞎子。陆千盈笑:放心吧,贱人是要滚的,失去的是一定要夺回来的,你嘛是会爱的,不过得等会儿。
  • 昆仑医仙传

    昆仑医仙传

    令邱山、南禹山、天虞山、漆吾山、堂庭山各地修仙者聚之,后以山为名,渐渐形成五大宗派修仙世家人族与魔族之间隔阂渐深,矛盾愈烈,魔族虽不能入仙门,但天生神力修为深厚世人总是忌惮强者,畏惧强者人族的打压就是正义就是理所当然吗?魔族的反击就是罪恶就是灭绝人性吗?是非黑白,世人心中,人人都有一杆不同的称我从昆仑而来,救济众生,世人誉我为医仙,但终是医者不能自医我虽未魔,但我想护你周全世人皆说你为邪魔,但我偏偏不信,是人是魔是非曲直,世人说的,才不算我苏青遥虽入仙门,但还是想念凡尘天虞那碗青菜豆腐汤落井下石者皆是帮凶,袖手旁观者亦是帮凶,与你有关者,我一个都不想放过如若可以,我还是想做你身后,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异界之神级人物

    异界之神级人物

    现代的叶天在一个偶然机会来到异世界,没想到,刚来到异世界就救了一个世家独子,然后两人一起流浪,一同修行,分开之后叶天一个人开启了打怪升级之旅……
  • 我能看见各种宝物

    我能看见各种宝物

    主角都有特殊能力,我也有。我的特殊能力是:我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明有匪

    大明有匪

    我叫唐然,我穿越了。穿越成了一个明朝天启七年的小乞丐还被人贩子拐了卖给了个黑心地主当长工谁知道那黑心地主那么黑啊,居然看上了人贩子转头非要把买人的钱塞给我,不要都不行。但县令大人您知道的我才十岁啊,一个十岁的小孩子能懂什么嘛。我哪知道那就是买卖人口啊我根本就不懂的,真的您千万相信我啊县令大人我真的不是故意贩卖人贩子的县令:我信,真的,你说什么我都信,我就一个小要求,咱把枪收起来好不好?我害怕。
  • 历史快餐.远古时期:文明起源

    历史快餐.远古时期:文明起源

    人类最古老的“四个文明诞生地”,分别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中下游流域、尼罗河下游流域。从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人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最古老的文明都是诞生在大河边的。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应该是不确定的。因为,人们也可以这样来问,为什么世界上其他的大河边没有出现这样的文明呢?诸如长江、亚马孙河、刚果河、密西西比河等等,在这些著名的大河旁,又为什么没有诞生出伟大的文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