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8600000004

第4章 在鲁 (3)

【解析】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鲁庄公、庆父、叔牙和季友,鲁庄公死之后,庆父和叔牙想要篡位,结果季友先后杀死了两个哥哥,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出于这里。但是季友出于对两个哥哥的歉意,因此决定自己三兄弟的后人世代继承职位,世袭司徒(季孙)、司马(孟孙)、司空(叔孙),共同执掌鲁国国政,因为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人,被称为“三桓”。三家团结一致,因此实力越来越强,国君反而成了摆设。原本鲁国是六卿制,三桓之后,逐渐取消了另外三个卿,只有三桓具有卿的级别。此外,三桓基本瓜分了鲁国的土地,军事和经济实力远超国君以及其他家族,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实力和地位,他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公然违背周礼。

古时一佾(音义)为八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孙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当时的情况是鲁昭公祭祀鲁襄公,同时季平子祭祀季友。按照规定,鲁国可以使用天子规格的礼仪,因此祭祀鲁襄公用祭祀天子的标准。于是,鲁襄公的庙里上演祭祀舞蹈,舞蹈名称为《万舞》,一共需要六十四名演员,组成八八演出方阵,称为八佾。与此同时,季孙家的祭祀竟然也采用天子规格,也上演《万舞》。

当时三桓基本上瓜分了鲁国的地盘,鲁国国君的地盘已经非常小,国库收入越来越少,已经无力支撑国家歌舞团等机构,因此不得不解散,原本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艺人们只能自谋出路。国家有祭祀的时候,就花钱请他们来表演。这次祭祀,因为两家撞车,艺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了。一来畏于季孙家的权势,二来见钱眼开,谁出价高,就去谁家表演。结果,大家纷纷去了季孙家,于是季孙家上演正宗《万舞》,而鲁襄公的庙里只有两个上了年纪的艺人在跳《万舞》。

孔子认为季孙家做得太过分,国君不应该再容忍下去,应该采取行动了。这是典型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好那时没有文字狱,否则因为这句话被抓起来,岂不是冤大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现实解说】2001年,张治安升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党委书记后,建造“阜阳白宫”,外形酷似美国白宫的政府办公大楼让张治安有了另外一个名字“白宫书记”。2010年2月8日,张治安因受贿罪、报复陷害罪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张治安就属于“八佾舞于庭”,以为这还是春秋时期的鲁国?

1.11(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解析】《雍》这篇诗是天子祭祀的时候唱的,结果三桓竟然拿来用了,孔子对此非常气愤。那么,天子祭祀的歌曲鲁国人怎么会呢?因为当初周公对周朝贡献巨大,因此在周公去世之后,周成王特地批准鲁国用天子之礼祭祀周公,鲁国因此才有天子之礼。

这一章紧接着上一章,都是在批判三桓违背周礼。从历史记载来看,这是孔子最早开始强调周礼。此前,孔子对周礼只是爱好,并没有看得这么重。为什么这样呢?从孔子的身世看,从小为了活命而奔波,是没有可能忧国忧民的。长大之后在季孙家打工,对周礼的了解更多了。后来自己开办私校,就开始讲解周礼。到这个时候,出于教学的需要,孔子对周礼的学习和研究都上了层次,再加上学校的收入状况越来越好,孔子才有了忧国忧民的物质基础和知识积淀。为什么要强调周礼呢?首先是孔子认为周礼是完美的制度体系,其次则是唱什么吆喝什么,自己最精通的就是周礼,不强调周礼强调什么?

事实上,孔子在此之前对周礼并不那么看重,历史有记载的违背周礼的事情,孔子做过三次半。

第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的母亲因为在孔家没有正式的名分,本身也是平民阶层,因此没有资格葬在孔家的墓地。那时候孔子才十七岁,年轻气盛胆子大,决定以暗度陈仓的方式来葬母亲。首先,孔子将母亲的棺木运到了五父之衢,做出要下葬在这里的架势。五父之衢是什么地方?

关于五父之衢是个什么所在,历来说的说法是曲阜城外某地,其实这又是为圣人讳。当初三桓瓜分公室部队,先在鲁僖公的庙门前进行盟誓,然后去五父之衢诅咒。《左传》中几次提到五父之衢诅,都是去诅咒的。古人盟誓和诅咒是很讲究地点的,特别是鲁国人。既然专门去五父之衢诅咒,说明这是一个凶地,恶鬼出没的所在。不是乱葬岗,就是刑场。而如今孔子将母亲在这里出殡,自然不是刑场这样的地方,因此一定是乱葬岗。

等到亲戚朋友们都走了之后,孔子在邻居车夫的帮助下,悄悄地将母亲的棺木运到了防地孔家的祖坟,与父亲叔梁纥合葬。按《史记》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讳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这件事情,孔子的行为令人赞赏,可以说智勇双全。但是,是违背周礼的。这件事情,孔子应该是得到了异母哥哥孟皮的默许,或者在做了之后,孟皮并没有追究。后来孔子对哥哥一家很关照,与此应该有很大关系。

第二次违背周礼是在孔子服孝期间,当时季孙家大宴整个曲阜的士,有歌有舞有酒有肉。孔子听说了,穿着丧服就去了,结果被门口接客的阳虎给赶了出来。有人说这是阳虎故意羞辱孔子,甚至有人说这是阳虎设的计谋。其实,稍动脑子就知道,孔子岁数又小,家里又穷,又住在贫民窟,阳虎怎么会认识他?阳虎之所以赶他出来,是看他穿着丧服,按照周礼,服丧期间不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按《史记》:孔子要絰(音迭,春秋时期服丧时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布带子),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这件事情,是孔子少不更事,没什么好指责的,不过确实是违背了周礼。

第三次违背周礼是孔子结婚。按照周礼,同姓不婚,也就是同姓之间不能结婚。可是孔家是宋国移民,宋国的规矩是按照商礼的,讲究的是族内婚,也就是同姓结婚。孔家虽然移民到了鲁国,可是世世代代从宋国娶亲,保持了商礼。到了孔子这一代,孔子从来没有接触过商礼,大概也不知道,所以很可能是哥哥孟皮做主,为他从宋国娶了老婆丌官氏,毫无疑问属于族内婚。

这件事情不怪孔子,也合理合法,但是确实违背了周礼。

第四次就是孔子开办私校,有教无类地招生,打了周礼的擦边球,就算是违背了半次周礼吧。

所以,孔子并不是天生就遵从和推崇鼓吹周礼的,相反,年轻的时候他还有些藐视周礼。因此,孔子正式成为儒家是在他办了私校之后,也就是三十岁之后的事情了。

【现实解说】国是别人的国,堂是别人的堂,诗是别人的诗,生个什么闲气?老老实实当自己的教书先生吧。

1.12(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扰乱了理性的克制,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大的谋划。”

【解析】鲁昭公在对付三桓的问题上原本非常谨慎,儿子公为多次劝说父亲动手,都被鲁昭公痛斥。可是,最终在季公若、臧昭伯、郈昭伯等人的鼓动下,鲁昭公还是没有能够忍耐下去,贸然动手攻打季孙家,结果三桓联手击败鲁昭公,鲁昭公仓皇出逃齐国。

对于鲁昭公等人的贸然行动,孔子批评说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可是,此前“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他说的,究竟哪一个对?事实证明,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要忍。所以,孔子的感悟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也从现实中得到教训,因而得到进步。

我们常说“事后诸葛亮”,其实,还有“事后孔夫子”。

【现实解说】忍,还是不忍?不取决于对方无礼的程度和自己愤怒的程度,而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以及动手的时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孔老师说的,自相矛盾,哪一句是对的?不看广告,看疗效。

1.13(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解析】鲁昭公仓皇出逃齐国之后,孔子一来担心自己的言论被三桓清算,但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干革命要跟对人”,他认为鲁昭公一定会回来,因此趁鲁昭公落难的时候去齐国投奔鲁昭公,一定会被鲁昭公器重,一旦鲁昭公回国,自己就能跨入仕途了。因此,孔子随后前往齐国投奔鲁昭公。

从策略上说,孔子的做法有道理,因为如果不是鲁昭公落难,自己这样出身卑微的人是根本没有机会接近鲁昭公的,此时冒险一搏,说不定真有机会。这个道理,其实跟当初把女儿嫁给公冶长是一样的。但是,孔子的判断出了问题,或者说实际情况比他想象得要复杂得多。随同鲁昭公出奔的鲁国贵族们因为担心三桓派人来请鲁昭公回去,因此拒绝任何鲁国来的人见鲁昭公。因此,到齐国之后,孔子并没有能够见到鲁昭公。但是,这个时候孔子又不敢回鲁国,不得已,就在齐国住下来,并且依靠朋友帮忙,在齐国世袭上卿的高昭子家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了高家的家臣,就是成了自己所说的“陪臣”。

在一个偶尔的机会听到了韶乐,孔子非常兴奋。韶乐史称舜乐,舜所作之乐。夏、商、周三代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姜太公入齐,韶乐传入齐国。而高家世为上卿,因此可以演奏韶乐。

三月不知肉味,说明孔子是个音乐发烧友吗?不是的。音乐发烧友是对音乐本身痴迷,而孔子是对音乐所表达的礼情有独钟。

【现实解说】好音乐让人陶醉痴迷,茶饭不思。同时,烂音乐让人恶心作呕,也是茶饭不思。

1.14(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解析】这是孔夫子关于用周礼治理国家的最著名言论,并且在此后的几千年里被广泛应用。

孔子的治国理念就是恢复周礼,国君按照周礼的要求去做国君,大夫依照周礼的要求去做大夫,每个人都按照周礼的要求去做自己,这样国家就治理好了。其实,孔子的说法一点没错,从理论上说这是最好的社会。问题是,时代已经不同了,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周礼对于大家都没有吸引力了。

但是,君君臣臣跟忠君没什么关系。很多人以为这是孔子的“忠君”语录,大错。

后来说到三纲五常,中间有个“君为臣纲”,大家以为是孔子的发明,其实不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孔子说过什么“三纲五常”,都是汉代的马融捏造的,“三纲五常”的实际发明人是汉初的董仲舒。

再后来,又有一句话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大家也以为是孔子的发明,其实这句话到明朝才有,是一句戏词,跟孔子没有任何关系。

孔子本人对于忠君没有什么兴趣,这在后面会讲到。

借助于高昭子的引荐,孔子得以见到齐景公,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当时的齐国和当时的大多数国家一样,国君的地位岌岌可危,国内权臣的影响力和权力原来越大。齐国的陈家富可敌国,其影响力超越国君。因此,齐景公对于孔子的说法还是比较欣赏。

同类推荐
  • 戴建业精读老子

    戴建业精读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抽象的哲学著作,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被誉为“万经之王”,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戴建业教授以深厚的学养、风趣的文笔、独到的视角,用随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为大众阐释老子的思想,解读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逐篇精讲《老子》,讲透老子智慧。为读者解答:为什么高者应就低?为什么柔能胜刚?为什么拙能胜巧?……戴教授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这个时代发言,拂去我们的孤独、焦虑、痛苦,帮助我们找回心灵的宁静。
  •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从能动者到社会行动者:从社会个体生成论看当代心灵哲学的出路

    本书认为,当今我们就心灵哲学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根本不是“把心灵哲学的研究模式、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论推广运用到社会哲学研究领域”,而是完全相反——只有通过逐步实现对惟理智主义的基本立场、思维方式、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把人当作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把心灵当作这样的人实际上所具有的、不断生成发展的主观精神世界来看待,心灵哲学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从其各种各样的“科学的迷梦”之中醒来,通过尽可能恰当地理解作为其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个体所实际拥有的主观精神世界,逐步开辟并走上能够使心灵哲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坦途。此一思路无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

    本书是中国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所著《贞元六书》之一,写于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探讨当时社会中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寻找中国现代化及通向自由之路,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涉及诸多近代社会现象,以“理”探讨解决问题,富有丰富哲学意义,给人启迪。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第一卷)

    《菜根谭》一书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洪应明所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这样一套处世为人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作者从历代文献典籍中摘录了大量的古籍名句,又从民间搜集了口头流传的处世警句、格言、谚语,并在字句上加以整理,读起来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全书贯穿着这样的中心思想: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应该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从而修养成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韧、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
热门推荐
  • 贵妃娘娘路子野得宠着

    贵妃娘娘路子野得宠着

    【1v1+团宠+甜宠爽宫斗文】花棉棉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被一只美丧尸给逼死了。再次醒来,成为书里最后惨死的恶毒女配。这恶毒女配的智商实在令人捉急,放着大好的腿腿不抱,偏偏要使劲在男主面前刷存在感。于是,花棉棉上抱权倾朝野的爹爹,下挂各有本事的哥哥大腿,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反派大佬:“棉儿,你距离巅峰还差一步。”花棉棉:“???”反派大佬:“征服我!”花棉棉:“!!!”抱歉,她对这张酷似那只逼死她的美丧尸的脸没有兴趣。【小剧场】民间盛传,皇上宠贵妃娘娘宠到骨子里,爱贵妃娘娘爱到尘埃里。花棉棉嗤之以鼻:逢场作戏。世人咒骂贵妃娘娘不知好歹,恃宠而骄,应当打入冷宫。皇上充耳未闻,夜夜留宿花影宫,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眸,总是将她紧锁,无处可逃。花棉棉抵着皇上的胸膛,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我很有必要提醒您一句,假戏真做了。”皇上望着跟前娇俏的人儿,哑着嗓子深情款款道:“棉儿,如此好戏,不做多可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之邪

    灵之邪

    热血!热血!热血!一名从斗罗大陆超越到灵神大陆的少年,天生双生邪恶武魂。但令人可笑的是天生一级灵力。但却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
  • 落地一把98K

    落地一把98K

    【2018最爽吃鸡文】刘子浪,人称浪子刘。当然你们也可以叫他钢琴手,帝国鹰眼,爆破鬼才,战神Vic,绝地狙神。一个在“诸神之战”FPS世界大赛上陨落的国产天才少年,原本不愿再碰FPS游戏的他却意外地接触到了绝地求生。于是在梦想和现实之间,刘子浪捡起了那把98K。在这个故事里,有热血的比赛,有温馨的日常,有逗比的队友...还有一个深陷二次元做直播的妹妹!......(书友群:284132344,可以进来一起开黑恰鸡~)
  • 快穿之忠犬男配又苏又萌

    快穿之忠犬男配又苏又萌

    “叮—恭喜宿主成功绑定女配逆袭系统”星际上将时念再睁开眼时,发现自己竟身处一片纯净空间,面前是个身高不足膝盖、自称系统的男童。“....女配逆袭系统?”“嗯嗯!只要宿主在三千世界游历,帮助女配完成逆袭就可以恢复原身啦~但是不可以夺取男女主光环,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嘴扮猪吃老虎.....”时念的冷眸中闪过了丝玩味“呵....我堂堂上将,本就是虎何需扮成猪。”系统:(⊙?⊙)从此,一人一系统踏上了女配翻身做女主之路,白莲女主、渣男男主通通靠边站。但是这原剧情里出场不过三秒就嗝屁了的男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走开走开不要招惹本上将。在游历了n个世界之后,时念摸着下巴看着系统记录的各个世界的录影:这人怎么看着这么像星际的那位呢...
  • 虎系女友有点甜

    虎系女友有点甜

    他的梦想是有永远吃不完的糖,可自遇见她,梦想就变了。“我想当一辈子乞丐,因为这样你就会一辈子给我糖了。”
  • 大隋风雨录

    大隋风雨录

    “我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拯救这里的所有人......”他站在山坡上,眼前是浴血奋战的沙场.....生灵涂炭......一个二十二岁的现代黑帮小头目,一个本已死去的灵魂,如今却在隋朝初期的一个十三岁孩童身上重生,他能文能武,随着成长,他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他希望历史按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但自己却成为了最不确定的因素......
  • 恶魔冷少离我远点

    恶魔冷少离我远点

    终于能和老哥一起上学了,却没有想到我的同桌是一个冷酷的,凶巴巴的,霸道的一个男生,我对他总是避而远之,但是,在考试之前,老师却让我给他补习,就他那个凶巴巴的,眼里没有任何人的一个男生,会听我的吗?
  • 王爷的逃妻

    王爷的逃妻

    她与传闻中的王爷第一次见面是发生在一个黑灯瞎火的夜晚,那晚她羞涩地承受着他的掠夺。他们的第二次见面,是在要举行武林小会的江南。那时他是尊贵的王爷,而她则是一个脸蛋黑黑,浑身酸臭的穷人家。而第三次见面,她已然成了一个翩翩美公子,带着同样容貌出色的儿子一同兴致勃勃地参加武林小会。只是不知何时,那个弃她、恨她的男人天天追在她的身后,并扬言要让她成为的他的王妃……
  • 还珠格格之五阿哥

    还珠格格之五阿哥

    这是一个关于宫廷的小说,是一个关于几对情侣之间的爱情,宫廷的明争暗斗让一个本来潇洒自如的人,也变得心事重重,甚至终于决定起身反击了,为了自己在乎的人,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从小生长在深宫大院,看尽人间喜怒哀乐的五阿哥,在被亲人屡次背叛之后,终于决定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