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47700000007

第7章 生命永恒

真理即言之“没有死亡”。“我们就是新生的,也是生命,相信我的人纵使死亡也仍是活着。活着而信我者,永远不会死。你相信我所说的这些话吗?”

“没有死亡”,世界上的伟大指导者都这样说,很多了解人生意义者也会同样这么说,同时以自己的生活来证明,真正的生存者在意识中即存有这种感觉。可是,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仍害怕着死亡,这些人当然也亲眼见到死亡且还深信死亡。

这些人必定会很愤怒地反驳说:“荒唐!怎么会没有死亡?”“这是一种诡辩,死亡的事实会出现于我们的眼前,过去已有数不尽的人死亡,现在也要使我们死亡,虽然,你们屡次说没有死亡,可是,必须明白死亡并非能行或能飞往他处,却仍会现实地出现。”当然,他们也会看得到他们所说的死亡,他们对死亡也有恐怖感,这正如精神病者自己会见到惟有自己认为恐怖的一些幻影。但是,这些人当然未死,因而对死亡何时会来临或有何内容皆不知。可是,这些人对这种毫无实在性的幻影的恐怖感已经极惧怕了,因而深感困扰,甚至为此几乎痛苦得无法继续生存。人都不会知道自己的死亡且绝对不知的,由于死亡未触摸到这些人,而这些人也不知死亡有何计划,那么,这些人又何必如此害怕死亡?

可是,不了解人生意义的人就会说:“死亡未曾触摸到我的身体,可是,终有一日,死亡会抓住我的身体,我对此极其明白——死亡迟早会来临,且灭亡我,所以,我很害怕。”

对人生存有错误观念的人会冷静地考察,也可根据自己的人生观进行检讨,则相信会得出如下的结论:“在一切生物中,所不断发生的变化——也就是我的眼睛看得到,我们称为死亡的那种变化——会在我们的肉体生存中发生,可是,对于这种事,我们并不会感觉不愉快,也不会感觉害怕。”

“我迟早是会死亡的,这又有何害怕的呢?在我的肉体生存中也发生过各种的变化,且如今尚在变化中。对于过去的这一切,我是不害怕的。依这种情况而言,对于未开始的死亡的变化,我又有何充分的理由害怕呢?首先,对于这种变化而言,并无违反我的理性与经验,不但如此,我仍会了解这种变化,过去已面临许多。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过去我也曾想过,死亡是动物和人不可缺少的极适当的生活条件,如今我也有这种感觉。既然如此,又有何可怕?”

对人生的严密的理论想法惟有两种。一种,是认为生命是从诞生至死亡时在人的肉体中会产生的且眼睛看得到的现象;这当然是极错误的人生观;另一种,是理论性的想法,也就是把生命当作自己的体内且眼睛所看不到的生命的意识,这是真正的人生观。前者是错误的人生观,可是,前者与后者的人生观都具有一套理论,因此,有些人采取前者,有些人采取后者,但是,无论哪一种人生观都无死的恐怖感。

将生命当作从诞生至死亡之前在肉体上所产生的,并且眼睛看得到的现象来解释的错误的人生观,自古即有人相信着。这种人生观并非现代的惟物性科学和哲学所产生的人生观。现代的哲学科学只将这种人生观推到很极端的形象,由于如此才能将这种人生观与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差错更明显地表达出。总之,这是从极早的古代就存在的原始性人生观,古代文化尚低而仍于发展阶段者才有这种人生观。中国人、佛教徒、犹太教徒中,对这种人生观有如下的格言,这句格言即“人原本就是泥土,所以,人若死亡,则归土罢了!”

将这种人生观以现代的口语而言,即形成如下:“生命就是在时间、空间的范围内所出现的物质力量的偶然的游戏。我们所说的意识并非生命,而是一种错觉,但是,感觉上,却有生命在意识中。意识也就是在一定的状态中的质所发生的火花。这种火花燃烧起来即变成火力很旺盛,接着,又衰弱,最后完全消灭。这种火花,在两个时间之间的一段时刻而从物质可以经验到意识——原本无这种意识。意识能够看到自我本身以及外面的世界,对于自我本身和外面无限制的世界,既能判断又能看得到这个世界中的一切偶然的游戏,而往往将这种游戏称为偶然,但是,意识本身却无生命的物质所产生的东西,虽然会出现,可是,很快地毫无留下任何痕迹与意思的状态下又消失,可说是一种幻影而已,一切都是不断地变化中的物质产物。我们称为生命的东西也是死亡物质的某种状态而已。”

这是种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完全合乎理论。倘若依这种人生观而言,也有如下的说法:“人的理性意识即跟随物质的某状态而产生,可以说是偶然的产物。所以,在我们的意识中所说的生命就是一种幻影,存在的部分都是死亡的部分,我们所说的生命也是死亡的游戏。”倘若依照这种人生观,就有如下之说法,“死亡当然不令人害怕。生存才令人可怕,生存之时才是不自然、不合理”,此乃是佛教徒的厌世主义者的思想。

另一种人生观如下:“生命就是人在自己的体内所意识到的东西。我们经常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意识。这种意识并非以我过去至今存在着,从此以后,我仍继续存在着的形式来意识的,而是以我存在着的形式来意识到:无开始也无终结的状态下,来意识到存在的自己。我们的这种生命的意识并无时间性、空间性的观念。我们的生命确实是在时间性、空间性的范围里出现,而且会采取这种形式出现,所以,我们意识到的生命本身已经超越着时间性、空间性。”因此,若依这种人生观,则有很多相反的想法会产生。例如:“生命的意识并非幻影。一切都在时间性、空间性范围里的东西才是幻影。”依这种人生观而言,也可以说是“肉体生存的时间性、空间性的断绝就不包含任何现实的东西。随之也不会产生我们的生命的断绝或损伤”。所以,若依这种人生观,则死亡就不存在。

总之,一个人若能把这两种人生观之中的一种置于内心,则对死亡绝不会产生恐怖感。

人无论作为动物性的存在或理性的存在,应该都不会害怕死亡。因为,动物即在无生命的意识中生活,当然也不知死亡是何物,例如猫、狗都是很自由地生活着而不畏惧死亡。至于理性的存在,就具有生命的意识,因而在动物性的肉体的死灭中,除了不会停止的自然的物质运动以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事。倘若一个人有所害怕,则所害怕的并非死亡。本来人就不懂得死亡的。人所害怕的是生。也就是在作为动物的存在或理性的存在中,人所知道的惟有生。以死亡的恐怖的情况下,人所感觉到的情感就是生的矛盾意识。这种状况很相似于幻影恐怖,也就是变态性的精神状态意识。

比如说,在心里感觉到“我迟早会停止存在,我大概会死亡,而形成的生命的东西都会死灭吧?”此时,就会产生另一种感觉,“我仍是存在的。对我而言,不会有死亡,我也不能死亡。虽然如此,可是,现实上,我逐渐地要死亡。”对肉体的死亡考虑时,人会感觉到恐怖的就是现在所说的这种矛盾关系,绝对不是死亡本身会引起这种恐怖。就是说,死亡的恐怖并非人害怕自己的动物性肉体生存的断绝,而是人会感觉到不会死亡、本来应该不会死亡,但是,现实上,却又感觉死亡逐渐地出现。如果一个人感觉自己终有一日会死亡,那就会感觉自己现在这一时刻似乎逐渐要死灭。倘若感觉自己的肉体终有一日会死亡,这是由于产生了死亡的自觉,也可以说是,产生了对生的自觉。一个人原本就应具有,可是,却没有对生的自觉的产生,这种感觉很相似于墓穴掘好而人被埋入墓穴后才苏醒的人所会经历到的那种感觉。生命是存在,可是,在逐渐的死亡中,你应该看到有人死亡!这也就是存在的东西或原本应存在的东西逐渐死灭的感觉。如此,越想越头昏,则恐怖也越增加。因此,死亡恐怖并非死亡本身的恐怖,而是一种虚伪的对生命的恐怖。这种说法的最佳例证就是往往有些人对死的恐怖而自杀。

对肉体的死亡考虑时,人所恐怖的并非随死亡而自己的生命会结束的感觉,肉体的死亡即显示着人所没有获得的真正生命必须要去获取。因此,对人生的意义不了解,非常厌恶考虑死亡的问题。这些人如果考虑死亡的问题时,就似乎承认着自己并无依理性意识的要求来生活。

害怕死亡的人之所以会害怕死,是由于他们会感觉死亡是空虚而且是黑暗的。而他们会看到空虚与黑暗的原因,是他们并没有看到生。

同类推荐
  • 正义从哪里来

    正义从哪里来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世界大师侃幽默人生

    本书收录了伏尔泰和马克·吐温的探讨人生的文章。包括了《天生的性格》、《常识与理智》、《先知的痛苦》、《变化的地球》、《宗教起源》、《尊敬的女士》、《劳动骑士团》等。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

    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部著作能够在跨越三千多年之后,依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并继续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使那些可以称之为人类精粹的众多专家、学者为之叹服。《这年头一定要会点易经》密切结合现代人的实际需要,根据笔者的理解,逐一分析和诠释了《易经》六十四卦中所蕴涵的人生智慧。理解《易经》,你将拥有如下高贵的品质:谦恭、热忱、宽恕、公正、稳健、坚定、进取、温雅、欢欣、真诚、深思、创造。
  •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生命信息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管理的人本哲学思考

    本书包括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灵魂信息论、人的自需属性、人的共生属性、人性的基本矛盾、科学的长生不老等共七章内容。
热门推荐
  • 神魔游戏场之暴力魔猿

    神魔游戏场之暴力魔猿

    体内的热血在燃烧,战斗的号角已吹响。热血与拼搏,杀戮与争霸,神魔游戏场,谁主沉浮?一宅男重生神魔游戏场,化身为一头暴力魔猿族的‘老大’,不待其熟悉自己的新身份,打怪之人便已然来到……
  • 横行诸天的三流半刺客

    横行诸天的三流半刺客

    第一流刺客,隐于闹市,索命无形。第二流刺客,匿于暗处,一击必杀。第三流刺客,不躲不藏,正面独斗。唐十七觉得自己介于二三流之间……这是一个自诩三流半的刺客行走诸天的故事。“我很善良,从不杀生,真的,不骗你。”唐十七一脸认真的说。
  • 寒纪命

    寒纪命

    冷酷江湖,唯战至尊;寿元之秘,唯原力窥其神;孤闯无数,心裂魂惘;命数将至,何谈逍遥;寒纪之寒,谁曾晓?
  • 无心插柳柳成胤

    无心插柳柳成胤

    车祸后,有个人一言不发坐在那目光直直盯着你,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的感受。而苏柳却在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注视下答应他的追求。她想,她一定是脑震荡傻了,然而她明明受伤的只有腿啊!爱一个人不奇怪,可到了许成胤这里,却最隐秘的事。所有人都觉得苏柳和他侄子青梅竹马,感情甚笃,是最适合的一对,就连他自己也这么认为。他看着她从儿童长成少女,看着她从无忧无虑到成熟沉敛,一切都在变,然而不变的却是那无法放下的初心。
  • 我的邻家美女老师

    我的邻家美女老师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 我最幸运的是遇见你

    我最幸运的是遇见你

    暗恋是泥足深陷暗恋是上辈子的亏欠暗恋是说不出的羞涩宣言暗恋是一场走不进去的风花雪月。倾心有时候觉得,自己上辈子一定亏欠了他,不然,为什么怎么走也走不出他给的迷宫呢!哪怕遍体鳞伤。倾心用尽了所有的幸运,只为了遇见他。所有耍的小心机是因为他,无数个夜晚的哭泣也是因为他,对于倾心来说,他的每个回应,是她的情绪催化剂,暗恋是一个人的悲伤,一个人的孤独。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我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陆铭衍
  • 鬼文闲道

    鬼文闲道

    即之一生璀璨,但之终于冰棺,虽之踏及巅峰,但之悔恨一生,即之悲痛欲绝,自止前程。但天机万端,之终醒于人世。这一世,面对诸天万道,之,决心“天绝吾不寿不断,地惊而吾心不变!天机万道止于脚下,我便是天!”
  • 天道神壕
  • 一指戳天

    一指戳天

    我有一刀,唵阿罗跛遮囊。我有一剑,临兵斗者皆列阵。还有一指,能戳破这天。
  • 千秋粟

    千秋粟

    千年的转轮,看得到的是情绪,看不到的是时光。从未有过的技战术,在熟悉的历史中,激荡起英雄志,和鸣一首女儿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