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5900000004

第4章 叶文玲(3)

学习成绩倒也罢了,因为一直还说得过去,可是还有德育成绩呢!少年人顽劣是天性,而在我身上这天性又很有些异常,异常地顽劣。由于在学校里闯了不大不小的祸而请家长,已成了家常便饭,也果然到了家常便饭的地步,一个星期没有接到老师的通知到学校去一趟,连父母也会觉着奇怪。请家长的时候母亲是从来不去的,一来是(照她自己说)没有时间,二来是(照我自己想)她觉得有失面子。的确,在别人身上顺理成章的调皮捣蛋,在我身上就有些不可思议。有老师问我:“你妈怎么会教出你这么个调皮的儿子?”我无言以对。我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我妈和我一起向老师解释一下,三方共同探讨,方有可能找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答案。可是母亲从来不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话又说回来,我也不想给老师这么一个机会,倒是父亲常常有这么个机会。他老人家彼时在一所中学当校长,也是经常大会小会发言,领导着中学老师却被儿子的小学老师教育,在颇具幽默感的他看来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另一方面基于男人与男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父亲比母亲毕竟好说话一点,当然也不排除他去得太多,已经习惯得无奈了。

因为自己的不够含蓄和不够内向,从小我就是和母亲争执最多的一个。大姐温顺,二姐乖巧,看在妈妈眼里都只有疼爱的份儿。我继承了母亲性格中的自尊、敏感和父亲性格中的耿直,渐渐演变成一种执拗。虽然没有到不讲道理的地步,但是也已经很容易觉得别人不讲道理,凡事好与人论是非曲直,而不太顾及时间地点情形,更无论方法策略,曾经有两次与母亲力争不让,直气得她老人家“肝儿颤”,事后想来也很后悔,而一直不曾向她当面赔不是。照我那时想来,“吾爱吾妈,吾更爱真理”。直到一次有朋友一棒打醒我:“哎呀真是的,跟你妈还有什么大是大非!”我茅塞顿开。从此不再与老妈发生大争执,偶有小摩擦,往往点到为止,总之不把她气得“慈容失色”就是。

小时候曾经有客人半开玩笑地问我:“觉得妈妈好不好看?”我颇为认真地回答:“作为妻子来说可能不漂亮,但作为母亲来讲很美。”一旁的父亲笑了起来,说了一句:“胡说八道!”可见在父亲眼里母亲为妻也是美丽的。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长长的辫子,秀气的瓜子脸,黑亮的眼睛里闪动着一种她们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纯真的光芒,确实也很美。岁月流逝,母亲不再年轻,光洁的额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皱纹,中年发福,瓜子脸也变成了一团和气的圆脸,用二姐的话说,妈妈“胖得很可爱”。长辫子早已消失,在我记忆当中母亲永远是一头短发,而现在也日见稀疏了;只有眼里的光芒永远是温和而坚定的。

母亲的坚定,是对于她所挚爱的文学事业而言的。小时候,我一度睡在她的书房里,记忆中最深刻的便是每次夜半醒来,都会看见她在台灯下伏案挥笔的背影。也许这对于每个作家的子女来说,都是一种很平常或者说很正常的经历,但它也确确实实让我感到了母亲的刻苦与执着。尤其是当她后来罹患了“坐骨神经痛”这一职业病的时候,在坐椅上铺了两层厚厚的垫子,咬牙坚持写作;有时实在疼得无法忍受,便趴在写字台上,而笔仍是不停。照我想来,母亲是确实准备履行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手中也依然握着自己的笔”这一诺言的。但事实上,这一诺言很有可能无法照原样进行。因为母亲从1991年便开始换用电脑打字,总不能说“手里仍然握着自己的鼠标”吧?但这种精神是不会改变的。我也相信母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然会是在写作或是牵挂着写作。有好几次她半认真地说写完手上的东西就要停笔了。写《无梦谷》时她这么说过,写《秋瑾》她也这么说过,出文集的时候她说了好几次,而直到现在她的笔也没有停下来,看样子也不会有停下来的时候了。

我妈换用电脑打字写文章,最大的受益人是我爸,最大的受害者是我。没“换笔”的时候一直是由我爸替她抄稿子,因为我妈文思“泉”涌的时候,笔墨往往尽作狂草,不但编辑大人不可能认得,连我爸有时也不认得。以往常常是我妈在一个房间里写,我爸在另一个房间里抄,往往先听到爸在喉咙里咕噜一句:“这是什么?”于是召唤我们三个中的一个过去;过去了先把那处不认得的地方指给我们看,希望有认出的可能,往往不能。于是“拿去问问你妈”,就去,妈也要先看上一会儿,然后告诉我们是什么字;碰上有两次她自己也无法辨识,于是愤怒:“为什么不早拿来?”——不是笑话,实是事实如此。我爸就这么着替我妈抄了二十多年的稿子,编辑大人看到的大多是我爸那飘逸秀挺的字,识我妈手写真迹者稀!而终于“俱往矣”,除了我没人怀念那个时代。

如前所述,我在大学读的是计算机系,理工科学计算机有点像文科学外语——到哪里都是给人当工具使。在单位里没当成工具,在家“工具”得厉害,使用者自然是我的娘亲。说起来不怕笑话,我妈从1991年用一台286开始打字,坐在电脑前的累计时间恐怕比我这个专业人员都长,但一直都没有记住将文章从软盘拷到硬盘这一最简单也是最应该搞清楚的问题,从硬盘拷到软盘也是一样——不会。我只得把整个拷文件的命令全都写下来,老妈每次需要拷贝文件时必定打开她的小本,一板一眼(所谓的一板一眼是这样的:老花眼镜架在鼻尖上,看一眼小本,从键盘上找一个字母,敲一下,再从眼镜上方看一眼屏幕)地照着打,而每次必定漏掉点什么,不是空格就是后缀名。而后她便开始打传呼,要我来救驾。常常是出了故障后,我在远处握着听筒,她在家里握着电话的另一头,先由她(或者我爸)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把屏幕上显示的出错信息拼给我听,我再把应该键入的命令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给她听,中间夹杂着“等一下我拿支笔记一记”之类的句子。电脑升级飞速,家里的286也是先变成486,然后又变成奔腾,直到现在的奔2笔记本;硬件更新了,软件也得上去呀,WIN95的时代再用DOS无论如何都显得笨拙;可她老人家无论如何都跟WORD过不去,还一直把它念成“沃特”,听起来如同WHAT,稍通英语的人听了必定一愣一愣的。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用电脑写作的作家都应该有个学电脑或懂电脑的亲戚,我只知道我妈必须得有我这么一个学计算机的儿子,才能用电脑打出文章来。

关于我妈与电脑之间的苦乐,似乎不必再说,单就《我妈与电脑》这个题目做一篇文章便有许多可写。总而言之,老妈对于电脑可以用一句话来解:“年纪有一大把,问题有一箩筐,笑话有一大堆。”都说出来恐怕有损光辉形象,就此打住,“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我妈最拿手的绝活儿——做菜。

记得以前曾读过一篇文章,内有一段话大意是当今女作家无不以写作之外的某些特长为荣,或擅编织毛活儿,或长书法绘画,或能抚琴作乐,或精烹调厨艺,“写作算什么?只不过是蛋糕上的樱桃!”结论如此。我在餐桌上向妈转述此意,她笑不可支,夹了一筷子菜放在我碗里:“喏,给你樱桃。”妈的确烧得一手好菜,凡在我家做过客的各路亲朋好友无不称道,更有张光年老先生推为“女作家中第一”。虽有过誉之嫌,但也有几分符合事实。妈从小生长于江南水乡,从外婆那里带来了南方菜手艺;兼之在中原旅居三十余年,学会了北方菜的重火重油重味;烹煎炸炒煮熬烘焙,样样精通,连她自己也无不得意地说如果不写作,去开饭馆也准保能成功。可谁都知道她把这“樱桃”看得太重,这个“如果”是万万不可能的,可能的倒是经常把“蛋糕”丢掉。自从大姐也远渡重洋后,家里就只剩下爸妈和我三人而已;常常是我和爸两个已饿得饥肠辘辘,而老妈依旧兀自在那里一板一眼地敲打着键盘,爸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待遇,我是发懒,我们俩也都不敢去催:万一她写在兴头上,被我们打断了思路,“食无着”就不仅仅是这一顿的事了。所以在我们家,上午十点吃早饭,下午三点吃中饭,晚上九点吃晚饭都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近两年我自己工作渐忙,常常在外打理五脏六腑;妈妈本人会议兼应酬偏多,也是动辄“不回来吃晚饭了”;只是苦了退休赋闲的老爹,经常是妈做一次菜他就吃上两三天。“彼虽不言”,我想他偶尔也会遗憾自己没能有妈妈的那手烧菜本领,更令人遗憾的是妈妈的三个儿女也都没能尽学其中精义。我自不必说,在厨房里唯一会做的便是择菜、洗碗;大姐口口声声称自己会做粤菜,没吃过的不算,吃过的也只能用“熟了”两字来形容;二姐算是最好的,不过到夏威夷后也曾经发e-mail回来询问如何做东坡肉,妈听说后一脸的诧异:“不是跟她讲过了吗?看也看过我做的。”而精如绝技的厨艺终究不复现于儿女身上,也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阵痛之一吧。

同类推荐
  •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徐志摩文集(第三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神曲(译文名著典藏)

    神曲(译文名著典藏)

    《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诗人描述了他在一三〇〇年复活节前的凌晨,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女子俾德丽采之托前来援助。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越了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最后由俾德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诗到此戛然而止。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遇到的不少灵魂生前都是历史上或当时的著名人物,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寓意,也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 商市街

    商市街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本书完整收录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商市街》41篇散文,另选录19篇萧红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如《纪念鲁迅先生》、《长安寺》、《寄东北流亡者》以及萧红写给自己弟弟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所选篇目很多记录了萧红与萧军生活在一起时贫困潦倒而又快乐的生活,自传性很强,是了解萧红生活的最佳入口。整体风格有很强的的社会风情画特点,语言精练、质朴,情感真挚,可读性非常强。
  •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一寸光阴不可轻(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榜样,无论我们培养和树立了多少精神榜样,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始终不应该被忘记,不应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对于当下的孩子而言,一代大师季羡林先生是谁?有着怎样令人钦佩、值得学习的事迹?透过本书,季老一生跃然笔下,孩子们能清晰看到他的人生成长轨迹、奋斗经历、一生成就。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热门推荐
  • 我会作弊

    我会作弊

    某修炼天才:我修炼一年抵得上普通人修炼十年。吴杰:我已经修炼了一千年。 某悟性天才:我参悟十年,能将B级推演到A级。 吴杰:我参悟了一千年,将一门C级星武推演到了S级。 某星铠大师:这是我花费三十年的呕心力作。 吴杰:来,来,来,来看看我这花费千年时间设计的星铠。 ……这是一个严肃的开挂作弊故事。
  • 谈龙录

    谈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荆州城

    荆州城

    荆州,天下之腹,足踏长江,背靠群山,水陆通达,不隶属于五国任意一国,由隐世家族千族掌管;千族,有号令千军万兽、调令风令,连接阴阳之力,千族每一代必出一位天选之女,成为千族领袖,统领荆州;而天选之女必从婴儿期便封印力量,送出族外历经七情六欲,方可破印归来……
  • 穿越后她宅斗满级了

    穿越后她宅斗满级了

    一朝死,一朝活。她睁开眼睛竟然变成了相府的小姐!为谋活路,不惜装疯卖傻,却被他的眼睛看穿。胆战心惊之中他那个火药桶子脾气竟也没有拆穿她。那还不趁机快快逃跑!纵享人世繁华!蔚流火:死女人,还不束手就擒!盛七月使劲的跑啊跑的……她要是听话停下?她就是个傻子!
  • 枉然深情

    枉然深情

    宋诗见到戚莫深的白月光时,才知道自己是一个替身。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戚莫深爱的是自己,白月光已经是过去式了,不是么?然而并不是。深爱她的丈夫冷漠开口,“你必须好好照顾她,不然我不会放过你。”白月光轻抚着肚子挑衅,“我的孩子需要父亲,你能不能退出我们之间?”不知名的非人类在耳边教唆,“少自以为你的爱情多动人,劝你早点离婚。”后来宋诗懂了,对戚莫深来说,他们俩的一番深情都不如白月光一个蹙眉。【正文第三人称】
  • 脱掉的爱情

    脱掉的爱情

    那些年,我在台上跳艳舞,台下陪着客人笑,我被人叫做婊子,即使我不脱衣,不卖身。我不相信爱情,直到那个男人出现,让我迷失了我最初坚定的心。他给了我所有的宠爱,却是亲自对我说,我不会有名分。当我沉溺于他给的宠爱时,他却毁灭了我的一切!一年后,我换脸换身份重新出现在身边。这一回,不再是他百般逼迫我做他的情妇,而是我千方百计勾引他,只为了复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封灵族之诡异的日记本

    封灵族之诡异的日记本

    每个案发现场都有着一个个日记本,也有着一个个离奇古怪的故事,当我终于处理完41件灵异事件,却发现,每一个事件都有着联系,待我解开这个诡异的谜题。
  • 雪落拥花

    雪落拥花

    “南国花意浓,北国风且寒。落花恋飞雪,相拥共枕眠。”程良智与陈镁君之间的故事很简单,他们在雪花飞舞的长春读书,在不下雪的广东工作。没有玄幻飞仙,没有霸道总裁,有的可能是你经历过的故事。娓娓写来,愿你不经意地看上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