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2900000010

第10章 以文学思潮为对象:批评解释学转型(5)

因此,要想真正理解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主流文学批评或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的得失,不能不评价何其芳、陈涌和李希凡的文学批评实践。每当人们从审美形式批评和审美文化批评逃离时,往往可以领略到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的特有的政治理论倾向。他们善于理解时代思潮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策略和思想原则,喜欢以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去感知和评价文学作品,因而,在对作品进行评价时,他们既要对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进行政治裁判,又需要以政治意识形态观念剖析时代,认识时代,评价时代。他们以共产主义理想作为批评的指南,通过社会分析和阶级分析,寻求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道路或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传统中国社会的等级意识或阶级立场进行深入批判。他们的批评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革命理想的强调,又显示了革命者和政治理想者对摧毁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豪情与壮志。他们的批评,既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理想的体现,又是文学人民性原则的具体捍卫,所以,这样的意识形态批评,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思想价值。

尽管从今天眼光看来,他们的批评仍有简单化倾向,受到政治时尚的充分影响,缺乏主体性思想精神,然而,必须看到,他们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确实具有时代的革命思想价值,具有一定的社会革命推动作用,这种批评取向,代表着他们对社会发展可能性的探索。政治思想观念就是如此深刻地影响文学和文学批评,当某种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影响时,文学批评就成了这一意识形态的工具;如果把政治意识形态看作是特定思想价值观念的具体体现,那么,无论如何具有独立性,还是很难摆脱意识形态批评的影响。如果以新的一元论批评观来否定某一批评取向,那么,中国文学批评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因为批评的时代性、文化性、审美性、历史性必须同步。现代中国文学批评思潮,给予我们的充分教益是:必须寻求多元化的文学批评观念或意识形态批评观念,只有在多元化的文学批评思潮的相互竞争中,真正的思想或正确的思想道路才可能形成。

2.2.2审美主义价值观让位于无产阶级革命论的批评观

从历史事实出发,就得承认,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何其芳、陈涌、李希凡的文学批评确实产生过巨大影响,总体上说,他们的批评与时代的意识形态主旋律相谐和。尽管如此,他们的批评还是想从文学艺术的形象创造价值中发掘艺术本有的思想和审美价值,因此,他们的文学批评既具有批判倾向,又具有建构倾向。在他们的批评文字中,包容着特定时代的政治文化批评的思想激情。这其中,体现了他们在意识形态批评与审美主义批评之间的内在思想挣扎,他们已经意识到,粗暴的意识形态批评只可能使文学走向自己的反面,只有与审美主义思想相结合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才可能真正把握文学的内在精髓。

何其芳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批评家,他早期诗歌集《画梦录》,就“流射出”相当浓郁的唯美主义情绪。他对语词的选择,对内心的体验,对美与理想的怅惘,充分反映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内心渴望与苦闷。就何其芳的气质而言,如果他不参加革命,不奔赴延安,而是到西方留学,然后,回到中国的高等学府担任文学教授,那么,他也许是唯美主义文学批评的倡导者。他的批评才能和批评阐释倾向,在早期批评实践中,与朱光潜、梁实秋、林语堂等比较接近,他的个人气质与人格气质很容易使人想到朱自清。他是那种清峻通脱、虚怀若谷的学者,但是,生活理想给他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延安”这座革命的熔炉里,他得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锻炼。他不仅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明确了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当******的《在延安**********上的讲话》被确立为当时文学意识形态批评的基本纲领时,对于何其芳来说,文学的政治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地位就基本确立了。问题在于,如何把握政治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内在矛盾与冲突。他的鲁迅研究,他的《红楼梦》研究,他的新诗评论,他的小说评论,自觉地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捍卫无产阶级的文化理想。但是,他绝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批评家或政治批评家。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有着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内在坚守,他不自觉地与早期唯美主义批评取向靠拢,是对古代审美文化和西方浪漫文化有着深刻认同的批评家。他知道,中西古代文艺批评中充满着真正的思想智慧,尽管他知道意识形态批评的价值,并且自觉地坚持意识形态批评,但他时刻不忘从审美的角度去评价作品。这种政治与美学间的批评紧张,使得何其芳的文学批评极容易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否定。他尽力想在政治与审美之间寻找平衡,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很容易被“政治第一性、艺术第二性原则”所打破。

在20********批评史上,何其芳是在政治意识形态批评与审美文化历史批评之间艰难挣扎的知识分子。一方面,他试图把握文学艺术的审美特性,另一方面,又自觉地寻求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他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很少流于简单的政治思想呼号,即使是对自由作家的批评,也从未有过激烈而莽撞的话语。他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流露出深刻的个人生命反省意识,因而,他的意识形态批评总是给人小心谨慎的印象。他似乎害怕在政治思想取向上出现错误,批评的话语很少显得那么激昂自信或理所当然,相反,他一如既往地流露出对美和艺术的执著热爱。可以看到,他的批评集《文学艺术的春天》,始终以抒情为主调,当文学艺术从极“左”思潮中获得解放的时候,文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短暂春天,他为之热烈地欢呼,这类批评话语,在《文学艺术的春天》中很有代表性。还应看到,在鲁迅研究方面,何其芳也是相当有成就并且认真踏实的批评家。在他的时代,文学艺术创作中典型形象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他提出的“共名说”曾受到了激烈的批判,李希凡等许多批评家的观念与他相左。在他主持的《文学评论》上也发表过批判他的“共名说”的文章,在正常的学术争鸣的时代,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政治意识形态支配一切的时代,何其芳依然从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历史主义批评立场出发对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进行辩证的解读。正因为何其芳是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所以,他“敢于”与不同的批评观念争鸣讨论,显示了一位批评家的真正的理论勇气。

应该承认,阿Q作为旧中国乡村农民的典型,这一形象创造自身,确实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对这一形象的关注,是理解鲁迅伟大的人格精神的关键。当时,就如何界定阿Q这一个典型形象的典型性格开展了持久的争论,在何其芳看来,阿Q这一典型的创造必须从创作出发去理解。他认为,阿Q的怯懦、自高自大、盲目、愚昧具有普遍意义,他是中国农村类似人物的代表,故而,不赞同把阿Q这一形象说成某一阶级的代表。他认为,阿Q性格在不同阶级的人物身上都有其深刻的烙印,所以,他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共名”。何其芳强调的是阿Q的普遍性意义,他就阿Q这一形象还原生活现象,强调阿Q形象是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现实中民族文化劣根性的再现,揭示了阿Q这一性格形成的深刻社会根源。他的观点,肯定有其历史局限,当时盛行的批评风习总具挑衅性,批评者很少考虑他人观念的合理性,眼里全是别人的缺陷,这自然有些意气用事或无限上纲。从今天的立场来看,鲁迅创作的这一典型形象,确有自己的文化批判意志,带有普遍性精神意义,对于改造国民性具有普遍性启示意义。问题在于,阿Q的悲剧,不是自身造成的悲剧,而是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制度造成的悲剧,因而,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批判反思出发可能更有意义,将阿Q形象作为“共名”来理解,只是看到普遍的生活真实,没有真正认清这种特定的生活真实或社会生活悲剧的政治文化根源。严格说来,是特定的政治文化制度造成了阿Q的悲剧或文化劣根性,所以,只有寻求平等自由的政治文化制度,才可能根除阿Q的悲剧,让阿Q重新获得做人的尊严,何其芳显然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何其芳不会简单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语词为自己的文学批评与理论实践辩护,他总是实事求是地从创作入手谈出自己的感受,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批评的风度很有意义。正因为如此,何其芳相当尊重他人的批评,对有成就的批评家的观点并不轻易否定。因而,在编辑尖锐的文学批评文章时,他能够在激进政治思潮中保持理智,在思想认识上保持着必要的警惕,本能地保护老一代批评家,不愿意以简单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伤害那些真正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像他对俞平伯的“红学观”就有不同程度的保护,因为当时的文学批评思潮有关文学的分析与讨论,很容易上升到政治批评和人格批评上去,所以,他往往坚持不发纯粹的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的文章,更愿意就文学的审美特性发言。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他的组织下,《文学评论》上相当显著地发表了著名学者林庚、朱光潜、俞平伯等人的文学审美主义批评的论文。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较少地受到当时的政治观念的直接干扰,在今天,这些论文仍经久耐读。

当然,何其芳这种相对保守的批评原则,必然对激进的文学批评构成不同程度地压抑,所以,在老一代批评家与新一代批评家之间,何其芳的处境相当艰难。从当代学者披露的有关材料来看,何其芳主动接受政党对文学批评的领导但又对当时新生事物的认识相对迟钝,其实,这一文学批评立场的选择,与他固守的唯美主义倾向有很大关系。他是“生错了时代,放错了位置”的批评家,本不适合从事政治意识形态批评,缺乏政治家的敏感和思想家的尖锐,更适合在审美文化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之间寻求平衡,结果,他的文学批评实践活动仿佛总是在内心深处为寻求真理而进行艰难地挣扎。何其芳的文学批评,留下了一代知识者艰难挣扎的心灵轨迹,他的批评追求,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有价值的。只是由于历史观念的局限,他的批评文本中只有很少篇章值得细细品味,倒是他的《画梦录》依然是文学史家的必要读本。幸耶?不幸耶?当代批评家应从何其芳的内心挣扎中看到一代学者的思想命运。

同类推荐
  • 孟夏草木长

    孟夏草木长

    本书是一部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散文集,其中,《最后一吻——纪念天堂的父亲》《感谢有你》,以真挚的笔触书写了感人的亲情;《庄稼人的爱心情结》《母亲的四个想不到》等文章,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农民们善良、纯朴、热心的美好品质;《那个纺线的年月》《赶时髦》等文章,生动幽默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趣事。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趣味盎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优美动人的农村生活画卷,文笔朴实清新,在十余万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将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 园丁集

    园丁集

    《园丁集》写于1915年,是泰戈尔的一部被称为“生命之歌”的力作,共85首诗。诗中,诗人以他那仿佛来自天堂的文字,细腻描叙了青春懵懂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期待、向往、追求、烦恼与忧伤,以火热的语言吟唱着青春时代的心灵悸动,格调清新,情感灵动,语言柔美,极富浪漫色彩,同时又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哲理性思考,是不可多得的爱情诗集。
  •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暗夜行路,文如灯,自己给自己点亮。迷雾趱程,字如石,一颗心给另一颗心铺就。篇篇如清水,映照的是爱山爱水爱世界。这本书,就这样用文字的方式,疼痛着你的疼痛,悲伤着他的悲伤,憧憬着我们的憧憬,希望着整个世界的希望。让我们一边落泪,一边欢欣,一边明媚,一边忧伤。
  • 真心红楼

    真心红楼

    千红本事千红苦,万艳需悼泪万觞。今辈或说知红楼,自心如心莫唐哭。作者在遍览前贤成果基础上细读文本,另辟蹊径,大胆设想,慎密精研,从哲学的高度、史学家的眼光来重构《红楼梦》的知识体系,提出了众多新的见解。
  • 散打三国散

    散打三国散

    笑侃历史,借古讽喻俗世百态;解构经典,传世名作另放异彩。马谡真冤啊,可谁让他是诸葛亮的下级呢,以前只知道诸葛亮聪明,原来阿斗比诸葛亮还要聪明。本书脱胎于《三国演义》笑侃历史,打破传统,重释经典,不是历史胜似历史。本书中三十三个荒唐甚至荒诞的故事,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在历史的原料上“添油加醋”,借古喻今。欲品其中的真味,须得像《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和曹操,煮一壶青梅酒,喝得醉醺醺的,于似真似幻、似梦似醒之际,突闻头上一声炸雷,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涅得道。
热门推荐
  • 神魔错爱

    神魔错爱

    他跟她,天和地,神和魔,又会有怎样的结局???他表面冷酷无情,其实情藏在他心的最深处;她,最开始是为了迷惑他、杀了他,却没想到动了真情,而他却在她临死之前知道自己错了,且看他们如何续写一段神与魔之间的爱情……
  • 从此忘记我爱你

    从此忘记我爱你

    他,是闪闪发光的夺人球的大明星。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她,是忙于生计的普通女孩。她的故事却不普通············
  •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一切诸果皆从因起

    一段复仇记,一场养育恩,恩仇纠缠,却不过是一场因果。
  • 谨爱青春

    谨爱青春

    初恋男友心爱前任默默守护的骑士一段高中纠缠到工作的虐恋她该如何抉择
  • 魅惑宠妃诱冷君

    魅惑宠妃诱冷君

    一代艳星穿越成古代绝世美人,身材火爆却是个战败国的和亲公主,嫁给临国太子为侧妃,直到怀孕后方知太子冷血奸诈;正想抽身,不料四周狼心叵测,皇子,临国王子都觊觎她的美貌,要在古代寻一方静土与依靠真不简单。
  • 修仙高手混都市

    修仙高手混都市

    修仙高手渡劫失败,灵魂降临地球,成为了一位校花的废材未婚夫。校花未婚妻要逼他退婚,伪善贪财的姑伯争夺家产,一个个冷漠心狠的杀手要害他性命……爷爷的病要治,美女医生的病要治……傲娇的世家千金要跟他学武术,冷艳的警花也要学……这些问题在修仙高手林牧面前都不是问题!
  • 喋血的时刻

    喋血的时刻

    他是背负着屠人使命的喋血刽子手当他半世清闲沦为半世疯癫时。当世间充满血腥的味道当他沦为刽子手的时候他转过头,眼眶内充满血红,肆意咆哮。
  • 木叶之亚人绳树

    木叶之亚人绳树

    “你不要过来啊!”团藏看了看走过来的绳树,又看了一眼手臂上已经全部闭上的写轮眼,痛苦流涕悔不当初!……沈树穿越火影世界,带着亚人血统成为刚被陷阱炸死的千手绳树,面对要掏他内脏的忍者,默默掏出了一叠起爆符,将其炸成了灰灰。从此之后,绳树开启了莽夫之路。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了,世间将再无畏惧之事……
  • 唤汝

    唤汝

    大荒初始之际,风啸沙迷,后来飓风渐缓,惊现水源,诞生了初代生命——荒鬼。他们是大荒的守卫者,是百无禁忌的鬼族军团。毓流荒生而为鬼王,为大荒死,与大荒生。若没有遇到青衣,她或许会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但她遇到了,始发觉,这世上能让她甘心去死的,还有一个青衣。我能为你去死,却不能为你而活,她这样说。
  • 海风与尘埃

    海风与尘埃

    清新如海风般的他,她只看一眼便放进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