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81200000014

第14章 误入尘世的人(3)

这个短篇被离开人世前的卡夫卡极为珍视,我们似乎在跳出他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发现他其实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饥饿艺术家”。他年轻时就对一切非文学化的见面和谈话感到不安和愤怒,这与那个艺术家是何等的相似。艺术家以死来表现了他自己所钟爱的艺术的爱和无条件的献身精神,以肉体的饥饿和灭亡来换取艺术的追求,从而达到那种永恒的艺术境界,完成艺术的升华。这种美的价值观主宰了他,也“消灭”了他。卡夫卡何尝不是如此呢?他对文学的追求在我们看来,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尽管他或许没意识到他对文学的态度并不明确,他对人生的态度似乎也不那么透明,他生前并没被人承认为伟大的文学家,人们知道得最多的还是那个保险公司的职员,一个中产阶级资本家的儿子,一个醉心于通过文字、文学形象和无休止的恐惧和不安来研究和思考社会的肺结核患者,一个又高又瘦、有一双大大而忧郁的眼睛、表面上大声说话哈哈大笑骨子里却极为内向的男人,但一个事实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他始终如一地在进行创作,经常和文学界评论界的朋友在一起聊天,或者接受他们的采访,某些谈话录其实就是他和朋友在文学创作和社会研究,以及家庭关系,甚至爱情婚姻,甚至关于犹太人生存环境的热切探讨,比如,他在一九二0年认识的一个叫古斯塔夫·雅诺施的十七岁年青人,此人是他同事的儿子,后来成了德国一个较有名气的作家和音乐家。这个虽然只有十七岁的青年,却又一双敏锐得如同伯乐的眼光,也就是说,他认定眼前这个高高瘦瘦的家伙是一个有着深邃思想和独到文学见解的男人,甚至被他给迷住了,便主动和他接触。更重要的是,这个小伙子非常留心与卡夫卡的每次接触和谈话,并将那些谈话记录了下来,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学财富,也是卡夫卡本人所没有想到的。后来,小伙子将他与卡夫卡的所有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合成一本书,这无疑是研究卡夫卡人生世界、文学追求的重要文献,它有时比任何已经成型的研究卡夫卡的成果还有价值,因为那是卡夫卡心灵的图景,生命的轨迹,信仰的声音,探索的悲乐,深邃的思索,它不仅是一部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的著作,甚至是卡夫卡在那一阶段的心灵史。感谢雅诺施,当然,我们也要感谢卡夫卡,只有他的心与雅诺施的心相同,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心向他那颗被尘世伤害得如此厉害的心靠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心灵力量。而强大的心灵力量是卡夫卡进行文学创作和哲学思考的内在动力,因此,他才全力“塑造”出了饥饿艺术家这样感人的文学形象,或许,那个饥饿艺术家就是他的影子,或者这么说吧,他就是那个饥饿艺术家本身。一九二四年四月的一天,卡夫卡在意识到自己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了的情况下,再次全文阅读了这个小说,然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潸然泪下,场景十分凄凉和感人。

或许很多人还是以为卡夫卡具有超人的力量在一生中极力控制自己,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都能做到以外在的自然平静或欢喜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痛苦,也相信我在前面提到的强大的心灵力量来推动他的文学事业,而且一切看来,他似乎都是一个人在世上与这个冰冷的世界和人情战斗。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至少死亡和家庭等原因的摧残成了他内心最大的阴影,他势单力薄,毫无指望地活着,文学和思想才是他最亲密的爱情、婚姻、友情和亲人,他不可能让自己成为能克制任何欲望和痛苦的超人,他的所谓“克制”,一方面是一种极不情愿的规避,或忍让,最终也就成了沉默和失望,另一方面只不过是他性格的真实体现,怯懦,多疑,善感,过敏,不安,恐惧,无论哪一样,他都不家修饰地展现出来,我们才见到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感人的卡夫卡。在读完《饥饿艺术家》后的痛哭,意味着他在完全了解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之后,将自己彻底地当成了自己“虚构”的形象——饥饿艺术家。死亡是有意义的,卡夫卡就是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却时时处处潜伏着危险,无情无义的又具有异常诱惑力的尘世给“饿”死的,说到底,他是一个被彻底抛弃了的可怜之人。他可以为出版社修改这份最后的清样,却无法,也永远没有为自己修改一下人生,他确实是死了,成了一堆灰烬,一阵气流,然后全然消失。他终于完成了尘世的劳作,要在精神和灵魂方面带着自己离开,在更高的、类似于“饥饿艺术家”的方式在生命的最高境界与另一个自己合为一体,但他却无法承受这种肉体瞬间消亡之前的清醒和文学上的“复习”(生死的联结,两个卡夫卡终于复位),极度惶惑,极度紧张,极度惊恐,极度绝望,像他孩子时代或青年时代在性情迸发时的号哭一样,泪如雨下。这终究是一个多情的、细腻的、脆弱的、不甘心的卡夫卡,他一生都是这样,从来就没有真正克制和隐藏过自己。

在《致马克斯·勃罗德》中,卡夫卡写道:

“……一个这样的作家持续不断地实现着这一愿望,他正在死亡(或者说不是活着),不停地哭泣。……对此不妨这样说:命运交给大家了,却没有任何人接到过它。……但除此以外,为什么我在这样的不眠之也会得出的结论始终是:我能活而不活。……作为作家的我当然马上就要死去,因为这一觉得是没有地盘,没有生存权利的,连一粒尘埃都不配;只有在最疯狂的尘世里生活才有一点点可能;那仅仅是一种享受欲望的幻想。这是作家。但我自己却不能继续生活下去却,因为我没有活过,我始终是粘土,我没有火星变成火焰,而仅仅是利用它来照亮我的尸首。……在彻底的忘我(不是清醒,而是忘我才是作家生活的首要前提)情况下所有感觉器官来享受这种殡仪,或者说想要叙说这种殡仪,在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一个道地的作家。不过这事不会再发生了。但是为什么我只讲真正的死。在生活中它同生是同一回事。我以作家的舒适姿势坐在这里,准备写一切美好的事情,不得不无所事事地思考着——因为除了写作我还能做什么呢,——我的真实的‘我’,这个可怜的、毫无防卫能力的‘我’……被魔鬼搓拧,鞭打,差点儿被磨掉……”

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和思索自然严重影响了作为作家的卡夫卡,他没有存在的权利和生存的地盘,死亡即是最后而又是最好的归宿。这种情绪甚至使他在亲人中间,都感到紧张,局促不安和极端的陌生。

“‘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我说,‘他(指卡夫卡的舅舅阿尔弗雷德。作者注)对于我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完全误解了我,他不知道我想什么,要什么,我同他毫不相干。’——‘那么谁也不理解你了,’母亲说,‘我对于你大概也是陌生的,父亲也是。我们大家都希望你日子难过。’——‘当然,你们大家对于我都是陌生的,存在的只有血缘,但它不表现自己。不过你们当然没有使我日子难过。”(见《卡夫卡集》1913年8月15日 日记)

好一个“存在的只是血缘,但它不表现自己”。这种陌生的感觉和强烈的感应能力是卡夫卡始终觉得自己游离于尘世之外,没有人熟悉他,了解他,理解他,懂得他,解读他,任何人,任何事,连同这个他生活着的世界,都与他毫不相干,他的本质就是:孤独,永恒的孤独!

在1913年8月21日的日记中,卡夫卡写道:

“现在在我的家庭里,在那些最好的、最亲爱的人们中间,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近年来我和我的母亲平均每天说不上二十句话,和我的父亲除了有时彼此寒暄几句就没有更多的话可说。”

同年的11月19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一切在我看来皆属虚构。……我比任何时候都更不知如何是好,能感觉到的只有生活的强大力量。我心中遗篇空虚迷茫,活像一只失群的羊,在夜里,在大山中;或者像一只跟着这么一只羊跑的羊。如此失落孤独,却又没有诉苦的力量。”

他还在同年1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

“现在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读到了那处与我的‘不幸存在’如此相像的地方。”

这一系列的文字,一切对生存本身的认知或超越了生存的思索,不管是一只迷途的羊,还是一个在家庭中陌生异常的瘦高个子,卡夫卡都一而再地强调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他确实是一个不属于尘世的人,他的本质还是:孤独,永恒的孤独!

这种孤独寂寞的情形在他的生命里继续延伸,越来越强烈,几乎已成他生命的“顽症”。这样的人怎么不会受到伤害呢?不管是来自于外界的,还是自我的伤害,都使卡夫卡伤痕累累。或许孤独和寂寞本身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它一刀一刀地,从童年割到死亡,捅了无数次,在这个最瘦的人身上留下了无数“伤口”。于是,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个“误入世界”的人,一直在极力捂着“伤口”,舔净到处流淌的鲜血,又孤独地往前行进。于是,“伤口”就成了卡夫卡生命和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象征和隐喻。他就躲避在自己的“伤口”里,忧愁地望着纷乱的尘世;他又让伤口暴露在阳光下面,,他就像伤口上的一朵花,或者纯粹的一个舞者。他以死亡告诉人们,他的肉体和心灵都布满了伤口,死亡将它们带走,是因为它们永不愈合,是一朵朵永远也不会凋谢的花朵。

“如果真如你所断言,肺部的伤口只是一个象征,伤口的象征,F.(卡夫卡的情侣菲莉斯)是它的炎症,辩护是它的深处,那么医生的建议也就是象征了。正视这个象征吧。”

同类推荐
  •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大道通天: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本书分为4部分,分别是中央决策与规划、铁路勘测与设计、铁路建设与施工、铁路通车与运营。
  •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东线:决战第聂伯河

    《东线》系列书是一套表现苏德战场的纪实军事文学作品,书中展示了苏德战场上的浴血搏击和攻防力量的大转换。本册展示了苏德战线上第聂伯河决战的全过程。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 《论语》应该这样读

    《论语》应该这样读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经典读物,采取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点评的格式,让读者更多通过对译文的消化和故事的体悟,再加画龙点睛的点评,对《论语》有深刻的解读与体验,挖掘出古典文学中深厚的思想宝藏。
  • 是你在歌唱?是我在遐想?:叶赛宁诗选

    是你在歌唱?是我在遐想?:叶赛宁诗选

    本书收入叶赛宁的206首抒情诗,多为名篇佳作。叶赛宁的诗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他的诗饱含醇厚的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底蕴,散发着俄罗斯田野泥土的芳香及炽烈的诗人情怀,洋溢着意象艺术创新所带来的奇特艺术魅力。当代著名诗人多里佐对叶赛宁及其诗作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属于那些也许几百年才产生几个的诗人,他不但进入了俄罗斯文学,而且已经进入俄罗斯的风景,成为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永伴你

    tfboys之永伴你

    tfboys和三个女孩的完美邂逅,他们经历了一次次的困难险阻,最终幸福美满。
  • 有仙西来

    有仙西来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去其一,一分为三,一曰神,二曰妖,三曰人;今,神道崩损,妖道遁隐,人道昌盛;然,合道之势将成定局,此后只有命数,再无变数。今日,我人族修士便要斩去这桎梏……写一本书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我会用心讲,所以能请路过的你来听听吗?
  • 我的演员前女友

    我的演员前女友

    这是一本都市文;这是一本娱乐都市文;这是一本有着金手指的娱乐都市文;这其实只是一个艰难追回前女友的简单故事。
  • 公元终年的降妖人

    公元终年的降妖人

    妖,是一种纯精神体生物。它们的宇宙探索工程牺牲了三分之一的种群,跨越了亿万光年,在地球播下了第一颗妖的火种。现在是人工智能赛斯特统一全球的362年,幽灵蛸从一众异能儿童中幸存。他得到超级AI的指示,要在3年后阻止妖族的全面进攻。妖族的命运,人类的存亡,超级AI掌控下的躁动世界,一切的重担,现在都压在这个少年身上了……
  •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是作者的第二本散文集。选收作者近年发表过的作品60余篇。作者善于从个人的记忆和情感出发,紧密融合社会现实和人生际遇,关注一个时代普遍的人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并以独到的感觉与思辨,领悟和提炼世界与生活中的内涵与哲理,体现出对时代、对人生沉静而真挚的情怀,呈现出一种质朴与向上的精神和品格。
  • 我和我的余生

    我和我的余生

    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即便从开始选择的路是错的,亦不后悔。世上本无对错,何有过不去的山梁坎坷。一个结局应对的则是一个新的开始。世世代代、永不变更。看小人物一生生活百态。“爱恨亦有,他乡故知也罢”。终到头来化作一杯黄土。然彰显现时代现实主义。人生何为何不为、面对现实主义的残酷核打击,逃避亦好、面对也好。最终得到的只是不能言语的“生活启录”。
  • 魔女闹天下

    魔女闹天下

    玖陌。她生于杀戮长于杀戮,杀戮便是她的命运。她无心,她无情,她喜怒无常,她我行我素,她从来不按常理出牌,她从来只按自己心情做事。一次穿越,一个迷局,两个奇怪的雕塑,一黑一白的身影,一场旷世的爱恋。君无月。他,双重人格,一善一恶,一光明一黑暗,一个奇怪的梦,一个熟悉的人,万年等待,万年求得的机会,因梦相遇,两个无心无情的人,两两相望,一眼万年。月景。他之一生,因她而生,为她而死。
  • 玄控九天

    玄控九天

    圣玄大陆,实力为尊。少年林炎,因单一属性的体质而无法修炼,受尽屈辱。一朝体质觉醒,炼玄气,控天火,掌永生道义!少年一步步踏上大陆巅峰,以玄战,控九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能霸主

    超能霸主

    遭人陷害入狱的杨刚,“意外”进入到秘密开发人体的实验基地,接受改造训练,成为一名拥有超能力的强人。从此,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加入特工机构,做保镖,当卧底,秘密成立威震华夏的“天龙别动队”,打黑除恶,替天行道;涉足商业,掌控经济,周旋于众女之间,凭着超越常人的极限能力,成就惊天动地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