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1900000030

第30章 村镇探源(2)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化,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位去过百泉庄的人这样描述:百泉庄基本和过去一样,平地起泉,不计其数。尤其是《州志》中记载三大泉,仍是喷水如注。道旁小泉也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源泉已改称黑泉,并与黄泉一起被当地农民合围于直径二丈余的泉池之内,水深没人。池之东半部为黄泉,仍是终日黄沙翻滚,水呈黄色;池之西为黑泉,水呈黑绿色,这大概就是当地农民改源泉为黑泉的原因吧!响泉已不闻其名,但在东庄西侧高台之上另有一泉,称为西泉,此泉虽不大,但水源充沛,水出泉池,直泄下潭,哗哗作响。此潭是否即响潭,问之村民,都不能道其详,估计此潭即昔日之响潭。道旁的小泉,村民称之为珍珠泉,在村南南大庙之前,东西、南北大道之东南稻田中间。此泉又与上述三泉不同,他无泉池而成井状,深约两尺,其水干凉无比,夏季村民多取此泉水止渴消夏祛暑。另外,黄泉东北还有一泉,俗称东泉。此泉水深不足一尺,而宽阔数丈。其水清如镜,水下遍布白色细沙,无数小泉顶沙而涌,形成一个个圆形泉孔,赤足入内因泉水太凉不能久留,此泉颇有特点。但《州志》中未见记载。

百泉庄众泉日夜喷涌不息,不仅形成了从村北到村南的一条小河,而且小河两岸及村东南平坦土地,均开辟水田,种植水稻。再加村边片片芦苇,道旁行行绿树,村中座座泥墙茅舍,确是一派江南水乡景色。尤其是大庙前石桥附近,每逢夏秋之际,绿柳之下,村姑少妇结伴洗濯,河中又有群群白鸭戏水寻食,更像一幅秀美的水乡诗话,令人流连忘返。

如今,这些美好的景象已成为过去,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天旱少雨,大量的无计划砍伐,山上植被被无情的破坏,上游又相继修建了响潭、虎峪水库,百泉庄泉水日益减少,原来泉水横流的河流已消失,农人种地灌溉需打井汲水,到了七十年代,泉水干涸,小河断流地下水亦不可多得,土墙茅屋被红瓦砖墙所取代,水田成了旱田,那些美丽的水乡景色已不复存在了。天地自然造就了人类,生于自然,取于自然,人满为患使自然失去了和谐与美丽,科学的发展造福于人类,又玷污了自然的本性,但更可怕的是人们精神和理念的污染。不尊重自然的法则,无限度的侵扰自然的规律,葬送了自然,也葬送了人类本身。

松兰堡原名宋郎务

一个美妙的名字,会让人们浮想联翩。这里即无松亦无兰,更无雄伟的古堡。松兰堡原名松郎务,讹称“宋府”1930年以后,才依其音雅化为松兰堡。雅化以后,不仅失去了原来的含意,许多人连原来的名字也不知道了。笔者有幸在这里的一所医院任院长,一呆就是八年。

松兰堡位于昌平城东南二十里,沙河镇东北,是个很古老的村名。查有记载的名目繁多,有称宋王务又有称宋郎庄、宋朗埠、宋郎府;庙祝中又释送狼务。《金史》记载:“皇统元年追改宋徽宗天水郡王、钦宗天水郡公;正隆天年,杀亡辽、宋赵氏子男百三十余人;大定十六年,诏宋天水郡王被害子孙各葬广宁旧莹;其后,复诏天水郡王亲属于都北安葬。证此则宋王务乃宋天水郡王亲属所葬墓处。

综上所述,说明宋郎务是宋代天水郡王亲属墓葬地,但务与墓不是一个概念。在宋初,把村称为务即以开始了,金人灭宋以后一直沿用未改。当时所设税务机构都称为务,如“榷货务“、平易务”等。务设在什麽村,即叫什麽务。如昌平境内原有的“宋郎务”、“泰州务”等。而通县的河西务,不仅一直是税务机构所在,而且至今乃沿用其名。

但无论从史料记载,以及当地考证,始未发现宋墓所在。

回龙观与元福宫

当地人说:喝一口回龙水,能吉祥如意,歇一宿会龙观,能转运发财。这纯粹是现代人一种功利意识的体现,从一个古老辉煌的殿宇中,潜隐了很多历史的文化渊源,它昭示人们对历史的回忆,提醒人们对祖先遗留的文化遗产要加于保护,而现如今,那深受金钱诱惑的心理,大肆的无休止的建筑,破坏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好回忆。这对于一个深爱民族历史的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遗憾。尽管众学者们一再呼吁,利欲熏心的人们赚钱红了眼,无限的建筑着,破坏着,他们只能摇着头叹息着,是何等的无奈。

回龙观这个名字是颇有来历的,《昌平山水记》记载:“清河北十二里有玄福宫弘治十七年建,俗呼会龙观”。

当地人传说:明代孝宗皇帝上陵祭祀归来,在此地小庙中小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片沙漠中,干渴难耐,正愁苦之时,一阵狂风刮来,一片彩云将他高高托起,霎时自己变成了一条真龙,远处彩云飘荡,玉帝带领众班文武驾临,好言相慰并赐予他黄袍加身,告诉他地下有井泉,说完飘然而去。他醒来后,立即命人挖泉两眼,果然水质甘甜,故此成为宝地。

回龙观原属宛平县管辖。《日下旧闻考》说:元福宫北距德胜门三十里,殿宇倾圮,明武宗碑一在殿左。“元玄“二字谐音,元福宫即玄福宫。宫是明朝建筑,到清代已倾圮,碑也不知下落。《日下旧闻考》记载的碑文说:弘治十七年,孝宗皇帝曰:御马监黄土、马房、草场,乃天寿山、居庸关通衢适中之地,闻其土燥无水,居者行者往往病之。其择地凿井汲水,已济人用。仍建观宇一区,为来往栖宿之所。这周全的考虑,符合明代一代贤君朱佑樘的性格,这也说明回龙观所在地,是“京陵御路”适中之地。为解决来往皇家人员休息、用水,才决定建造这所观宇。当时定名为会龙观,第二年《1505年》二月动工,命朝天宫左演法陈良福住观梵修。工程未完,孝宗皇帝崩。武宗(朱厚照)继位。认为“先帝遗志,不可不终”仍命督修。遂改回龙观为“元福宫,改陈良福为左至灵兼住持事,其徒陆尚为住持。自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动工,至正德元年(1506年)夏五月,宫阙告成。这就是回龙观改称“元福宫”的经过。可是,当地仍称回龙观,直至今日。

当时元福宫规模很大,据碑文中描述:宫之中为正殿,以奉元武之神,大殿两侧为左右配殿,左为青龙殿,右为白虎殿,院落分为内外山门,内山门又设钟鼓楼一座,外山门之前有砖石砌就的二口井。道士与住持居于观中,宫以墙垣相围。在围墙的前边以及两旁,筑有营房,以供牧马旗军及种菜员工之用。皇家划地六十亩,以养香火。殿宇“琳宫贝宇.杰出霄汉,轮奂完美,丹碧辉映,遂为都城之北一伟观也。”这金碧辉煌的殿宇,杰出的建筑设计堪称完美,在阳光的照射下,放射出无比美妙的光芒。

明代尚书刘龙,在“玄福观”诗中有:“安得晚风饮水变,侍臣行渴望金波。”句。说明臣子们歇脚于此饮着甘甜的井水是多麽的惬意。又明人扬巍“宿回龙观”诗:“沙际开瑶馆,銮舆几度过,日回双阙回,云傍九陵多”。这说明自昭陵后的诸位皇帝谒陵多次在这里歇息。

回龙观是明王朝所建,专为皇家服务。清代以后不再复用,逐渐倾废。失去了朝廷的资助,老百姓对官庙的香火也不感兴趣,所以逐渐衰败。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到了民国时期,昔日辉煌耀眼的皇家古庙,已成一堆废墟,庙倒屋塌,只剩下一片废墟,宫门遗址尚在,只剩下一些石条砖块。但两眼井还在,当地老人还留下“七月看井底”的回忆。

随着建设的发展,这里已是高楼林立,宾馆成群,昔日的古庙已成了楼群的地基,深埋在人们的记忆里。

新城村原是燕州城

昌平东北二十公里的上苑乡,有东、西新城二村,村北的柿树林中有土城,在京密饮水渠的南岸,至今还能看到一些土城痕迹,这就是原燕州古城的痕迹。新城村的村名,就因此而来。

《昌平山水记》记载:昌平“州东南九十里为顺义县。隋开皇中,粟末靺鞨与高丽战不胜,阙稽部长突地稽率八部胜兵数千人自扶余城西北举落内附,置顺义以处之。”又说:“唐武德初改燕州”。

靺鞨族是女真族的祖先,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年),因与高丽战争中失败,部族首领率数千人自扶余城(今辽宁省开原县)到内地投靠隋朝保护。隋文帝令其先住在柳城(今河北朝阳一带),后又叫他们迁往顺州(即今顺义)。由于突地稽对隋朝忠职,按时纳贡,深得隋朝官员信任,隋大业八年,给他们建置了辽西部,辖辽西、怀远、泸河三县。唐武德初,顺州改为燕州。唐武德六年,允许他们南迁,寄置于幽州城内。唐贞观二年,把封给他们的地方命名为燕州。贞观四年,还把突阙突利任命为大将军,封为北平郡王。唐开元二十五年,燕州治所从幽州城内迁至幽州北的桃峪山前,建造新城,即今新城村北的燕州城。当时此城名为燕州新城,故城前的村落名为新城。燕州新城建成之后,为了提供游宴、围猎等活动场所,在城的东北,设置了花园、林苑等,如今上苑、下苑村名,即由此而来。

燕州城建成后,使用时间不长,前后只有四十余年。唐天宝元年,曾改称归德郡,唐乾元元年复称燕州。最后在唐德宗建中二年,被叛唐的朱涛毁掉。以后再没有修缮和使用,从此荒废。

燕州城的旧址,北城墙在1960年10月修京密引水渠时已挖掉,现仅有东、西、南三面城墙残址;高2。5米,厚5米。城墙残址无砖无石,老百姓称之为土城。土城处于浓密的柿林当中。西新城村西北,有古寺庙“双泉寺”的遗址。殿宇后有高台,上有古柏两株,当地人传说,此台是萧太后的梳妆台。现在庙宇已毁,只庙门外古树尚存。

古城遗址紧靠京密饮水渠,渠中滔滔渠水向西流去,两岸林带茂密。渠北即为桃峪山,因处沟口,故称桃峪口。沟深四十余里,山峦盘旋起伏,山势千姿百态,有很多奇特的名称,如鸡鸣山、望儿台、石门峪、佛顶山等。溪水沿沟漫流,满山林木青翠,果树丰茂飘香,是个富饶的山谷。原来的桃峪口水库以近枯竭,桃峪山下已开辟为静之湖别墅区,远远望去,林木葱茏中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颇显风情。真个是:土城依伴双泉寺,疑是新郡换旧城,靺鞨狼烟均未散,唐风元曲羌笛声。

龙虎台昔日风姿

龙虎台高秋气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依云霞做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西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这是马祖常的一首七律诗,他虽为元朝皇帝歌功颂德,但也反映了龙虎台昔日的风采。

龙虎台,在昌平城西十五里,西距居庸关南口五里,北至虎峪六里,南临京张公路。东西二里,南北三里,地势高平如台,背山面水,有龙蟠虎踞之势,因而称龙虎台。但龙虎台名震四方,并非因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和地势雄伟,还因为它在元、明两代是皇帝进出居庸关经常驻跸之地,实际成了皇帝的一处行宫。

史书记载,元至元十九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就曾住跸龙虎台。至元二十七年地震,世祖又住跸龙虎台,并召贤翰两院,询问灾情。元顺帝时,中书平章故事扩廓贴帖木尔(统领全国军旅的军官)还曾派部将白锁柱率骑兵一万,驻于龙虎台,保护大都北京。以后,元朝历代皇帝,来往于大都和上都(今内蒙多伦附近),也都在此驻跸,因此名声大振。

明朝推翻元朝以后,元朝残余势力逃至关外,仍想卷土重来,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这里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尤其是成祖迁都北京以后。更成了皇帝“巡边”和“扫北”的常驻之地。朱棣这个久经沙场的马上皇帝,重于戍边,据记载:永乐八年二月、二十年九月、二十一年十二月,成祖三次扫北均驻跸龙虎台,并令随行的太长寺少卿朱焯祭居庸关山川,向文武大臣及忠勇王金忠赐宴。宣德五年,十月,宣宗朱瞻基也曾驻跸龙虎台,并召英国公张辅等至帐幄之中,询问郊区民情,赐酒馔。正统十四年七月,英宗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率师亲征瓦刺,离京后第一站,也是龙虎台。在明清之际,龙虎台是平民百姓不得随意进出的神圣之地。古诗云:“晨登龙虎台,停骖望居庸。绝壑闷云气,长林振悲风。翠华有时兴,北守甘泉宫。千官侯鸣跸,万骑如飞虎。帐前驻山麓,羽葆罗云中。我行避驰道,弗得穷幽踪。云裘攸凉冷,积雾浮空朦。前山风雨来,驱鞭复匆匆。”

明末,由于朝廷的腐败,民不聊生,反民风起,龙虎台逐渐失去故有地位,原供皇帝驻跸使用的宫室、营房、帐纬等设施不断遭到破坏,至清末已荡然无存,后人只能从前人留下的一些诗赋中去领略当年的盛况风情。昔日指挥若定的成祖朱棣,扫北驻跸的天子的行宫,腥风血雨的厮杀场面,大漠以北那强劲的猎猎寒风,在历史的风尘中远远逝去。

历代的军事重镇-南口

南口,位于昌平城西二十五里的军都山下,是四十里居庸关关沟南面的入口,被称为第一重关,历史悠久,地势险要,自古是长城内外的咽喉要道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元朝在北京建都以来,京师的防御一是勾通京津的北京东大门通州,二是沟通关内外的居庸关,燕山山脉、太行山、军都山延续于京师的西、北、西南三面,崇山峻岭,群山绵延数百里,兵不可入。北京东临渤海,陆路多为平川,夺取京师如失利则只有被赶入大海,平原对峙,无险可守,只能是被动挨打。陆路入京当属居庸关,当年李闯王就是入关后从延庆进入十三陵区,攻取永安城再进入北京,居山进京,攻破险要,即可得手,即便攻之失利,退亦可凭险保全实力不受重创。明末,崇祯的祖先们给他留下了千疮百孔的江山,大将军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多尔衮率清兵压境,京城安危系于他一人之手,他献出了山海关,投靠了大清,使清军顺利通过经南口直捣京师,结束了明朝几百年的统治。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告捷后,林彪率第四野战军也是入关经南口,形成了包围北京城的态势,并拉开平津战役的序幕。

南口相对八达岭第四重关的上口,原称下口,北齐时改称夏口,金真佑元年始称南口。元代在北京建大都后,南口是皇帝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避暑的驻跸之地。也是西藏人、西夏人、维吾儿人、印度人、欧洲人到大都的必由之路。

明初,被推翻的蒙古贵族妄图恢复昔日统治,不断派铁骑侵扰明朝边境,南口便更成了京北军事防御要地。成祖朱棣多次由此出关“扫北”,并在此修关城一座。关城开南北二门,上建城楼,置千户所驻守。直到清末宣统元年(1213年)九月二十五日,詹天佑在此修筑了京张铁路,关城才失去了昔日的关隘作用,逐渐荒废,但关城遗址犹存,现已被南口村所占,站在村内向山上望去,你会清楚的看到那延续于山坡之上的关城城墙遗址。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关隘是防御的手段,但尽管发展到了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两军对峙,占领才是目的,地形与自然环境对于军事战略仍然十分重要。南口这个兵家之地仍然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关口,在北京市城市规划中目前已列入了北京市重点发展区。

同类推荐
  • 叱咤明末

    叱咤明末

    游戏公司小码农,遇主管无故跳槽锁死电脑,带着成果跑路,小码农被牵连被辞退,内心沮丧却又被穿越,无牵无挂的回到明朝从此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汇通天下,手握天下强军,无敌舰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最终万国诚服,称臣纳贡万国来朝。
  • 英雄联盟在三国

    英雄联盟在三国

    刘协醒来的时候悲惨的发现自己居然成汉灵帝的崽了,历史也发生了变化,自己把老哥办掉了,董卓也开始追杀自己了。后来,刘协突然把一个叫艾瑞莉娅的女汉子叫出来把敌人打跑了......
  • 一团和气见深情

    一团和气见深情

    大明宫庭风云变幻,一个弱小的生命在一位妙龄宫女的庇护之下长成为一代君王,面对种种血雨腥风的,一生功过又有几人说得清,觉得成化帝朱见深的故事有许多可发挥之处,《一团和气》是他年轻时的绘画作品。
  •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捺钵(nabo)王朝即是契丹王朝。捺钵是契丹贯穿始终的宫廷政治形态和生活方式。王朝二百零八年历史,捺钵文化始终未改。契丹建有五座京城,没有一座是真正意义的国都。帝国的心脏是捺钵行营,捺钵所在就是皇帝行在。春水秋山坐冬议夏,一年四季一座赫赫皇廷和它数万扈从的庞大队伍,不停地蜿蜒游走在广阔的田野天地之间。捺钵起源于游牧,升华为皇族特权。本书就是描述在这座游走的皇廷统治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和它的历史。
  • 隋朝大老板

    隋朝大老板

    苏游穿越到隋朝成了个商人。商人,得财货下等,得权势中等,得天下者!看苏游如何权倾天下,富可敌国!
热门推荐
  • 史记(第九卷)

    史记(第九卷)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其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书选取其精彩篇章予以诠释叙述。
  • 万能兑换

    万能兑换

    2016第二次发书从从此以后不会断章有事情会提前告诉我就是这样新手上路练手上路
  • 成为死对头女朋友怎么办

    成为死对头女朋友怎么办

    卫清清和许溪行会认识是归咎于误会。俩人从此针锋相对。直到许溪行突然成为了卫清清父母的救命恩人。卫清清懵了。“这你要我怎么办?”许溪行冷笑,说:“还能怎么办,以身相许啊。”卫清清:这弯转的我猝不及防。
  • 向暖向阳

    向暖向阳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向暖阳的故事。在熬不过的日子里,总有一丝暖阳赶走阴冷。
  •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缘

    遇见你,是我今生最大的缘

    现在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信任,因为每个人相遇都是缘分
  • 女配修真:医手画符

    女配修真:医手画符

    【永久免费】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死后莫名变成一本np女强修真文中的一号恶毒女配,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与天争,与地抢,与女主斗,与男配斗。可素,为什么好好的神器到了她手里就变成了这样?神兽变成了这样?霸气侧漏的宗门老怪物变成了这样?这是举头三尺有作者的节奏吗?她表示不服!修真是很苦,但无论修真再苦,再漫长,再孤独,她都不会退缩,她要问鼎仙道至尊!于是这位女配成就一手杀戮之道,一手医仙之道的至尊符阵师!可素,这位看起来很腻害的大美男,你究竟素不素男主啊?不管你素不素,都不要对着人家卖萌啦,人家要修成至尊符阵师啦!详情请见评论区置顶帖。建议从第80章还看食用。
  • 冬天吹起夏天的风

    冬天吹起夏天的风

    女主迟忆冬来到上海读大学。自卑的她一直无法融入。他就一直像春风一样无声无息的出现在她身边,但风也有停的时候。恍然间发现用情已深……这是仙女第二次励志写小说,用手机写小说的我不说话,看文吧
  • 冷庐医话

    冷庐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魁她只想好好搞事业

    花魁她只想好好搞事业

    临春楼头牌,上京城的花魁苏姑娘,有两大爱好,一是经营事业,二是看风月话本。至于男人,苏姑娘不屑地表示,那是什么?能吃吗?直到陆侯爷出现:陆渭然击退敌人,解下外袍披在她身上,刮了刮她的鼻子。陆渭然伸手顺了顺她散乱的发丝,挑眉,歪头坏笑。陆渭然弹了弹她的额头,坐下来扣住她的手,两人拨动琴弦,奏响一曲凤求凰。苏姑娘脸红红,内心尖叫,要命!苏姑娘,凤求凰,我便求你,你可愿嫁与我为妻?陆渭然,我怕是疯了,一见你,我就心生欢喜。喜欢的宝贝点个收藏鸭
  • 天帝他真香

    天帝他真香

    古人言,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史上第一真香帝,在线躺尸学习吐泡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