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4900000020

第20章 韩愈:适者生存的大赢家(3)

原来,吴元济的老爸吴少阳在做淮西节度使的时候勾结河北诸镇,野心勃勃,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宪宗元和九年,吴少阳嗝屁了,他的儿子封锁消息,拒不发丧,并伪造他老爸的上书表,说只是病了,让他来继承老爸的职位,朝廷自然不同意。吴元济怀恨在心,就派了一支部队把焚舞阳和叶县给烧了,然后又攻掠了鲁山、襄城、阳翟。这个搅屎棍如此猖獗,唐宪宗岂能不发火,于是发兵讨伐,但唐军行动并不顺利。

其实,这个时候还有其他地方节度使在暗中勾结吴元济,这也是吴元济如此猖獗的原因之一。仅在河北的藩镇中,就有成德的王承宗、淄青的李师道与他勾结,这两个人唯恐天下不乱,竟然出面为吴元济向朝廷请赦。唐宪宗没同意,李师道心想,你不同意我就跟你玩阴的,看谁厉害。李师道便遣人伪装成盗贼,焚烧了河阴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了主战派武元衡,砍伤了裴度。

由于裴度跟韩愈的关系密切,于是他任命韩愈为行军司马。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韩愈不是一个文官吗?这次怎么带起兵来了?前面不是说了李师道又是烧粮食,又是搞暗杀活动吗?这一用意很简单,就是要打击主战派。这个时候,朝廷就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主战,另一种就是求和谈判。

在这个节骨眼上,韩愈出手了,他写了一道奏章,名为《论淮西事宜状》。这道奏章可谓是一篇详细的军事战略分析报告,连怎么打都说得一清二楚。韩愈首先开宗明义地向唐宪宗阐明“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的来说,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吴元济那小子有多厉害,重要的是皇上您讨伐叛军的决心。韩愈这是在给唐宪宗打气,告诉他一定要下定决心不动摇,应该速战速决,快刀斩乱麻般地消灭叛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韩愈给出了以下具体方案:

⑴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之前朝廷军队讨伐失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战线过长,使得原本厉害的朝廷军队力量分散了。

⑵掌握快速准确的作战信息,发动当地的民众,和朝廷军队共同打击叛军。毕竟朝廷军队是孤军深入,对当地的各种情况不熟悉。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⑶采用柔和战术,瓦解叛军。朝廷应该下旨大肆宣扬这次剿灭叛军只针对吴元济那小子,本来朝廷是打算将节度使的职位交给他的,谁知他竟然蓄意谋反,而朝廷是正义之师,于情于理都应该教训他。同时告诫那些他的同伙,别跟着这小子胡闹,否则吃亏的是你们自己。

⑷严惩带头闹事的,所谓擒贼先擒王,枪打出头鸟。对于一干不可一世的人渣,就应该先狠狠打击为首的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如果为首的被收拾了,其他的凑热闹的还怎么瞎起哄?

韩愈的这道奏折,对当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分析相当到位,难怪乎林云铭在《韩文起》中这样评价韩愈,称赞他“可谓料敌如神,非文士纸上谈兵套语”。所以,这也难怪朝廷要任命韩愈为行军司马,参与这次剿灭叛军的军事行动了。那么,韩愈这次出击的战果如何?朝廷这次出击大获全胜,韩愈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呢?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三点:

⑴协调裴度军事行动,避免了内部不和。这个任务不是谁都能完成的,但韩愈完成得很好。具体来说,在唐宪宗最初下令讨伐叛军的时候,其实不是任命裴度的,而是一个叫韩弘的人,此人在中原地区很有威望,并且也深受朝廷信任,不仅如此,他还是当朝宰相。唐宪宗曾任命他为淮西行营兵马都统,负责讨伐叛军的军政事务,只是由于各种原因,韩弘的战果不利。现在,唐宪宗又派了裴度做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跟韩弘的职责差不多。这样一来,就涉及到怎么协调裴度与韩弘两人的关系,以及怎么分工,怎么协调军事行动等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韩愈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便亲自去了汴州跟韩弘见面,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希望他能配合好裴度的整体军事行动。韩弘听取了韩愈的意见了吗?答案是听取了的。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里说韩弘是“悦用命”(即“出关趋汴,说都统弘,弘悦用命”)。实际上,裴度本人也很担心他跟韩弘的关系处理不好,但经过韩愈的出马,妥善地解决了此事。可见,韩愈不是那种光说不练、假把式的文人,他绝对是能说也能做的超级人才。可以说,韩愈这次行动所起到的作用足令人睁大眼睛、张大嘴巴地惊喜。因为他的出马,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而且增强了凝聚力,使得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加强。

⑵韩愈能对军事情报快速准确的获取,并即刻提出作战方案。韩愈得知蔡州城内守备空虚,提出利用精兵奇袭蔡州的军事行动建议。但裴度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同意。不知道是不是哪根经扭转过来,没过多久又同意了,只是没有让韩愈去做,而是让大将李愬去实施。因为,李愬后来也提出奇袭蔡州城。李愬这个人很不简单,他是唐宪宗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史料记载此人有韬略、善骑射。一个是有名的军事将领,一个是行军司马,两人获取的军事情报竟然是一样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的作战计划也是一样的——奇袭蔡州城,而且,韩愈还先人一步。这说明韩愈有独到的战略眼光,以及快速获取军事情报的能力。果然,李愬奇袭蔡州城的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活捉了吴元济这小子。

⑶动用智慧策略,不费一兵一卒,使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归顺朝廷。吴元济这小子被收拾后,还剩下王承宗和李师道。如何瓦解这两人的势力呢?韩愈说李师道这个人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跟朝廷对着干,属于典型的顽固派。咱们先不收拾他,等养精蓄锐后,再把他给彻底收拾了。但王承宗不一样,此人性格善变,跟墙头草差不多,现在他看见朝廷军队大获全胜,他多半要跟皇上提出归顺的请求。如果此时能再从中推波助澜一下,那成功自然是小菜一碟。韩愈的这个分析有道理吗?有,因为派人去劝降后,果然不出韩愈所料,王成宗给唐宪宗写了道奏章,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并将自己的地盘划出两个州给朝廷。韩愈的这个策略实在是厉害,既避免了流血事件,又能将叛军降服,在古代文人中,像他这样的人还是不多的。

现在看来,韩愈的“既要生活过得滋润,也要理想”的如意算盘,打得确实噼里啪啦地挺响。连韩愈自己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写了一首名为《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的诗来庆贺,在诗中他这样写道:“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韩愈在回京后,又升官了,从五品到正四品,为刑部侍郎。

唐穆宗长庆二年,即公元822年,镇州发生兵乱,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狼之群,面对设甲士于庭的叛首王廷凑,严辞斥之,并以利害晓谕他们归服中央。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说韩愈“勇夺三军之帅”,指的就是这件事。之后,韩愈被朝廷任命为吏部侍郎。但这还不是韩愈做的最大的官,韩愈之后还做过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唐穆宗长庆四年十二月二日,即公元824年,韩愈病死在长安,时年57岁。

纵观韩愈的一生,用苏轼的评价最为准确:“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被列为之首,不仅是时间顺序的缘故,更重要的是他在文学、教育、政治等方面的遮挡不了的光辉贡献。韩愈实现了既要谋生也要理想的双丰收。

4.

韩愈的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文中开头说过韩愈跟李白一样很会挣钱,现在我们来说韩愈的经济问题,因为,这跟韩愈的死因有关系。

韩愈的官越来越大后,自然收入也越来越高。我们来看韩愈晚年写的诗文,他几乎没有再哭穷了。不仅如此,韩愈这时候开始向人炫起富来了。比如在《示儿》一诗中,韩愈这样牛叉地写道:“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覆。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山鸟旦夕鸣,有类涧谷居。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韩愈真的是富得流油,韩愈经过30年的奋斗,终于成为一个有钱的主,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我们来看韩愈在这首诗中是怎样炫富的。韩愈在京城买了一套超大规模的别墅,里面有中堂、北堂、南唐。分别用来祭祀祖先、宴请宾客、行冠婚礼、烹饪作食和仆人住房。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大的庭院,完全一个超大型的豪华住宅,不仅设施齐全,而且还环境特好。有树有花有鸟,这简直是人间仙境嘛!在京城这样繁华高消费的地方,能够像韩愈这样一掷千金的官员掰着手指也数的清。据说,当时连工部尚书那样的政府高官都买不起房,有很多官员还是住在官舍里,甚至还有租房住的。

韩愈为什么能买得起、住得起、养得起这豪华住宅?除了他有俸禄的巨额收入之外,还有他靠笔挣了不少钱。比如,在《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中,韩愈交待了撰写王用神道碑文挣了多少钱:“受马一匹,并鞍、衔及白玉腰带一条”。又如,在《谢许受韩弘物状》中,他收到了“五百匹”作为酬劳。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有人对当时的物价进行了计算,说一斤盐可以卖到40文,一斗米可以值50文,一匹绢可以卖到“直钱八百”。现在,我们对韩愈写文所得的酬劳进行换算,韩愈得了五百匹绢,就是一篇文章的酬劳为40万,即400贯钱,可以买10000斤盐、800石米。这么多的收入还只是一篇文章所得,韩愈到底写了多少这样的文章呢?太多了。韩愈的朋友孟郊死后,韩愈等人送了“100贯,即10万”。郑余庆送了“二百七十千”,送了这么多钱,估计孟郊的家人今后衣食都不用愁了。

韩愈的文章如此值钱,他自然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有了钱的韩愈出手也大方起来,韩愈曾把自己的俸禄100贯捐献出来,作为学生的生活费用。朋友没钱了只要开口,韩愈二话不说,钱拿去用就是了。不仅如此,韩愈还出钱修寺庙,买别墅。买别墅干嘛呢?方便聚会享受,韩愈经常和文人朋友张籍、贾岛等人豪华聚会。比如,下棋、赌博、写诗之类的。

当然,你要说韩愈有钱,人家是应该享受,大手笔花钱。但可悲的是韩愈却因为这个而丧了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唐穆宗这个人是因为服金丹而嗝屁的,韩愈也跟他一样。根据陶糓《清异录》的记载,“昌黎公愈晚年颇亲脂粉,服食用硫磺末搅粥饭啖鸡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灵库,间日进一双焉。始亦见功,终致绝命。”

《清异录》的这段记载是什么意思呢?韩愈晚年的时候,估计是钱多得没地方使,所以生活也就淫靡奢侈起来,但韩愈的房事能力不行,毕竟岁月就是无情的杀手。怎么办呢?总不能光眼馋地看着玉体横陈的美女吧!为了享受床第之乐,惟一的办法就是服用“伟哥”,但古时候没有这样的现代药啊!只能服用那些道士声称的丹药。那么,韩愈服用的丹药是怎么弄成的呢?估计韩愈还自作聪明了一把,把硫磺拌在饭里喂养小公鸡,等到一千天后便煮掉,每天吃两只。他以为通过动物的转化功能,毒性就没了,实际上,毒性还存在。

韩愈吃了这些有特殊疗效的鸡,效果怎样呢?我想应该是有一定功效,要不韩愈岂不白忙活了?不过,后来却出问题了。出了什么问题呢?白居易说漏了嘴,在《思旧》一诗中他这样说道:“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韩愈吃了这些鸡后,竟然生病了,而且还无法医治。此外,在孔平仲的《孔氏杂说》、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以及陈师道《后山诗话》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当然,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像这样的著作,很有可能是作者的小说之词。但是,韩愈晚年为了淫乐之事,确实在家养了不少女人以供他享受,而他也是因为服食硫磺而死。李敖在《且从青史看青楼》中说“家妓是养在豪门中的妓女,算是自备的歌星、舞女兼酒家女。”在唐代对官吏没有“冶游”禁令,这个“冶游”的意思就是指嫖妓。因此,很多官吏都风流放荡。像刘禹锡就爱好这个,有一次他带着一个家妓去参加酒宴,不料他带的这个家妓被权贵看上了,把她给抢了过来,留为自用。韩愈养女人为自己享乐,一点都不奇怪,此为一点。

另外一点,在《李于墓志》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炼丹的方法。比如,“以铅满一鼎”,这种方法其实就是铅汞一派合炼之说。那么,我们以此为基点分析,韩愈应该是知道炼丹的方法的。但是,仅知道炼丹之法并不代表韩愈就会去服用。所以,还得找证据证明韩愈服用了,在《李于墓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韩愈的朋友孟简曾给他“秘药一器”。这个玩意儿是干什么用的?其实就是炼丹药的工具,如果韩愈不会炼丹药,那他用这个“秘药一器”干什么,难道是为了好玩?再者,在韩愈晚年的作品《寄随州周员外》中,连他都亲口说“金丹别后知传得,乞取刀圭治病身”。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韩愈晚年因为丹药而得了病。换句话说,韩愈是吃了丹药的。

只不过,奇怪的是韩愈这个人本来是很反对丹药的。为此,他还写过文章进行评判。比如《谢自然》、《李于墓志》等。这里,我引用一部分内容:“从受药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愈急,乃死……余不知服食说自何世起,杀人不可计,而世慕尚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书所记及耳闻相传者不说,今直取目见亲与之游而药败者六七公,以为世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知道丹药之害的人,却死在了丹药之毒上。

韩愈的死,在《韩文公神道碑》和《韩文公墓铭》中都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这恐怕是为了忌讳,毕竟韩愈是一个知名人士,写文之人不方便说明也是情理之中。其实,我说韩愈是因为经济问题而死,其实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都是金钱惹的祸,所谓“饱暖思淫欲”不是没有道理。

同类推荐
  • 李商隐集

    李商隐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他是晚唐诗坛巨擘,四六骈文章奏的代表作家。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这是因为有人将鲁迅的诗比作李商隐的诗,因此他自谦不敢比肩,但李诗用典太多至于有獭祭之称,则鲁迅所言可说是道出了一般读李商隐诗文者的普遍感受。确实,李氏诗文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千百年来,人们却对钻破这层外壳有浓厚的兴趣。然而,李商隐毕竟是唐代极富创意的作者之一,诚如葛常之《韵语阳秋》所云:“义山诗以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
  •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徐志摩文集(第一册)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人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青年诗人徐志摩那电光火石般短促的一生,那充满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方面对他生活创作影响最为深远。其一是他学养深厚,学贯中西。其二是与两位才女——林徽音和陆小曼的感情经历。《徐志摩文集》是他经典作品的精选集,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收藏本。从书中体会徐志摩在爱情的浮沉中所经历的种种心境,回味早逝青年诗人的传奇一生。
  •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本)

    本书介绍了一些天气谚语、搞笑谚语、生活谚语,以及一些歇后语。
  • 文人的风骨

    文人的风骨

    当代文人在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划时代的先进意义。应该具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反映民间疾苦,针砭时弊,鞭挞丑恶,弘扬人间正气。$$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精神文化领域的相对低落,文人的身价,似乎在一天天贬值。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甘守清贫,耐得住寂寞,不为世俗浮华所左右,潜心写一些有责任写、喜欢写的文章,保持文人应有的风骨,这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应该做到的。$$本书就是再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
  •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中“诸子百家”一般是指先秦至汉代时期出现的学术流派。西汉刘歆在《诸子略》中著录各家著作有一百八十九家,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使“诸子百家”的著作上升到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
热门推荐
  • 灼烧

    灼烧

    秦的意思是,秦二世秦世美。而夫支的意思是,大丈夫顶天立地。
  • 仙传外科秘方

    仙传外科秘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开拓者之梦

    开拓者之梦

    在外星联盟入侵的未来,一座代表着权利,希望和未来的六芒星大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个天真的乡下小子,带着满腔的热情出现在大楼之中……“您好,我叫云牛……”
  • 仙魔坛

    仙魔坛

    族血被封,五行杂灵根,成为他人眼中的废物,却从未平息内心的不甘。一颗天外陨石,带来仙魔造化,左眼太上瞳,右手元魔骨。自此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修仙之旅,步步登仙,揭开尘埃下的仙魔之谜,登临仙魔坛,脚踏通天路。
  • 豪门老大

    豪门老大

    坠崖少年,颠倒轮回!化茧成蝶,转世豪门!罗家大少神秘回归,不为重生追美记,只为混出一片天!PS:此书到处都是坑,请大家小心注意……
  • 关爱男主从我做起

    关爱男主从我做起

    穿越异世,究竟是福?还是祸?苏璃槿是二十一世纪的言情作者,平时也没什么爱好,写作也随脑洞,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想写了就弃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随缘”苏璃槿此人在学校时也算风云人物明明成绩优异,却不知道为什么大学毕业后,非得去写言情小说,而且最喜欢的就是挖坑不填,她觉得这很有意思,她的读者个个苦不堪言,但也无可奈何。直到苏璃槿再一次准备弃坑,评论下方却突然出现了一句话,让苏璃槿挑了挑眉。“弃坑不填是会穿的。”苏璃槿毫不在意甚至还点了个赞,于是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穿了,还穿到了自己最后坑的那本小说里成为作死炮灰。而她穿越的时间点,正是炮灰女配给男主自荐枕席,结果被当众扔出去……苏璃槿“……”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还可以随缘。
  • 乾坤道记

    乾坤道记

    道法曾云:乾为天,坤为地;道生阴阳,化两仪八卦,万象更新。锦绣河山,千古王朝敌不过一纸道书;皇族血脉,威震四海却泯落众生凡道。道神的修为破不了苍穹的经纬乾坤,苟活于一丝残念,唤起了六世的等待;是身死道消,还是破天重生;是帝临九州,重铸汉魂帝柱,还是随波逐流,困死浅滩!且看《乾坤道记》,画出个天地乾坤,描出个大好河山!书友交流群:418935205
  • 踏世轮回

    踏世轮回

    踏古世界,一世一轮回。何为正?何为邪?而我又是谁?不过是天道所持的一颗棋子罢了。既然是天为我安排的道路,顺应就好。除非……感悟天道本心,冲破天地浩瀚法规。世界本混沌,而我,就是混沌!天要阻我,那我就打破天规,与天并齐!而我,就是天地间的法规!道世界,踏轮回,俯首天地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殿下:乖乖听话!

    腹黑殿下:乖乖听话!

    明明白白的说着只是去参加一个宴会,清清楚楚的记着只是听话就好了好了,但她慕千可估计是上辈子没积德,宴会上落水,还莫名其妙的被夺了初吻!可是某太子爷只是美名其曰:人工呼吸!好吧好吧,你厉害!本小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内定的少夫人是她,强行的同住同上学!行,你有钱!你任性!迟早有一天,本小姐要你乖乖听话!某丫头内心窃笑幻想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