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3200000039

第39章 参考文献

参考著作:

【1】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M].李静冰,姚新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彭万林.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草稿)[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夏利民.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8】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恩格斯.反杜林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张俊浩.民法学原理[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1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之克服[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2】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佟柔.民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14】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5】徐国栋.两种民法典起草思路:新人文主义对物文主义[M]/徐国栋.中国民法典起草思路论战.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6】李贵连.沈家本年谱长编[M].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17】******.******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8】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M].申政武,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9】徐国栋.市民法典与权力控制[M]/徐国栋.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0】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21】米涅.法国革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22】瑞安.民法导论[M].楚建,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1。

【23】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总论[M].潘汉典,等,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24】谷口知平.现代外国法典丛书(14)——佛兰西民法[1]人事法[M].东京:有斐阁,昭和31年。

【25】大木雅夫.比较法[M].范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6】阿·不瓦斯泰尔.民法哲学研究[M]/徐国栋.罗马法与现代民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27】余能斌.民法典专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8】李浩培.法国民法典[M]/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29】斯奇巴尼.意大利民法典·前言[M]/费安玲,丁玫,译.意大利民法典.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0】石川明.德国民法典对日本民法和民法学的影响[M].****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1】科佩尔·平森.德国近现代史(上)[M].范德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2】由嵘.外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3】伊泽孝平.民事法学辞典[M].东京:有斐阁,1960。

【34】北川善太郎.民法总则.东京:有斐阁,1993。

【35】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漆竹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6】茨威格特,克茨.略论德国民法典及其世界影响[M]/李静冰.民法的体系与发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37】末弘严太郎.法律学辞典[M].东京:岩波书店,昭和12年。

【38】《德国民法典》第824条至853条。

【39】余能斌.民法典专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0】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M]/谢怀栻法学文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41】日本民法典[M].王书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42】崔秉祚.韩国继受德国民法问题研究[M]/载范健,邵建东,戴奎生.中德法律继受与法典编纂.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43】梁慧星.中国对外国民法的继受[M]/孙宪忠.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4】最新日本民法[M].渠涛,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5】中川淳.亲族法逐条解说[M].东京:日本加除出版社,1977。

【46】佐藤笃士.法学基础理论[M].东京:敬文堂,昭和56年。

【47】格林顿,戈登,奥萨魁.比较法律传统[M].******,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48】渠涛.日本民法编及学术继受的历史[M].中日民商法研究: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9】肖贤富.现代日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0】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5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52】熊先觉.废除《六法全书》的缘由及影响[J].********,2007。

【53】******.******选集:第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4】****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5】《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1886-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56】格里巴诺夫,科尔涅耶夫.苏联民法[M].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84。

【57】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基本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8。

【58】坚金,布拉图斯.苏维埃民法:第1册[M].李光谟,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

【59】佟柔.民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60】陶希晋.民法文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61】西南政法学院民法教研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讲义》,1980年。

【62】巫昌祯.婚姻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63】陶希晋.论我国民法的指导原则[M]/陶希晋.民法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64】赵尔巽.清史稿·刑法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5】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中国近代法制史资料选编(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66】叶孝信.中国民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67】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下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68】李婉丽.中国典权法律制度研究[M]/梁慧星.民商法论丛(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

【69】邹振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70】李达.法理学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3。

【71】谢怀栻.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M]/私法(第2辑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2】张生.民国初期民法的近代化[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74】叶孝信.中国法制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5】武树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6】施瓦茨.美国法律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77】马克思.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8】科斯洛夫斯基.资本主义的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7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0】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81】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82】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84】梁慧星.民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85】徐显明,胡秋江.法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86】纪坡民.商品社会的世界性法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8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参考论文:

【1】江平,苏号朋.民法文化初探[J].天津社会科学,1996(2)。

【2】苏号朋.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7(3)。

【3】俞可平.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中国社会科学,1993(4)。

【4】徐刚.民法文化与中国民法法典化[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1)。

【5】刘云生.中西民法精神文化本质自论[J].现代法学,2002(6)。

【6】吴培玉.民法文化的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9)。

【7】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2000(3)。

【8】徐涤宇.民法典的形式理性和中国市民法理念的培植[J].法商研究,2002(3)。

【9】李建华,等.论中国民法的现代性问题——民法典立法基调前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1)。

【10】曼弗雷德·沃尔夫.民法的法典化[J].现代法学,2002(3)。

【11】刘广安.传统习惯对清末民事立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1996(1)。

【12】曹诗权,陈小君,高飞.传统文化的反思与中国民法法典化[J].法学研究,1998(1)。

【13】裴辉.中国传统文化下的民法法典化[D/OL].中国私法网,2011-03-16。

【14】叶秋华.西方民法史上的“骄子”——论《法国民法典》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J].法学家,2004(2)。

【15】王云霞.《法国民法典》的时代精神探析[J].法学家,2004(2)。

【16】江平.日本民法典100年的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1(秋号)。

【17】蔡定剑.对新中国摧毁旧法制的历史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五)[J].法学,1997(10)。

【18】田涛,李祝环.清末翻译外国法学书籍评述[J].中外法学,2000(3)。

【19】《东方杂志》第4年(1907年)第7期;第5年(1908年)第2期。

【20】刘德喧.我国民法中“典”之沿革论[J].中华法学杂志(新编),1937,1(8)。

【21】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2)。

【22】郝铁川.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与法近代化[J].法学研究,1997(6)。

【23】李秀清.20世纪前期民法新潮流与中华民国民法[J].政法论谈,2002(2)。

【24】刘韶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价值取向的民法学思考[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2)。

【25】何勤华.耶林法哲学理论评述[J].法学,1995(8)。

【26】李陪林.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3(3)。

【27】徐国栋.诚实信用原则二题[J].法学研究,2002(4)。

【28】王利明.人格权若干问题探讨[EB/OL].(2003-02-18)。

【29】徐国栋.民法典革案的基本结构——以民法的调整对象理论为中心[J].法学研究,2000(1)。

同类推荐
  •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

    保护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婚姻法的重要原则之一。对老人、妇女和儿童合法权益的特别保护,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尊敬老人、关怀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精神。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切实贯彻男女平等原则,树立尊老爱幼的婚姻家庭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
  •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房地产卷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房地产卷

    本书所选案例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主,同时,精选了部分最高人民法院直接裁判的具有指导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后形成的并为裁判结论所确立的规则,是案例的核心内容、灵魂所在,对法官在同类案件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具有启发、引导、规范和参考作用。作为本书核心内容,突出对所提炼裁判规则解读的指导意义,以超越个案审判的视野,研究案例所体现的法律规则、法律原理、法律精神以及裁判方法、裁判理念等核心价值,达到将裁判规则适用于类案的效果。对与裁判规则相关联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阐释裁判规则的精髓,推动对法律的理解、阐释与适用,从而拓宽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
  •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法律法规常识——农村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对于该等法律法规的不时修改和补充。其中,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广义上讲,法律泛指一切规范性文件;狭义上讲,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法规则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特殊情况环保法律法规

    特殊情况环保法律法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民守法,必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古代司法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风沐洛阳北

    风沐洛阳北

    洛阳城的牡丹开了,洛阳城的牡丹败了,洛阳城的我还在啊。
  •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本故事纯属虚构】“腹黑炎帝,我要休夫~!”为救心爱之人,箐儿不惜穿越千年,没想竟被抬到了地府做了皇后。囧啊~!最恨的是这杀千刀的男人不让我走,还拉我出去喂鸟。好你个王八月夜,看我不把你地府掀个底朝天。哼!姑奶奶我终极目标就是:让黑白无常开路,命十殿阎王提鞋,叫这臭屁的炎帝给我捏腿捶背,哇哈哈哈哈~~!啥?你们问我喜欢哪一个?哎~!两个都要行不行啊?新欢旧爱,爱恨情仇,嗜血剑横天出世,三界大乱,天地大劫啊~~~!偏偏不知哪个幕后黑手,硬生生切断我的红线,还敢拿我当炮灰。哼~~!小心姑奶奶我元神出窍,杀你个片甲不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撒旦之欲火云落

    异撒旦之欲火云落

    主角穿梭在现代与架空古代,两世界,本以为只是一次意外的穿越,殊不知,这一切另有其人控。我...到底是谁……
  • 仙林奇境

    仙林奇境

    云中自有一切在,青峰直上万里行,地森随之万物长。生灵遍地屿圣池,地处南方海上岛,绝了。云里青峰,森屿淮南,起仙林奇境开。
  • 逍遥仙村

    逍遥仙村

    有一棵树,它有乳白浆汁难烧起,它不中规矩,不是栋梁材。但,它免了刀斧之灾。——它,叫菩提树。有一个人,他懒的时候,温柔似水,静如秋月;他狠的时候,猛赛狮虎,动若飙风。他善于捕捉美女的青睐,才子不风流,却也一身情债。——他,懒样子风一,少结金丹,工作神秘,觉醒后大有来历。只知他身在农村,不知他瞬息千里,上天入地。逍遥天地,何必觅封侯。银海金山,一抔黄土皆休。多情松亦老,一覆水难收。不负如来双全法,与卿相爱,红尘自在风流!
  • 愿世还

    愿世还

    我一直在想,一切若重新开始,会是怎样……
  • 元武至神

    元武至神

    叶修穿越异界,身处启元大陆,地球灵魂附身其重伤的身体,因不服身世平凡和屈辱般如狗一样苟活,内心深处发誓定要在这充满武力至上,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站起一片天地,不在活在别人的脚下,用实力凌驾世界顶端,成为永世不朽!
  • 悬念故事7

    悬念故事7

    故事的悬念性强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能吸引读者读下去。悬念的大量设置,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哥子、於全军、庄秦、九斗、菊韵香、大刀红等各路名家任务,通过作者精雕细琢为大家奉献了一道道悬念大餐。打开本书,您将看到的是各种离奇、曲折的故事,让您有从第一眼看过就欲罢不能的神秘。
  • 唱一曲红尘任逍遥

    唱一曲红尘任逍遥

    一对姐妹穿越时空的故事。主要说的是姐姐的情感故事。本身对婚姻的惧怕,对孩子的责任,让她只是流连于男人之中,却没有想要结婚的打算。到孩子才是她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有四个孩子。她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转变如此之大?她又有什么样的魅力让那么多男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