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5900000013

第13章 永放光芒——浙江高校后勤的改革精神

改革,在中华民族悠远的发展进程中,可谓史不绝书。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说过:“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浙江省高校后勤发展的30年,是改革的30年,是后勤人团结奋进的30年。在这30年的探索道路上,虽然每次改革都各具特色,每位领导人都个性鲜明,但改革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

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浙江精神的具体体现。当代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奋发进取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刻体现。****浙江省委十届四次(扩大)会议曾对浙江精神做了高度概括,那就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于创新、讲求实效。”这种精神赋予了浙江人民很强的适应力和创新力,使浙江赢得了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浙江由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自然资源特别是工业资源相当贫乏(平均资源拥有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1.5%,位居全国倒数第三)、经济规模中等的省份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高校的后勤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在高校各级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姓“教”的原则,坚持为师生和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从浙江高校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走出了适合浙江高校实际的后勤改革道路,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改革风景。并锤炼和培育了浙江省高校后勤的改革精神,那就是:“敢为人先,走在前列;信念坚定,自发自觉;不畏艰辛,无私奉献;携手并进,干在实处。”正是这种精神赋予了浙江高校后勤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使浙江省的高校后勤事业蓬勃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6.1 敢为人先,走在前列

改革是破除,破除条条框框的束缚,破除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机制体制;改革是探索,“摸着石头过河”,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推进;改革是创新,敢为人先,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因此,改革必须要有勇气、有胆识,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这段历史中,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做出了很大贡献。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一次关键会议,至此,全国各地的高校后勤大刀阔斧地开始了社会化改革。然而早在199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已经作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进行高校后勤改革的战略决定。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规划(2000—2002年)》,对之后三年的后勤改革作了整体规划。为使改革工作落到实处,省政府制订并完善了《建立浙江省高校后勤企业人事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浙江省高校后勤企业住宿费收费管理办法》、《加强对浙江省高校后勤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浙江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关税收政策》等文件,同时加大对后勤企业经费和经营方面的支持力度,从预算内事业经费和切块基建经费中统筹安排部分经费,专项用于高校供水、供电、供气、地下管网等后勤基础设施改造、重点后勤企业注册资金和项目建设资本金以及贷款贴息补助。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了省内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

建设六大高教园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中的重头戏,它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和新思路,为浙江省的高等教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拓宽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这一精彩之笔源于1999年的夏天,原浙江********张德江、副省长鲁松庭用一个星期时间,到14所高校进行调研,提出开辟“大学城”、集中建设一批高校、实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设施共享的设想。2000年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杭州、宁波、温州建设6个高教园区。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滨江、下沙、小和山、紫金港、温州、宁波等高教园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推动了浙江高等教育的发展。浙江省高教园区建设的高效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省政府开放性的政策,归功于省教育厅的全力推动。在各园区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予以全程关注,并为园区提供了各种有效的服务,强有力地保障了园区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这段历史中,浙江省高校后勤实体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尽管在1985年****中央就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但在全国范围内并未产生多少影响,然而浙江人却凭借其特有的敏感性看到了高校后勤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开始尝试。20世纪80年代后期,浙江就开始出现“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单项承包已比较普遍,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大承包的模式。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学校主办,社会参与”的改革理念已被提出,部分地方学校已出现了学校与社会联合办后勤单项服务的现象。自1999年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来,浙江的改革形势完全可以用轰轰烈烈这四个字来形容。

作为浙江省最著名的学府,浙江大学的后勤改革是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后勤的典范。浙江大学早在1989年就组建了经济实体,并取消行政拨款,实行服务收费;1992年实行了企业自主进人,建立了企业编制;1993年组建后勤服务总公司,在全国高校首创了后勤“大实体”的模式;1999年实现甲乙方分离,实行集团化运行;2001年实现工资结构调整,完全自行发放,学校不再代发原事业编制职工工资。其所属后勤集团和新宇集团体制合理、机制灵活,经济运行平稳,经济效益明显;行业化改造初见成效,行业化发展初具规模,集团化运行初露峥嵘,某些领域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基本实现了资本运作,不但有效地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而且为学校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作出了积极贡献,走出了一条做精做强做大的发展之路。

如果说敢为人先是浙江省高校后勤改革最主要的精神,那么这种精神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敢于尝试、善于变通、勇于变革。这既是对浙江高校后勤改革这一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又是对后勤改革在未来发展实践中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敢为人先,就是要敢于尝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单项承包举措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该校于1981年率先推出食堂经费包干和经费定额管理办法,并从回收的间接成本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职工奖金。在那个时代,推行这种举措可以说是冒了很大的风险,闯了人人不敢问津的禁区。据说当时有人将此作为一个问题举报到了学校上级主管单位电子工业部,质疑食堂搞承包、员工发奖金的做法。电子工业部由此将学校财务处长和膳食科长“请”到了部里,要求将事情说说清楚。最后经过核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种方式不仅节约了学校的开支,改善了职工的收入,而且对改善学校办伙条件和就餐环境是有积极作用的。实践证明,食堂的单项承包制度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是后勤改革的一种好方式。

敢为人先,就是要善于变通。在浙江省的高校后勤改革中,这种变通体现在引进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全省各地对多元化高校后勤投资体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采取“投资—管理—移交”(BOT)方式,如滨江高教园区4.5亿元的后勤公建项目就是采取了这一模式。二是社会企业投资经营方式,如耀江集团、杭钢紫元、浙江中大、海南安华、海南物业、万向钱潮、浙江泰华等企业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参与后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三是各高校后勤实体自筹资金投资方式,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的后勤设施建设都由本校的后勤实体利用银行贷款等渠道自筹经费,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这些模式充分体现了“双赢原则”,既较好地利用了社会力量为高校提供长期、有效、优质的后勤服务,又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不断增长,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突破“瓶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进程。如果浙江经济30年快速增长的经验归结到一点,是“发展的活力来自民间”,那么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能从当初的规模狭小、资金局促,发展到目前百花齐放的局面,则是由于通过市场化改革激活了民间力量和各大高校自身积极性这一片源头活水。

敢为人先,就是要勇于革新。浙江省高校后勤对股份制改革的探索是这一精神的最好印证。在上海会议后,浙江省的高校便根据自身情况,开始了后勤企业转制的探索。2000年,浙江工业大学后勤服务总公司与浙江联合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浙江容大教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勤服务总公司占51%的股份,联合房产占47%的股份,另外自然人也有少许股份。同年6月,温州大学组建温州大学后勤服务有限公司,由全校教职工集资,学校以国有独资企业形式收购后勤公司股权,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当时全国还没有几个学校开始这一尝试。股份制改革后,后勤企业成为了能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的法人,学校作为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不再承担相关的连带责任,这样就降低了学校在市场运作中的风险,突出了后勤企业在经营中的地位,企业才能够顺利进入到其他领域去竞争、发展。在股份制改革的探索过程中,浙江林学院还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实情的路子。他们绕过资产障碍,另行搭建了一个产权清晰的平台,通过学校参股、员工入股的方式筹措资金,以现金形式进行工商注册。这一举措很好地解决了后勤企业资金欠缺的难题,随后该校采用学校国有股和员工股混合的产权模式组建了古树名木救护有限公司、林苑商贸有限公司、林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好帮手修建服务公司等四家专业化后勤服务公司,在做好学校后勤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外开拓,逐步走向了社会。此外他们还调整了参股公司的股权结构,其中以校内服务为主的公司,经营人员的股份不超过15%,校外业务较大的公司经营人员的股份适当提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部分高校后勤放慢了股份制探索的脚步,但在当时,浙江省高校后勤的股份制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种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继续传承和发扬的。

敢于尝试、善于变通、勇于革新,浙江省高校后勤工作者就是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因时、因地、因校制宜,大胆变革,打破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支持了浙江高校跨越式的发展。在改革的征程中,浙江高校后勤工作者们边研究、边探索、边总结,理性地思索中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成败得失,探求改革的今天、明天与未来走向,总结提炼他们在后勤工作中的经验感悟,革新创造后勤服务的技术与价值,理论成果层出不穷:早在1988年,《浙江高校后勤》杂志(内刊)就创刊了,内含重大改革举措、领导讲话、理论探索;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间,又相继出版了《高校后勤改革之路》、《服务的价值——高校后勤改革理念与实践》、《构建高校和谐后勤保障体系的认识与实践》、《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研究》、《感悟服务——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案例分析》等书籍。这些成果,承载着后勤人对改革的热忱和坚定信念,引导着后勤人在改革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6.2 信念坚定,自发自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前进,呈螺旋式上升,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高校后勤事业也是如此,在30年的发展道路上,浙江省的高校后勤遇到过快速发展的机遇,也经历过各种磨难。1978年高校开始恢复招生,从那时起,浙江高校后勤就秉承着“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始终坚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适应和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生活需求”的改革目标,一直走到了今天。

改革前期,受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浙江省高校后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下保障着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当时水、电、煤、气等能源和肉、蛋等副食品都是定量凭票供应的,后勤工作者想方设法,到山西等地批量采购,甚至将有关工作部门请进学校办公,以争取到更多的指标。由于资金紧缺,为改善办伙条件,后勤人拓宽思路,开创校外市场,通过以外补内的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学习和探索各类先进的技术,不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1999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铺开后,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事业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即使目前大家在改革进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碰到一些挫折,但是浙江高校的领导及后勤的同志们全都凭着一种信念和理想,凭着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前进着。

2003年8月,由于住宿费收费标准受限、营利空间较小等多种原因,社会企业纷纷退出其在高教园区的经营项目。当然,作为社会企业营利是第一位的,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退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会企业可以退出,高校后勤服务却必然继续,相关高校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科研及师生生活的正常进行,迅速组建后勤队伍接管其所属区片的公寓和食堂。朴实的后勤员工们没有埋怨,也没有退缩,甚至还来不及思考个人得失,便已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各项服务工作中。

从全国大局来讲,稳定历来对高校非常重要,而高校中的后勤又对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维护校园稳定是高校后勤的第一要务。2004年初,在浙江几所高校发生了一件部分学生不去校办食堂就餐的事情,人们称该事件为“04餐饮风波”。少数校外人员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工具,煽动象牙塔内不知柴米油盐贵的学生们进行了****。为了化解这场危机,相关学校的领导和后勤部门的同志们彻夜不眠地研究对策,推出了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很快,学生们又陆续回到食堂就餐,校园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然而这次风波带给后勤人的除了深刻的思考,还有经济上的沉重打击。自2003年,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油、米、面、肉类等主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有些甚至是以翻倍的速度呈直线上涨趋势,学校的办伙成本大幅增加,食堂经营面临亏损。面对困难,后勤人没有把难题推给学校,更没有把损失转嫁给学生,而是主动承担起责任,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开展节能降耗等活动降低成本,努力做到了“价不涨,质不降,量不减”。

只要有大学存在,就必然有后勤的存在。因此,无论面临何种困难,后勤人始终坚信高校的后勤事业是一项万古长青的事业,是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得浙江省的高校后勤人即使身处逆境,亦能扬起前进的风帆;即使遭受磨难,亦能鼓起前行的勇气。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是后勤人蕴藏在心中的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更是保证后勤事业成功的内在驱动力!

6.3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

浙江省高校后勤的改革精神不仅闪光在有形的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也激荡着后勤人无形的思想品质。30年的后勤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拥挤的公寓楼变得宽敞舒适,陈旧的食堂如今环境优美,菜肴品种丰富、价格低廉,后勤服务更为细致贴心,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成绩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无闻的后勤工作者,他们年复一年地守护着校园,为师生带来温馨舒适的生活。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浓郁的校园文化孕育出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品质,这种品质使他们视磨难为无物,并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不断地丰富和升华。

浙江地处东海之滨,历来是台风的高发地区,每年夏天,浙江高校的后勤人都是在抗干旱和战台风的紧张工作中度过的,尤其是温州、台州和宁波地区。追述起对台风的记忆,老后勤们对1988年7号台风印象深刻。那时候的台风连名字也没有,只有编号,但就是这样一场“无名”的台风,让无数浙江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2007年10月8日,台风“罗莎”肆虐杭城,台风所到之处,遍地都是被摧折的树木,通讯中断,大面积停水、停电,交通完全瘫痪。后勤人冒雨在齐腰深的大水中淌过,在没过头顶的水中游过赶到学校,很多员工的身上、脚上被划破。在学校领导的沉着指挥和科学调度下,各项抗台救灾工作有序开展:水电部门全力抢修设施,疏通下水管道;公寓员工积极安抚、转移学生;饮食服务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保证学生的食物供应;其他员工则互相配合扛沙包堵洪水,抢救被洪水淹没的物资,等等。连续几天几夜,后勤员工冒着风雨和不断飞来的树枝瓦砾奋战着,直至校园安然度汛。台风过去,来不及休息一会儿,他们又拖着疲惫的身躯投入到校园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中去。在这场与台风的斗争中,后勤员工心系师生,毫不畏惧,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事,有些员工身受重伤依然坚持在岗位上,有些员工为了抢修设施顾不上受灾的家人……几乎每一个后勤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到,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后勤人永远都是校园里不可被击垮的“巨人”。无论是2003年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非典”,还是时有发生的诸如洪灾、雪灾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迎新等虽属常规却是任务艰巨的保障性任务,后勤人总是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将自己变成守卫校园的铜墙铁壁,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师生生命的安全。在与灾难的较量中,大家有时甚至会累到几天几夜不能好好休息,饿了顾不上吃饭,渴了顾不上喝水,硬是凭着一股信念和毅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灾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为学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无私奉献的后勤工作者,后勤社会化改革才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高等教育才能快速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当然,大家更应该看到,在困难与灾害面前,后勤人体现了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而在长期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所有后勤人则更体现了一种锲而不舍、默默无闻、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讲这种奉献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更难能可贵!因为这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一种甘做无名英雄的良好心态。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别人可能并不一定了解,同样也可能无法获得别人的掌声和喝彩,但是他们却能够依然无怨无悔地奉献着,努力着,故而更彰显其可贵!

6.4 携手并进,干在实处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良好的团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单靠学校及其后勤主体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30年来,共同的理想信念使浙江省高校后勤人团结协作、相互扶持,从物资匮乏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走到今天,逐渐形成了一种友好互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也成为了浙江省高校后勤事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推动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浙江省高校后勤之间的携手并进在改革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社会化改革的萌芽阶段,各类物资相当缺乏,兄弟院校后勤之间的携手并进体现在物资的供给接济上,无论哪个学校有困难,其他学校都会及时伸出援手,第一时间把物资送过去为对方解燃眉之急。到了社会化改革探索阶段,后勤有了一定的积累,不再需要为物资短缺而烦恼,开始对设备进行改造。那个时期,各校后勤部门经常主动将自己摸索和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向兄弟院校推广,甚至组织人员到本省以及省外的兄弟院校无偿传授成果。新世纪,后勤社会化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浙江高校的后勤改革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并在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宝贵经验和成果,高校后勤部门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也随着改革的推进迈向了新的台阶。如今,北片高校后勤老总联谊会、浙东南片区高校后勤工作研讨会、后勤研究会组织的高层论坛等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活动在有序开展。这些活动的展开,为各高校后勤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增进了友谊,并通过广泛的交流,使各类成果得以快速推广,有效推动了后勤事业的蓬勃发展。

2007年6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四次审议稿)》。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企业原有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形成全面冲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校后勤来说,由于历史等原因,现行用工状况和新法的刚性规定差距甚远,如何较好地解决现有难题,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并在未来的劳资关系博弈中维护自身应得的利益,将直接影响到后勤今后的发展和稳定。面对挑战,浙江高校后勤企业未雨绸缪,团结一心,共同应对。部分后勤实体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思考,对实施多年的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模式进行调整,率先与全体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金。全省兄弟院校纷纷前去交流取经,并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该项工作。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也组织了《劳动合同法》解读与劳动争议风险防范交流研讨,邀请省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人、资深专业律师对《劳动合同法》进行专题讲解,并由五所高校后勤实体负责人介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及签订劳动合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全省50所高校的近100名后勤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当2008年1月1日新法正式实施时,浙江高校后勤顺利通过了考验,保证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一流人才造就一流企业,知识化的人才带给企业更新的创造力、更高的绩效以及应对竞争所需的广阔视野。后勤事业想要走得更远,更好地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就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花大气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浙江高校后勤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从三个维度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依托各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开展多方位的岗位培训;二是依托省后勤管理研究会培训部对高层次人才作综合性培训;三是依托研究会下属各专业委员会对技术型员工作专业技能的培训。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浙江高校后勤的人才队伍培养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各校根据自身情况推行学历再深造、人才工程等培养政策,开展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研究会培训部每年定期举办高校后勤职业经理人培训,邀请后勤集团总经理、时代光华讲师、管理学教授进行讲课,并创新培训方式,引入素质拓展,培养后勤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人员赴外省高校学习考察,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外省先进高校后勤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经验,如2006年11月组织了12所高校后勤负责人赴重庆等地学习,2007年7月组织部分高校后勤负责人前往兰州部分高校学习等。各专业委员会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开展标准化、专业化培训。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与杭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合作,在浙江林学院设立培训基地,举办食品卫生与安全培训;与浙江工商大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联合举办了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25位餐饮工作人员取得公共营养师资格。公寓管理专业委员会、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了物业系统通讯员培训、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等。在全省后勤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省后勤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12%,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占10%,具有工人技术等级的占20%,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随着人类社会走入信息时代,网络和期刊等媒体成为了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并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省高校后勤抓住机遇,以网站建设为契机,开始在新的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2004年5月30日,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正式开通,以“服务教育、服务后勤”的宗旨,架起了高校后勤系统横向交流学习、工作研究、理论探讨的信息平台。此外,高校后勤自身也纷纷兴建企业网站、出版报纸,扩大对外宣传的窗口。浙江省各高校后勤之间正在以全新的方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高校后勤更美好的明天。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再小的能量乘以全省高校后勤人,就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天下后勤是一家”,凭借着这股力量,我省后勤人在改革的浪潮中搏击风浪,风雨同行,不断推动后勤事业迈向新的征程。浙江高校后勤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迁为后勤人构建了一部气势恢弘的心灵史,书写了新时期的改革精神。我们也相信,这种精神会成为推动未来后勤事业进步的强劲动力,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航程。

同类推荐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维特是一名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他来到了一个乡村小城,在一次舞会上,结识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少女。他爱上了绿蒂,但绿蒂已与他人订婚。维特看出已不能赢得绿蒂,毅然离去,接受了充任公使秘书的职务。公使的迂腐鄙陋和官僚恶习以及当时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给维特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他便辞去公职,应邀前往一位侯爵的庄园。然而在侯爵那里,维特发现自己的才能照旧无法施展。爱情破灭了,等级森严的社会抛弃了维特,而维特也厌弃了那黑暗的社会,在绝望中自杀。
  • 如何记才能记得牢(小学生爱读本)

    如何记才能记得牢(小学生爱读本)

    《如何记才能记得牢》从强调学生记忆力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记忆力的全面剖析,用幽默而富有张力的想象、和谐而富有韵味的节奏,讲述了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如何让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迅速提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强化记忆力的技巧,为他们提升思维和提高学习成绩提供全面的指导。
  •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摔跤

    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摔跤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心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是一本可供师范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使用的心理学教材,本书充分反映现代心理学学科发展的丰富内容和知识特点,体现时代精神,主要从心理及其实质、感觉与知觉,意识与注意,记忆与思维,想象与创造力智力与能力,情绪与情感,需要动机,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也包括对现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派别及人格评估方法等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和测验方法等的介绍。体例设置上,各章节设置了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和“本章思考题”。
  • 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

    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

    《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一书收录了近百名从衡水中学升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分为成长篇、方法篇和心态篇三部分,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他们走进清华北大的心得。相信那或平实质朴,或文采飞扬,或饱含深情的文字一定会给怀有“清华北大梦”的高中学子以启迪和引领,并由此更加坚定梦想,更加茁壮成长。
热门推荐
  • 秦时烽火之我是嬴政

    秦时烽火之我是嬴政

    综合作者的构思、历史、秦时明月、一些小说于一体,故事荒诞不经,还请见谅。“当我睁开眼的那一刻,天地为之变色”我来到了这个时代,我成为了那个人。却发现这个世界没有那么简单。这里是真正的文化与武侠相交融。我是嬴政,我要让天下颤抖。
  • 天孽洪荒

    天孽洪荒

    历经磨难的少年,再世为人,却发现身下的大地与那颗水蓝色星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商周一榜封神,洪荒众神去向何处?仙界?神界?天界?一朵妖艳之花,演化一方世界。一柱黑色乌水,贯穿天地山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奇不无。这是一个我欲逆天,天不可逆我的传说,这是一个盘中棋,棋中子,子欲盗天的故事。
  • 萌女修仙记

    萌女修仙记

    我叫花小蝶,我出生于花谷,我的出生给人们招引了上千只蝴蝶。那里的人们认为我是福星,都喜欢我。我从生下来,就得到谷里人的喜爱。他们说我将会是下一代的谷主,可能因为我的额头上的蝴蝶胎记吧。这样幸福的生活结束在我十六岁的那一年,我的爹爹被小鬼吃掉了,为了报仇,我到蜀山去学艺。奇怪的是,他们为什么叫我掌门?为什么白尊上看到我那么吃惊?难道我们以前见过吗?
  • 换魂记

    换魂记

    [花雨授权]?如果你闭上眼许了个愿,睁眼以后发现这个愿望不但实现了,并且还额外获赠了一份礼物……这个愿望嘛,就是,我穿越了。这份礼物嘛,就是,我变成了男人。咳,总之一句话概括之,我虽肉体穿越却又与某男交换了灵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想你时心跳100迈

    想你时心跳100迈

    父亲入狱,公司破产,她一夕之间从天堂到地狱,只因为哥哥逼死了那个男人的初恋。建立在仇恨上的婚姻,注定她要时刻承受他带来的伤害,侮辱!她不爱他,却必须尽到妻子的责任,为他生下孩子,两人关系好不容易缓和,他的白月光却再度出现……终于,她再也承受不住,绝望恳求,“黎天戈,求求你,放过我好不好?”可那个不断伤害她身心的男人,却改了主意:“女人,你这辈子都不要想摆脱我!不,下辈子也摆脱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木叶之重生蛇叔

    木叶之重生蛇叔

    作为一个十年火影死忠粉的佘君穿越了,还穿越成火影“科学家”大蛇丸,“难道今天开始就做一个人人喊打的大反派?”佘君表示“我很慌……”(本书已经签约,求推荐、求收藏、求关注、求打赏,读者老爷们的支持就是作者菌最大的动力!拜谢各位!)
  • 学校管理的知与行

    学校管理的知与行

    本书在校长的角度、教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上系统全面的阐述了学校在管理上要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考方式等等。语言优美、易懂;结构脉络清晰;内容贴近生活。是一本很实用的教育用书。
  •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