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8500000013

第13章 一生中的四天(1)

我想在彼得·海斯勒的一生中抽取四天为他立传,对于他这样一个善于在细微中捕捉宏观意义的作家,我想不出更好的自我指涉。在美国,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以《江城》《甲骨》《寻路中国》三本关于中国的纪实作品闻名,2011年初,《寻路中国》的中译本引进大陆,海斯勒终于在他所写的这片土地上被广大读者所知。2011年9月,海斯勒获麦克阿瑟奖金。在奖金的授奖词中说,他为英语读者提供的关于中国的撰稿远超过普通新闻报道的标准:“他令人动容又细致入微的观察向我们展现了普通中国人——从学生到农民到工程师到企业家——如何应对快速变化的机遇和挑战。”在美国民间,麦克阿瑟奖金俗称“天才奖”,其对得奖者的褒扬可见一斑。而十几年前,当海斯勒从普林斯顿大学英语系毕业时,他也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本科生涯所能企盼的最高荣誉:罗德奖学金。一个罗德奖获得者最终拿到麦克阿瑟奖没什么奇怪的,这类人大多很早就认定了一条安全而荣耀的轨道,沿着预想的梯子一步一步爬到顶峰,他们总是顺风顺水,不乏有成为美国总统和首席大法官的先例。可是海斯勒不是这样顺风顺水的典型,他关键时刻的运气常常差得要命。他二三十岁的青春岁月一直在和物质、精神的双重危机打交道,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境地里,他实现了自己十五岁时的梦想:成为一个“写得好”的作家。

于是,我想在彼得·海斯勒一点也不顺风顺水的青春岁月中抽取四天为他立传。

第一天:1998年冬

点下最后一个句号,他怔怔地向四周凝视了一会儿。他走到窗前,将笔记本翻到卷首,第一次通读四个月来写下的稿子:“我从重庆搭慢船顺流而下,来到涪陵。那是1996年8月底一个温暖、晴朗无云的夜晚,星星在长江上方闪烁,而漆黑的江水无法反映微弱的星光……”他不能同意自己所写的这个开头,他记忆中的长江远比这几行字丰富:长江的清晨,轮船的汽笛在狭隘的河谷中回响,马达击打着流水,平底货船向水岸卸下沙子;长江的正午,江水穿过一大片粗矮的混凝土建筑,挑扁担的棒棒军沿着陡峭的阶梯穿梭其间;长江的夜晚,乱糟糟的城市消失了,只有明亮的灯光与幽暗的江水,黑色水面被染成一条条红、黄、白……他觉得自己写得糟糕透了,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都捕捉不了长江;或者说,正因为他绞尽脑汁地开始写作,他永远失去了长江,失去了江城涪陵。他草草地把稿子收好,对自己失望透顶。

那是1998年的冬天,海斯勒从四川涪陵回到了故乡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二十九岁、无业、无收入、未婚。他窗外的景色变了,再没有滔滔长江,只有壮实的橡树,从小看到大。他的房间里除了几百页稿纸外让人丝毫想不起涪陵,这是一个典型美国男孩的卧室,用过的课本、喜欢过的电影海报、高中美术习作、跑步比赛奖杯。在二层的小别墅里他占着最小的卧室,二十几年的回忆拥挤在狭窄的空间里,成功粘连着成功,失败粘连着失败,总让人疑心人是否真正改变过。四年前,他曾在同一个房间里花费数月写一本旅行游记,写得不好,没有发表,他害怕这一次四个月的努力又将重蹈覆辙。

恍恍惚惚,他下楼取信,“亲爱的海斯勒先生,我抱歉地告诉你,在衡量你的求职申请后,我们无法……”是坏消息。坏消息接着坏消息,如今已是家常便饭。几周前他决定应聘当记者,因为这工作既能养家又能写作。刚开始投简历时他颇有自信,他已经作为自由撰稿人在各大报纸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文章,况且在美国光凭他大学毕业时得到的“罗德奖”就能让许多人肃然起敬。不久他收到了纽约时报的拒绝信,然后是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他投出的所有工作申请都被拒绝了,没有一份报纸给他初轮面试的机会。“美国新闻业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如果你没有新闻系学位,没沿着规定的轨道一步步踏下去,他们就不会相信你能当记者。”他这么向我解释。

几周后,他的姐姐通过熟人获悉华尔街日报的北京办公室正在招剪报员,一个月只给五百美元。他很不愿重回中国,在涪陵的两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作为外国人的无形压力让他染了一身病:肺结核、慢性鼻炎、耳膜破裂、鼻梁骨折、视力受损。他担心重回中国会进一步伤害他的健康,而现在看来在美国找工作无望,他已经别无选择。“中国的消费水平低,五百美元能过得不错。”在这份清闲的工作之余,他打算做个自由撰稿人,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写作上。

1999年春,海斯勒以华尔街日报剪报员的身份来到北京,他是华尔街日报北京记者站的最后一个剪报员,而这家报纸又是全部美国报纸最后一个保留剪报员这个职位的人。在电子化越来越普及的1999年,他坐在一间与司机共用的房间里,拿着裁剪机和尺子剪下一篇篇关于中国的报道。他戏称自己“赶上了好时候”: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一年,“******”取缔、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美国驻华报纸每天为这些重大新闻忙得不可开交,不久连海斯勒这个剪报员也能辅助记者做调查报道。他费了一番周折,搞到了外国记者证,开始正式为华尔街日报供稿。与“沿着规定的轨道一步步踏下去”的美国同行相比,他渐渐显出了优势:“在涪陵的两年教会了我如何和中国人相处,而我的同事不会。”正是在涪陵这个五十年没有见过外国人的小城,美国佬彼得·海斯勒变成了中国通何伟。他从一句英文不会的中国同事那儿学会了中文,在几千人的长跑比赛里拿了第一,他被不懂礼貌的陌生人惹火也敢用中文和对方吵架,而无数次和学校行政部门的不愉快,让他懂得绕开体制见机行事。讲中文的何伟常犯些语法错误,有点蠢,但是相比较英语流利、看起来很精明的海斯勒,大家更愿意对有点蠢的何伟讲真话。在北京,正是“何伟”这个熟谙中国的人八面投缘,而在传往美国的所有稿件中,读者都能看到冷静锐利的美国记者海斯勒里藏着一个热爱中国文化而不愿为读者制造“东方主义”假象的何伟。2000年,他转职到《纽约客》杂志北京办公室,他擅长的中长篇报道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天:1989年秋

大二学生彼得·海斯勒深吸了一口气,嘴里默念“好运”。他抬起头看墙上的一张表:“创意写作研讨班秋季学期录取名单”,十几个名字,他看了两遍,没有自己。他又落选了,这是第三次:大一上、大一下、大二上。“这件事,”他摸摸自己的下巴,出乎意料没有感觉愤怒,“这件事,实在糟糕到了可笑的地步。”他走出创意写作系的小楼,走在还显稀疏的落叶上,然后他忽然想到,因为这次课程落选,他再也不可能专业主修创意写作了,而这是他两年前选择普林斯顿大学的理由。第一次落选时他还能安慰自己:他从一个不太好的公立高中毕业,自然比私立高中毕业的同学差了一截。一年多来他都异常努力,而现在他又被拒绝了。他停下来,阳光灿烂,秋意温柔,他从没觉得那么难过,他想他也许真的没有写作天分。

彼得·海斯勒十五岁就知道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想要“写得好”。他对我强调,不是“做个作家”,而是“写得好”。就像大部分文学青年一样,他热爱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康拉德,并暗暗希望有一天自己写的故事(他已经在笔记本上涂涂写写了不少)能像这些大师写得那样好。高中毕业他进了梦寐以求的普林斯顿大学,因为这里有美国最强的创意写作系,有乔伊斯·卡罗尔·奥茨和托妮·莫里森这样的大牌作家常年坐镇,海斯勒一心想从这个系毕业,和诸多成功的师兄师姐一样顺利踏上小说家之路。创意写作系的核心课程是“创意写作研讨班”,由成名作家为十几个本科生小班上课,作业是即兴创作,上课内容就是讨论每个人的新作品。因其小班化形式,选课需要递交申请。到大二第一学期,海斯勒连续三个学期递交申请又三次被拒绝,他因此与创意写作系失之交臂,无奈之下成了英语系的学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了做创意写作系学生的机会,他倒多出点自由选择有趣的课。大三时海斯勒选了由约翰·迈克菲教授的新闻写作课。迈克菲是美国新闻界的元老之一,是“非虚构类作品创意写作”这个革新理念的先行人,他力图结合小说的笔法和真实的细节,把新闻事实描绘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受这门课程理念的影响,大三暑假,海斯勒只身跑到密苏里州一万余人的小镇赛克斯顿,考察了小镇的方方面面后,写了篇详尽的民族学论文,发表在《应用人类学期刊》上。他在回顾自己的写作之路时说,大三暑假,结合社会学调查的文学创作经历是他大学生涯里最重要的写作练习,“我终于看到了我的才能和兴趣相聚集的焦点”。

同类推荐
  • 一统经纶:秦始皇

    一统经纶: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建立起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历朝开车皇帝大传丛书·秦始皇:一统经纶》为您打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经纶的传奇人生,为您进一步了解秦始皇、了解秦史,提供了一个便捷、可信的途径。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流氓天子大PK

    流氓天子大PK

    刘邦出身草莽,朱元璋是个放牛娃;他们白手起家,一个成为大汉天子,一个坐稳大明天下;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创业者。假如穿越时空,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却又有着迥然的不同。
  •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走近毛泽东(增订版)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毛泽东率领红军,接连粉碎了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几次“围剿”,力求保住仅存的一块红色根据地。毛泽东亲率东征军渡河赴山西,想闯开一条去华北抗日前线的通道,结果遇阻;毛泽东指挥西征军攻打宁夏、甘肃,想打通一条通往苏联的“国际线”,结果受挫。
  •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中国钢琴神话李云迪

    本书掌握了许多过去从未纰漏的材料和图片,从音乐和激励的角度阐述了李云迪的成长环境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开天战神

    网游之开天战神

    万年前魔族入侵,诸神联手御敌,尽皆陨落。唯独战神通过血脉传承留下希望。唤醒血脉传承,觉醒战神之力,开启命运之门。一位身怀远古战神传承的少年觉醒之路!练级,杀人,战神明,热血激情。
  • 何爱永恒之爱为何物

    何爱永恒之爱为何物

    她荆冥,所属荆棘鸟,世界第二大帮。他司空棘,所属棘帮帮主,世界第一大帮。竞争的两大帮派。永远消磨不掉的战争。永远的伤口,何时变好。被世界遗忘的孩子,百毒不侵。谁能分解你的悲痛?谁能使你重拾微笑!自然的孩子,命运的眷恋。怎样才能让你相信我?我只想像天边的自由女神蝶!
  • 牧马斜阳丹桂香

    牧马斜阳丹桂香

    她掉进了海里,在大海的怀抱中沉睡,做了一个梦,太长......太长难道是小说影剧里的穿越不成?一经入梦,梦如真.......
  • Personal Memoirs

    Personal Memoi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桃花娘子倾天下

    桃花娘子倾天下

    她是史上最萌萝莉穿越女,一场大火,重生到了古代,她没有高贵的身份,只是低贱的庶出,但那又怎么样?她命中犯桃花,想迎娶她的男子从上官家排到皇城大门,一路畅销。她古灵精怪,尤喜男风,一袍一扇一玉面魅惑众生,青楼花魁决心改良,公主痴心下嫁,差点掰歪了当今圣上,是穿越女中的一朵奇葩,奇葩中的一朵喇叭花。她是“正妻大斗小三”八点档的最佳主角,是宅斗版的灰姑娘传奇,没想到的是四年后,却在古代遇上了在现代相恋五年的男友,美男如云,可惜了最后一点肥肉沫子也别想沾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剑与卷轴

    剑与卷轴

    在人族处在灭亡边缘的时候一位少年和他的几位队友将凭借一把王者之剑与一张诅咒卷轴来共同对抗异族联军斩杀巨龙他们将掀开维斯特洛大陆这片神奇魔法大陆新的史诗篇章
  • 废材倾城小姐惊天下

    废材倾城小姐惊天下

    她,杀手女王,倾城无双,医毒双绝,却因一场意外,郧落。她,空有大小姐之名,因无双美貌惹得庶妹谋害,当她成了她,会掀起怎样的风云!然而,谁是她的良人,与她一字并肩!是多情的他,还是妖孽的他,还是……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巅峰之作,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全书带领读者领略了大海的旖旎风光,见识了神奇的海洋生物,同时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探险之旅。
  • 诺诚谣

    诺诚谣

    圣人带领着魔鬼强行关闭敞开的地狱之门,阻挡死亡之气的漫延,前赴后继,舍生忘死。魔鬼操控着圣人拼死抵抗,将地狱的气息弥漫整个人间。神将不神,鬼将不鬼!
  • 纤腰素手

    纤腰素手

    她是无足轻重的沙尘,他是高高在上的神,主宰一切的人间悲喜。从此,她的平安喜乐,全部放手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