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5100000013

第13章 合群

自从地球上出现生物一直到今天,经过生殖繁衍,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道上跑的、有知觉的、没知觉的、有情绪的、没情绪的、有灵魂的、没灵魂的……算起来种类、数量何止京垓亿兆,现在存活下来的有多少?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一直到今天,经过生育繁衍,黄人、白人、黑人、棕人、有族群的、没族群的、有部落的、没部落的、有国家的、没国家的……算起来种类、数量何止京垓亿兆,现在存活下来的有多少?一样的躯壳,一样的血气,一样的类聚群分,而存活下来的不过万亿分之一,剩下的都干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难道有别的原因吗?自然淘汰的结果,劣者不得不败,而让优者强势胜出。优劣区分的项目不止一个,而能不能组成群体,最为关键。

应该组成群体的道理,今天国内稍有知识的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问大家能不能举出组成群体的事实,就集体沉默了。不单是国民全体组成个大群体办不到,就连一部分人组成个小群体也办不到;不单是顽固愚陋的人组不成群体,就连号称贤达有志的人也组不成群体。唉!如果这种组不成群体的恶性始终得不到矫正,那么我们中国四百兆人,就必然不能避免劣败的命运,就必然跟历史上那些永久退出历史舞台的生物同一命运。这样的现状怎不让人痛心?这样的现状怎不让人恐惧?

我分析组不成群体的原因,发现有四个:

一、缺乏公共观念。人们之所以不得不组成群体,是因为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是因为单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承受、应对自己所面临的苦痛和急难,于是就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依靠,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像这样的观念,称为公共观念。公共观念,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思考就产生。而生物进化界物种的优劣,就根据具备这种观念程度的强弱区分。既然说不用学习就知道,不用思考就产生,那么又说有强弱程度的区分,这怎么讲?是因为公观念与私观念往往不能避免矛盾,而眼前的小的个体利益,往往是将来的大的公共利益的蟊贼。所以真正具有公共观念的人,常常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一部分,以维护公共利益;甚至觉悟更高的人,还会牺牲他现在自身利益的全部,以维护未来的公共利益。这么做不是违背人性,是深深懂得在这样的讲求物竞天择的世界上,想要靠人力战胜环境,除了这样没别的办法。愚昧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只知道私利实惠不顾一切追求,却不知道这么做对公共利益的危害,以及长此以往潜伏的未来恐惧。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一个病因。

二、分不清敌友。一个群体得以组成,必定是为了应对外界。如果对于外界没有竞争的需求,那么群体的精神与形式就都无所附着。这是人类的常情,不必要讳言。所以说,群体,实在是把“为我”和“兼爱”两种相对立的性质,加以和合而结构在了一起。产生“我”的概念并且自私,并不一定对群体有害,但即便这样,一个人跟一个人打交道,那么“内”指自己,“外”指他人,这里产生的“我”的概念是从个体出发;一个群体跟一个群体打交道,那么“内”指自己所在群体,“外”指所打交道的群体,这里产生的“我”的概念是从群体出发。同样是“我”的概念,而存在“大我”和“小我”的区别。有我那么必然有我的朋友和我的敌人。既然是群体,那么群体中的人都是我的朋友。所以善于组成群体的国民,当认识到有群体外的公敌出现,那么就必然放弃了群体内有私敌的概念。过去希腊列邦,彼此征战,一遇到波斯国来侵袭,他们就立刻放弃彼此对抗而团结在一起共同对外。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过去英国的保守党和自由党,争斗不休,互不相让,等到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即使是反对党,也全力支持政府。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过去日本的自由党和进步党,政纲各异,相互对峙,等到藩阀内阁要解散议会,两党便马上相互提携,结成一个宪政党对抗内阁。这样做是因为从群体出发产生了“我”的概念。所以凡是要组成一个群体,一定要首先明确对手在哪里,即明确跟自己群体竞争的公敌在哪里。今天的志士极力号召国民组成群体,不是为了爱国吗?不是为了利民吗?既然是为了爱国,那么环伺我们国家、欺凌我们国家的,属于国仇!是我们的公敌!除此之外就不存在别的敌人。既然是为了利民,那么压制我们国民、搜刮我们国民的,就是民贼!是我们的公敌!除此之外就不存在别的敌人。如果内部相斗,那么群体没有不被外敌摧陷而消灭的。然而志士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放过公敌、大敌不问,却老是在本群体内搞派系之争。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只有“小我”观念而没有“大我”观念,用对外的手段对内,鹬蚌相争,而使渔人得利。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二个病因。

三、不守规则。一个群体能够存立,不管是成员少至两三人,还是成员多至千百兆,都离不开法律的维系。法律或是由命令产生,或是由契约产生。从学理上说,由契约产生的法律,称为“正”,称为“善”;由命令产生的法律,称为“不正”,称为“不善”。从现实上说,能有正且善的法律最好;如果不能,那么有不正不善的法律,也好过没有法律。这是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认同的。今日志士号召组成群体,难道不是认为不正不善的法律弱国病民,而决心革新吗?然而看他们的实际做法,反陷入没有法律约束的境地,这样一来,还有什么不被他们以革新的借口铲除呢!不光这样,他们这么做,还会使本群体没有了团结人心的平台,已加入群体的人心生去意,想加入群体的人裹足不前,旁观者引为大戒,那么群体的力量还怎么可能得到扩张?革新的目的又哪一天才能实现?我观察文明国人善于组织群体的,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市镇的法团,大到一个国家的议会,无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议事原则,从而所有事情得到表决;而我们国内的群体组织,仅仅凭一两个人的意见对事项进行武断、反对——这是不守规则的第一个表现。善于组织群体的,必定委立一个首长,让他代表整个群体,执行事务,授以全权,听其指挥;而我们国内的群体组织,只知道有自由,不知道有制裁——这是不守规则的第二个表现。问他们这么做的缘故,就表示,以少数服从于多数,这是让少数成为多数的奴隶;以党员服从于代表,这是让党员成为代表的奴隶。嚯!这怎么是奴隶?个人不可以成为个人的奴隶,但不可以不成为本群体的“奴隶”。不成为本群体的“奴隶”,势必会沦为敌对群体的奴隶。服从多数,服从职权(即代表),正是为了保护群体不使它名存实亡。不这样做的话,人人对抗,不肯相让,人人孤立,无法统一,那么势必大家竞相表现野蛮的自由,跟没组成群体之前的情形一样,即使没出现公敌,也存立不住,而况且每天还有反对者躲在暗处虎视眈眈呢。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三个病因。

四、相互嫉妒。我过去读曾国藩戒子书中的《忮求》诗,很是震撼!诗文如下: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妒者妾妇行,琐琐奚足数?

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

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

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

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

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

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

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

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

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

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

唉!这虽说是老生常谈,然而对于今天误解边沁学说的人,实在堪称当头一棒的话语。我们试着深夜自省,能够全部避免曾国藩的告诫吗?我们中国人这种嫉妒他人的不良品性,积淀了数千年,受着种性的遗传,受着社会习惯的传染,几乎深入每个人的脑中不能自拔。以这样的品性想组成群体,跟想把砖头磨成镜子、想把沙子蒸成米饭有啥区别。

宗旨如果不相同,那么可以在言论上批评;地位如果不相同,那么可以分工去尽己所能。如果宗旨相同,地位相同,那么戮力同心,以共大业,善莫大焉!所谓戮力同心,不是一定要强行将甲的事业合并给乙。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目的既然共指向一处,那么成功了,必然有彼此握手的一天。即便不是这样,或是甲失败了而乙成功了,或是乙失败了而甲成功了,然而目的终归是实现了。事情只要办成了就好,何必一定要是我办成的?仁人君子的用心,不应当这样吗?再说回来,就算觉悟没到这种地步,而只想着要争胜于一时,好自己专享美名,那么也应该光明磊落,用自己的聪明才力去竞争。如果自己果真优秀,即便千万个人跟我竞争,又何必担心不会取胜?如果自己果真实力不足,即便没有一个人跟我竞争,又靠着什么来保证不败?世界上可供人一展身手的事业多了,难道非要排挤掉所有人,而只保留自己一个席位?唉!想想吧,外有国难,内有民箝,同胞多半还在酣梦中,前途已经岌岌可危。我个人的力量能做到,就去拯救;我个人的力量做不到,就跟别人协力去拯救。我的力量不顶半点事,就希望他人拯救成功,怎么能够摧残拯救的萌芽而替一国的仇敌效死力呢?这是不能组成群体的第四个病因。

以上只说了个大概,如果详细论述,那么像傲慢、执拗、放荡、迂愚、嗜利、寡情,都堪称是组成群体的大障碍。只要有一个没有克服,群体就无从组成。孟德斯鸠说:“专制国家的元气在威力,立宪国家的元气在名誉,共和国家的元气在道德。”道德,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它。然而在以前的中国,一人为刚,万夫为柔,国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的群体,是靠强制而不是靠公意,那么即便稍腐败,稍涣散,也还能够维持住架子一直到今天。当前的君子,已经知道这样下去难逃优胜劣败的规律,但要另寻出路改造它就非得有完全的道德不可,有别的办法吗?有别的办法吗?我听到那些顽固者说:“今天的中国,一定不可以提倡共和,一定不可以提倡议院,一定不可以提倡自治。因为提倡这些,只能使国内局势混杂纷扰,使国民相互倾轧残杀,最终毁灭我中华。不如继续几千年专制政治,还可以避免发生滔天之祸。”我鄙视这种观点!即便这样,我也为这种观点悲哀,我也为这种观点惭愧。唉!我们中国的有志之士还不自省?还不自戒?他们的观点不幸言中,还是小事,而因为我们的道德不达标,以致自由、平等、权利、独立、进取等最美善高尚的主义,将永远被天下万世诟病,天下万世谈虎色变说:“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所谓有新思想、新知识、新学术的人,那样那样。使中国灭亡的,正是他们!”唉!如果这样,我死一万次也不能赎罪啊!

同类推荐
  • 名人格言对联(上)

    名人格言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名人写的对联,以及处世格言。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浓缩的历史.中华成语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几十个今天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以平易生动的文字将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力求将故事性、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体味古人生命的优美与悲怆,感知中国历史的曲折与辉煌。
  • 中国民俗学通识

    中国民俗学通识

    本书对民俗的概念、特征、功能等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民间信仰、节日风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礼仪等的研究,具体详明;讲解各种对联、请柬等民俗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价值较高。《中国民俗学通识》是一门大学“通识课”教材,既适宜于文科生,也适宜于理科生。
  •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交给你了:穿越文化学、管理学的文化管理启示录

    什么是文化?宏观层面它是指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变迁之间和谐关系的衡动系统,微观层面则是指平衡人类生命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价值关系的衡动元素。什么是文化管理?宏观意义上它是指以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为依托,使人类社会不同的组织形态能够匹配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事物,保持供求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实践方式;在微观意义上则是指以人类生命自我存在的价值成长为依托,使人类个体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系统有效地激发和运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突破并创造出和谐可持续价值的管理实践方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秦时明月之千年泪

    秦时明月之千年泪

    天有意,史无情。缘因时空交错,造就多少怨女痴男,奈何人生无常,纵使情投意合,终难免命运裁决,葬送的,又岂止是红颜……天欲其亡,孰能活之?
  • 忽闻岁已晚

    忽闻岁已晚

    我常想象到了我27岁的时候,是他认识我的年纪。我会认识谁?在十六岁的那个以为否认就能挽救一切的年纪里,我表现得太过坦诚,所以我谁也没能救住。到了现在,我会谨慎隐忍地对待感情些吗?
  • 统一饭圈审美

    统一饭圈审美

    偶像这种存在,其意义在于让追偶像的人因此而愉快,因此而更好。
  • 未来王妃

    未来王妃

    虾米?娘娘?她没听错吧!眼前竟然出现一个身穿古装的少女,她没看错吧!而且她此刻竟置身于一间古色古香的房间,而非她的卧室,没搞错吧!这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有谁可以告诉她……
  • 九天凰劫

    九天凰劫

    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重新改写……
  • 探险秘录

    探险秘录

    意外之中,韩阳洋得到了一尊价值不菲的墨玉麒麟。他渐渐发现,这尊麒麟原来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麒麟眼,密码托盘,黑曜彤座,三角风竹……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韩阳洋和他的同伴们会有着什么样的惊人遭遇?万俟家族同李默灵的仇怨究竟是否能够化解,韩阳洋能找到一切谜团的答案吗?(探异笔记连载于磨铁中文网,有意请搜http://www.*****.com/?book/74530)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十三魔咒

    十三魔咒

    万年后,地球板块运动,只剩一块大陆,行政天才迈克肩负重建家园的重任。十三年后,正直一篇兴隆之时,地球却再次面临板块运动,这一次迈克将何去何从。
  • 古国幽陵(已出版)

    古国幽陵(已出版)

    1958年的一次水下考察发现神秘建筑,从而揭开了超越现代文明的史前文明的面纱。史前文明的古国预言家为证实自己的预言来到了现代文明,一场以寻找人鱼幽幽的故事而开始,穿越在两个文明世界里,渐渐接近在人类历史文明中消失的古国,慢慢揭开了预言之谜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