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2600000016

第16章 斗争(1)

徐敬业反

武则天实现了临朝称制,是这场政变的最终赢家。但新的变故又出现了。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夏,担任眉州(今四川眉山县)刺史的李敬业、盩厔县令李敬猷、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中级官员)的唐之奇以及长安县主簿骆宾王、太子詹事司直(太子宫中负责弹纠僚属的官员)杜求仁、盩厔尉魏思温等六人因为犯事被贬。这些被贬的人聚集在扬州,“各自以失职怨望”。他们感到利用朝廷内外对武则天的不满情绪,可以进行政治投机。于是商议以匡复庐陵王李显为旗号,推李敬业为统帅,魏思温为军师,发动叛乱。

叛乱集团是由失意的世族分子与郁抑的庶族分子相结合,是“皇唐旧臣、公侯家子”与文人的结合。唐之奇、杜求仁及徐敬业兄弟,是四个失意的士族分子。他们的家族都列名于《姓氏录》。唐之奇为唐临之侄,唐临在显庆时官至吏部尚书。唐氏家族在《姓氏录》中应是三等。杜求仁为杜正伦之侄。杜正伦在显庆时曾任中书令,杜氏家族应列为二等。至于徐敬业,他的父亲是李勣,其家族则列为一等。骆宾王与魏思温两人是庶族失意分子,魏思温原来是一个县尉。县尉是个地位较低的官职。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才高,但落魄无行,闲散好赌。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以后,叛乱的基本阵营便初步形成了。

魏思温很有政治头脑,他想出一个主意,先指使与他气味相投、对武太后临朝不满的党羽薛仲璋请求奉使江都(今江苏镇江一带)。待薛仲璋到江都后,再由雍州人韦超到薛仲璋处密告扬州都督府长史陈敬之谋反。这样,薛仲璋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陈敬之收捕入狱,如此可以乘虚控制军事重镇扬州。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事情按设想的那样进行得很顺利。薛仲璋出使江都,并轻而易举地逮捕了“谋反”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陈敬之。随后,徐敬业等人很快赶到扬州,自称奉密旨来担任扬州司马,因高州(今广东高州以东)地方酋长冯子献谋反,武太后命他发兵讨伐。当时,他打开府库,招集工匠打造鞍甲。命令士曹参军李宗臣赦免囚徒,并招兵买马,都授以兵甲,州府录事参军孙处行对他们的做法产生了怀疑,拒不从命,徐敬业将他斩首示众,扬州长史陈敬之也被杀,部属吏卒再也不敢非议。控制扬州之后,他们便进一步纠集起一州之兵,挂起恢复中宗的旗号,宣布恢复中宗的嗣圣年号。

之后,他们在扬州设置三府:一是匡复府;二是英公府;三是扬州大都督府。三府之中,以匡复府最为重要,徐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楚州(今江苏淮河以南地区,治在山阳)司马李崇福举所部三县响应。他们聚集在扬州十几天内就裹胁了十几万人,声势浩大。被繁重的赋税、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江南农民,涌到徐敬业军中,成为叛军的主力。于是,移檄各州县,宣扬武则天的罪恶,号召天下匡复庐陵王皇位。这样,叛乱便最后形成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扬楚事变”。

在扬楚事变中,武则天是最终的胜利者。无论是徐敬业还是裴炎,都在这场事变中败亡。他们失败的原因,除了武则天所处的地位更强一些外,还在于那些反对武则天的人,行动并不一致。他们由于利害关系,相互矛盾,没有形成一股反武的全力。而武则天则抓住敌人内部各种各样的矛盾,排除障碍,迅速出击。

徐敬业起兵后,反武阵营似乎十分强大,外有群集影从的叛军,内有异议汹汹的权臣。但细分起来,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同是临朝称制的批判者,刘仁轨的态度与裴炎就不一致。同是想以武力批判临朝称制,徐敬业与裴炎就不一致。骆宾王的檄文中有一句话,是裴炎所断断不能同意的,这句话便是“无废旧君之命”。旧君之命就是高宗的遗嘱。根据遗嘱,李显登上了帝位。现在,徐敬业提出“无废旧君之命”的主张,是要恢复李显的帝位。这当然是裴炎所不能接受的。因为正是裴炎及其支持者与武则天一道策划了二月废立。“无废旧君之命”的主张一旦施行,便是裴炎等的末日,更何况裴炎在政治上所追求的是立李旦为帝!

同是公开宣称以武则天为敌,徐敬业与魏思温也不一致。叛乱公开以后,内部矛盾就绽露出来了。徐敬业的支持者们,就用兵方向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他们分为两派,一派以魏思温为代表,一派以薛仲璋为代表。魏思温主张及早渡淮北上,招合山东河北的豪杰,直指东都洛阳,据关决战。而薛仲璋的主张则是攻取金陵(今江苏南京),凭长江设险自固,而且取常、润等州,粮草充足,打下基业再拥兵北上。西进、快速、决战,这是魏思温的战略思想。简要地说,是攻势思想;薛仲璋的战略思想与之相反,是一种守势思想。薛仲璋认为金陵的王气犹存。自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孙权定都金陵以来,金陵作为六个不同朝代的首都,将近400年之久,公元589年隋灭陈之后,它才沦为一个普通城市。距今不到一百年,自唐初人看来,并不是很遥远的事。这就是薛仲璋说的金陵王气。对于南下主张,魏思温采取了严厉的批判态度。他嘲笑取金陵是一种“巢穴”思想。魏思温特别强调事业的政治性和正义性。他认为徐敬业应该认真地举起匡复的大旗,即不仅在言论上,而且更要在实际行动上。他认为,只有以匡复大唐王朝为旗号,挥师西进,直指洛阳,才会有四面响应的局面。西进的本质是匡复,南下的本质则是割据。骆宾王也是西进策略的坚决支持者。显然,魏思温的思想是正确的。但后来的事实是,徐敬业摒弃了魏思温的思想。

反观武则天,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这便是维护临朝称制。武则天和徐敬业同处于历史的漩涡之中,但武则天头脑冷静,徐敬业则徘徊在义利之间。当叛军内部就西进与南下问题发生争执的时候,徐敬业作出的是错误的南下决策;而在洛阳城内军事解决与政治解决的争执中,武则天坚持军事解决。

这对她来讲,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它说明,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武则天能清醒地辨明自己的利益所在,能朝那个正确方向行进,而徐敬业则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在什么地方!

不到三个月,起义就被粉碎。武则天利用叛军在南下还是西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机会,在得到消息后七日之内就调集了30万部队进讨,十月大败叛军。

事到紧急关头,人们往往会犹豫不决。因为这牵扯成败利钝,牵扯是非善恶,矛盾就来了。现实情况往往难有鱼和熊掌兼得的结果,要么取义,要么取利,最怕游移于二者之间。武则天的判定标准单一,所以做起事来果断、坚决,敌人稍有迟疑,就可能被她利用。

徐敬业与魏思温为了反对武则天的临朝称制发动了扬楚事变,由于内部矛盾终于被武则天击败。在这一场真刀真枪的较量中,武则天以坚定的意志稍胜一筹。

裴炎之狱

立李旦为皇帝是裴炎与太后两支力量搭伙求财的结果,但在这一次行动中,裴炎等不知不觉落入了武则天的圈套中。

裴炎与武则天合作,帮助武则天废除了中宗李显,立李旦为皇帝。但是,结果却是武则天大权在握,李旦名不副实。对于裴炎等来说,这比“废立”之前的局面更坏!废立之前,李显还享有若干权力,太后临朝称制还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他可以在皇太后与皇帝之间舞智弄权。现在则不行了,虽然同是皇帝,但李旦却是一个毫无权力的皇帝。结果就使得裴炎目瞪口呆,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武则天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有同党,也有敌人和大量的中间派。她善于在后两者中争取到有共同利益的一批人,为己所用,去收拾异己。大的变动发生时,正是利益分合最激烈的时期,也正是武则天利用矛盾施展手段的时候。武则天用变的最好事例是临朝称制前后,她先利用裴炎,后来又消灭裴炎集团。

裴炎梦寐以求的是拥立李旦,而对于临朝称制,他们坚决反对。既然如此,裴炎等为什么这样卖力气呢?这就是武则天的艺术。她对裴炎等的心理是了解的,根据后来的事实看,在双方密谋的过程中,武太后根本没有提出临朝称制的问题。她同意了裴炎等的要求:在李显废立后,立李旦为帝。武则天的这种态度,驱使着裴炎等去为她卖力。

李旦被置于无权地位,已经使得裴炎集团深深地失望。在临朝称制之后,裴炎集团更恼怒起来,因为武氏家族地位正扶摇直上。中宗和睿宗的废立,使朝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动向,是武承嗣的角色变换。二月十五日,武则天以太后的名义在洛阳宫朝堂上为睿宗举行了册“嗣皇帝”的典礼。为武则天安排主持册礼的,既不是受顾命之托的宰相裴炎,更不是远在长安的威望崇高的老臣刘仁轨,而是自己的侄子礼部尚书武承嗣。武承嗣的礼部尚书也是刚刚任命的。这年闰五月又当上了宰相——由礼部尚书改任为太常卿、同中书门下三品。武则天起用的武氏家族,还包括武元庆之子武三思,他先后担任右卫将军和兵部尚书。

自高宗朝末年以来,宰相班子几乎是裴炎集团一手把持的独立王国。裴炎曾为控制这个王国而奋斗多年。以前,他甘冒嫉贤之名以排除裴行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二月废立,排挤韦玄贞,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宰相班子。他不能让宰相事子中有异己分子存在。他不能让武承嗣等的权力再发展下去。

裴炎与皇太后的冲突,集中体现在对兴武和灭李的批判上。礼部尚书和太常卿都是负责国家礼仪的长官,就在武承嗣任此二职前后,他向武则天上书,请求将武氏五代祖以下皆追尊为王,受到裴炎的反对。裴炎还举了西汉吕后大封吕氏最终败亡的例子。但武则天认为,自己是不会重蹈吕氏覆辙的,理由在于,封王生者与追王死者是根本不同的。裴炎却说,追王死者就是为封活着的人为王的阶梯。要防止失败,就应当去掉这个阶梯,所谓“事当防微杜渐”。这是裴炎与武则天矛盾的首次公开化。但武则天不会就此搁置追封之事。到当年九月,武氏祖先就都被封为王。

这是裴炎集团和武氏决裂的第一回合。第二回合是围绕皇太后灭李行动展开的。当武承嗣建议杀韩、鲁两王的时候,武则天找裴炎、刘祎之、韦思谦等人来商量。但后两人这时却都唯唯诺诺,唯独裴炎坚决反对。武则天对裴炎这种态度,自然十分愤怒。

利用的价值早就没了,而矛盾又如此激化,武则天开始考虑除去裴炎了。在扬楚事变后,武则天与宰相裴炎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武则天开始向裴炎集团动手了。

徐敬业发动扬楚事变后,武则天和裴炎都想利用这次事变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裴炎方面需要控制叛乱,要使叛乱局限在江南一隅,不发展到中原来,否则,在那种情况下,时局的最高仲裁者将是徐敬业,而不是裴炎,他会被作为废君的逆臣除掉;另一方面,他又需要叛乱。对他来说,叛乱是迫使太后还政的一个筹码,他可以借此向武则天施加压力,逼她交出政权,取消临朝称制,使李旦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

徐敬业举兵的消息传到东都,裴炎希望能拖延时间,等待事态的扩展,然后借此逼太后归政于睿宗李旦。所以,他并不积极提出讨论平叛之事。当武则天问裴炎平叛之计时,裴炎反而孤注一掷,以叛乱来要挟武则天,说:“皇帝年龄已长,却不亲掌政事,所以那些人才得到叛乱的借口。如果太后返政皇帝,则叛乱不讨自平矣。”在裴炎提出以政治方法解决扬州问题意见以后,监察御史崔察立刻上表指责他:“裴炎伏事先朝,二十余载,受遗顾托,大权在己,若无异图,何故请太后归政?”意思是说裴炎身受先皇临终之托,手握大权,知道叛乱却不主张讨伐,反而请太后归政于当今天子,此中必有反谋。武则天借着崔察之言,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侍御史鱼承晔将裴炎逮捕下狱,审理此事。

对于裴炎是否参与了叛乱,历来有不同的认识。郭沫若认为他是参与其中的代表人物。郭沫若在历史剧《武则天》中设计的武则天审问裴炎的一幕很有代表性:

武则天:裴炎,你知罪吗?

裴炎:我不知身犯何罪。

武则天:你身为宰相,图谋篡夺天位,与徐敬业、程务挺等狼狈为奸,兴兵作乱,荼毒生灵,你自问,当处何罪?

骆宾王:中书令裴炎要派遣他的外甥监察御史薛仲璋奉使江都,并派遣程务挺将军的亲信给事中唐之奇作为随员。他叫我八月初八的清早寅时,到天津桥取齐,一道赶赴扬州,帮同徐敬业起兵。

武则天:骆宾王,你去见过裴炎!

裴炎:怎么?你还没有死?

骆宾王:我感谢你啦。你和徐敬业、程务挺,里应外合,是你自己想做皇帝。你还封了我为中书令。

武则天:中书令骞味道,你可把裴炎给徐敬业的一封密信念出。

骞味道:英国公麾下:孝逸南下,务挺西迁。缓刑白马,静待青鹅。详由求仁面达,不宜。裴炎顿首。九月四日。

武则天:我对这信的意思大体上是明白的,是裴炎要徐敬业慢慢起兵。由于程务挺已经调走,李孝逸已经率兵南下,情势变了,所以不得不“缓刑白马”。但这“静待青鹅”一句却也不懂,你们有人懂得吗?

上官婉儿:裴炎他亲自告诉我,青字是“十二月”,鹅字的行书是“我自与”。“青鹅”的意思就是说,等到十二月,我自己动手。他说到那个时候,估计程务挺可以从单于道调回洛阳了。他还给了我这么一瓶砒霜,要我把它放进莲子羹里面,毒死天后陛下,愈快愈好。

郭沫若作如此分析的依据,是唐人小说《朝野佥载》卷五所讲述的一个故事:

裴炎为中书令时,徐敬业欲反,令骆宾王想办法争取裴炎一同起事。骆宾王静思片刻,编出了一首歌谣曰:“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然后教裴炎庄上的小儿唱诵这首歌谣,越传越广,以至京城里的童子都会唱。裴炎听到后,乃寻访学者进行解读。于是,召来了大名鼎鼎的诗人骆宾王。裴炎几次向骆宾王赠送宝物,骆宾王都不说。又送给他美女和骏马,骆宾王还是不说。于是裴炎将一幅古代忠臣烈士图拿出来与骆宾王共同观赏,当看到司马懿的时候,骆宾王问:“不知相公要解读的是什么谣言?”裴炎告诉他是“片火绯衣”之事。骆宾王听后,当即退下,北面而拜曰:“相公是真命天子!”

不过,无论是从现存史料或当时实际政治形势分析,裴炎都不大可能具有篡夺帝位的野心。所谓谋反,只是武则天加给他的一个罪名。崔察的话讲得很明白,裴炎之罪与其说是对镇压反叛态度消极,不如说他想强化其受遗顾托的大权,不积极筹划诛讨,旨在逼太后还政,而不在支持叛乱。

同类推荐
  • 希特勒之秘

    希特勒之秘

    希特勒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残暴专横和战争狂人。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纳粹的一些战犯在谈起他们的“元首”时,仍然“谈虎色变”。本书对希特勒的生平、思想的演变、政治权力的争夺以及发动战争、残杀犹太人诸多经历进行纪实性的记录。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丘吉尔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丘吉尔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巴顿

    巴顿

    巴顿,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加夫列尔一军人世家。1909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服役。1916年作为J.J.潘兴的副官参加对墨西哥的武装干涉。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1919年回国后在坦克训练中心工作。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1940年7月任装甲旅旅长。12月晋少将,任第2装甲师师长。1942年任第1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7集团军。
  •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宦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本书介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巨大的才华和多舛的命运。内容包括:苦涩的早年、踏上文坛、傅立叶学说的信徒、“死屋”十年、激动不安的灵魂、危机与转机漂泊岁月、最后的辉煌。
热门推荐
  • 鬼谷疯人院

    鬼谷疯人院

    一名苦逼的写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上门女婿。满怀期待的要去帮助自己的便宜老丈人经营医院,却没想到老丈人口中的医院,居然是一家疯人院。而他则成为了这家疯人院里唯一的员工……“吾儿王腾有大帝之姿……”“王成坤你特么有完没完了!”“无人,可居于我之上。”“白河愁!你又想被电击了?”“我是炸天帮……”“炸炸炸,我让你炸!吃洒家一记十万伏特……”联动作品《鬼谷孤儿院》
  • 捡垃圾成为首富之系统也傲娇

    捡垃圾成为首富之系统也傲娇

    一位名南城的少年在大好年华得了癌症却突获捡垃圾系统。
  • 沫辰汐冷

    沫辰汐冷

    夏兮沫,A市大学有名的校花,却在父母的逼迫下与L集团的总裁冷齐辰结了婚。厌倦,好感,迷恋……最终他们会如何?
  • 2020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

    2020年法律硕士(法学)联考大纲要点解析及应试策略

    本书主要内容为法律硕士联考法学方向考试大纲的解析,主要是将大纲要点,考察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综合比较真题,找出出题方向,
  • 妖孽弃少在都市

    妖孽弃少在都市

    他是神殿昊天大帝,统御无尽星河,却不料,被属下背叛,联合其他神殿强者,偷袭于他。一代至尊,就此身陨,却不料,重生到了一个地球弃少身上。江湖有路,弃少称尊!且看他,只手舞风云!
  • 前世今生——幽

    前世今生——幽

    你与我冥冥中相遇,却于半途分离。旷世情缘,终究意难平。
  • 杨槐花已开

    杨槐花已开

    她曾扬言要惩恶锄奸,做一名合格的警察,哪知道阴差阳错竟成了盗墓贼,还遇上了昔日已分手的恋人,这一场猫鼠游戏究竟要怎么收场
  • 魂殇之歌

    魂殇之歌

    一副架空的世界,一篇宏大的史卷,勾勒了一卷跌宕起伏的帝国盛衰之歌
  • 斗战九天

    斗战九天

    千面云龙:代号风,曾在世盟电梦之队与梦回之队作为首席剑士,加入世盟是为了救治濒死的爱人,却被仙人永隔,在获悉当中关键真实内幕后,他为了心爱的人踏破九界,还世间一个朗朗乾坤。雨萱:千面云龙爱人,曾因患不治之症被爱人带到世盟求医,结果被仙界看中作为圣女进入了天界,见识到了仙界种种不为人知的秘密后,被仙界追杀,与爱人一同为了挽救被蒙蔽的九界做出自己的努力。
  • 猛女来袭

    猛女来袭

    谁说女人生性属猫?只是本性隐藏下那只猛虎没有被放出而已!谁说女子就不能打打杀杀?只是未到出手时!谁说草根就不能逆袭豪门?只是你没有遇见过!谁说现实就没有高人?只是你缘分不够!谁说女汉子没有柔情?只是你没有资格享受!本是一代天骄,却还要草根般奋斗!本是一根拇指就能灭掉的渣渣,却需要万般心机才能打倒!女汉子想勇猛,那么请升级!性格多变的她是否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万事无所谓般的她是否又能建立属于她的豪门?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