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77400000012

第12章 成事在心,心之所向终能抵达(1)

王阳明说过:“某于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意思就是说,他之所以能成就“心学”之说,也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的。王阳明十分推崇心力的作用,在他看来,一个人能成事,首先要有一颗成事的心,这样,才能冲破种种阻碍,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内心的强大,才能带来事业的强大。

没有目标的人将一事无成

王阳明曾经对弟子说:“你们在这里学习一定要立下做圣人的决心,每时每刻都要有一种‘一棒打出一条伤痕,一掌打出一道血印’的精神,才能在听我讲学时,感到句句有力,印象深刻,如果整天糊糊涂涂地混日子,好似一块死肉一般,打也不知道痛,最终也学不到学问的精髓。回家后,还是只能把以前的老方法拿出来用,这样浪费时间,你们不觉得可惜吗?”

古语说得好:“志不强者智不达。”法国军事家拿破仑也曾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确立远大志向是成就人生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了目标才能奋斗,有了好的目标才能有好的收获。王阳明从小便胸怀大志,即读书做圣贤之人。

一次,年仅十二岁的王阳明在书馆里问他的老师:“何为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

王阳明持着怀疑的态度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

老师反问他什么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王阳明说:“读书学圣贤耳。”

王阳明在十二岁便认为登第当状元只是外在的成功,而读书做圣贤是追求内在的修养,才是第一等事。

在大人们看来,年幼的王阳明这样的口气未免有些张狂,甚至还带着点滑稽可笑的味道,但是这崇高的志向对王阳明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他常常以此为标准来回答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最终开创了心学。

纵观历史,凡成功者均会立长志,即立大志。岳飞,从小立下“精忠报国”的志向,纵使英年早逝,也已成就尽忠国家的夙愿。周恩来总理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为振兴中华献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因此,每个人都应努力向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一百多年前,在一棵大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太平军的故事。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孩子站起来,称赞太平军首领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誓要做“洪秀全第二”。这个从小立志的孩子,就是后来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同盟会的首领孙中山。

为了救国民于水火,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大大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少年孙中山提出做“洪秀全第二”的梦想,并为之奋斗终生。他实现了这个理想,并大大超越自己的理想。孙中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目标的人一生都在原地打转,最终碌碌无为、抱憾终身;而目标明确的人从小就设定奋斗的方向,并为之不断努力,所以他们能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才。

的确,人都有欲望和梦想对人的成长尤为重要,但大多数人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生目标,这便是成功和幸福总是钟情于少数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生的胜者占总数的1%抑或更少,但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与他人截然可分,这,就是生活和奋斗的鲜明的方向性,即由欲望和梦想演化而成的行动目标。目标不但使我们的行动有依据,人生有意义,还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开掘我们的潜能。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在人生的前方设定一个目标,不仅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是一个约束,就像跳高,只有设定一个高度目标,才能跳出好成绩来。

先为人生找到方向

俗话说,“人若有志,万事可为。”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很容易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最终免不了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立志是成功的动力,能让我们为实现人生目标不懈地奋斗,能使凭借坚忍不拔的信念屹立在成功的巅峰眺望远方。

王阳明作为一代大儒,对立志与人生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

“一个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立志,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即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都是靠着坚定的意志才能学成的。”

一个人的理想往往决定了他的高度。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要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于九天之高,尽收天下于眼中,而燕雀没有那么远大的理想,自然对能够触及榆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有了高远的志向,成就事业才有了可能,立志是十分重要的。王阳明能成为一位洞悉心灵奥秘的心学大师,正是在其志向的引领下一步一步达成的。即便后来受到种种磨难,他也没有放弃。不只是王阳明,古往今来,每个有所成就的人物都为自己树下远大的志向,告诉自己要去哪里,然后向着目标不懈奋斗,直至成功。

班超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从小胸怀大志,不拘小节。公元62年,班超因哥哥被聘为校书郎而随同母亲一起来到洛阳。

因为他写得一手好字,便受官府的雇用,抄写文书,以此谋生。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班超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很晚才睡。

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边境,班超特别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50多年,心中非常忧虑。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写着写着,觉得这份工作实在无聊,想到自己远大的志向,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狠狠地掷在地上说:“大丈夫即便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应该为国家作贡献,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周围的人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回应说:“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于是,他决定“投笔从戎”,去干一番大事业。

后来,他成为一名将领,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接着,朝廷采取他的建议,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他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班超投笔从戎,建立了千秋功业,正因他没有满足于抄抄写写,安稳度日。他把自己的境界和志向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做出名垂青史的成就。可见,有明确的人生志向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

王阳明认为:“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亦何所底乎?”明代思想家程颢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有言曰:“男人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身躯。”由此可见,成大事者都十分推祟志向对人生的引导作用。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人生短暂,如果你不想虚度光阴,而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就必须立志,而且还要早立志、立大志。

坚持自己的心

关于如何立志,王阳明做了一个非常精当的比喻。他说立志用功,就像种树一样。当从根上长出芽来的时候,还没有干,当有干的时候还没有枝,先有枝然后才有叶,先有叶然后才有花实。当你开始种根时,你只管栽培灌溉,不要去想枝,不要去想叶,不要去想花,不要去想果实。悬空去想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不要忘记栽培灌溉,还害怕没有枝叶果实吗?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立志。

风筝能飞多远,关键在于手中的线有多长。如果线断了,再好的风筝也飞不起来。我们想要成功的心,就是牵着风筝的线,不要让线在风筝飞上云端之前断掉,更不要在“心想事成”之前放弃最初的梦想。成功不仅需要奋力拼搏,更需要一份坚持不懈的动力。

王阳明作为“心学”的创始者,强调个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他认为,只要心中不忘存天理,就是立志。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圣胎气,如此将天理时刻铭记”,逐渐达到宏大神圣的境界,也是从心中最初的意念不断坚持并发展下去。

“心之所想”虽然只是停留在脑海中的意识,看似虚无缥缈,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王阳明所言的“念念存天理”,就是用我们的意念影响我们的思维。当心存念想时,就能做到心无旁鹜、专心致志;倘若心无所思,则难以排除杂念,陷入胡思乱想之中。

“心之所想”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在奋力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想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这份“心之所想”的动力,抑或受外界干扰而无法将之坚持到底,则难以发挥自身潜在的能力,难以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明朝后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段时间,此时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

徐霞客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历史、地理、游记之类的书籍,立志长大之后遍游国家的大好山川。

但是父亲去世后,老母无人照顾,徐霞客的游历计划被打断,终日闷闷不乐。母亲看出他的心思,对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我留在家里。”母亲的支持,坚定了徐霞客远游的决心。

徐霞客有了勇气和力量,便辞别母亲开始游历。他先后游历太湖、洞庭湖、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胜,并且记录下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经历。

几年后,徐母去世,徐霞客便把全部精力放在游历考察事业上。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

在湖南茶陵,徐霞客听说这里有个深不可测的麻叶洞,便决心探访。

可当地人说洞里有神龙和妖精,没有法术的人不能进去。刚走到洞口,向导得知徐霞客不会法术,就吓得逃跑了。徐霞客毫不动摇,手持火把独自进洞探险。当他游完岩洞出来的时候,等候在洞外的当地群众纷纷向他鞠躬跪拜,把他看成是有大法术的神人。

徐霞客白天考察,晚上就借着篝火记录当天的见闻。30多年里,他走遍祖国南北,对曾走过的地方的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用日记形式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记录。徐霞客死后,这份记录由他人整理而成闻名世界的《徐霞客游记》。

很多人心有所想,却难以为了愿望而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难以为了那个目标而坚定地执行下去,因为总是会被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俗务所干扰,每个人都向往成功,但是心有所想的同时还要排除外界的干扰,要在心里不断提醒自己,不断朝着目标前进,虽然当我们想着“下次考试提高二十分”、“一个月减肥十公斤”、“毕业后就要买房”的时候,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这些都是身边无数人没能实现的目标,然而,倘若就这样气馁了、放弃了,那我们距离成功将越来越遥远。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心之所想,清楚地告诉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未必就是我们无法做到的事情。大胆地坚持心之所想,方知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不要在“心想事成”之前放弃最初的梦想、成功不仅需要奋力拼搏,更需要一份坚持不懈的动力支持。

确立志向不能好高鹜远

有理想固然是值得夸奖的,但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一个有理想的蚂蚁,它的理想是把自己变成最优秀的蚂蚁;一个有理想的狮子,它的理想是把自己变成最优秀的狮子。蚂蚁想变成狮子,那便是好高鹜远、痴心妄想了。

在王阳明看来,后世儒生大多不明白圣人的学说,不知道在自己的良知良能上去体察扩充,反而去追求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去做自己不能做、做不好的事情,一味地好高鹜远、爱慕虚荣。这就好像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多大的心地,却动不动要做尧舜的事业,这怎么可能呢?

在确立人生方向时不好高鹜远,而是要量力而行,才不至于招致失败。

许多人在确定人生志向时好高鹜远,给自己定了异常远大、不切实际的目标,这违反自然规律,行动起来将寸步难行,最后只会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超过极限的事,是难以做成的。

在深山中有一座千年古刹,一位高僧隐居于此。有些人千里迢迢来寻找他,有的人想求大师指点迷津,有的人想向大师学一些武功。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回来。大师挑得不多,两只木桶里的水都没有装满。

按他们的想象,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多,而在于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众人越发不解。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满满两桶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摇摇晃晃,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新打水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更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望去,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就不用看那条线,凭感觉即知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众人又问:“那么底线应该定多低呢?”

大师说:“一般来说,越低越好,因为低的目标容易实现,人不容易受到挫伤,相反会培养起更大的兴趣和更高的热情,循序渐进,自然会挑得更多、挑得更稳。”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像上文中那个打了两满桶水的人一样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很难达到目的。道理固然简单明了,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和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只因大多数人都希望成为不平凡的人,梦想成功,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遗憾的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不能量力而行,总是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陷进好高鹜远的泥潭里。

同类推荐
  • 西方思想史

    西方思想史

    全书始自希腊的古典时代,而膈追循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脉展开叙述,最后归结到当代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其前景的思想理论问题的深层根源。在横向展开上,一方面注意精英思想家和社会思潮并重,另一方面以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思想为主,适当顾及其他思想,并在必要的地方指明思想发展的动力。可以相信,此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拓宽视野,推动对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入研究。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伦理问题研究

    “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为当代中国展示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和伦理视野,同时导致了许多未曾遇到的新挑战、新困惑:面对数不清的“陌生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伦理经验与其交往?以往的伦理规范和处事准则能否被简单移植到“陌生人”身上?在喧闹的现代都市,陌生的居民之间如何和睦相处?以往人们对“陌生人”的道德想象,能否作为直面“陌生人”时的道德推理机制?如何解决“人情味”与“公德心”之间的内在冲突?……本书围绕“陌生人社会”所生发的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从思辨和经验两个层面做出了有益思考和尝试性回答,对解决“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困境有所助益。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热门推荐
  • 这个女孩很傻

    这个女孩很傻

    她在篮球赛上对他一见钟情,一心为他,他却苦苦爱恋另一个女孩
  • 和大反派度过灾难年的那些日子

    和大反派度过灾难年的那些日子

    穿越灾难文的乔果,阴差阳错之下被文中的大反派所救。他们一个是剧情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路人甲人物,一个是剧中的大反派;乔果的目标是,在这个灾难频发的地方,带着弟弟勇敢地活下去!
  • TFBOYS与三千金的恋爱

    TFBOYS与三千金的恋爱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他们相互不认识,虽然TFBOYS已经很出名了,但她不认识他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她出国刚回来………………,可另外两个千金就不一样了,她俩可是四叶草,一个喜欢王源,一个喜欢易烊千玺…………………………
  • 洪荒诞记

    洪荒诞记

    运筹帷幄之人竟是盘中棋子,一次名利之战终为生死决斗。古人云:“邪乎其邪必有鬼,就真的没有道理吗?”这所有的一切,没有原因,怎么可能呢?所以终有一天,没有斗争,只有终点。终点之后,就没有开始了吗?
  • 悠然涧

    悠然涧

    女主穿越而来,某一天去镇上,拜了个师傅,然后治好男主,两人相处一段时间,男主因为某些原因迫不得已走了。男主上辈子是个太监,是大将军之子,因为新皇的疑心病,他的家人全部都被害死了,他在父亲的给找的师傅家里侥幸躲过了一劫,直到他被人刺杀,得知了一切,他决定去报仇,可是他已成了过街老鼠没人理会,狠了狠心孤身一人进宫当了太监,终于他大权在握,为家人报了仇,可惜已经不会有子肆,无心皇位,当了摄政王,控制了小皇帝,最后被自己看不起的小皇帝杀死然后重生。
  • 神棍帝姬

    神棍帝姬

    本是高贵的神魔帝姬,奈何变作了一个小神棍。没事算算命,经经商。本以为自己救下他,只当日行一善,谁知却甩不脱了。情丝被封,一见免钟情,二见不倾心,三见始相识。日久生情,红妆相许。这位少将,吾观汝之面色,姻缘天定。古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天为父,地为母,佳人已至,娶我可好?
  • 猎人之卡金的玉

    猎人之卡金的玉

    书友群:73369590猎人的世界,很难生存,在卡金帝国尤其如此。阿里斯托克斯从卡金帝国的“勇士”墓中走出来,死亡的念带着黄泉的知识,阿里斯托克斯意识到,其实这个世界,如此瑰丽壮美,嗯嗯,除了生存率低了一点以外。——作者只希望能好好的完成全职猎人小说的故事
  • 最强副本系统

    最强副本系统

    武器太差劲了?那就进副本爆把神器耍耍!修炼境界太低?那就进副本刷怪打点修炼经验值!又有美女出没?那就带进副本里让她见识下哥的强大!什么艰辛练级,苦逼寻宝,倒追美女,通通都是扯谈。随身携带着史上最强的副本系统,哥就问一句: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哥所没有的!地球人龙飞带着一款副本系统穿越而来,是敌人的,通通打趴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苏绮陌的故事馆

    苏绮陌的故事馆

    大家好我有一些短篇故事有恐怖的有言情的希望大家喜欢多多关注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