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77400000032

第32章 知行合一,戒除臆想赢在实践(2)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人活在世上,一要懂得“春天不下种,何望秋来收?”不播种,如何有收成?不劳动,如何有成就?一个懒惰懈怠的人,即使才华过人,永远也用不到自己的长处;如此辜负“天生我才”,岂不可惜可悲吗?

处理事情要“因病而药”

何谓良药?专治一症而不偏的才称为良药。何谓良医?能用不同方法医治不同之人的才称为良医。问题不同,对应的解决方法也不同。王阳明曾经对弟子说:“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白天看书学习的时候,可能会受到外界噪音等因素的影响,不容易专心,所以不妨静坐。假设觉得自己懒得看书的话,就去看书,这就是对症下药的道理。

“因病而药”,既是王阳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他为人处世的一种哲学思想。说它是方法论,是因为王阳明遇事不盲目做决定,而是先把事情看准、看懂、看透,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对策来解决;说它是哲学思想,是因为在王阳明看来,大千世界形色各异,到处都是让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如果没有一双识别万物真面目的慧眼,心境就会经常处于“纷扰”的状态中,难成大事。王阳明之所以极力主张让人们内心“静下来”,其实就是让眼睛“亮起来”,分辨事物不同的本质,找到一针见血的解决方法。

华佗是东汉的名医,不论什么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很快被攻克。一次,有一位名叫倪寻和李延的官吏同时头疼发热,于是一起去找华佗看病。华佗诊断病情之后,给倪寻开了泻药的方子,给李延开了发汗药的方子。两个人感到很奇怪,问华佗为什么一样的病症却开出了不同的药。华佗解释说:“倪寻的病是因为内伤引发的,而李延的病是由于外部受凉而引起的感冒。两个人的病因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他们二人回去后按照药方服药,结果第二天就都痊愈了。

神医华佗之所以能治好病,就在于他能够摸清病人身体有恙的症结所在,不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因此才能迅速区分差别将病人治好。如果把“对症下药”这四个字用在生活中,就是敦促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必须把握住两个步骤:一是找准问题的关键,分清楚主次矛盾;二是遇到问题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他:“听说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立即去做呢?”孔子回答:“如果家里有父亲和兄长,应该先向他们请教,怎么能马上去做呢?”后来,学生冉有也如此问,孔子回答说:“听到了就应该马上去做。”

学生公西华目睹此景,十分疑惑地问孔子:“您为什么给他们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解释道:“冉有做事容易退缩,因此我要鼓励他;子路胆子大得惊人,做事容易冲动,因此我要抑制他。”

孔子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其实就是用对症下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于是在他的三千弟子当中涌现出了七十二位贤人。王阳明也是桃李满天下,他善于从不同的学生身上发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坚定地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被教导成为圣人。其实,对症下药恰恰印证了心学的最精妙之处,它将甄别每一颗心的不同当作了重要而神圣的命题。王阳明的一生中,曾经多次强调让大家倾听心声,就是为了让大家从社会大染缸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找到适合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人生路线图。也只有在相似中寻找不同,我们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悟和最丰厚的人生业绩,这就是王阳明所倡导的做事情要“对症下药”。

实际上,要做到对症下药并不难,只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会很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抱怨自己很迷茫很困惑,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是因为生活中的万物万事都被这个吞噬力极强的世界同化了外壳而已。它们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变,所以只要经过仔细的观察,即使是双胞胎也能发现他们的细微之差。问题的关键仅仅在于,你能否真的静下心。不被急促的呼吸和混乱的思路困扰,这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从更深层次的哲学层面上讲,当一个人能够将“对症下药”变成一种行为习惯的时候,也就是真正把这个世界剖析得比较透彻的时候。自然,他的认知水平就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站在了比普通人更高的水平上,处世的方法就会更灵活有效。

化整为零,循序渐进

弟子陆澄问道,“知识没有长进,该怎么办?”

王阳明回答说:“做学问首先要有个根基,循序渐进,然后从根基上下工夫。”

对于王阳明的这句话,道家学说用婴儿比喻,说得很精辟。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还未成形时只是一团气,什么知识都没有。待他出生后,方能够啼哭,而后能够笑,然后认识父母兄弟,既而可以站立、行走,能拿能背,最后世上的各种事情都会做了。这是因为婴儿的精气日益充足,筋骨也越来越有力气,头脑也越来越聪明。婴儿并非出生便具备了各种能力,所以要有个根基。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最终能够获得圣人的学问。

的确,当我们仰望一个伟大的目标时,总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当你把终极目标化整为零,使其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目标时,你会发现,这很容易实现。成功无法一蹴而就,只有循序渐进,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才能离最终目标越来越近。

古时候,纪昌去拜箭法高手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好眼睛的基本功:他回家看妻子织布,练就圆睁眼睛,一点也不眨。飞卫让他练把小东西看成大东西的功夫,纪昌练到把头发上的小虱子看成车轮。飞卫这才教他射箭,后来纪昌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神射手。

如果飞卫对初学箭术的纪昌大讲特讲射箭的理论知识,而不是让他从练习瞄准开始,循序渐进地教学,纪昌将很难成为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做到循序渐进,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大目标分化成许多小目标,这样达到目标就会变得简单快乐得多。正如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人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还得为大目标牺牲小目标。”

这种简单的方法被许多成功人士采用。美国著名作家赛瓦里德说过:

“当我打算写一本二十五万字的书时,一旦确定了书的主题和框架,我便不再考虑整个写作计划有多么繁重,我想的只是下一节、下一页甚至下一段怎么写。在六个月中,除了一段一段开始外,我没想过其他方法,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经营生活、工作,人们都不要畏惧过于遥远的目标,而是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忙碌于一个又一个眼前可以企及的小目标,这样最终实现大目标。这就王阳明所说的“循序渐进,才能有所长进”的道理。

致良知要和事实结合

人心,就像玻璃瓶中的标本,有着血红色的容颜,有着清晰的纹路。

然而如果将其终日浸泡在药液之中永远封存,那么这颗心就只能与世隔绝而百无一用。如果拿着它去辨识、比照和度量万物,那么这颗心就有了科学的使用价值。因此,一颗不经历练的心,只能泛着血红的色泽柔软脆弱,最终落得“孤芳自赏”的尴尬境地。只有心物结合,让世事磨砺那颗素心,才能打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踏上揭开生命真谛的圣道。

曾经有人问王阳明:“佛家总是讲求养心,但是这个理论却不能用来治理天下,这是为什么呢?”王阳明回答说:“吾儒养心,未尝离却事物,只顺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却要尽绝事物,把心看做幻相,渐人虚寂去了。与世间若无些子交涉,所以不可治天下。”这段话的意思是:佛家提倡的养心和儒家提倡的养心其实不是一回事,佛家的那个确实有点高端,高端到了已经摆脱了尘世的境界,甚至要求断绝一切人间事物,把心当成了一种虚无的幻觉,自然就无法治理天下;而儒家的养心仍然要指向于某个具体事物并且始终顺应天理而为,是很现实的哲学思想,所以才能为现实而用。

王阳明其实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公式,那就是“心+万物=实用派哲学”。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做事要经过心,然后与具体事物相联系,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好看又好用的处事原则,遇到问题也就不会一筹莫展了。

有一个县令是王阳明的忠诚粉丝,每次大师讲课他都亲临现场洗耳恭听。不过有一次,这位粉丝对王阳明说:“先生你讲课讲得这么精彩,但是我平时公务繁忙,没有那么多时间消化你的讲义,这该如何是好呢?”

同类推荐
  •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非理性的人(译文经典)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毛泽东哲学和中国哲学的兴盛

    本书上篇阐述了在中国精神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哲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下篇探寻了毛泽东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哲学意识的关系等。
  • 钱氏家训

    钱氏家训

    本书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老子的帮助:当代人的厚黑学

    本书写作特点——是一本典型的“我注六经”式的著作,其鲜明的特点与引人之处在于作者以其人生体验对老子其人其书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这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倡过“作家学者化”的王蒙是当代作家中品读老子最合适的人选。一是王蒙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老子的文章整体冷峻而个别句式激情的表达方法,与王蒙擅长的春秋笔法有相通契合之处。本书主要内容是对《老子》81章的意译和证词。作者的“意译”吸收、综合了诸多注家的成果,而用自己的语言化出。“证词”部分是作者以其70余年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悟所泣所笑所思所感,与老子的思想进行对证、查证,即作者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读《老子》一书。
热门推荐
  • 炫舞之彩色梦

    炫舞之彩色梦

    本小说主要就是写的紫悦来到炫舞,认识了春华也就是现在紫悦的哥哥、小茜、然然姐、哲瀚、瑞雪······他们每个人都给紫悦带来了不同的惊喜和打击,不过到最后,紫悦会慢慢变得勇敢坚强哦。希望大家喜欢梦蝶的小说多多收藏
  • 恋上圣魅三少

    恋上圣魅三少

    三位美眉拥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容貌简直是人间尤物啊!可她们因为家里的一句话,不得不要回中国上学。这所学校里也有着三位长着人神共愤的容貌的帅哥,他们的代表词分别是冷漠,腹黑,花心。当三位可爱的美眉遇上三位帅哥,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无卿,快到本尊身边来

    无卿,快到本尊身边来

    一朝轮回,散尽三魂七魄,只为求得天下安宁。当初爱着的,早就不爱了。不怨亦无恨,不恨亦无爱。如今,无怨无恨,亦是无爱。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我只盼生生世世不再与他分离。“百慕。”“放过我吧。”
  • 荆南录

    荆南录

    荆山动,鼎湖涸,乌号隐。凶兽界的大佬朱厌横空出世。势必搅得天上人间地动山摇。天帝:大人,您要不要去凡间一趟?凡间有花有酒有美人。朱厌:美人?天帝:恩。美人!让人闻风丧胆的朱厌大人,即使到了凡间,也是非同凡响。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关于遇见,关于分别。缘深缘浅,已是天注定。
  • 皇后挂帅

    皇后挂帅

    她,南宫云澜是麟天国的长公主。原本该衣食无忧,享尽荣华富贵,却因自己皇弟的一道圣旨被远嫁他国。云澜不似其她公主,每天学习女工,吟诗辞歌赋。却独爱,练兵习武钻研兵法。世人皆知云澜整天舞刀弄枪,孰不知她温婉贤淑的一面,她的舞技天下无双却无人知晓。他,皇甫轩是西盛国的少年天子。无奈国家衰落皇甫轩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地施展,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的命运有了巨变——听闻麟天国的长公主不仅有倾城之色且才干不亚于麟天国的皇帝,麟天的半壁江山是她打下的!皇甫轩心想,如若取了这样一个女人为后西盛必定国运昌隆!于是向麟天国求亲欲娶云澜为后!一切爱恨纠缠,从这开始
  • 龙王大人不想打工

    龙王大人不想打工

    冰龙之王与勇者决斗之际,因为意外事故而穿越到了现代社会,失去能力的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工。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曾经不可一世的龙王大人怎会为了区区打工费而折腰?用寒气吐息制作刨冰,用催眠魔法强制消费,与美少女勇者相杀相爱,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真香!
  • 五星拓荒者

    五星拓荒者

    一个金牌猎手,沦为医疗小兵。小兵要变强,小兵没有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何晓星成为一名医疗小兵,拓荒的医疗小兵。他的星图只有五颗星。五星医疗小兵在拓荒的路上一步步往前走着……这是五星拓荒者……
  • 嗜血小姐拽少爷

    嗜血小姐拽少爷

    她——第一家族的千金千金归来,女扮男装玩转校园神秘的身份,猜不透的的性格她——千羽依依归来的邂逅,她创出自己的花样年华因为有他……
  • 和全世界一起成长

    和全世界一起成长

    谢谢你完成了我的生日和圣诞愿望就是这么容易被满足的人书里说傻猴子跟着带它离开的人去了天涯海角人家怎么也摔不掉它今天好帅可我宁愿下你告诉我我的校服显丑宿舍空了个花架只容的下你送的画这夹板很大我们可以聊到天亮海龙说西班牙没有大雪有很多海鲜饭我从小对海鲜过敏盖茨比看了七八遍了为什么还再看我想看看除了我以为这世界上唯一的笨蛋凭什么他也是个傻猴子
  • 那年星空不太亮

    那年星空不太亮

    来自星空的密语,女孩来自离月亮最近的那颗星上的人类。因为保护星星。来到了地球寻找一种神秘的东西。遇见了他,为了救他,女孩把那种神秘的东西给了他。可女孩保护星星最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男孩陪着女孩一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