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10800000021

第21章 飞向月球(6)

前苏联的月球探测计划正式形成于1958年,这年1月底,苏联航天事业的开拓者谢尔盖·科罗廖夫等人在写给苏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月球研究计划”。这项计划得到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的批准。显然,在美苏空间竞争中,月球探测任务不仅能展现在赫鲁晓夫领导下苏联科学技术的强大,也能在冷战对抗中向美国施加更大的压力。

1959年1月2日,苏联在拜科努尔发射场用“月球号”火箭将“月球1号”探测器发射上天。

“月球1号”是一个球形体,直径约1米,质量约361千克。“月球1号”

被发射上天后,并没有经过停泊轨道,而是直接飞向月球,奔月速度达到11.17千米/秒。这也使它成为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摆脱地球引力场的航天器。

当距离地球113000千米时,“月球1号”释放出金黄色钠气云(人造彗星),以便地面人员跟踪观察。第二天,“月球1号”没有按原计划撞击月球,而是在距月球5995千米处与月球擦肩而过。

在奔月过程中,“月球1号”探测器上的设备测量了月球的磁场、宇宙射线的强度及其变化,研究了太阳微粒辐射、星际气体成分和流星粒子,并拍摄了照片。“月球1号”探测器上的无线电设备工作60小时后停止向地面发送信息。

经过9个月的飞行,“月球1号”于9月26日进入日心轨道,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它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450天。

从此,苏联开始了一系列以“月球号”命名的月球探测活动。

9个月之后的1959年9月12日,苏联又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9月14日,“月球2号”在月球表面的澄海硬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人类使者,首次实现了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所谓的硬着陆,简单地说就是撞击。“月球2号”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传回了图像,在碰撞的一刹那,飞行控制室里所有的人都欢呼地跳跃起来。

从外形上看,“月球2号”与“月球1号”很相似。

“月球2号”的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没有磁场,周围没有像地球的范艾伦带那样的辐射带。

苏联再接再厉,仅过半个多月,于1959年10月4日发射“月球3号”探测器。它的主要任务是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

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围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刚好一致,所以,月球总是以一面朝向地球,而另一面却从来没有被地球看到过。在“月球3号”到达月球之前,人类对月球在背面即月背一无所知。

“月球3号”与前两个探测器大不相同,比它们更重,并且设计十分巧妙。

圆柱形的外形,首次携带了两台焦距不同的照相机,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并采用气体喷嘴控制姿态。

为了探测到月球的背面,苏联对“月球3号”的发射时间和飞行轨道作了精心安排,它没有直接快速飞向月球,而是在经过较长时间的飞行后缓慢地绕到月球背面,在距离月球6200千米处经过。当它绕过月球背面时,太阳恰好在“月球3号”后面,照亮远离地球一侧的月面,使“月球3号”可以拍摄人类不曾见到的月球背面图片。

在通过月球背面的40分钟时间内,“月球3号”上的两个光学相机拍摄了29张照片,其中17张照片底片在飞行途中完成自动冲印,然后通过电视扫描转换成电视信号传送回地面。尽管最后得到的照片分辨率很低,而且只覆盖了月球背面70%的区域,但却让人们看到了月球神秘的背面,展现了人类以前从未看到过的景象。

几天以后,苏联公开了历史性的月球背面的首张照片,引起了轰动。

这是首次从太空的视角向人们展现太空中的月球,并且是首次用太空探测器获得数据,标志着人类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从照片上看,月球背面主要是高地和山脉,有两个大面积的月海(洼地)。

在获得这些图像之后,苏联天文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貌进行了命名。

“月球3号“后来成为一颗地球卫星。

这3个月球探测器是苏联的第一代月球探测器,它们都不经过地球轨道,发射后直奔月球而去,目的是获得足够的速度和精度,保证探测器撞击月球或者从月球边缘掠过。

后来,苏联第一代月球探测器又进行了6次发射。用于分析月壤中铝、钙、硅、铁、镁、钛等元素的相对丰度。

“月球车1号”的设计寿命为90天,但后来它在降落地———月球的“雨海”地区游历了十个半月,共行驶了10540米,考察了80000平方米范围的月面,拍摄超过20000张的照片,在行车线的500个点上对月壤进行了物理力学特性分析,并对25个点的月壤进行了化学分析。此外,它还收集了大量月面辐射数据。后来,直至它携带的核能耗尽才停止工作。

美国的载人登月曾使苏联的无人探月活动相形见绌,但苏联连续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器,并实现在月球上取样和释放月球车,又让美国的航天专家极为震惊。1971年7月26日,“阿波罗15号”飞船把美国第一辆月球车———“巡行者1号”带上月面。与“月球车1号”不同的是,这是一款有人驾驶型月球车。

辉煌过后的沉寂

随着“月球车1号”寿命的终结,苏联开始准备发射“月球18号”。1971年9月2日,“月球18号”被发射上天。9月7日,“月球18号”进入倾角35毅、100千米高的环月球的圆轨道。然后在环月轨道上飞行了2天,进行轨道调整。9月9日,“月球18号”制动发动机点火,开始大约5分钟的下降过程。

不幸的是,在“月球18号”按程序计算着陆的一瞬间,与地面失去了通信联系。后来证实,“月球18号”撞毁在3094N、560300E地形崎岖的地区。但“月球18号”还是传回一些科学数据。

苏联科学家根据这些数据确定月壤表面的密度为(0.8依1.5)克/厘米3。

在“月球18号”撞毁的第17天,即1971年9月28日,苏联又用“质子号”火箭将“月球19号”发射上天。9月29日和10月1日进行轨道修正后,10月3日进入了倾角40毅、轨道高度140千米的圆轨道,此后又变轨到135千米伊127千米轨道,然后再通过变轨进入385千米伊77千米的轨道,成为第一个绕月飞行的重型卫星。

“月球19号”重达5900千克,携带了多种科学装置,进行多项科学实验,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地貌、月壤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月球对地球磁场圈的扰动、月球重力场的形态与强度等。

大约在1972年10月3日至20日,“月球19号”在环月飞行4000圈、运行一年后,结束了任务。

后来,苏联又进行几次月球探测器的发射活动,将“月球20号”至“月球24号”送去月球。

1972年2月14日,发射“月球20号”,其目的是完成“月球18号”未尽的任务,从月球上取回样品。2月21日,“月球20号”安全着陆在3032N、56033E的月面上,距离“月球18号”撞毁处约1.8千米,距离“月球16号”

着陆处120千米。

“月球20号”在月球表面一直停留到2月23日,钻取样品重量约为50—100克,钻取深度为33厘米,可能是钻头遇到了坚硬的月岩,没有按计划取回足够的样品。2月25日,“月球20号”返回舱在苏联本土着陆。

1973年1月8日,苏联发射“月球21号”,把“月球车2号”送上月面的澄海地区进行考察。“月球21号”的任务与“月球17号”相似,但它携带的“月球车2号”却有了一些改进。“月球车2号”重840千克,在4个月的时间里漫游了37千米,发回88张月面全景图,并用车载的X射线分光计对月球土壤进行了化学分析。

苏联的最后一个月球号探测器“月球24号”于1976年8月9日发射,8月18日在月面危海软着陆,钻采并带回170克月岩样品。

至此,前苏联对月球的无人探测宣告结束。

飞行试验前仆后继

“阿波罗1号”的事故,使美国的登月计划停顿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直到1967年11月,才又恢复“阿波罗飞船”的发射。

这一次发射的是“阿波罗4号”。

前面说过,“阿波罗11号”是追加给“阿波罗—土星204飞船”(AS—204)的正式名称,它本来应该在1966年发射的,但错过了发射时间。那一年里,美国成功发射了两艘“阿波罗—土星飞船”(AS—203和AS—202),即实际上已经有了三艘“阿波罗飞船”发射。所以,这一次恢复发射,便把飞船命名为“阿波罗4号”。但美国人并没有将两艘已经发射上天的飞船正式命名为“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所以,实际上并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1967年11月9日12时(UTC,世界协调时间,过去曾用格林尼治平均时GMT来表示,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在卡纳维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上,“土星5号”SA—501将“阿波罗4号”发射上天。这是“土星5号”

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

“阿波罗4号”飞船和火箭上共搭载了4098件测量仪器。

“阿波罗1号”发生大火时,其运载火箭“土星1B号”并没有受到波及。

后来,它被从34号发射台上拆下,在37B号发射台上重新组装,用作发射“阿波罗5号”登月舱,作首次登月舱测试任务。

“阿波罗5号”的发射时间是1968年1月22日,这一次,它搭载了登月舱,这是登月舱首次被发射。

“阿波罗5号”的任务是在太空中测试登月舱和新引擎的功能,证明该引擎有能力单独起飞和降落。这个引擎将成为第一架能够在太空发射的火箭发动机。

“阿波罗5号”环绕地球飞行了7.5圈、飞行了11小时10分钟,于第二天返回地球。

接着,“阿波罗6号”(AS—502)又于1968年4月4日12时(UTC)在卡纳维尔角发射上天,同样又是一次三舱一起的环绕地球的试验飞行,飞船在环绕轨道3圈后降落。这次发射没有引起公众太多的注意,因为在发射的那天,马丁·路德·金被枪杀于田纳两州孟菲斯城。而在发射的5天前,约翰逊总统宣布,他将不再寻求连任,这一连串的事件更引起美国公众的注意。

但接下来的“阿波罗7号”飞行却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因为这是“阿波罗计划”中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而且,美国还为这次飞行首次进行了太空船电视直播。

“阿波罗7号”的发射时间是1968年10月11日15时(UTC),发射地点是肯尼迪航天中心新的34号发射台。飞船载有三名宇航员,他们分别是指令长瓦尔特·施艾拉、指令舱驾驶员唐·埃斯利、登月舱驾驶员瓦尔特·康尼翰。

这个团队也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号”的替补团队。这是美国的第一次3人太空任务。

飞船在297千米伊231千米、轨道倾角为31.63毅的椭圆形轨道上飞行了10天多,于1968年10月22日11时11分在百慕大西南约370千米的大西洋海面降落。

本次任务也是“土星1B号”运载火箭的首次载人发射。

三位宇航员在“阿波罗7号”上进行了各种试验,其中最重要的试验是将已脱离的仍在空间运行的火箭的第二级,当做假想的月球,试着向其靠近,以模仿登月时必需的停靠动作。

“阿波罗7号”在硬件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11平方米的狭小空间的太空生活还是使几位宇航员很不舒服,3人都得了感冒。但这次任务证明了阿波罗航天器有在太空中完成任务的能力。“阿波罗7号”的成功重新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对载人航天事业以及在1970年之前登月恢复了信心。

酝酿了10年的探月计划

“探月计划到今天,整整酝酿了10年。”“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说,1994年我国就提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探月构想,此后的10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过程,而且是“那种反反复复地论证”。

2000年10月首届“世界空间周”在北京召开,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作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专题发言。“我国将在无人实验飞船成功飞行的基础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并积极参与国际火星探测活动,使我国的空间探测技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公开表明探月的决心。

2000年11月22日,我国政府首次公布了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该书所列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由欧阳自远院士牵头制订的“发射绕月卫星”第一期科学目标和有效载荷配置通过国家评审。2001—2002年,孙家栋院士又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对该目标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综合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目标科学明确、先进,技术能够实现,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问题。在中国自主研发的100多个航天器中,孙家栋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就有34个,2009年,孙家栋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了千年的飞天梦:嫦娥工程

绕月探测工程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探月工程立项,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这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整个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一期工程:“嫦娥一号”绕月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绕月卫星。

“嫦娥一号”有四大任务:一是做月球的三维立体地图。二是探测月球资源,月球矿产资源所包含的元素、成分、分布等对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美国已经做了5种元素分析,“嫦娥一号”力争做得更多。三是探测全月球月壤层的厚度以及3氦的资源量和分布。3氦在地球上的资源严重匮乏,而月球上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是可控核聚变的第二代燃料,有利于今后人类大量和平利用核能。国际上都非常关注,美国和欧洲也在考虑做。

四是探测日—地—月空间的环境,这是我国第一次探测距离地球40万千米范围内的空间环境。

在“嫦娥一号”的整个研发过程中,我国的科研团队突破了很多技术难关,取得了很多创新。首先是变轨方案的设计:轨道的被设计为到5.1万千米变一次,12万千米变一次,在38万千米时进入月球轨道,在离月球表面200千米的高空“刹车”,运行速度降下来,直到速度递减到合适空间。这样的设计集中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经过无数次讨论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这次发射研究中的大亮点。

“嫦娥一号”到了月球上空,必须同时实现“三定向”:太阳帆板对日定向(主要目的是采集卫星需要的太阳能);仪器对月定向(便于探测研究);通信对地定向(以便传回数据)。对月定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科学家研制出的紫外线敏感器成功解决了该问题。除中国外,目前仅少数国家掌握这一技术。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平原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平原

    本书主要介绍了平原的形成、类型、特点等,并对它的治理开发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 抓住机遇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抓住机遇指导(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成就事业、追求幸福应该是人生的目标,它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拥有健康,获得爱情,具备高超的能力,掌握命运之神,牢牢抓住每一次难得的机遇,才能步入幸福的殿堂,实现事业的辉煌。懂得把握机遇,你才会成功,如果不懂你将一辈子低人一等,《抓住机遇指导》内容不错,值得一读。
  • 狐狸兄妹(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奇幻书系)

    狐狸兄妹(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奇幻书系)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奇幻书系”继2015第一季4册上市后,2016年将进行拓展,延续追加新品两册。《狐狸兄妹》为其中的一册:广袤的月光森林,一场危机悄悄来临。来自沃尔夫星球的怪客们为了抢夺资源,再一次入侵地球。面对怪客们的强势攻击和新型武器,动物军团奋勇反抗,却惨遭失败。难道领地就此覆亡?这时,一只聪明的狐狸悄然出现,战局突然有了转机。
  • 鲜为人知的月球奥秘

    鲜为人知的月球奥秘

    本书分别从月球的起源和演变、月球的地质地貌、月球的神奇奥秘、人类的探月活动等方面,用科学的观点、生动的语言、准确的数据详细讲解了我们的近邻——月球,引导青少年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并让他们建立起热爱自然、探索求知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本书知识丰富,图文并茂,讲解科学,信息量大,是一本全面反映月球面貌的青少年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明伦汇编官常典翰林院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些年我们都不懂

    那些年我们都不懂

    16岁的宋夏茗和16岁的林一白,他们都曾怀疑过是否喜欢上了对方,正当两人鼓起勇气的时候,但却因为身边的朋友不能相爱。拗不过命运,他们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可林一白却变了…………
  • 大学毕业当总裁

    大学毕业当总裁

    不管我们对当前的生活有多么的不满意,不管我们遇到了多大的困难,都不应该无休止地抱怨。这是因为不停地抱怨,只能让我们在原地踏步,对改善局面毫无益处。此外,因为你总抱怨,还会影响别人的心情,将自己的压抑之感也传染给别人。为此,抱怨不要太多。我们应该做的是减少抱怨,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一点点接近成功。一个人最大的悲剧在于只是埋怨而不去改变对于刚毕业的你来讲,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你在逐渐走向成熟稳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会随之增多。能不能应付得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一种力,是一种心态。
  • 再遇顾先生

    再遇顾先生

    江曦晚随手治了个受伤的男人,她的世界就开始天翻地覆。被人诬陷,被出卖背叛,被家人抛弃。她反击时,男人毫不犹豫给她递刀送枪,端茶倒水。男人却不依不饶,倒贴上她,还振振有词要她对他负责。“你知道我最爱的是什么吗,是这句话的第一个字。”江曦晚头顶三个问号。她大概不知道,在她眼里有点小白脸的男人,却是能在帝都商界呼风唤雨,顾氏集团唯一的掌权人。
  • 废材逆天:妖孽男神你别跑

    废材逆天:妖孽男神你别跑

    废材穿越,渣男,渣女,犹如离离原上草,野火都烧不尽。某女:不就是杂草么!这片草地她承包了!看她如何躺着踩!某男:霸道腹黑无良的妖孽,对某女穷追不舍,宠她入骨!哪知盗墓探险的时候,某男一句Fireinthehole!让某女摔了个狗啃屎!某男卖的一脸萌:诶嘿~被你发现了~下一秒卖萌男被某女扔进丧尸群里!盗完古墓虐丧尸,虐完丧尸虐渣女,谜团一团又一团。等等眼前这扇门是怎么回事?小哥不会出来吧?穿废材的越走不同的路,我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 文同诗集

    文同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爆笑穿越之呆萌倾城妃

    爆笑穿越之呆萌倾城妃

    带着手机,充电宝穿越,有木有觉得很奇葩!我也是第一次写这么奇葩的小说她本是卖充电宝的小贩,无意中听说百年难得一次的穿越之门在今天为有缘人而开,在穿越之门面前,她意外被选中,拖着一箱充电宝,拿着两部手机,不情不愿地穿越到了玄羽王朝……待她与两部手机和一箱充电宝会在古代发生什么事情呢?即将要回归现代时,她竟不舍离开他……她能跟萧玄翊幸福的在一起吗?
  • hp重来的救赎

    hp重来的救赎

    格兰芬多:我们有了哈利·波特斯莱特林:我们有了伏德·波特·冈特拉文克劳:我们有了赫敏·格兰杰赫奇帕奇:我们有了纳威·隆巴顿感觉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了霍格沃茨。
  • 弑者重生

    弑者重生

    传说中,至高无上之神帝的记忆传承,和他毕生所创的绝世功法,还有与他曾经一并征战四方见血封喉的顶级神剑,都随着神帝的陨落而从此藏匿于世间,等待一位传承者……一位默默无闻的平凡少年,无意间得到了传说中的“主角”这个神秘的身份。从此,踏上了他那不平凡的旅程…一剑裂山河,一剑斩乾坤;一剑破苍穹,一剑晓星辰,最后一剑,断子绝孙!修炼之道,永无巅峰,唯有突破。弑者之道,永无止尽,唯有杀戮。与吾作对之人,管你是人还是鬼,通通灭之。哪怕全天下都与吾作对,就算弑尽天下,也在所不惜!一本比较慢热的书,前面的章节虽不怎么样,但主角在成长,书在成长,作者也在成长…求点阅,求收藏,求推荐!
  • 霸君独宠:夕妃

    霸君独宠:夕妃

    她是山林中的精灵、仙子,他是一国之君,偶相逢,一见钟情,他的爱深沉,霸道,她却向往自由的生活,风流俊雅的西门,温润如玉的六王爷,霸道深情的帝王,在爱与自由之间,究竟何去何从?为了爱,他会放弃一切吗?上辈的纠葛缠绵悱恻,是上天注定?还是前世情种?爱恨缠绵,情根深种,一切皆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