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1800000009

第9章 散文(8)

煤城树,像它们的主人一样,顶住风沙,扎根塞上。它们那象征生命的绿色给煤城带来无限春意。它正如路边的凉亭,供新长征途中跋涉的人们歇脚纳凉。当人们精力充沛的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怎能忘记那浓绿苍郁的煤城树呢?

矿山短章

黄泥小屋

不写那成片的楼群了罢。不写那颇为现代化的住宅了罢。那已经被来过的人们说了不少,写了不少。

我要把我的笔触伸向你们——山坡上的黄泥小屋。

山坡上的黄泥小屋,以红砖为墙,或者索性以那满山遍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块为墙,以黄泥覆顶,你们,质朴得不能再质朴,本色得不能再本色。你们,质朴本色得一如你们落脚的大山;你们,质朴本色得一如你们的主人——那为祖国开采乌金的煤矿工人们。

你们是那样富有谦让精神,在这狭窄的山沟里,你们,把平地让给了幼儿园,让给了工人文化宫,让给了高耸的大楼。自己,则跃身而上,登上了乱石嶙峋的山坡。于是,一排一排的黄泥小屋,层层叠叠地,鳞次栉比地,在山坡上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群落。

你们,甘于无声无息,甘于默默无闻。让外来的人们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宽阔的马路吧,让作家记者们把生花妙笔、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那漂亮的大楼吧!你们,从不争夺人们夸赞的言词,也从不嫉妒大楼得到的荣誉。

但是,你们决不自艾自怨,绝不自惭形秽。在黄泥小屋上,一样有精神十足的电视天线,一样有双开门的电冰箱,一样有半自动的洗衣机。从井下归来的矿工们,在这里休息;戴红领巾的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老年人在这里品茶对弈;婴儿的啼哭声高奏着生命之曲……黄泥小屋里,有着浓浓的甜蜜和温馨。

当夜色顺着山沟漫漶开来,黄泥小屋的灯亮了,一排排,一层层,错落有致地漫上了山坡,装点着塞外的矿山。如果没有你们,矿山的夜,决不会这样多姿多彩,也绝不可能显得这样生机勃勃。

面对着山坡上的黄泥小屋,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吃的是草,献出的是牛奶。这正是对黄泥小屋的主人们,对煤矿工人的写照。

菜市场

真没想到,崇山峻岭环抱的矿山,有这样一个菜市场。

虽然,它没有城市的菜市场那样正规——没有平整光滑的水泥摊台,没有遮风避雨的绿色塑料棚,甚至,没有一条稍微像样点的路面——脚下,大小石块伸头探脑,凹凸不平,尘土混合着柴草,阻碍着人们的脚步。

但是,它却一样不少地,包含了一个正规菜市场所包含的一切内容。有活蹦乱跳的鲜鱼,有洁白水嫩的豆腐。紫莹莹的茄子伴着黄澄澄的玉米,鲜红诱人的西红柿陪衬着翠绿浅碧的青菜,还有那成筐成篓的裹着细细茸毛的鲜桃,那一嘟噜一嘟噜挂着白霜的葡萄。

更令人惊奇的,它还有城市菜市场所没有的来自大森林的蘑菇。有白蘑,有鸡腿蘑,有龙须蘑。最珍贵的当数贺兰山紫蘑,顶着紫红色的伞盖,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则如茶杯、如碗口,沾着松叶,沾着泥土,裹着松柏的清香,散发着大森林的气息。“这比张家口的口磨还要好,当年是给皇宫进贡的呢。”山里人这样骄傲地说。

这五颜六色的菜市场,丰富了矿工们的饭桌,充实了矿工们的生活。虽然在大山深处,为祖国开采乌金的人们,依然在丰富多彩地、有滋有味地生活着。

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最爱山。

从他们开始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的第一天,大山,便扑进了他们的眼帘。

当他们蹒跚学步,他们便开始亲近大山。

山下,有秋千,有滑梯,有城里孩子最喜欢的电视游戏机。但山里的孩子,却更喜欢大山。

他们,三五成群地;他们,大喊大叫地,在山坡攀上爬下,恣意嬉闹;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里,没有爸爸的呵斥,没有妈妈的唠叨。大山,敞开宽广的胸怀,微笑着,包容理解着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男孩子们,专拣那陡峭的地方攀爬。他们站在山顶上,迎着山风,挺起小小男子汉的胸脯,向大山夸耀着勇敢。

女孩子们,却只在平缓的山坡上,从石缝里采摘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红、黄、蓝、白,一束一束地,向大山展示着美丽。

大山,锻炼着他们的体魂和胆量;大山,培养着他们的情趣和对美的向往。

在成年人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山,但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块形态奇异的岩石,一粒色彩艳丽的石子,一丛开在岩缝间的野花,还有那绿翅膀的蚂蚱,白粉粉的蝴蝶……每一样,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童话。

因此,大山,便在孩子们面前展开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因此,大山,便成了孩子们童年的乐园。

因此,大山,将深嵌他们的童年记忆里,直到永远。

电视转播天线

半山坡上,有两个金属的半圆,银白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是矿上电视转播台的天线,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作“锅”。

它呈现着谦虚的凹形,呈现着接受的状态,面朝着蓝天白云,面朝着整个世界,面朝着渺渺宇宙。因此,它也就把蓝天白云,把整个世界,把浩渺宇宙都拥在自己的怀抱里。

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收着整个地球的信息。

它确实像一口大锅,满盛着来自我们这个星球各个角落的信息,又把这信息一勺一勺地分赠给山里的人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有朋自远方来。

朋是二十年前同在一个师宣传队的战友,因为弹一手好琵琶,而被戏称为“琵琶鬼”。

朋友来自山清水秀的西子湖畔。

远客的到来,如同一个带电的核,把分散在塞上小城各个角落的战友们吸引到一起。甚至远在外县工作的战友也匆匆赶来,与二十年前的战友相见。

常说,人生友情有两种关系是最可贵的,一是同学,二是战友。想想也是,在一起工作了多年,可能关系淡薄,形同路人。而只要曾经在一个教室里坐过,曾经在一个部队当过兵,哪怕只是三年两年,都会给你留下永远难以冲淡的记忆。

今天,一群二十年前的男兵女兵在这塞上小城里相会,小城里,像涌起一条欢乐的小河,每个人的到来,都激起一簇欢乐的浪花。

你来了,她来了,他来了

互相端详着,互相辨认着。

——这略略丰满得恰到好处而又有几分雍容的,不是当年专唱西北民歌嗓子如云雀一般的,又黑又瘦的小关么?

——这围着一脸黑森森的胡楂,男子气十足的不是当年的“杨子荣”么?

——而这显得有发福趋势的,可不就是当年那瘦瘦的“猎户老常”么?

变了,变了,变胖了,变瘦了,无论男兵女兵,都不复二十年前模样。二十年,七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分一秒流过,怎能不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它流过的痕迹。二十年,把一群少男少女,由青春年少,赶进了中年。

再看看,又都分明是二十年前的模样。

——小关还是那样清秀;“杨子荣”还是那样帅气;“猎户老常”还是那样干练;

——“李铁梅”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亭亭玉立;

——天玲仍然如她的名字一般开朗大方,声若银铃。

……

变了变了,当年的大兵们,如今都顶着各种各样的头衔,处长、局长、庭长、讲师、二级演员。头上没有衔的,个顶个,都是工作单位的骨干。大学校出来的人们,全给大学校争了气,增了光。

没变没变,“小马玉涛”,还是那样能思善辩;增莉还是那样心口一致,“童言无忌”;天玲还是那样大嗓门;而小晶还是那个热心热肠的小弟弟。

变了变了,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都是当爸爸妈妈的人了,孩子最大的已经二十岁,正是当年我们当兵时的年龄。孩子最小的,也已经五岁。当年是爸爸妈妈的憨儿娇女,如今是憨儿娇女的爸爸妈妈了。

没变没变,这帮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们聚在一起,那种活泼、开朗、豪爽,甚至调皮,哪点减了当年?

喜相逢,喜相聚,战友重逢,能不忆当年。

忆当年,一群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男娃女娃们,像一群刚刚出窝的小鸟,离开爸妈的双翼,展翅飞向那塞外的深山。像一条条欢快的小溪,汇集在贺兰山腹地的那眼清凌凌的泉水旁。崭新的绿军装,鲜艳的红帽徽红领章,为这帮年轻人平添了多少英气,更别提一个个心中那份美气。从此,那寂寞了千年,沉睡了万载的大山深处,有优雅的提琴声飘过,有明快的手风琴声响起,有黑管声浓郁地铺开,有琵琶声激越地跳荡。泉水旁的两排土窑洞,成为绿色军营中最富色彩、最为热闹的一个所在,连巍峨的大山都显得年轻了……

忆当年,这支精精干干的演出小分队,一次次横穿八百里贺兰,驾长车直驱中蒙边界。下连队,走边疆,踏沙漠,越戈壁,天作大幕,地为舞台。那正在施工的尘土飞扬的山洞,也成为临时的演出场地。这帮男兵女兵们,为那成年累月艰苦工作着的官兵们,送去了多少欢声笑语。也曾在塞上小城的舞台上,也曾在大军区汇演中一展风采,五幕歌剧《红医村》《贺兰山组歌》给大家留下了辉煌的记忆……

忆当年,下部队锻炼,和连队战士一起,握风钻,推矿车,抬水泥,搬石头。营房施工,挖水池,开荒地,栽树苗……哪样的脏活累活没干过?这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年轻人,手上磨起了血泡,血泡变成了老茧。艰苦,劳累,但一天天却过得那么充实。

忆当年,这帮穿着绿军装的年轻人,把青春年华,把满腔热情献给了大山和军营,大山和军营也磨炼了人们的体魄与意志。在这里,瘦小的变得强壮,柔弱的变得坚强,幼稚的变得成熟,孤僻的变得开朗……

忆当年,又曾有多少各自的“洋相”与趣事。

——记得么,那次紧急集合,你打不好背包,抱着被子就跑到队列里了;还说我呢,你更绝,为应付紧急集合,晚上睡觉前就把背包打好,大冷的天不盖被子睡觉……

——记得么,那次在边防连队,“小提琴”骑在马背上不敢下来了,害怕得哭了鼻子;

——记得么,那时候咱们吃饭时总不好好吃,熄灯号响后饿得睡不着觉,半夜三更去伙房翻窗子偷馒头,你去偷,我放哨;

——记得么,那次下连队锻炼,他白天在山洞里抡大锤,晚上收工帮连里出黑板报,教唱歌。白天晚上拼命干,多累呀,累得小时候的毛病又犯了,夜里就在被子上画了个“大地图”,顶着被子在火墙上烤了大半夜;

……

记得记得,怎么能不记得?记得每天晚饭后爬到大山顶上去朗读郭小川、贺敬之的诗句,记得关起门来听“琵琶”弹“十面埋伏”,还记得半地下状态中传看《唐宋名家词选》《战争与和平》《多雪的冬天》……这一幕幕,即便是到了七老八十,走到海角天涯,只要记忆存在一天,流逝的岁月、流逝的往事便会在心中保存一天。而且清晰、明朗得一如发生在昨天。相信保持着这种记忆的人们,将会海绵吸水一般地,从记忆的仓库里不断取得所需要的东西,如意志,如坚强,如正直,如友谊,在其后的人生旅途中,不论遇到怎样的急风暴雨,冰雪寒霜,“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这群已是中年的人们,这群当年的男兵女兵们,七嘴八舌,都在听又都在说。一时间,大家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又是那巍峨的大山,又是大山里那群身穿绿军装足蹬大头鞋的男女大兵们,一个个活泼得可爱,纯真得可爱,也傻得可笑可爱。

“唱一支当年的歌吧”。这提议立即得到一致响应。

“李铁梅”与“小马玉涛”合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声音还是那么清亮。小关唱起“登上那贺兰”,歌喉还是那么甜美,且多了几分成熟;然后是“杨子荣”的“打虎上山”;然后是杨排长又歌又舞的“我赶着那小毛驴车”,歌声还是那样响亮,舞姿还是那样轻盈。

于不知不觉间,响起“友谊地久天长”,这是全体战友们的同声合唱,歌声出自肺腑,感情出自心底,这歌声,竟催红了这群中年人们的眼眶。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歌既是告别,也是期许。

是啊,再过二十年,“年轻的朋友”将再次来相会。

乡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讲一方话。

这便是方言,便是乡音。

人自牙牙学语,父母姊妹,街坊邻居便以他们的口音传授着你,影响着你,你像踏上一条早已既定的道路一样,依了这规定的口音讲话。这便是你的母语,你的家乡口音。

人会离开自己的故乡。人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口音。但是人对家乡话那一份特殊的感情,却是无论到何时何地也改变不了的。

实在说,我的家乡话,若在外人听来,也许并不悦耳。它既没有吴侬软语的甜糯,也不像北京话的灵活婉转,更不如普通话的清润滑亮。它直杠杠的,土,侉,一如皖北大地的土坷垃,朴素耿直。

自小离开家乡,口音早已经过“脱胎换骨”的变化,常有人以口音来判断我的家乡,但那猜中率几乎等于零。

口音虽已改变,却难改变对家乡话的那份固执的感情。天南地北,舟车旅途,无论在哪个角落,偶尔听到有人用家乡口音讲话,便会顿感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和温暖,因此,便常常地,在街口路边,与那磨刀的,卖桃子的攀谈起来。不是饶舌,实在是因了那人一口土得掉渣的乡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走的地方多了,对家乡话的那份感情也随之扩大了范围。

记得初来塞上,觉得当地人讲话十分可笑。笑他们把“看看”说成“眊眊”,把白菜叫“biǎ菜”,更可笑他们把极远处说成:“挠(那)——头(边)头头……”。以“头”字的多少来表达距离的远近。那时年幼顽皮,有时就会故意学着这口音说:“大biǎ菜”,说“眊眊”或者把手向远方一指,说“挠——头头头”,以此取乐。后来长大了,此类恶作剧自然不会再有,且听久了,觉得塞上口音古拙粗犷,如秦腔般,另有一番苍凉淳厚的韵味。与当地人相对,有时也想随了他们的口音讲话,只是功夫不到,三句一过,便会嘴笨舌拙,难免露出马脚来。

可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有那么一天,我竟会觉得宁夏方言也如家乡话那般亲切悦耳起来。

是在结束了上海几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独自一人,作江南游。来到杭州,在西子湖畔流连徘徊。面对着半残荷叶,一湖碧水,默念着:“落花时节辞江南,远去塞上路八千”,心中不免依依。忽然间,有久违的宁夏土话飘来。急回头,见三位汉子,头顶白帽,一路说笑着从身旁走过。一时间,心中竟有“他乡遇故知”般的亲近感,很想上前搭话,终又被一个姑娘家的矜持与羞涩挡住了。目送他们的白帽远远隐没在绿竹的后面。

在上海几年,一面佩服上海人三寸舌头之灵活,一面却也对那频率极快的口音微觉不耐。尤其几次乘坐公共汽车,中途车因故暂停时,那满车的叽叽喳喳,简直使人如置身雀巢,由不得汗毛乍立,满身燥热。

再也想不到的,当我又回到塞上之后,偶尔听到那曾使我不耐的上海口音,竟也感到了几分亲切。

前几年,在香港住了几天,整日价耳边响的是听不懂的英语和同样听不懂的粤语。面前走动的虽也大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却无法交流,无法沟通。其状莫名的失重感、漂浮感,使我倍觉前所未有的孤独。一次,无意间打开电视,忽然听到了那么熟悉的普通话,一时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闻乡音,如见亲人。平日里,耳边听到的是普通话,口中讲的是普通话,却从不知道,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话,竟然这样可亲可爱。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使我在那富足美丽的异乡一刻也不愿再住下去。

至此,我方恍然,人对乡音的那种特殊而执著的感情,其实是对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筋骨相连的眷恋。

由此,理解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痛切;

理解了“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凄苦;

同类推荐
  •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声声慢(湖北青年作家丛书·第二辑)

    世界如此之大,而我们个人的生活触点如此之小。文学又让我们得以了解到一个超越我们自己视野、超越自身常识、超越自己认知深度的另外的世界。我们从中可看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有强者的人生,亦有弱者的人生,而更多的是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庸常之辈的人生。于是我们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多参照,内心得到很多鼓舞,精神上得到某种力量。我们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对应和所需要的。于写作者,比之读者所不同的,他在潜心创作时,不仅更清晰地认识外部世界,同时他还认识了自己的内心。总有人写,总有人读。文学的魅力持久不衰大概也正在于此。现在,我们手里拿着的这套丛书,是从诸多青年作家的作品中,经专家耐心细致地审读后,挑选出来的。
  • 语文论集

    语文论集

    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在一些语文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文章,包括词汇、语音、语用等方面的内容。
  •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

    《常识与通识》里的十二篇文章,为阿城先生为《收获》所写的专栏,原题为“煞风景”,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这些文章写自洛杉矶、墨西哥、上海、台北……游历世界的阿城向读者讲述“常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他把抽象的学问拿回来,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好好涮过,舒缓的散文笔调,向人生的启蒙书房龙《人类的故事》致意。《思乡与蛋白酶》《爱情与化学》《攻击与人性》……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读来仍刺激脑啡。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唐诺伴读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录书中。
  •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本书收录了53位作者于2009~2011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的小说、诗歌、散文多篇,反映了西海固中青年作家近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在创作上的成果,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近代文化转型与中国报告文学的发生,发生期中国报告文学的基本形态,左联的文化策略与报告文学的崛起,政治文化制导与报告文学的演化等。
热门推荐
  • 太纪元

    太纪元

    道,始于虚廓,虚廓生宇宙,有形生无形,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太初已下,太素已来,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食之,乃得长生,死不知葬埋,弃尸于远野,名曰上古。太素即殁,而有混沌。长生不死,延数万年,名编仙籙,古曰仙人。谁人不死,任你绝代天骄,到头也是一抔黄土,任你风华绝代,到头却也是红粉骷髅……
  • 透明的废墟

    透明的废墟

    这是我国一部集中反映地震题材的小说集,作者以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地震为背景,跳出传统思维和审美习惯,充分发挥小说在故事现场的虚构和想象功能,把视角集中在震前震后幸存者、死者的灵魂底片上来,探寻人们面对死亡、流血、伤残时的情感幽微、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并对人类普遍性的生存理念、生命意识和精神格局进行了反思,从而打破了“小说无法像诗歌、摄影、报告文学一样呈现灾难现场”的传统观点,在文坛引起反响。其中《透明的废墟》被誉为我国第一部成功反映汶川地震的小说。
  • 沟通高手

    沟通高手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说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在这个人与人之间接触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人生层次的提升都不能不借助沟通的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人生的丰富就是人缘的丰富,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 异世风雪倾城

    异世风雪倾城

    林清雪,一个随性的女子,亦如她的名字一般放荡不羁;戚凌风,一个生性随心却又把天下正义绑于己身的翩翩公子。缘起天山,缘灭天山;为爱,她甘愿牺牲自己成全他心中的天下正义;为了正义,他放弃了她最爱的人,却不知,一切都是阴谋。当生死离别之际,他幡然悔悟,却终究抵不过命运。一个意外,亦或者是“命运”的安排,他不再是风,她亦不再是雪。因为前缘已逝,千年的轮回与沉睡,再遇是续千年前缘,还是又一个阴谋的开始......
  • 情深似海陆先生

    情深似海陆先生

    “陆皓宸,你要多笑,我不喜欢你这个表情”“........”“陆皓宸,你不说话是怎么回事,你嫌弃我,咱俩是不是最好的朋友了”林梓琰环抱着手腕,气呼呼的看着他“是”陆皓宸冷着脸看向她,瞬得绽出一个笑“陆皓宸,我们去吃麻辣烫,我还要喝奶茶”“不卫生,不健康”半个小时后林梓琰坐在桌子前看着陆皓宸端着两碗麻辣烫“林梓琰,我们结婚吧”他站在她面前,仿佛说这无关紧要的事情“陆皓宸,你爱我么”“.........”林梓琰一脸失望,她明白他不爱她陆皓宸一脸高傲,这么愚蠢的问题怎么会问出口纠缠了十一年终于拿到小红本“陆皓宸,我结婚以后不会干涉你”“我爱你”陆皓宸低声呢喃着“什么,你说什么”林梓琰一脸不敢置信“我爱你,这是爱你的第十一年,陆太太”
  • 你来过我的世界

    你来过我的世界

    他,邪魅花心,冷峻的外表下是商场上刀刀逼人的狠手……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耀眼的光芒,不需要微笑或者任何动作,称霸作为世界500强内的企业,他绝对有震慑人的魄力。这样的男人,因为事业上的交锋,他遇见了让他赔入真心,甚至赔入一生的女人,尹筱安。
  • 我在异界当隐仙

    我在异界当隐仙

    我是黄岐,祖传老中医,到了异界只想一心钻研医术,修身养性,如果实力允许,我还想当一个长生不老的隐仙。
  • 末世虚空

    末世虚空

    千年之前,天行被灭!千年之后,重生末世!任道比天高,吾定逆命!踏入隐山宗,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传奇开始演绎,我本逆命之人,若道愈迫我,我破道,若天压我,我定胜天!
  • 亡稚

    亡稚

    温子钰,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没错,你是我的一见钟情!
  • 个人管理学

    个人管理学

    本书首次从一门学科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管理学的概念,阐明了个人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体系架构和特点,全景式地考察、论述了与人相关的论题,包括人的属性、人与人生的定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基础、个人管理方法、学业管理、职业管理、婚恋与家庭管理、社会关系管理、健康管理和总体管理。本书对各类人员,特别是对大学、中学学生和职业人士有学习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