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07300000008

第8章 绿地带我们回归(2)

据说广州市园林科研所受当地园林局的委托,已筛选出假俭草、日本半细叶结缕草、兰引三号结缕草和两耳草等四个极耐人践踏的草种,准备将其引用于城市公共草坪。这兰引三号以前一般只用于足球场,换些鞋子踏踏,概不会有大碍了。

像这样,面积超过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在上海已经有二十多块了。塞纳河畔的开阔草地,曾经孕育出了一个吉温尼画派。上海这五千八百多万平方米的绿地,又会有些怎样的作为呢?

在上海最老的饭店,吃最正宗的“本帮菜”

福佑路小商品市场·旧校场路旅游纪念品一条街

中国八大菜系,川、粤、鲁、湘、苏、浙、徽、闽,上海本帮菜连边也挨不上。但是经济基础至大,借着上海经济实力影响,本帮菜近来也有了些微势力。

既然人在上海,当然要吃吃正宗的本帮菜。在上海,说到本帮菜头块牌子,答案基本只有一个,那就是始建于清光绪元年(1875)的上海老饭店。这“正宗”二字,讲求原汁原味,无论是选料、口味、调料、菜色、形状乃至餐具、环境、菜点名称,都要反映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我个人向来推崇正宗,对于改良的众多新上海菜,并不以为然。这个观点虽然仅是一家之言,但只需研究一下上海老饭店的菜单就知道,那上面,70%是创新的上海菜,只有30%保留了传统,但这30%却占了总营业额的80%,可见还是正宗力量大。

这老饭店原先开在旧校场路上,是家夫妻老婆店,叫“荣顺馆”,后来生意做大,一九六五年正式扩建,迁到和它十字交叉的福佑路。福佑路就在城隍庙边上,从清代中晚期开始,上海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百业繁荣市面兴旺的地方,这城隍庙就是上海老城厢乃至租界市民进香朝拜、游玩的好去处,由此也带动了充足的购物需求,繁衍了周边小商小贩。也许从那时候开始,福佑路就成了孩童们眼里五光十色的“大世界”?

于我,早从小学一年级玩贴纸开始,就和福佑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知道“校门口小摊都从它那里进货”。念中学那会儿,一到年节,总喜欢去那条路上一溜小店里挑选漂亮的贺卡。那时班上很流行这一套,那一整天,大家都会私底下叫劲:自己收到的贺卡有几张?收到越多,证明人缘越好。我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无师自通了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先有施,后有受。

每次去福佑路,都要在那些小店里泡上大半天,细细挑选,精心比较,回到家里腰酸腿疼在所不惜。记忆里的最高记录,是呼朋唤友,五个女生一起出动,挤在一家只有四、五平方的小店,那墙有两米高,三面墙都挂满,又不太好意思叫老板娘爬上爬下,我们就自己轮流踩在凳子上,一堵墙一堵墙地看过去。

而旧校场路,早些年家里有亲戚朋友来上海,想买旅游纪念品什么的,一般都会去那儿,照例的人挨人挤。后来长得更大些了才知道,当年这一带,可是上海县首脑机关所在地,这从路名便可略知一二——在古代中国,一般县级以上的城厢,都会设置校场(也有称教场的),平时用来驻军习武,到了节庆日子,就用来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比方说阅兵。而政府机关所在地往往就设在离校场不远的地方。

在上海老城厢最先造起的那一处,一般被称作“旧教场”(上海共有两处),据说是在明正德九年(1514年),由当时的上海知县黄希英所建立,与之相邻的马路,就被称之为旧教场街,后来又更名为旧校场路,一直沿用至今。

本帮菜之源——上海老饭店

老饭店就开在福佑路与旧校场路交叉的马路口子上。第一次在那里请客,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的——一帮饕餮徒,对这上海菜浓油赤酱的甜腻,能不能接受呢?再一转念,新人类去老饭店,反其道而行,创意分不会低,这才主意拿定。

请客那一日,特意提早半个多小时打样。从福佑门往里走,不多久就能见着明信片上常见的飞檐翘角,黛瓦朱栏。因了缀满灯泡的缘故,算得上金碧辉煌。走进大堂,小姐迎上来,翻翻订座记录,说是把我们安排在了三楼“大都会”包房。

从电梯出来,第一眼就看见角落里放着的一辆黄包车。顺着走道往前,一路瞥过的包房名字倒是有些刻意出的怀旧,什么“俪都”、“皇后”、“百乐门”、“新都”、“百老汇”……昔日灯红酒绿,今日仍是酒肉朱门,但对那些“老克勒”而言,未尝没有天涯重逢之感?

兜兜转转,进得自己包房,不大,也就十五个平方,说不上什么海派风韵,零零杂杂的小摆设倒是不少,一架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华生”电扇,插头也还在。

坐定,拿过菜单,只觉琳琅满目:红油明虾、扣三丝、乳腐扣肉、红烧河鳗、红烧鲍鱼、蟹黄排翅、虾子大乌参……看来选择多了,也不是件好事。

不久,朋友们陆陆续续来到。互相没寒暄几句,小姐很快送上八味冷碟,味道不算特别出众,但是保持水准,不致令人失望。等到热菜端上,朋友们个个眼睛瞪大,份量做得实在充足,简直有撑死人之嫌,这大概也算是本帮菜的一大特色了。要知道,早年光顾本帮菜馆的,大多是些拉车卸货做苦力的小老百姓。胃口大,自然要求份儿足。至于浓油赤酱,一来容易下饭,不伤菜;二来可以补充因为劳动出汗而流失的大量盐份。虽说后来本着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教诲,提高了用料档次,但这些特点却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还被定格为本帮菜的特色。

看着那些个颜色鲜亮的大盘菜,原本心里还真有点七上八下,我那些个朋友,吃饭可是有N条“健康标准”的,什么多吃鱼多吃蔬菜少油少盐少酱少糖……这顿吃下来,也算是破了天荒。没想到,一帮人大块朵颐后的评价只有一个:到底是老字号,正宗!不过,更让我吃惊不小的事还在后头,一位一直扬言要将“减肥事业进行到底”的漂亮MM,居然自说自话给自己加了一盘走油蹄膀,她也不觉得腻!

八宝鸭VS扣三丝

吃完,照例品评,一道八宝鸭、一道扣三丝,得到最多好评。

先说说这老饭店看家菜“八宝鸭”,形态饱满,一上桌就吸引了众多筷子。它选的是上等肥壮新鸭,肚子里塞进湘莲、火腿、虾段、冬菇、冬笋、肉丁、糯米等八宝配料,这配料本身就已足够鲜香,上炉一蒸,主料副料互相渗透,自然糯肥可口。撕下一筷子鸭精肉,酥软醇鲜,回味无穷。不过我个人更喜欢吃其中的糯米,吃口香腴,不肥不油。

席上有朋友还贡献了一则轶事,说这“八宝鸭”还是向苏帮“窃”来的,据说是在抗战期间,一天,有一食客在老饭店做东,席间盛赞苏帮鸿运楼的“八宝鸭”如何如何,被店主听到了,赶紧买回一只与厨师细细剖析:苏帮的“八宝鸭”去骨,看起来“卖相”不够挺括,而上海本地向来推崇丰满气派,于是改良成不去骨,又重新挑选八宝馅料,久之,苏帮的鸭子反倒被人淡忘了……

窃书不能算偷,这窃艺,也该无可厚非了。有美食家强调,说这上海菜本应分成两派,“本帮菜”及“海派菜”。但其实,清末民初上海16帮,说是本帮,内里也糅合了不少苏锡菜的精华。所谓推陈出新,站在前人肩膀看世界,关键不在这前人,而是如何往前再跨一步。

再来说这“扣三丝”,将熟去皮鸡脯肉、熟火腿、熟冬笋,各自切成1.5毫米宽、80毫米长的细丝,整齐覆于盆中,鸡肉白、冬笋黄、火腿红,恰似一座三色小山,埋在用来调味的澄清高汤里。小姐先将这道菜转上一圈,等到众人一番“啧啧”声落,这才端下分装送上。

这汤汁清淡鲜香,三丝入口滑爽嫩软,还没来得及欣赏厨师精细刀工,已经一碗落肚。说到刀工,传言以前功夫好的厨师能切出头发丝粗细,穿入针眼毫不费力的。这说法略嫌夸张,但不知现在科技发达,对这刀工是否还有这般讲究?

九十多年前,爱因斯坦曾经坐在上海的餐厅里大发感慨,“具有古老文明的地方,其烹调也必然发达,中国就是这样。而像美国那些国家则只是像往炉子里添煤似的只考虑给胃里增加多少卡路里。”

九十多年后的今天,我这个上海人要感叹了:菜如其人,阿拉是上海人,柔情蜜意、不温不火,为啥阿拉不吃上海菜?

同类推荐
  • 穿过灵魂抚摸你

    穿过灵魂抚摸你

    南太行是一个新的地理名词,泛指山西东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太行山南麓山地。南太行又是一个人文存在,其中的村庄和代代更替的人群,在一方地域承继和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品性与风俗人情。《最悦读“榜中榜”书系·中国名家原生态美文精选:穿过灵魂抚摸你》以土著与亲亲历者的身份,对乡土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观察与发现,具有强烈的实证精神与悲悯气质,是当下乡村书写中最有时代个性与真实色彩的一部乡野画卷。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成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散文作品之一。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乡关回望----中原农耕笔记

    本书是一本反映农民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语言特点、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展现他们的真实生活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再问天名

    再问天名

    一个大型的竞技场需要什么?规则还是公正?不,竞技场需要的不是规则和公正,输赢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在星河时代的前夕,我们需要一场不见血的角逐。一个一虚拟世界为基础的竞技场,没有规则,只有最基本的构成和最强的角逐者。带着这个时代的结晶-智慧走向宇宙。
  • 我有仙帝的记忆

    我有仙帝的记忆

    万巡圣地圣主:”我们圣地的上古圣主连他的亲信都不配当。“紫霄皇朝帝王:”我的祖上就是被他推上皇位的。“衍月宗宗主:”你们可能不信,他在我们宗门当过弟子。“
  • 道德品质的修养

    道德品质的修养

    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一个人有很多金钱,却有一片贫瘠的心田;有一片广阔的庄园,而理解力却很狭隘,那么他的财富对他又意味着什么呢?他的价值将为他赢得什么呢?
  • 四海惊龙之重生

    四海惊龙之重生

    他,本是大全国一个寻常少年,自幼孤儿,被师傅带大。他,受师父之命外出送一封十分平常的信,却不料种种曲折后发现,自己身上竟然涌动着几代帝王的热血……自己竟然是一个活脱脱如假包换的“豪门”之后他,自幼习练了物功、化功这两门四海世界的神功,最后跻身“四海惊龙英雄馆”的绝顶之列……他,希望通过重生,回到前世,改变历史,最后却发现,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他最终会发现,自己不仅有前世,还有后生。自己不仅生于大全国这个世界,还生活在茫茫宇宙中的另一处……他能找回真正的自己吗?他能称为古往今来的第一神人吗?相信你跟我一样,对此都抱着莫大的期待!让我们跟随着主角,一起成长!
  • 关于转生之后

    关于转生之后

    二十七世纪,人类强大的科技征服了许多不可能。在面对死亡的恐惧下,一部只有脑存活就可以玩的游戏诞生了。一个少年也从此走上了挑战强者,争霸异世的不归路。............时过境迁,他会发现自己走的是模板的轨迹吗?
  • 则阮:不负江山不负卿

    则阮:不负江山不负卿

    星夜寥落,阴暗凄冷的天玄教内一片肃静。九日即过,石门大开,傅清娇手托一株娇弱的从里走来,神态祥和,"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生死轮回实乃天道,万物皆在局中,能够给这个小丫头再续上三年灵力就能回来,委实也是一件幸事。"夏夷则颤巍巍地接过那株清雅,幽幽灵力散发着光芒萦绕在四周,他满目柔情,"对不起……原谅我……"喃喃自语后,他随即转身,走入那一画春色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越杀

    越杀

    蕙娘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了一只鬼,莫名其妙地跟在一个内宅姨娘的身边,不知道为何,不知道是谁,不知道何往,一问三不知,若要知后事如何,点击推荐收藏啦!!!总体而言,一个反重生的大脑洞故事,慢热。新人新书,多多支持。(每天下午四点半更新)
  •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快穿之百变宿主谁来降

    ‖‖嘤嘤嘤,宿主,你欺负伦家。‖‖1314委屈的盘成一团。“本宝宝欺负你?谁看见了?”月枝清语气中带有一丝威胁。“是你?还是你?”被指中的吃瓜群众和路人皆快速摇头。“媳妇欺负你?她不是只欺负我吗?”某个醋坛子被打翻了。1314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吞,它能怎么办?它也很绝望啊!可是打不过怼不过,真的好气啊!!!......一开始是这样的。‖‖宿主,不可以,打打撒撒不好。‖‖后来是这样的。‖‖宿主,打人必备的麻袋要吗?外送手套加砖头,只有九十九全部都带走,你值得拥有。‖‖......恋爱前的凤澜。敢打劳资劫,不知道一加一等于我揍你吗?恋爱后的凤澜。媳妇,有人要打劫我,他们长得好可怕啊,媳妇快来保护我。.......总之就是一个中二少女带着蠢萌系统走向人生巅峰路,也是一个妻管严男子追妻之路,碰到媳妇她的病娇姐姐的阻拦之路。
  • 皇子吉祥

    皇子吉祥

    [花雨授权]?谁人不对他恭敬外加礼遇三分?眼前这个小女子怎的……够大胆!堂堂皇子殿下怎能受此等“屈辱”,不讨回来怎么在人前树立威信?可,越看越可爱,越缠越上瘾,现下的情况似乎有点脱节,那,换种方式报复行不行?
  • 绝版优等生:杠上嗜血男神

    绝版优等生:杠上嗜血男神

    “千万靠近我!”她害怕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优等生。平日成绩优异的他,却没想到会是眼前令人可怕的恶魔。“我觉得,还是你的血比较甘甜!”他邪魅的笑着,看着眼前的韩妍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猎物那样,死死地盯着她。“只要你别吸我血,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你。”韩妍害怕的看着他,情急之下完全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可是你说的……”“……”【贵族学院吸血鬼传说,一直有着神一样的传说,有着神一样的男神住在学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