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7600000039

第39章 江南风光好 丝竹奏新歌——江南丝竹

丝竹乐是我国传统器乐中的一种,丝指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秦琴、筝一类的拉弦、弹弦和击弦乐器,竹指笛、箫一类的竹制吹奏乐器。“丝竹乐”即是以笛、箫、二胡、琵琶、扬琴、三弦一类的丝竹乐器为主体的器乐演奏形式。它的历史很悠久,至少在汉代,就是很有影响的乐队组合形式。比如汉代著名的“相和歌”,就以“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晋书·乐志》)形式演出。明清以后,流行于我国,形成不同的乐种,最有名的,是流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西部一带的丝竹乐,它被习惯地称为“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的时间很长,但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当时,在上海地区演奏丝竹乐的风气很盛,相继成立了“文明雅社”、“钧天社”、“清平集”、“国乐研究社”等专门从事丝竹演奏的团体。这些团体定期举行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探讨技法,创作改编演奏曲目,使江南丝竹的曲目得以不断丰富,演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江南丝竹在流行的过程中,受到城乡人民的普遍喜爱,也因此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在城市中,参加演奏的以知识分子居多,风格优美雅致,演奏技巧也比较复杂,多使用加花的手法,而且锣鼓的使用不多。而在农村,参加演奏的大多是农民,他们在婚丧喜庆及节日庙会等活动中演奏,锣鼓的使用要多些,气氛很热烈。

江南丝竹的乐队组织很灵活,最小的仅有两人,即一丝(二胡)一竹(箫),一般为七至八人,也可以是“双桥”,即加倍的编制。常用的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秦琴、中胡、笛、箫、笙、鼓、板、木鱼、碰铃等。在演奏的时候,各种乐器都可以加花装饰,尽量发挥其特色。在演奏《四合如意》时,一般都要按照一竹一丝的顺序安排座位,每种乐器都可在其他乐器的配合下轮流演奏,使音色不断发生对比,很有特色。江南丝竹的乐曲很多,许多都来自民间流传的古曲曲牌和婚丧嫁娶及庙会节庆演奏的民间风俗音乐。经常演奏的有《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行街》《慢六板》,它们被合称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此外,还有《霓裳曲》《柳青娘》《鸽飞》《高山》《流水》《叠层楼》《鹧鸪飞》《醉归曲》《怀古》《夜行船》《傍妆台》等。

江南丝竹的曲式结构大致可以分为板式变化和曲牌联缀两大类。第一类板式变化体,是以一个乐曲为母曲,在它的基础上采用放慢和加花减字的手法,派生出一些新的乐曲,比如以著名的《老六板》为母曲,由快到慢、由简到繁地变化出五支乐曲,俗称“五世同堂”。《老六板》是速度较快的流水板,旋律简单朴实,变成旋律明快的流水板《快六板》,再变成旋律较为平稳轻快的一板一眼的《中六板》,再变成旋律流畅自然而优美的一板三眼的《中花六板》,再变成速度较慢、旋律典雅抒情的一板七眼的《慢六板》。这几支曲子既可单独演奏,也可以由快向慢或由慢向快连奏。第二类曲牌联缀体,是由多个曲牌连成一个套曲来演奏的如《四合如意》和《行街》等。

江南丝竹的曲调优美抒情,风格清新流畅,节奏明快,演奏细腻,有“细吹细打”和“花(华彩)、细(纤细)、轻(轻快)、小(小型)、灵(灵活)”之称,有很浓的江南水乡音乐的气息,很好地表现了江南人民勤劳蕴藉、含蓄质朴的性格特点,描绘了祖国江南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景色,很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名曲欣赏

三六/古曲

《三六》,又名《三落》,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是一首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的丝竹乐曲,清代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把它更名为《梅花三弄》。乐曲旋律华丽清新、流畅活泼,常于民间喜庆场合演奏,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它由三个曲调组成,之前是一个散板的引子。这三个曲调被李芳园分别冠以“寒山绿萼”、“姗姗绿影”、“三叠落梅”。每一个乐段之间,用“合头”连接。“合头”是一种套数中几支乐曲连接的手法,即每个乐段开始的一句或几句都用相同的曲调。在《三六》中,“合头”一共出现了四次。演奏时速度有变化,很有层次。

中花六板/古曲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

《中花六板》是由《老六板》演变出的“五世同堂”的几首乐曲中最优美的一首。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把它附会于本身就靠不住的所谓虞舜时的《熏风操》“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更名为《虞舜熏风操》,所以,现在有人也称《中花六板》为《熏风操》。《中花六板》速度舒缓,为一板三眼(即西方音乐的四拍子),即一小节有一个强音(板)和三个弱音(眼)。它的旋律非常优美抒情,悠扬动听,极富江南色彩。

欢乐歌/古曲

《欢乐歌》也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顾名思义,它表现的是江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歌颂,描写的是江南人民在喜庆节日中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这首乐曲在曲式结构上也很有特色,它是先将母曲放慢加花两次,分别构成慢板和中板段落,然后再进入母曲的快板段落,富有层次感,而且很好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欢庆节日时越来越热烈的情绪变化。瞿春泉曾将此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江南好》,扩大了乐队的编制,并以高胡领奏,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醉人的江南美景。

春江花月夜/古曲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代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

唐朝诗人张若虚别开生面地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像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幅画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春夜,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一往情深。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民乐合奏曲,改名为《春江花月夜》。经许多音乐家的精雕细琢,这首乐曲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极高的艺术美的享受。

乐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向我们提出了音乐所描写的景色。它们分别是:引子、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处、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引子。由琵琶、箫、筝等乐器演奏。琵琶使用弹挑、轮指等手法,在同一音上重复,速度则由慢而快,模仿了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

江楼钟鼓。由箫、筝奏出轻巧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写得十分细腻。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由丝竹乐奏出,它是全曲的基础,旋律优美如歌,委婉动听。

月上东山。乐曲的主题音调移高四度,是乐曲的第一变奏,又向上引发,给人以徐徐上升的动感,描绘了夜色朦胧、江清月白、明月升空、江水涟漪的美丽景致。

风回曲水。曲调在层层下旋后又回升,旋律线有起有落,音乐热情流畅,表现了江风吹拂、流水回荡、繁星闪闪、五光十色的意境。这是乐曲的第二变奏。

花影层叠。这是乐曲的第三变奏。这段音乐摘取了主题中的个别动机,作动机的模进发展。这时琵琶突然加快奏出十六分音符的短音和二分音符的长音,组合成先紧后松、逐渐向下模进的四个乐句,打破了乐曲的平稳进行,像阵阵春风吹皱一江春水。

水云深处。这是乐曲的第四变奏。旋律由中音区转入低音区,显示一定厚度和宽度,使人联想起浊浪推涌、连绵起伏、水天一色、云水苍茫的寥廓意境。接着,洞箫演奏出一系列后半拍打音的旋律,好像水鸟在云际鸣叫飞翔。这段不同音区和不同音色构成的对比,展现了一望无际的江面景色,使全曲的情绪从优美转入壮阔。

渔歌唱晚。这是乐曲的第五变奏。这段音乐很有特色,它在歌唱性的旋律中使用休止前半拍的手法,而休止部分又用打击乐器(木鱼)敲击节奏,犹如白帆点点、渔人晚归、逐歌互起,显得风趣生动。

洄澜拍岸。这是乐曲的第六变奏。琵琶演奏出一连串模进音型的短句,速度不断加快。接着,乐队奏出气势宏伟的旋律,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桡”即划船用的桨。“濑”是流得很急的水。这是第七变奏。音乐好似双桨划动而泛起层层波浪,渔船驶向远方。

欸乃归舟。这是第八变奏,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渐快,由弱渐强,乐器由少而多,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的意境。

尾声。琵琶、低胡等奏出悠扬、徐缓、抒情的旋律,前后呼应,结束全曲。整个结尾音乐缥缈悠长,好似归舟远去,万籁俱寂,春江的夜空幽静安详,令人神往。

同类推荐
  • 会心集

    会心集

    该书从“会心”着眼,内容涉及中西方绘画艺术、理论及哲学,更包括绘画的层次和新文人画等热门话题的探讨,是一部难得且易读的绘画理论著作。该书各题独立成篇,虽非系统论述,但其中倾注了作者的艺术理论及理想。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融通中西方绘画理论、哲学,审视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为读者展现了绘画艺术的意与象。
  •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仕女画艺术史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出现了诸多样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艳,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延及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风格各异,各有特色。这种风格上的变化既是艺术自身内驱力的推动,也是世风变化的影响所致。《中国仕女画艺术史》着重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学科交叉的方法探讨艺术风格的变化,通过对各个时期社会风气、对女性的审美态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绘画美学思想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社会的因素如何对仕女画的审美发生作用,导致其风格不断发生变化,继而对仕女画风格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
  •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远古彩陶文化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以其独立的文化品位成为了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彩陶艺术论》以彩陶为基点进行文本研究,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以扎实的实物材料和多年的实证考据为依据。提出在人类艺术的发生史上,彩陶是处于一种由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刨新艺术观。
  • 世界艺术哲学(上)

    世界艺术哲学(上)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设计与制作

    印刷品是平面广告设计中最主要的展现形式。印刷品设计和制作是平面设计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将设计思想通过印刷技术得以完美实现所必须掌握的必要基本专业技能。本书从印刷的历史,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并以DM宣传单页、折页、宣传册、书籍装帧、包装模切品等印刷品设计项目案例作为实训练习,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印刷品设计与制作》的学习,了解印刷技术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基本懂得印前图文处理和印后加工的技术及相关知识,初步掌握印刷技术再现设计效果的基本方法和工艺特征,能熟练地运用印刷媒体表达设计语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印刷技术的完美表现。
热门推荐
  • 当我知道这世界开始改变的时候

    当我知道这世界开始改变的时候

    日月更替,时光飞逝,呆滞李寺捧着手里的泡面从日出看到了日落,冷的一打神看着和原来不同的街道,和日系独有的独栋式楼房...他蜷缩在床边的小角落里,旁边还有令人安心的等身抱枕身份证要怎么办来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石受

    石受

    不知多少年前,这个修仙世界出现。自修仙世界诞生以来,仙魔并立,上演了数不清的传奇故事,有残酷无情的,也有奋发图强的,但这些故事都是精彩纷呈的。石受,一个普通的修行者就在这样的世界中生存着。
  • 谪仙引

    谪仙引

    一枚勾玉,暗含天地。阴阳双鱼,混沌之境。修仙之途,漫漫无尽。他眼神温暖而又无奈:“保全自己,即便是对你再好的家伙,都不能尽信。”
  • 三生三世我必将牵起你的手

    三生三世我必将牵起你的手

    第一世,林夕和洛尘是一对欢喜冤家,第二世,上司和属下,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些什么,第三世,两人能否走到一起,,,,,,,
  • 重生圆宝向前冲

    重生圆宝向前冲

    有些事,就是重生都无法改变,就比如他还是那么优秀,也比如她还是那么平庸。但是,看着眼前的小正太,汤圆默默握拳:姐一定要征服你!重生后,养成竹马君的日常。
  • 大佬的小白兔养成计划

    大佬的小白兔养成计划

    一个大佬的养成计划。看我们的墨爷如何将自己亲手养大的小白兔一口一口吃掉~哪有什么无欲无求,只是他的温柔早就只属于她一人罢了,早到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 emmm……无欲?无求????
  • 情牵三世

    情牵三世

    那个誓言,约定了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就算今生我们再也无法相见,天各一方,也要约定好来世共叙前缘,不离不弃,携手共赴情路。“我答应你,我会在这棵梧桐下等你”断石旁,梧桐树下,长长的相思锁住了月光的流声,轻轻感叹,“不是说好的谁也不负谁吗?”
  • 琴萦九霄

    琴萦九霄

    一笑魅倾城,一怒天下变。“他是我的,记好了,不是什么猫狗都可以染指的”“世人死活与我何干,我要的自始至终不过一个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